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提升情緒管理技能?

趙彬衫


情緒管理好壞是情商高低的重要標誌。首先我們來了解情商這個概念,情商是自我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調節的一種能力。許多家長存在一些意識上的誤區,把判斷孩子是否擁有親情觀念當成是情商高低的標準。


所有的孩子天生都是隨性和任性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孩子可以把情緒整理的很好,有的孩子會越發的任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舉動。我們做家長的深知其中的利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能控制自己情緒,收放自如的、有教養、體諒寬容人的好孩子。我們從哪幾個方面來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呢。

1、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好榜樣。

平和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也一定是溫和的,浮躁急躁的父母的孩子想要有好的情緒和心態也很難。這就要求我們做家長要學會剋制自己的情緒,在對待家人方面和聲細語,恩威適度。言傳不如身教,家長要以身作則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孩子最終是要離開父母,直面自己的人生,走向廣闊天地。很難想象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能有個平和的心態,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因此,家長要從孩子的自身出發,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照顧家人,逐漸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3、讓孩子學做家務,在勞動中鍛鍊孩子的平和心。

孩子做家務時可以舒緩孩子的心態,調整孩子的情緒,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對生活的儀式感,對家人的親情感和歸屬感。因此勞動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方法之一。


4、注重孩子的交友習慣,多同心態好、優秀的孩子在一起。

環境造就孩子,同什麼樣的孩子常在一起,還在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要關注孩子的交友情況,引導孩子多同情商高、開朗自信、陽光明媚的小夥伴在一起交往。

5、培養孩子做事勇敢、遇事有擔當的習慣。

孩子也一樣,他們有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樂,屬於自己可控與不可控的情緒世界。如果他們經歷了許多艱難困境,情商會隨之提高。因此,一個經歷豐富的孩子,一個勇敢、遇事有擔當的孩子,必定能撐起一片屬於他們年齡的天空呢,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也一定比同齡人高。


情緒管理好的孩子對生活和學習的把持一定是到位的,這種你生命中潛在的一種能動力,能提升孩子生活品質,促進孩子健康的成長和學習。


三毛的教育視界


您好!

這個是我自去年五月份至今一直在關注和學習的方面,也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路上特別重要的一步。

一,管理自己的情緒:

其實,在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之前,首先自己要學會如何管理情緒。

比如,很多成人會經常被孩子的某一種行為觸發了按鈕,從而情緒大爆發。以前我是很不喜歡孩子遇事不好好表達,黏在我身上耍賴吭嘰,每次這個時候,我就很煩躁。這些都是自己的情緒按鈕,所以找到自己那個情緒按鈕很關鍵。

接著要想關閉這個按鈕,需要對孩子很多行為背後的真正的心理訴求有所瞭解,比如孩子這樣吭嘰是因為之前因為這樣做屢次得逞;孩子哭鬧是因為在自我療愈,多數是因為過往內心有太多積壓;挑戰規則是為了引起你的關注或在試探邊界。

二,傾聽孩子的情緒

強烈推薦一本對我有非常大影響的書《傾聽孩子》,裡邊有很詳盡地教我們如何傾聽孩子各種情緒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你會顛覆一個固有的認知:哭是不好的。其實,哭對於孩子特別重要,一定要讓孩子痛痛快快地去哭,這樣才能將之前積壓在內心的恐懼,憤怒……情緒流淌出來。

當情緒被充分釋放和流淌之後,孩子會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會在那一天甚至之後的幾天裡都特別愉悅,有力量。而經常被這樣傾聽的孩子,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情緒是被接納和允許的。

三,幫助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

當給與孩子充分傾聽的空間,情緒得到釋放之後,可以引導孩子用更恰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比如,很多孩子哭鬧時會使用激烈的語言,甚至打成人。這時控制自己不爆發的前提下(如果實在忍不住,可以深呼吸幾次,或者保證孩子安全前提下,暫時離開處理自己情緒),告訴孩子,**很愛你,但是你這個行為是不可以的,這樣會傷害到我。如果你很生氣,可以跺跺腳,也可以大聲說出來,我很生氣(或者其他情緒)。但不能傷害到別人。

四,為情緒命名和配對

幼兒園階段以及更小的孩子,還需要給孩子的情緒命名和配對,說出他們這個情緒的名字,這樣他們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以及每一種情緒和對應的心理感受是什麼樣子的,經過幾次,再有類似的情緒,他們就清楚自己心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五,遊戲和讀書中學會情緒管理

最後還有兩個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平時孩子沒有情緒的時候和孩子玩情緒遊戲和讀情緒方面的繪本書籍。

1.照鏡子游戲。帶孩子一起照鏡子,做各種情緒的表情,讓孩子看,並告訴他們這叫什麼,再讓孩子來做對應情緒的表情。認知和感受每種情緒。

2.我的情緒遊戲。做出幾種不同的情緒表情卡片,可以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玩,每人拿起一個卡片,說自己有這樣的情緒,然後說出一件讓自己有這種情緒的事情。

延展出來也可以玩兒“他的情緒”遊戲,比如可以拿起一個卡片,說別人有這種情緒,並說明原因,被說的人來驗證他說得對還是不對。

通過遊戲,可以讓孩子關注到自己和別人的情緒,以及情緒形成的原因。

而關於情緒管理的繪本特別推薦的是《我的感覺》系列,我的兒子有一段時間就特別喜歡聽其中的《我很生氣》那本書,裡邊不僅描述了小主人公為何生氣,生氣的感覺怎樣,以及生氣的時候該怎麼辦,非常好地演示了一個情緒處理的整個過程。

孩子的情緒管理其實本質一定需要回到自己某些情緒問題上,幫助孩子的過程就是自己的第二次成長。

我是育兒領域創作者“一枚有墨香的書籤”,感謝關注,見證成長。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如何幫助孩子提升情緒管理技能?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能夠管控好情緒,永遠面帶微笑,保持平和的心態。管控情緒是一項技能,誰掌握了這項技能,誰就能獲得享受幸福的密碼。

保持沉默法。

情緒激動時,容易口無遮攔,常會出口傷人。常言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為了使自己事後不後悔,那麼在情緒來臨時最後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

朱自清說:“沉默是最好的防禦策略。”沉默既保護了自己,又不傷害別人,時過境遷,物換星移,那些影響你情緒的東西也就漸漸變輕變淡了。

注意轉移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受到令人發火的刺激時,大腦會產生強烈的興奮,這時候如果有意識地大腦皮層裡建立另一個興奮點,用它去抵消、減弱、代替,就可以使情緒平復。比如說可以散散步,聽聽歌,練練字。

有一位先生以前一生氣,他就繞著自己房子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那麼矮,田地那麼小,我哪有時間跟別人生氣;後來一天天老了,他生氣了還要會繞著房子跑,可是圈下來就已經氣喘吁吁,心裡想:我房子那麼大、田地那麼多,還用得著跟別人生氣啊!

他的這種做法很好地化調節了內心情緒,保持了平和的心態,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自我提醒法。

當要發火時,尤其是剛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時刻記著提醒自己:衝動是魔鬼,衝動解決不了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控制情緒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法,經常提醒自己,甚至寫一些穩定情緒的座佑銘,時刻警戒自己,學會控制情緒。

晚清明臣曾國藩常用此法,他每天堅持寫日記,解剖自我,反省自己,他能成為中興名臣,與他這種臨大事而能鎮定自若,寵辱不驚,得失不憂的情緒息息相關。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惱怒將理智的燈熄滅。”靜則生慧,急則亂心,控制情緒的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提高情緒管控根本的方法還是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修養,常言說:壺小易熱,量小易怒。家長應幫助孩子設置情境,不斷強化鍛鍊,教育孩子努力做情緒的主人。


亂語三千


感恩悟空的邀請,我是教大育小。情緒管理的技能是孩子將來贏取成功的一項非常重要技能,對孩子的成功影響極大。



首先:孩子要有管理情緒的能力要有認知情緒的能力。特別是對於小孩子,要教會孩子認知情緒。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沒有辦法認知自己的情緒。許多3歲的孩子遇到不順心的孩子只會哭或者說是發脾氣。因為她們沒有辦法去認知自己的情緒,就會顯得很無助。

所以從孩子有表達能力開始就可以逐漸的教會孩子認識情緒。當然可以通過繪本來讓孩子認知,因為在孩子的早期,過的多語言表達和抽象的描述,孩子是沒有辦法理解的,一些經典繪本是最好的通道

其次:認知了情緒還要教會孩子表達情緒,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這個是內心感受最大最真實的呈現。這個幼兒園階段是最佳的訓練時期。因為這個時期孩子不會有太多好壞的分辨,也不會有太多羞愧難當的感覺。例如某件事情做的不好,孩子生氣,到但表達起來更容易,因為他無法去分辨和揣測成人的心思。源於這份單純,特別容易訓練。

在平時的交談中,家長可以去引導。例如孩子犯錯誤了,彆著急生氣,而可以嘗試著表達說我很傷心,我很難過,媽媽看到你很開心,你的表現讓媽媽覺得很驕傲。

當孩子發生問題的時候,孩子無法區分,家長幫忙幫助孩子認知和表達,比如說孩子因某件事情生氣,幫助孩子甄別,你這個是生氣,哭的原因難過那嗎?

耐心堅持,積極幫助孩子認知情緒是孩子管理情緒的一個基礎。

我們都知道,但凡能表達出來的情緒就是一種很好的宣洩,就是一種很好的管理。表達出來,許多時候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許多成年人都非常欠缺這種能力,長期隱忍和積壓,最終爆發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再次:教會孩子疏導情緒,表達自己的需求。對情緒的一種疏導也是最好的管控。

例如:你這麼做,我很生氣,我不喜歡你摸我的頭。我很難過,我希望你可以……

這樣是對情緒的一種最好的管控。

當然:某些時候這些都不管用,那麼要教會孩子去轉換,例如深呼吸,或者做其它快樂的事情,讓孩子從轉換到其它的情當中,暫時的移情別戀有利於調節和管控情緒。




總之:遇到情緒不可怕,先認識再表達,再提出自己的內心需求,基本就解決了一大半。教會孩子這三個步驟,管控情緒一大步。當然,允許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例如哭泣,扔個玩偶或者其它的,只要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不積壓情緒,合理宣洩,孩子管控情緒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