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安順市全面推進教育工作綜述

“新食堂修好以後,家裡人再也不用操心我的飲食問題了。學校裡的飯菜營養又可口,如果遇到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和火腿腸,我還要多添半碗飯呢。”三菜一湯、葷素搭配,這兩年來,鎮寧自治縣丁旗鎮街道中心小學的學生王雅娜長高了不少。

“刷牙只接半杯水、把垃圾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去超市帶上自己做的環保購物袋,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安順市第一高級中學的學生劉靖韻發現,自從學校把環保教育納入課程後,身邊的同學都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功能齊全的實驗樓、寬敞明亮的教室、綠茵茵的田徑場,現在農村學校的條件可一點也不比城裡的差。”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的老教師楊慧笑眯眯的發出了感慨。

一項項有力的政策、一個個具體的項目、一張張幸福的笑臉.....教育,是著眼明天、面向未來的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始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點加大教育投入、著力夯實教育基礎、全面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全市實現了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高職院校綜合排名躋身全省前列、高等教育向大眾化教育邁進、基礎教育實現了由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向學前和高中階段教育延伸的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目標。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顯著增強,教育形象和綜合影響力明顯提升。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安順市全面推進教育工作綜述


安順市西秀區高級中學

打好惠民“組合拳” 提升群眾滿意度

清晨6點,天還是灰濛濛的一片,鎮寧自治縣丁旗鎮街道中心小學的食堂廚房裡卻已忙得熱火朝天。廚工魯培麗穿著白色工作服、腰間佩帶著印有照片的上崗證,正在認真檢查供貨商送來的菜品。廚房裡,雙開門冰箱、冷藏櫃、消毒櫃、不鏽鋼餐盤等一應俱全,大米、花生等乾貨整齊地放在貨架上。在確認菜品新鮮完好後,魯培麗在送貨單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現在國家政策好了,學生們中午在食堂吃飯都不需要自己花錢。一餐4元,一年下來一個學生將近能為家裡省下近千元,這對農村家庭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魯培麗感嘆道。自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我市緊跟全省步伐,建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安順模式”。建成802所農村中小學食堂,累計投入資金14.43億元,惠及學生28萬人,覆蓋率達100%。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計劃用5年時間,累計投入資金2.7億元,新建、改建學校標準化食堂429個,目前已建成使用203個。實現農村學前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涵蓋546所學校。2018年,全市1046個學校食堂累計採購農產品近3.05萬噸,購買資金達到2.6億元,通過精準對接,學校食堂向貧困地區、貧困戶採購農產品佔採購總量的比例達61%(省要求40%以上),有效帶動萬餘名貧困農戶增收,實現教育脫貧“一仗雙贏”。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安順市全面推進教育工作綜述


平壩第一高級中學

營養改善計劃讓學生吃飽吃好,各項教育精準扶貧政策更是讓貧困學子能夠“學無憂”。近年來,我市不斷建立健全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貧困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全市累計投入學生資助資金16.83億元,年平均增長16.5%,累計資助各級各類學生188萬人次。緊緊圍繞圍繞“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的目標開展各項工作。僅2017年,全市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就有5000名貧困家庭學生實現畢業就業,市各職業院校共招收2000餘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入學,組織輸送深度貧困縣(紫雲自治縣)和極貧鄉鎮(鎮寧自治縣簡嘎鄉、紫雲自治縣大營鎮)的貧困學生到省屬對口幫扶學校就讀精準脫貧班。

繪好發展“佈局圖” 提升群眾獲得感

教育要發展,規劃要先行。十八大以來,我市全面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市教育事業加速推進、奮力趕超。教育資源大幅增加。各級各類學校硬件建設和校容校貌發生了明顯改變,辦學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城鄉間、學校間差距進一步縮小。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安順市全面推進教育工作綜述


安順市關嶺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全景圖

“我們通過大力實施“全面改薄”、四項突破工程建設、教育“9+3”計劃、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職“百校大戰”建設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和重大項目,累計投入建設資金59.5億元,著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普通高中7所、新建改擴建中等職業學校8所,啟動安順市第一高級中學原址改擴建工程,完成安順職院新校區建設,現已實現整體搬遷;投入5億元,完成安順學院改擴建一期項目建設。新增幼兒園232所,通過推行具有地方特色的“1+X+Y”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園管理模式,以一所城區優質公辦園為龍頭,多所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為支撐,輻射帶動區域內民辦幼兒園共同發展,實現了普惠性、公益性幼兒園在每個鄉鎮的全覆蓋。

為補齊“城鎮擠,鄉村弱”的教育短板,我市總結城區義務教育學區化管理經驗,啟動鄉鎮小學集團化管理改革試點,提高鄉村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共建成農村寄宿制學校412所、學生宿舍22.6萬平方米、教師公租房14443套。全市中小學全部接入寬帶網絡,配置了計算機、投影儀等信息設備,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2014年開始,我市將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計劃的50%,以“配額生”形式分配到各初級中學,並向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加強國家教育考試標準考點建設建成國家教育考試指揮平臺,履蓋全市19個標準化考點,近1000個考場。五年來共輸送高中畢業生76413人進入高等學校學習,1285名貧困學生通過國家貧困生專項計劃進入一流大學深造。2018年12月1日,貴州省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督導檢查反饋會召開,繼我市平壩區、普定縣獲得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認定後,西秀區、鎮寧自治縣、關嶺自治縣和紫雲自治縣也通過了此次評估,這標誌著我市圓滿完成了到2018年所有縣(區)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標要求。

激發教育“內生力” 提升群眾認可度

“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大學的時候,勉勵青年學生的話語。

近年來,我市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工程,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切實加強學生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建成各級各類學校道德講堂1128個,實現鄉鎮以上中心校全覆蓋。大力開展“四在學校·幸福校園”、“三生四愛五心五好”等主題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湧現出一批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示範學校。強化學校體育工作,開齊開足體育課,讓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組織參與省級聯賽辦好本級聯賽,成功申報14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面推進藝術教育,提升學生審美素養,鑄就美麗心靈;印發《安順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勤工儉學、志願服務、生產實習等實踐教育活動,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學以致用。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安順市全面推進教育工作綜述


第七屆職業院校師生技能大賽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師資隊伍的建設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人才支撐力量,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我市始終堅持從戰略高度認識教師工作的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堅持“四有”“三者”好老師標準,堅持考核評價與典型引領相結合,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出臺《關於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學教師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安順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考核辦法》,亮明師德紅線底線,實施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深入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師隊伍活力明顯增強,全社會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同時,通過大力實施“特崗計劃”“國培計劃”,累計招聘特崗教師6600人,培訓農村教師5.19萬人次。啟動實施“互聯網+教師專業發展”工程,組織教師全員輪訓,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夯實拓寬教育交流合作,眾多青島教育專家赴安作了50餘場高質量的專題報告,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業務素質的教師隊伍逐步擴大。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安順市全面推進教育工作綜述


中小學教師“班班通”學科融合能力提升培訓

勇立潮頭踏歌行,砥礪奮進譜新篇。下一步,我市教育系統將再接再厲,奮發進取,集中力量推出一批“亮點工程”,培育教育“盆景”,打造教育“風景”,寫好教育的“奮進之筆”,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安順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康馨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