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世間的分離

你爱过我,我记得 | 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本文字數2300+|閱讀預計需要 6 min

每一場畢業,每一次分手,每一個意外,都有一些曾以為不可失去的人,永遠地淡出了我們的生命。

人們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對待這些分離

有的是“ta是個人渣,所以離開了我”

有的是“我不會再想起你,這樣我就會忘記,我們已經分開了”

有的是“我永遠都是你在時的樣子,因為我要等你回來”

因為分離不只是那一次次難以忍受的陣痛,讓我們在黑夜裡獨自哭泣,更有一個難以處理的問題——分離後,如何對待我們心中內攝的那個形象。

你爱过我,我记得 | 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內攝,防禦機制的一種,在內心中形成他人的表象。從此我們的內心和他人相連,就算ta不能陪在我身邊,我也不會不安。但當分離之後,心中的那個形象,卻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我們的連接斷了,從此只剩我自己孤單一人。

(一)為什麼分離後,人會去攻擊內攝的形象

痛苦帶來的認知失調

人總是試圖相信自己是正確的。而分手的痛苦事實,和內化的那個美好愛人的形象產生了劇烈的衝突,越是懷念過去的美好,現在的痛苦越是顯得無法忍受。

於是人會不停的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實和記憶的不同。在現實情況難以理清的情況下,很多人會選擇貶低自己的心中內化的那個Ta。如果我曾經愛過的那個人是個人渣,那分手就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了,當曾經的美好消失了,現在的痛苦也淡了。

你爱过我,我记得 | 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又像畢業的班會上,有的人早早的到了,遲遲不肯離去,但言語中絲毫沒有離別的傷感,而是對未來的憧憬與嚮往。

他們並不是不難過,而是太難過,以至於無法接受從此以後,大家要走向不同的生活了。他們寧願和自己說,我不在乎,將來會更好的,也不要去承受分離的痛苦。甚至於在分開之後,他們選擇不想念,因為只要不想念,就不需要面對失去。

用否認隔離悲傷

第73屆奧斯卡獲獎動畫短片《父與女》,講述了爸爸離開了年幼的女兒後,女兒每一年的這一天都會長途跋涉,回到離別的那個淺灘,從黎明等到黃昏,等待爸爸回來。直到她已經垂垂老矣,在岸邊發現了爸爸離開時坐的船,她蜷縮著靠在船上,彷彿看到爸爸回來了,而她還是爸爸離開時的樣子。

大海象徵的是死亡,而女兒的一生,都停在了葬禮那一天。她否認了爸爸的離開,一次又一次的回到了那個場景裡,希望爸爸能夠回到自己身邊。

你爱过我,我记得 | 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如果我們不接受分離,用一生去否認分離,就沒有更多的能量,去回憶那些曾經的愛與陪伴。去說:“爸爸,我知道你離開了,但我還記得,你在的時候,會這樣的抱緊我。”

貶低和否認,都是我們在面對分離的痛苦時的防禦。但它們未必是最好的告別方式,前者讓我們自己摧毀了那些美好的回憶,我們寧願從來都沒有幸福過,也不要體會離別的傷痛;後者讓我們不去觸碰那些曾經的回憶,因為不願意和那個階段的自己和親人,說再見。

(二)哀悼喪失

“當重要親人去世或重大的創傷事件之後,我們需要對自身或關係進行哀悼。這個哀悼意味著我們把貫注在這個人身上的投注力轉移出來,只有這部分力比多撤出後,我們才可以投注在新的對象上面。”

——弗洛伊德 《抑鬱和哀悼》

哀悼的過程,是我們直面痛苦,和過去告別的過程。

從今天起,當我們回到家裡的時候,再也沒有等待我們的那個人了,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事實。

這種哀傷是一種流動的情緒狀態,會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它不會減損人的自尊,一段時間之後,人們逐漸回到正軌,繼續生活下去。就像古人在父母去世之後,會守孝三年,在這段時間裡,所穿孝服的顏色漸漸由重轉輕,直到換紅,象徵著悲傷的逐漸平復。

你爱过我,我记得 | 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而親朋好友所能提供的支持,不是強行把他們拉出悲痛。因為他們需要時間,來慢慢走出這段哀傷,

耐心的等待和陪伴,適當的共情和支持,是對待他們最好的方式。

但有時人們會陷入病理性的哀傷反應中,又被稱為延長哀傷障礙(prolonged grief disorder,PGD)。患者會出現持續悲痛、過度懷念、情感失調、嚴重的自責和失去自我的現象,覺得“將來不會有任何好轉,在Ta死後,我的生命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他們願意尋求幫助,心理治療是很好的選擇。認知行為療法(CBT)被證明對於延長哀傷障礙的症狀緩解有顯著的效果。

(三)我們擁有的,不只是失去

當我們體會失去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曾經擁有過。我們在分離時承受的痛苦越深,說明那份愛越美好、越深刻。我們所擁有的,不只是離別的傷痛,更有我們之間愛的回憶,永遠伴隨著我,因為我們早已把那個人內攝在了我們心裡

就像《尋夢環遊記》說的那樣:“當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的死亡,整個宇宙都不再和你有關。

你爱过我,我记得 | 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記得每月初一十五,姥姥都會在客廳的桌子上擺上香案,在冉冉升起的煙霧裡,一面磕頭,一面唸叨:“我過得很好,孩子們都很孝順,你們不用擔心我。要保佑兒女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保佑孫輩們學業順利、身體健康。”

姥姥從不讓我們一起磕頭,那是屬於她自己的思念和祝願。在每一次的祭拜裡,那些親人陪在奶奶身邊,輕聲說:“我們在天上思念著你,也保佑著孩子們。”

思念無法讓死人復生,但它讓我們之間的愛永不消失。雖然你不能在我身邊,告訴我:“我很想你”。但你會在回憶裡和我說:“你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活著,我永遠愛你。”

(四)我過得很好,清明節有想你

清明節有兩個傳統:掃墓祭祖和踏青郊遊

掃墓祭祖時我們懷念那些離開的人,敬畏那些無可避免的分離,和心裡的那個人說:“我一直都記得你們陪在我身邊的時候,你們真的很疼我,我好想你們呀。我有好好的去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珍惜身邊的人,因為你們教會了我如何去愛,更讓我知道愛是會消失的。”

你爱过我,我记得 | 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踏青郊遊時我們珍惜現在的美好,和自己說:“我知道你們最心疼我了,你們離開了之後,我把自己照顧的很好,你們不用一直擔心我呀。而且,我遇到了別的人,朋友、伴侶、孩子,你們不能陪在我身邊的時候,他們替你們愛著我。

以上。

你爱过我,我记得 | 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References:

唐蘇勤, 何麗, 劉博, & 王建平. (2014). 延長哀傷障礙的概念, 流行病學和病理機制. 心理科學進展, 22(6), 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