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情感始源的假想太多太多,這裡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種,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索更多名家情感始源的假想觀點閱讀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情質這一詞不知出處,但見於楚辭·九章,有歷代文人作釋,但這裡的釋義不同於流傳下來的意思,為了描述情感的最初狀態,讓情感的元始、發展即發展後的分類有一個統一的稱謂,這裡就先簡單地把情質理解為:情感、情緒、感情的統稱。

在平易發佈的上篇“維護好你的情感狀態,它是你一生的財富與道路”中就提及:在生物的起源,始生物的本能就是對外界刺激能做出的反應,這種反應如菌般沒有任何思想、意識、情感,只是應激性地躲避、適應以及趨向。但也因此,讓它們以此為基,慢慢地進化出了對於它們來說似是而非的情緒,並把這種狀態稱做‘情質的最初狀態’。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而在它們身上,情緒最初的狀態萌芽後,由於生物的持續存在和繁衍,情質也處於相對穩固並多樣化的趨向。從最初的適應上的喜與不喜,逐漸的發展進化成了:喜歡、討厭、厭惡、喜悅等等多種不同層次感的主觀意象。所以,說情質是感覺的附庸,說情感是外界事物反應到內心後的同體的折射,在情質產生的初期也未嘗不是一種理想的見解。但必須留意到所有的事物都處於運動而遷變中,不管是知識、觀念、制度、還是情感情緒,它們的量積而後的質變,都似有著與物理同樣的運動規律。或應換一個角度說,情質的進化或發展同生物的進化和發展一樣,每一次進化或說發展後,都有著體貌的變化,生理上的不同,以及‘科’‘類’的差異。比如始生物和現在的哺乳動物的情質的性質,就是最明顯最易想到的差距。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因此可以得到的是,情質的產生源於感官的感覺,但感官予以生物的感覺卻並不一定波動情緒,所以傳統的情感、感覺相離的觀點,這裡亦是認可。但為了把情感和感覺相聯繫,插入的價值概念卻是本文相牴牾的。因為用這種觀點,以本文的邏輯來解釋情緒是:情緒因情緒的波動而存在,而情緒的波動即是態度對事物價值的認知過程的反應。

單一看這裡的元素是合理的,但它只是合理的解釋了情緒波動的產生原因,而且解釋的套路和偷換概念類似——將定義上模糊或意象的事物插入要解釋的範疇,將兩個在人心裡朦朧、相似或相近的概念以情質的因素結合,達到要解釋的觀念的情質流態在個人情質的流態上的‘順暢’性,以而引導觀念上焦點的變化,從而讓真理成為人為的可控。而這裡的這一解釋就恰好把‘情緒是什麼’的問題焦點轉移上了‘態度’是什麼這個問題上了。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那麼情質和感官的關係是什麼呢?如果說情質的定義是情感、感情、情緒的統稱,而統稱又只是一個稱謂概念的話,那情質又是什麼呢?這裡只好再重新定義,但定義之前必須要提的是,本文對於“記憶”這個詞的理解是:純粹的、不和任何事物相關聯的客觀的記錄。如記憶裡有開心的事情,雖記住了當時開心的情緒,但“記憶”就如影視的重放一樣,只是一些固態的機械的信息流,或說在失憶情況下那些失憶者主觀上認為是自己的記憶而在事實上並不是他的曾經經歷——即他所謂的記憶時——那麼,這段“記憶”在偏激性的客觀解釋上就是“脫離人而存在的人的記憶。”如果這些話不能理解,也可以簡單的說:書籍是脫離人而存在的人的記憶。即:這裡把‘記憶’當成了獨立存在的虛化的物體——當然它還是在人的大腦中。

如果記憶是獨立的可以被理解,那情質就會被本文順其自然地解釋為脫離記憶、事件而獨立存在的物態。當然,只是純粹的獨立於記憶、事件並不脫離人或生物。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說情質和記憶相獨立讓人勉強理解,因為相同的記憶在不同的時段給人的情質是不一樣的,如熱戀的浪漫這一記憶在婚後是喜悅、溫馨的,在分手後卻是傷感、哀嘆的。同樣的記憶給予同一個人不同的情緒,由此臆斷情質和記憶可能直接互相影響,卻應是兩種彼此不同的物態。

當然情質和事件並不會讓人覺得相互獨立。雖然一事件在同一個人身上多次發生,因事件的適應性不同,情緒的波動強弱自然不一樣。但同一事件在相同年齡的不同人身上第一次發生,因為性格、學識、信念的不同也會在這些人心裡產生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這些相同因素中產生的不同,或者不同因素中產生的相同,雖然不可以證明情質和事件的相互獨立,卻都可以舉例類推情質和事件是兩種物態。

並且就感官感覺,事件在某一角度也可以比喻成感覺,記憶喻為感覺之後的意像。

當然,這裡也同樣需要一個元素插入把情質和感覺聯繫起來。但這裡要插入的是:事件或記憶裡也有事件或記憶自己的人或者個人主予的情質流態。倘若不易理解,縮小概念的範圍,即:(個體)情感因(外部性)情感的存在而波動。或再一次分割:道德在同樣的道德那裡才能得到尊崇和器重。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若更要通俗的來講,男子對愛人不值錢的遺物視若生命,大眾普遍的解釋讓女孩對手裡收到了玫瑰忐忑欣喜,這裡的遺物與玫瑰本身並沒有情質,事物物體的情質存在本就是生物主觀賦予的一種情質流態——是的,生物,一切有情質的所有生物,而不是指人,或者個人。

任何已知感覺多樣的生物,在情質不同的進化層次上仍是可以求應求同。因為不同生物的情質都有著相同的起源規律和相近的波動流態。而情質流態以(個)人來說:就是情緒或情感的現狀和走向,以及走向的規律和方向。因此,傳統中說人和動物會產生感情,動物有靈性知人在喜在憂,而認為動物擬人或說因人為的馴化,對於本文來說是謬誤的。雖不能否定人為的作用,但這些現象更多的是因為動物自身本就有著和人相鄰或說相似的情質,以及它們的情質流態與人相類。

當然,這裡並不是為了求證動物與人情質的相似度。而是試著尋求人和動物——或者更準確的——生物之間情質的相互影響有哪些,什麼樣的程度和範圍?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無疑,是假想這也是一個龐大而艱鉅的工程,所以,這兒也只好再言幾句後暫時簡單的結束這一話題:

情質是生物情感、感情、情緒的統一稱謂。在某方面上是指心理的感覺過程,某一方面上又可被認為是種可供傳播的‘信息’,但這種信息是可變的、可控的、不可儲存以及穩定的。不可儲存並不是被忘記,而是個體的感受,另一個個體想要感受到,同樣的經歷也可能會有多少的差異,而這種差異就是可變性。同時,情感是可控的,這種可控不僅是指個體情感的軌跡和規律,趨向和變動是有跡可尋,還在指傳統上流傳下來的人為理解、人為認肯、人為創造,再或者動物創造等等事物上的情質流態在個體心裡涵泳過程的傳付流傳的穩定性。而這一切的情質的客觀活動,就是情質的(一些)存在狀態。

情質,情感始源假想論,你怎麼理解情感就會怎樣看待世界

感謝閱讀‘情感始源假想論’系列文,此係列文為假想論,僅供閱讀娛樂,作者儘量讓每一篇文章獨立,但仍需輔助閱讀,希望你喜歡這裡的設想與段落,以上觀點都是假想,你有更好的想法嗎,可以在評論區留下意見,如果喜歡,可以轉發、享給,關注作者賬號閱讀更多此係列文的其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