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倆為一個枕頭爭寵,幾年後打卡枕頭,兩人羞愧難當

妯娌倆為一個枕頭爭寵,幾年後打卡枕頭,兩人羞愧難當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載體,雖然小,卻包羅萬象,有人物故事,有情感篇章,或平凡安逸或者跌宕起伏,總的來說,在這裡發生的事情足以讓人們在茶餘飯後多了談資。而正是這些小故事中,往往會折射出一些大道理。

我的鄰居王富,是一名木匠,十里八鄉有名的有錢人,他的兩個兒子也很出息,輟學後都跟著他學會了學木工手藝,

而王富在幾年前因病去世了,留下了體弱多病的妻子,由兩個兒子照料生活起居。

而就在最近,王富家裡卻傳出了一個倆妯娌爭寵“奪寶”的故事,成為了鄉鄰之間傳播的熱門話題。

故事的前前後後是這樣的:

王富的兩個兒子:王來和王友,分別娶妻成家之後,各自過著美滿幸福的小日子,弟兄之間兄恭弟友很是和睦,可是,三年前開始,兩個妯娌之間卻搞起了心機。

原來:村裡人傳言王富的母親生前有一件寶貝,也就是古董,據說是清朝以前傳下來的,而這個古董是什麼,藏在哪裡,誰也沒見過。可能是謠傳,但卻傳的沸沸揚揚,和真一樣,關鍵是說這件寶貝後來傳給了王來的母親。

這時,王來的媳婦和王友的媳婦兒便各自打起了小算盤,看著久病體弱的婆婆,都想著要得到這個寶貝。於是,分別在婆母的面前獻媚爭寵,希望婆母將來把寶貝傳給自己。

由此,發了一場“內鬥”。王來的媳婦是個有心機,又有謀有勇的人,做事講求策略和方法。

王友的媳婦兒卻是個直性子,直來直去,做事沒有技巧。在每一次的“爭寵獻媚”角逐中,都以王來的媳婦兒取勝而收場。

妯娌倆為一個枕頭爭寵,幾年後打卡枕頭,兩人羞愧難當

不過,妯娌倆的關係並沒有因此而搞僵。雖然面和心不和,但面子上還算過得去。

有時候,王來的媳婦兒會趁著王友的媳婦不在家,悄悄的給婆婆送吃的,陪著婆婆說說話,討好婆婆, 並幾次三番想要知道寶貝放到了哪裡,但卻始終沒有如願。

而王友的媳婦也會想盡各種辦法討好婆婆,甚至會直來直去地追問:寶貝放在了哪裡。

可是,無論兩個人怎樣追問,婆婆都笑而不答,只是有意無意地經常擺弄著一個繡花小枕頭。這個枕頭與小孩的玩具枕頭大小几乎一樣,純手工縫製,外表很精美,可它的重量卻令人吃驚,遠遠大於它的體積。

於是,妯娌倆有時候也在一起議論:婆婆究竟有什麼寶貝,寶貝放到了哪裡?直性子的王友媳婦說:應該在枕頭裡,要是沒有,婆婆就不會把枕頭看的那麼緊。

而王來媳婦卻說:“根本不在枕頭裡,一個枕頭能放什麼寶物呢?肯定是在別的地方,你就不要胡思亂想了。”其實,她也是覺得寶貝就在枕頭裡,而是想分散對方的注意力。

妯娌倆一邊猜測,一邊不停地討好婆婆,對婆婆照顧得無微不至,婆婆稍有一些身體不適,妯娌倆便爭著床前盡孝。將婆婆伺候的舒舒服服、開開心心。

可是,再怎麼伺候,婆婆的身體還是日益衰弱,直到最後終於住進了醫院。妯娌倆更加悉心照料,日夜不離床邊,

妯娌之間讓來讓去,你讓她回去休息,她讓你回去歇一歇,彼此都希望對方能離開婆婆。但是,不管互相怎麼勸,倆人誰也不肯離開,生怕婆婆把秘密告訴了對方。

幾個月後,婆婆去世了。

在兩個兒媳婦的精心照顧下,王來的母親在患病期間沒有受過一點兒折磨。

安葬了婆婆之後,妯娌倆便想到了那個繡花枕頭。經過眾人商議,決定將寶貝平分。於是打開了枕頭。

然而,幾個人都愣住了,原來枕頭裡裝的全部是婆婆生前用來治療頸椎病的一些木製的圓形珠子,婆婆患有頸椎病多年,一直用這個枕頭按摩頸椎,妯娌倆卻誤以為是什麼寶貝。兩人看罷不禁羞愧難當。

而王來兄弟倆也早就知道父母不會有什麼寶物留下來,又不便揭穿她們,索性讓兩人在母親的床前盡孝去吧。一場鬧劇就這樣結束了。

其實,孝敬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責任,無需推辭,也不應追求回報,更不該有什麼企圖。善行自會有福報,我們只管敬老孝親,其他的事自有上天安排。

妯娌倆為一個枕頭爭寵,幾年後打卡枕頭,兩人羞愧難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