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原著:師兄弟們讓孫悟空變鬆樹,究竟是想看本事如何,還是故意教唆孫悟空犯錯?

恆實說


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應該先說一說菩提祖師的來歷,有很多人覺得這個菩提祖師是某位大神的化身。但我可以肯定的說,菩提祖師就只是菩提祖師。原文: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且不說孫悟空已經在這裡學了十年之久,就通過這句話可以看出,如果祖師是化身的話,他又何必這麼擔心悟空說出去呢,因為說出去別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誰,並且說出了那麼狠的話,更直接斷了十年的師徒之情?所以菩提祖師並不是化身。

那麼再來說悟空的師兄弟們,悟空和師兄弟們一直是一同聽道,一同玩耍,與師兄弟們關係甚好,再者聽了這麼多年的道,就不要懷疑他們的素質了。另外,如果是他們故意教唆悟空犯錯,祖師豈會不知,又怎麼會輕饒了他們?

原文: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於與你口訣。”這說明師兄弟們並不知道口訣,所以是真想看一看悟空的本事。

至於悟空被趕走,這不過是個藉口,只因為悟空應該學的都已經教完了。


有心啦老鐵




《西遊記》原著中,這個情節發生在第二章: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師兄弟們讓孫悟空變鬆樹的情節這樣子的:

一日,春歸夏至,大眾都在松樹下會講多時。大眾曰:“悟空,你是那世修來的緣法?前日師父拊耳低言,傳與你的躲三災變化之法,可都會麼?”悟空笑道:“不瞞諸兄長說,一則是師父傳授,二來也是我晝夜殷勤,那幾般兒都會了。”大眾道:“趁此良時,你試演演,讓我等看看。”悟空聞說,抖搜精神,賣弄手段道:“眾師兄請出個題目。要我變化甚麼?”大眾道:“就變棵松樹罷。”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棵松樹。

憑這段文字的敘寫,看得出是師兄弟們想看看孫悟空學到的本事如何,但不排除故意教唆孫悟空犯錯的可能性。具體的理由,下面詳細說一下。


一、追求道法之人,未必人人心術正確。

一如孫悟空初始之時,菩提祖師給孫悟空介紹術、流、靜、動這四門道術,實則就是想考驗一下孫悟空的心術正確與否。因為術、流、靜、動這四門道術雖然非常厲害,但終究是旁門左道,是壁裡安柱、窯頭土坯、水中撈月。

因此孫悟空對這四門道術全部否定,只求長生之道。孫悟空想求長生之道的原因,在於他在花果山時,享盡山珍美味,但看到他的徒子徒孫逃不過生老病死,所以才有了漂洋過海來到菩提祖師處求長生之道。


而至於孫悟空的師兄弟們出於何種目的來求道,肯定是有正有邪。正的可能用於造福一方,邪的是用於追求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否則,菩提祖師在授道法之前,也不會先考驗一下孫悟空的求道目的。

後來孫悟空憑自己的慧根不淺,明白菩提祖師用戒尺打他三下的用意,三更半夜在祖師處秘密得到長生口訣。而祖師又公開傳授孫悟空躲三災變化之法,肯定會招來個別心術不正的師兄弟的妒忌。


二、須菩提祖師的良言益語。

祖師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從這段情節敘寫,不難看出,菩提祖師一語中的地指出箇中要害。師兄弟們讓孫悟空變鬆樹一方面是看他有沒有學到本事,實則懷有妒忌心態,也有故意教唆他犯錯的成分。

一如菩提祖師所說的,你有這種道術,別人必然來求你,你若是畏懼因為不肯傳授而招來禍害,那就必須得傳授於他,而你若是不肯傳授於他,他又會加害你的性命。

所以,菩提祖師這段話道盡了師兄弟們你心態,也直接呵斥孫悟空的這種道術炫耀是非常危險的。接著菩提祖師雖然對孫悟空非常疼愛與喜歡,但為了他性命著想,逼迫孫悟空離開師門,並且不得說菩提祖師是他的師父。


世間人心隔肚皮,可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菩提祖師作為《西遊記》中神仙人物,實則這種情節反映於現實,對我們讀者的處世而言,是有借鑑作用的。


醉墨客林世偉


不存在對悟空的刻意陷害和教唆。西遊有很多邏輯推理的陰謀論,基本曲解了原著的本意。

《西遊記》宣傳三教合一,孫悟空被菩提驅逐,這段來自佛家、道家的基本常識。

首先,“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都是指“心”:靈臺就是靈腑,靈腑在心,方寸就是一寸見方,也是指“心”;“心”的底部是個斜月,上面三點是三星。因此,孫悟空學藝之處乃是修心養性之所。

但是,“修性不修命,萬古陰神難入聖”,所以道教講究的是性命雙修才能超凡入聖,菩提老祖這裡只能修心養性,只是修心之所,只能了性,不能了命,因此菩提說“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

道教的性和命是分開的,菩提這句話就是說,在這裡無法了全性命,只有回到花果山水簾洞才能了性了命。菩提老祖不讓孫悟空提他的名字,孫悟空說:“只說自家會的。”孫悟空為心猿,這個看過原著都知道,心猿在心處學得本領,自然是自家會的!這就是這麼一段的大體寓意。

《西遊記》是一本教人修仙,修煉內丹的書,悟空所學的長生術就是道家的“金丹大道”。


丁哥說道


大家好,我是白夜惡鬼x,一名文化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探討有趣的文化,一起漲姿勢



悟空習得了七十二般變化之後,為一眾師兄弟在院中展示,化作一棵松樹,贏得眾人喝彩。但是被師父發現,認為他賣弄武藝,悟空求情不成,被罰下山

那麼師兄弟們是為了看悟空本事如何呢,還是故意教唆悟空犯錯呢

我比較贊成前者:師兄弟們讓悟空變鬆樹,其實只是想看看這猴子本事如何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悟空在菩提祖師的弟子中是最為奇怪的一個,也常常成為人們的焦點。就像我們上學時期班裡總會有一個人與眾不同,給大家帶來樂趣。悟空經常吃師父的小灶,肯定學到了不少他們不知道的法術,大家都在學習時期,對於這些是最沒有抵抗力的,難免會慫恿悟空給大家展示展示,一方面滿足自己好奇心,一方面如果展示效果不錯,自己也感興趣,可以找師父給自己加加小灶。



這裡又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僅僅因為賣弄就把悟空趕走?

一是悟空賣弄自己的本領,與自己最初的理念——得長生是背道而馳的,菩提祖師已經對他失望;二是壓制他的膨脹之心,為了鞭笞和保護他。

所以,師兄弟們只是情理之中的無心之舉,為了過渡到接下來的劇情,和得到被趕下山、大鬧天宮以及西天取經的必然結果。


白夜惡鬼x


我對這件事的理解是:更多的還是好奇!有教唆的成分,但不屬於故意教唆犯錯。

這個事件在《西遊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師兄弟對悟空的跡遇是很羨慕的,對悟空所學到的本事也充滿著好奇。除孫悟空以外,沒有人會,祖師也沒教其他人,於是眾師兄弟要求悟空展示,之後在一片喝彩聲中驚動祖師。

孫悟空賣弄本事的行為,在祖師看來,是件非常不可取的,非常危險的事情,也可以說是一種犯錯吧!

祖師趕走悟空,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保護,而不是懲罰。

畢竟不是每個都可以去學,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到,除了悟空是求長生外,別人都是為功名利祿。不在人前顯擺,對現實生活中的我也是好的啟示。


沒幹貨


美猴王從花果山到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菩提祖師拜師學藝,為何菩提祖師能收美猴王為徒,併為美猴王取名悟空。菩提祖師看重了他那份心靈純淨和與世無爭的心態,說直白一點美猴王給菩提祖師憨厚、老實,如同一塊璞玉。在《西遊記》原著中美猴王有一話是這樣說的:“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

孫悟空在眾多師兄弟中是最聰明的一個,深受菩提祖師的喜愛,在這幾年裡菩提祖師教孫悟空三樣本領:長生口訣,七十二變,筋斗雲。 隨著時間的增長,孫悟空的本領上去了,心態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學會本領後的他就不知不覺開始驕傲起來,他不知道在人前張揚顯示本事是大忌。

有一天,師兄弟們非要看孫悟空所學本領,孫悟空捻著師傅教的口訣,瞬間就變了一棵松樹。大家看著高興的喝彩起來,此事驚動了菩提祖師。在菩提祖師看來現在的孫悟空與之前的美猴王有很大的變化,美猴王開始像個小學生一樣,刻苦學習,埋頭苦練;此時的孫悟空像是大學生,表現出驕傲自滿的心態。這讓菩提祖師很生氣,孫悟空這樣被逐出斜月三星洞,並告誡孫悟空不許說出師傅的名字。


國君自媒體


今天清明節喝酒.,鞋在雨水中溼了,回家扔了。

暖暖的鞋,和孫悟空的調皮的心性是一樣,炫耀自己本事,不害怕被打倒地上,因為孫悟空原本草根階層耍賴在地上,這是猴的本性。

師兄弟連環計,孫悟空只要體現炫耀,命運或是聲名敗裂,或事悲師父趕走。師兄弟敢提,悟空敢做,這就是師父又愛又恨的潑猴。

爽快想起秋瑾革命烈士一首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師兄弟有無惡意,都阻擋不住孫悟空大鬧天宮。

是老話,求人不如求己。


我寫小說江山畫卦


我覺得就是前者。

悟空的師兄弟就是單純想看看他的本事,人之常情,無謂過度解讀。

文中有一段,可以看出他的師兄弟都是平庸之輩,沒什麼厲害的本事,也沒有特別的悟性,和悟空的交情也止於表面上的師兄弟關係。

看看《西遊記》原文:

悟空又禮拜懇求,祖師卻又傳個口訣道:“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對身一抖,跳將起來,一筋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哩!”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師徒們天昏各歸洞府。

你看,悟空的師兄弟,一來沒覺悟,雖然都在修行求道,眼光視野也就那樣了。

如果讓他們學會筋斗雲,他們想的也是在人間混一口飯吃,過點逍遙自在的生活。哪裡想過要有什麼大出息,大作為啊。

西遊徒中,悟空也從來沒有想過找救兵找到他師兄弟那裡去,因為他知道他們有幾斤幾兩。

就這些師兄弟,還能有什麼心機啊?陰謀論更是妄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