西遊記最厲害的人物為什麼是為悟空指路的樵夫?

龔鈺璟


不揣冒昧,我也來談幾句陋見。

我認為這個樵夫,是作者運用禪宗六祖慧能來改造而化入小說。他的經歷就是說六祖。

為什麼呢?因為禪宗宗旨就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樵夫直指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正是心字。那裡有個神仙,即佛性也。可惜悟空不能言下大悟。才有後來賣弄知見神通,生出諸多禍事。

而菩提老祖,即是《金剛經》的須菩提,解空第一。石猴愚頑無明,表人們妄想顛倒。要修道,須悟諸法因緣和合之現象,無有自性,本來是空。故起名悟空。謝謝!



用戶62646977160


出家人不打誑語

看樵夫唱的「滿庭芳」就知他絕非等閒,「西遊記」中出現過不少引路人,但沒有一兩個能比得上這次描寫,樵歌高大上,衣著玄機深,對話絕非完全誑語,神態氣場非凡,具體描寫其他本題答者已摘,我暫不詳引。這裡單說原著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樵夫的答話,已印證了樵夫就是如來佛祖。摘選如下:

母親孀居。(樵夫)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

這段原文大概意思有兩點:樵夫有一位母親;樵夫是賣柴養家。那我們再對比下如來:

母親

原著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中,向孫悟空解說大鵬時,如來確有一位母親在身邊。原文摘選如下:

我(如來)欲從他(孔雀)便門而出,恐汙其身,是我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賣柴養家

原著第九十八回“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中,師徒發現經書無字,返回大雄寶殿狀告阿儺和伽葉索賄作弊時,如來護短時說自己只是“賣‘柴’養家”。原文摘選如下: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 他兩個問你要人事(紅包)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

注意引文字體加黑部分,雖然此處只是強調要珍重有字真經之意,但卻引證了“賣經養家”之情。那麼,是不是樵夫賣的“柴”是一種比喻?把“經”比喻成“柴”、把“著經說法”比喻成“砍柴”、把“收紅包發經”比喻成“賣柴”,貌似天衣無縫啊!如此說,如來也是“賣‘柴’養家”。

所以,樵夫即如來所化。

如來是否厲害

原著中雖沒有如來和三清/四御/五老等面對面的boss對決描寫,真實武力值不確定,但其地位從開篇就被作者定得僅次於玉帝,而高於三清等等,不宜旁證。原著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中,如來抽了孫悟空一巴掌後,玉帝開了個party,請來了幾乎所有大伽。此時大伽們的表現,原文摘選如下:

不一時,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等……都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曰:“感如來無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設宴呼喚,我等皆來陳謝。請如來將此會立一名,如何?”

這場景,簡直是如來高高在上啊。後面,又來幾個給如來送禮的。王母娘娘獻上親摘的大株蟠桃、壽星獻上草丹、赤腳大仙獻上交梨火棗等,而且措辭也恭敬至極。

所以在「西遊記」中如來地位極高,不能簡單的按照“五老”來界定仙品。

另外,如來就是菩提祖師

基本證據為原著中金角大王、銀角大王那回,孫悟空變作小妖去請九尾妖狐糾結是否下跪時,提到“迄今為止只拜過三人:如來、觀音和唐僧”。拜這三人沒有異議,但此回之前卻沒見他拜過如來。而第一回中,卻有孫悟空給菩提祖師“磕頭不計其數”的描寫,那麼很明顯孫悟空所說的的如來即菩提祖師。“打賭翻手掌”、蠍子精、行文主旨等等也都有相關的蛛絲馬跡。此前我在悟空問答中已分析過,這裡暫不詳細展開,請寬諒。

主旨

「西遊記」通篇在強調佛道儒三家同源,釋厄皆可正果。那麼代表儒家的樵夫、代表道家的菩提、代表佛家的如來是同一個人,也正合主旨。

小結

綜上初步整理,「西遊記」中的樵夫、菩提祖師和如來佛祖很傾向是同一個人,即如來變作菩提臨時性開了一家學校,又變作樵夫試探孫悟空的悟性並把他引進校門。其在原著中不敢說是最厲害,也差不多,難怪孫悟空逃不出他的掌心。作者如此設立角色,很可能是在隱喻佛道儒三家同源。


明生筆記


先看為悟空指路的樵夫居住的環境。

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遍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蟲,不懼虎豹,登山頂上觀看。果是好山——
千峰排戟,萬仞開屏。日映嵐光輕鎖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纏老樹,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喬松。修竹喬松,萬載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溜清。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蒨崖苔蘚生。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

這是一座高山,還專門強調“不怕狼蟲,不懼虎豹”,說明山中是有狼蟲虎豹的。敢在這個地方呆下去,絕對是世外高人。

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

上邊這句話是如來同志在西遊記第八回的原話,說明如來是西牛賀洲的主人和領導者,他自誇管理有方,無妖無怪,廣大人民生活安定。

有人說這人是盤古,笑都能把人笑死。盤古確實用斧子開了天地,但盤古是道家的人,這是如來佛教的地盤。以前我講過,佛教和道教是沒有營利業務的公司,主要靠信徒供奉,因此雙方會爭奪信徒。

佛教和道教爭奪地盤和信徒日久,雙方關係並不好,如來絕對不會允許一個道教的高人在他的地盤存在的。

因此直接排除盤古,並且排除一切道教中人。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這就是樵夫所唱的歌。

歌中主要唱的是信道之人的生活,講的是老子清淨無為的思想修為。《黃庭經》 道教經典。約出於中國魏晉之際,道教傳說此經乃上界仙真降授南嶽魏夫人。經文分《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及《太上黃庭外景玉經》。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樵夫推說,自己不是神仙,家有老母,無法修行。這話中有許多破綻,進菩提大學學了法術就相當於歷史上的考科舉和現在的上大學。

上了大學就馬上會有社會地位,當個官發個財的根本不在話下。又怎麼會供養不了老母呢。

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猴王聽說,只得相辭。出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里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

這節話明確無誤的告訴菩提大學的所在,但樵夫卻不願意去,雖然只有七八里遠,說明樵夫一定有問題。

那這個樵夫到底是誰呢?

這個樵夫肯定是佛教中人。

剛才經由如來的口,我們已明白,靈臺方寸山在西牛賀洲,也就是在如來的地界上。

以如來的能力,把西牛賀洲管理的這麼好,也就是說西牛賀洲地盤上的黑白兩道都被如來控制。活動在西牛賀洲的各類人等如來也是瞭如指掌。

菩提大張旗鼓在如來的地盤上開學校招生上課,如來肯定是知道的。

那如來為什麼不管呢?因為不敢管。

菩提是如來的同門師兄弟,因為不滿意佛教和道教的爭鬥而離開佛教。

菩提認為,佛教和道教都差不多,佛教和道教相互攻擊對方,其實是在搞臭自己。雙方都是引人向善的宗教,沒有必要相互攻擊。

因而他象黃藥師一樣,特立獨行,我行我素。我是佛教人,我偏偏講道教的思想,平時也是道人的打扮。還是在如來的地盤這麼做,明顯就是向如來示威。

但如來也沒有能滅掉菩提的本領,也只能忍耐,畢竟菩提講的大部分東西還是佛教的,只是滲雜了一些道教的東西。

花果山以前是菩提在東方的分校,孫悟空的事他是知道的。後來玉帝不讓他在自己的地盤開分校,他才回了西牛賀洲,但他有心收孫悟空為弟子

於是安排了幾個弟子化身猴子,放在孫悟空身邊,引導孫悟空來靈臺方寸山尋他學藝。

而這個樵夫就是一個導遊和嚮導,指引悟空直接上山,不要走錯路了,跑去向如來學習,那就枉費了菩提的一片苦心。

樵夫不願意見菩提又是什麼梗呢?因為樵夫本來就是菩提化身。


新知傳習閣


題主說的應該是替孫悟空指路找菩提老祖的那個樵夫。

這個樵夫的來歷最為神秘,看到孫悟空猴子說人話一點也不害怕,甚至輕而易舉地能找到菩提老祖的洞府,這豈是一般的人!高手往往低調,既然整部西遊記都找不出他的來歷,那麼真相就只能有一個:他已經超出三界之外了,因為西遊記的承載範圍就只能是三界。

據他自述,他是因為要照顧老母親才不找菩提祖師做師傅,但是,如果他拜菩提祖師為師傅的話,他母親早長生不老了。實質上,老母親只是一個託詞!菩提祖師是特別愛收徒弟的,但是卻不敢收他於門下,因為菩提祖師隱隱感覺到:這個人比自己還厲害,自己不可能為師。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孫悟空作為天生地長的靈物,第一眼看到他口聲就不自學地稱呼了聲:老神仙!這是最原始的直覺。

而且,按書中所述,這樵夫對於神仙也異常通曉,可知也是道上的人了,更關鍵的是,他敢在靈臺五寸山砍柴,菩提祖師卻是一點意見也沒有,足見他的實力。既然菩提祖師都是西遊記中的巔峰人物了,那麼,這個樵夫夠資格排上西遊記第一高手的寶座。因為,他可能根本就不是三界的人,只是從更高位面下來歷練的。

並且,從他拿斧子這一點來看,很有可能是……盤古。


貓貓小格格


說起西遊記誰最厲害,大家可能都以為是悟空啊、如來、菩提等等,可是事實上最厲害的是,為我空指路到我樵夫才是西遊記裡最厲害的人物。



說到樵夫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漂洋過海去拜師學藝,在路上遇到了樵夫,而樵夫出場時哼著小曲,頭戴一聽破舊草帽,槓著一捆材。歷史中記載樵夫哼的小曲是神仙曲名為《滿庭芳》是蘇軾所創作的,說到這了大家會問蘇軾不是宋代人嗎?正式因為樵夫哼出了,蘇軾這首《滿庭芳》才體現出了他的神秘,一個能哼出後人創作的曲旋律的人能是簡單的人,說明這樵夫能預知未來啊。



還有當樵夫遇到孫悟空時並沒有感到害怕或驚慌,逃跑等,孫悟空是妖猴普通人看到他能不害怕,而樵夫為什麼不感覺到害怕。之後樵夫指路給孫悟空去斜月三星洞找菩提老祖拜他為師 ,你們想想看菩提老祖那麼厲害的人的能輕易的收徒弟?而悟空去找到菩提老祖的時候,菩提老祖卻收了悟空為徒,還叫給了他七十變,菩提能收悟空為徒想想就知道就是因為樵夫。



然而在西遊記中對樵夫的記載除了為孫悟空指路,其他的在成個西遊記中都沒有對他的記載,而那時的西遊記是,人、妖、仙三界紛爭時代,對樵夫沒有記載,很明顯他是三界之外的人,所以西遊記中為孫悟空指路的樵夫是最為神秘,最厲害的。


啊三視頻


樵夫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樵夫出場,曾經唱過一首詩詞,這首詩詞出自《滿庭芳》,而這個詞牌名是宋朝的蘇軾所立!而此時,唐僧還是如來佛祖的徒弟,八戒還是天界的天蓬元帥,沙僧還沒有打破流沙燈!這是唐以前的故事,而樵夫卻輕鬆哼出後代的歌詞!莫非是穿越?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每一句代表一個生活態度,一首詞下來,則代表對生活的態度,無慾無求,恬靜無爭,怡然自得,這是高人一等的人生境界!


小澤布魯根


他是樵夫,只做一件事,就成為西遊記中最厲害的人!

這個樵夫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孫悟空拜師學藝的時候,為他指了個路。在偌大一部西遊記中,篇幅不過兩段,電視劇的出場時間不超過30秒。

可就這麼隨意的一指,便使他成了超越如來,玉帝的人物,穩穩的坐上了西遊記中第一的位置。

首先,我們來看看他的身世。

不得不說,他是個苦命的孩紙,8-9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也因此十分的孝順,為了照顧母親,寧可放棄跟菩提老祖學習修行的機會。

而我們知道,菩提老祖的住所距離樵夫家不過7-8裡的地,也就1個小時左右的路程。因此,樵夫這個為了照顧母親,不願修行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這說明了他的本事並不比菩提老祖低。

其次,孫悟空長著一臉的雷公嘴,可樵夫在跟孫悟空交流的時候,並沒有半點的害怕驚訝的意思,甚至連來歷出處,也不問。就很爽快的把菩提老祖的住所告訴他了。

他知道菩提老祖的住處,說明去過菩提老祖那。看到孫悟空一點都不好奇,也不緊張,說明他早就知道孫悟空要來。這種未卜先知的本事,在西遊記中,也就只有他一個人能做的到。

最後,他對神仙的故事十分的瞭解,手裡拿的還是斧頭,而且在整部西遊記中都沒有交代這個樵夫的來歷。並且,孫悟空見到樵夫的時候,開口就叫他:“老神仙”。

一般人肯定不能那麼的瞭解神仙的事情,可他能,只能說他就是道上的人。並且能在菩提老祖的眼皮底下砍柴,與菩提也沒多少關係,說明他不是佛教中人,而且實力要高過菩提很多。而天生就有靈性的孫悟空對他“老神仙”的稱呼也證明了這一點。孫悟空就算是在如來、玉帝面前都沒有這麼恭敬過。

再結合他手裡拿著的斧頭,那麼它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沒錯,他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


科技民生


西遊記裡最厲害的人是誰?

肯定不是那些能夠說名道姓的神仙。

所謂高手高手之高高手,大多都不在天庭。中國神話,最初並不存在天庭這個組織。我們現在所說的天庭,是封神之後才完全建立起來的。

看到雷公臉的猴子說人話的樵夫竟然不害怕,這本神就值得推敲。

中國神話體系中,用斧子的神仙有很多,但是能夠稱得上用斧大咖的神仙只有兩個。一個是盤古,一個是刑天。

盤古大神,從混沌中脫身的時候就把自己自己的精神氣,血肉,骨肉都散在人界大地上,化成了山川萬靈。

盤古死了

只留下傳說

刑天,敢跟玉皇大帝大打出手,喊出了“三十年東,三十年河西”,玉皇大帝今年到我家。從人界打到天界,然後走到玉皇大帝面前。最終被砍去了頭。

沒有了頭顱的刑天,舞幹戟,猛志固常在,最終殺死了玉帝。

天庭眾仙家通過民主集中制,又選舉了一個新玉帝。殺了老玉帝的刑天為什麼沒有當玉帝,又去哪裡了,沒有人知道。

樵夫是孫悟空遇到的第一個貴人,只做了一件事,指路。關鍵是沒要錢。

在菩提祖師門口砍柴,知道菩提祖師洞府的位置,關鍵是還敢向別人洩露洞府的位置。

樵夫不是人,還是一個不把菩提祖師當盤菜的非人類。

樵夫沒有給別人指路,卻偏偏指路給了孫悟空。孫悟空學好手藝之後做了一件事,打到玉皇大帝面前,喊出了“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東”,誓把玉帝拉下馬。

作為一個不把菩提祖師當回事的非人類,掐掐手指算一個還沒有成仙的猴子,未來的事情,還不跟玩一樣。

手裡拿著斧子,不怕菩提,喜歡猴子的做事風格,樵夫的身份不言而喻。

刑天

畢竟曾經暴打玉帝

不要問,刑天的頭不是沒了?這樣的問題。

對於一個神仙來說,砍了頭在變出來都是小把戲。

孫悟空自己就會玩這種小把戲

羊力大仙也是精通此道


應作如是觀


樵夫出現的還在菩提祖師之前,可以說是第一個孫悟空的指路人。孫悟空天生石猴,乃女媧補天石所造就,可以說是女媧後人。且一出生就異常非凡,鬥射金光。天庭不知為何,但是三界中的大能人物卻都看的清楚,知道他的潛力無窮和未來光明。於是樵夫在孫悟空未成道之前與其結個善緣,同時更是與女媧結個善緣,以求他期。
\n
\n同時我們每個人對於我們學習路上的第一個人,都是印象深刻的,而在靈臺方寸山完全是菩提祖師掌控的情況下出現了樵夫這個變數,這是在與菩提搶因果,爭成績,而菩提不敢說話,這就說明樵夫是高於菩提的存在。同時他哼唱的歌謠也充滿了道韻,所謂道可道,非常道,道不可言。他卻能以歌謠的形式述說出來,也是證明了他的能力,同時也給孫悟空以啟迪。雖然他說這是菩提所教,但是後來完全沒有再次出現,所以這很有可能是他自己所總結領悟。


\n
\n另外孫悟空乃天地靈長,對外物有種異常敏銳的直覺,而孫悟空見到樵夫的第一稱呼就是:老神仙。從中也可見一般。而且當孫悟空問及他為何不去尋求長生時,他以照顧母親為由而拒絕。然而對於長生是貫穿華夏文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沒有人能抵擋他的誘惑,所謂的放下看開也只是無能無力的自欺欺人。所以他不是不去,而是已經超脫。當然從他的爽朗笑聲中也能看出他對菩提的不屑。然而菩提已經是三界之中的翹楚,那他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n
\n而且孫悟空一出生就受到各方關注,他的道路幾乎可以說是已經被安排規劃好的,他的一舉一動可能都在被各方勢利所監控,而樵夫高唱: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更無些子競爭,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怡生。這些話更像是對當權者的諷刺,對各方勢利博弈的譏嘲。而對這種當權者來說誅心的話,天庭會不制裁他,西天會不度化他嗎?他為什麼有這種底氣,因為他比他們所有人都屌。

\n


青梅冀憶


關於樵夫為什麼是菩提老祖,可以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裡面看到。摘錄如下:

先看猴子求道到了山上,這菩提老祖怕猴子迷戀風光,使了個分身術變個砍材的,先唱起一首歌,讓猴子心馳神往,然後一股腦把地址啊什麼的都洩露出來。
猴子要他一起前去,他傻眼了,這不讓我在徒弟面前穿幫嗎?因為後面他叫了個童子出來迎接猴子,這表明菩提老祖在徒弟面前誇了一下:我猜今日有人前來拜師。如果是有人領過去的,甚至發覺這人就是師傅變化的,嘿嘿,怎麼好意思呢?所以才有了這麼一出。
這個假設是合乎情理的,要是還覺得勉強,請看樵夫拒絕猴子一起前往的理由:“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他的理由有三:真是個死腦筋,我都跟你講了,還要我去咋的?這不是耽誤我生意嗎,你又不給嚮導費?我老媽在家哪個奉養啊?先看看這裡距離方寸山有多遠呢:“猴王聽說,只得相辭。出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里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十里路的樣子,最大化也不會超過一個時辰的路程。

親啊,你還說這老神仙如何如何幫過你,領我一起去拜見一下老恩人,你會死啊?要不了多少時間,會耽誤你什麼,就算少砍柴一天,你會死啊?又不是要你命,又不扣押你,怎麼把老母都搬出來了呢?所以樵夫的推辭壓根就站不住腳。

原文地址:http://www.toutiao.com/i639769523149550438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