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邑賢蹤」鹽城愛國詩人周滌欽

[鹽邑賢蹤]

鹽城愛國詩人周滌欽

周陽生

周滌欽,名潔,字滌欽,又字君素。在抗戰時期自署別號"百炸餘生"。鹽城秦南鄉宋村人,生於1894年,有《滌欽二十年詩編》傳世。他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在母親的教育下,他酷愛古人的壯烈詩篇,時常隨母吟誦,曾作"翔風篇"、"憫農行"兩首古詩,受到人們稱讚。1924年他考進靖江第六師範,畢業後回鄉任秦南小學校長,致力於地方教育事業。

「鹽邑賢蹤」鹽城愛國詩人周滌欽

周滌欽在秦南小學任校長時,經常有人請他畫畫寫字,他總是有求必應,有畫必題。如在一幅《石圖》上題詩云:"石頑似我頑,獨立無依賴。米顛見低頭,別有深意在。"表現出了他頑強不屈的精神世界。1930年秋,他離鄉遠走安徽省農民協會任職,為數百戶佃農做了好事,當人家來酬謝時,他笑作詩云:"解渴平生恥盜泉,榮華過眼付荒煙,千金遺產重如芥,況復勞農血汗錢。"

1931年周滌欽在江輪上認識了徐悲鴻先生,過去周滌欽畫馬都是"仿悲鴻大師筆意"。現在一朝相識,真是無話不談。共同的志趣,共同的語言,使他們成了好友,他們別後互贈詩畫,周滌欽作了一首《悲鴻馬》詩,贈與徐悲鴻,詩云:"萍蹤邂逅輒心與,鶴立雞群氣飈舉。拂衣談笑形跡忘,孤懷兀傲誰似汝。肝膽相照無嫌猜,乾坤挽仰多沉哀。徵裾坐久冷不覺,江風吹送江雨來。興酣發篋出畫馬,金蹄活躍電光下。畫馬能畫馬之神,丹青妙手不虛假。芳譽遠走歐羅巴,光榮賴汝增邦家。華年珍重惜毛骨,經霜古柏寒梅花。"

「鹽邑賢蹤」鹽城愛國詩人周滌欽

"九一八"事變後,周滌欽在安徽《民國日報》任校對。後又調任濟南任山東《民國日報》編輯,後又回江蘇任職於"鎮江民眾教育館"和省廣播電臺。這年他開始著作,曾寫有《華僑發展史》、《新土耳其革命史》和《民族英雄故事》等書。1935年,他面對日寇的殘暴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憤筆編著了《我們的恥辱》一書。1938年,他到亭湖中學任國文教師,課餘自編抗日救國教材和抗戰道情,文字通俗易懂。同年他又創作《還我河山》小說,連載於湖垛《民國日報》。不少青年學生深受他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讚譽他是一位愛國詩人。

當年,他激烈反對國民黨政府對日的妥協投降,還經常與愛國學生一起宣傳抗日。他在日寇侵佔東北時,作詩自勉,並寄給徐悲鴻先生以表達自己的抗日意志,詩云:"男兒學南八,殺敵刀光寒。從戎走萬里,飲馬扶桑間,捐軀復何惜?還我舊江山!"他的一首《滿江紅》詞,徐悲鴻甚為讚賞。詞雲:"民族英雄,千載下,聲光不滅。遙想像,忠魂義魄,犧牲壯烈。海水一泓亡國淚,梅花萬點孤臣血。恥低頭求活小朝廷,心如鐵。

秋風勁,蒼鷹跌,明月黯,寒蟄咽。愁殘山剩水,亂花狂雪。壯士高歌祈戰死,男兒莫唱無家別,報國仇全仗我青年,肝腸熱!"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周滌欽回到家鄉。鹽城淪陷後,又出走長沙,在途中又喜遇悲鴻先生。他向徐悲鴻先生談了自己想畫面賣錢,支持抗日。徐悲鴻對此非常贊成,並熱心為周滌欽作一啟事,刊登在《長沙日報》上。啟事說:"周滌欽先生富才思,能著作,又精藝事,造詣極深。抗戰之初,周先生方任職鎮江,即以其作品展覽出售,獲巨資以獻國家。今來長沙,見戰區被難者顛連無告,慨然發宏願,擬得萬金為救濟流亡之用。其畫已精妙如此,而其仁人之心,與其高貴之藝益為斯世珍重也。不佞欽敬之餘,謹為介紹。"

1939年春,他又編著彈詞,作大聲疾呼,喚醒大家,齊心抗日救國。在被人們譽為"欲知抗戰當年事,案上何能少此書"的長篇彈詞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如《哀南京》:"居然天險破江防,狂寇飛騰勢莫擋。六代江山如破竹,一時傀儡競登場。

攝金何怪千軍墨,助餉惟看百姓忙。總領師幹才幾日,太陽旗豎石城湖"。如《望風逃》:"官先民後望風逃,車馬沿途湧亂潮。豎子無謀爭說項,將軍有膽共思無。八千子弟江誰渡,百二關河土半焦。揮淚縱教斬馬謖,鐵蹄又逼濟寧郊。"又如《誤蒼生》:"杏花春雨憶江南,回首胡塵目不堪。浙東鏖戰八千萬,蘇北惟餘縣二三。無限陸軍逢小丑,竟無一個是奇男。誤盡蒼生應自悔,半間堂屋木棉庵。"

當時,周滌欽的彈詞風糜大街小巷,人人傳唱。頑江蘇省主席韓德勤閱及彈詞,勃然大怒,認為周滌欽是造謠誹謗,是受共產黨的唆使。並密電退駐秦南的國民黨89軍36師對周滌欽嚴加監視。並令將彈詞全部追回焚燬。事後,周滌欽的行動一直被頑韓特務秘密跟蹤監視,對此,周滌欽氣憤地說:"生之今世,凡有正義感,談抗日者皆可獲罪。”並作詩抒發對頑韓的不滿,詩云:"事事於今不自由,誰將筆墨弄風流。慷言慨語猶遭忌,莫怪南山集被收。"直刺韓德勤的為虎作悵,欺壓抗日民眾的醜行。1939年陽曆九月,周滌欽被惱羞成怒.傷心病狂的韓德勤秘密槍殺,終年才46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