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行動中,以色列空軍是如何安全的穿過約旦和沙特國境而暢行無阻的?

軍武文齋


其實挺搞笑的

因為伊拉克當時和沙特友好,和伊朗開戰,所以防空力量集結在伊朗一側,沙特這邊甚至是伊拉克警戒雷達的盲區,所以以色列空軍選擇沙伊邊境作為進入伊拉克境內的路線。



為了防止在轟炸之前露餡,以色列人選擇了一條沿約旦和沙特邊境飛行的路線,並且事先做好了準備,在約旦領空,以色列編隊用沙特味阿拉伯語告訴約旦空管他們是偏航的沙特空軍編隊,而在沙特領空他們又使用了約旦空軍的應答頻率和方式,由於約旦和沙特之間是盟友關係,而且這些阿拉伯酋長國的……呃……懶惰,所以沙特人和約旦人都沒有做進一步核實就把以色列飛機放過去了。



不過以色列人也差點暴露,他們在埃拉特灣出海的時候,恰好從約旦國王侯塞因的遊艇上空掠過,侯塞因國王恰好在甲板上,驚鴻一瞥之際看到了以色列空軍的標誌,據說侯塞因國王推斷以軍要前往伊拉克,趕緊召集大臣通知伊拉克,但是由於通信故障沒跟伊拉克人聯繫上。不過這個只是約旦人自己的說法,以色列飛機原路返航時約旦人也沒做出什麼反應,所以麼,鬼知道了……


DDG的老船塢


“巴比倫行動”是以色列空軍於1981年6月7日對伊拉克位於巴格達附近的核設施進行空中打擊的任務代號。以色列空軍通過周密籌劃和過硬的技術,飛躍沙特、伊拉克、約旦3個敵對領空,不但圓滿摧毀了伊拉克的反應堆,而且全身而退。

時至今日,“巴比倫行動”仍是空中精確打擊的範例。

此次行動中,以色列出動了6架F15、8架F16。F15編隊負責護航、制空、通信中繼,F16編隊負責投彈。

上圖是這次行動的示意圖,但是有些出入。以色列空軍編隊從國土最南端的空軍基地起飛,從沙特境內進入伊拉克,但是完成任務撤離時由於油量限制,直接選擇最短的路線從伊拉克西部途徑約旦直線回國。

在整個行動期間,以色列機群編隊基本沒有受到沙特、伊拉克、約旦方面的反制,只有在投彈階段,防守核反應堆的部分伊拉克防空高炮才倉促開火,但是沒有任何戰果。正是因為伊拉克防空部門的拙劣表現,薩達姆震怒之下將伊拉克西部防空司令部上校級別以上軍官全部槍決。

沙特、約旦(包括伊拉克)未能作出有效反制的原因有如下幾個:

1、沙特、約旦方面不敢對越境的以色列空軍作出反制。在輸掉了4次中東戰爭後,阿拉伯國家已經在軍事上被以色列徹底擊敗,失去了再與以色列進行軍事對抗的信心。實際上,以色列空軍編隊飛躍埃拉特港時恰好被在此度假的約旦國王侯賽因目睹,作為一名飛行員,約旦國王對越過頭頂飛向東方的以色列戰機非常警惕,馬上向沙特方面做了通報。實事求是的說,那時的沙特空軍不像現在這樣吊炸天,主力戰機還是英國的“閃電”、美國的F-5、F4,根本無法對抗以色列的F15、F16機群,更不用談雙方飛行員的技術差距了。而以色列方面在返航飛越約旦領空時,約旦方面撤回了以色列軍機航線附近的2架幻影F1,避免與以色列空軍發生衝突。

那時候沙特空軍還沒這麼壕,就算這麼壕,它也沒有跟以色列空軍比劃兩下的膽量。

2、以色列空軍對此次行動的籌劃非常嚴密,在任務開始前的數年內就秘密準備,數次進入沙特、伊拉克領空偵查上述國家的防空系統漏洞,測試其防空系統反應時間,做到知己知彼。

1981年1月份,一架對伊拉克西部防空系統進行偵查的以色列RF-4偵察機甚至引誘一架追擊的伊拉克米格21耗盡燃油墜毀在沙漠裡,真是藝高人膽大。以色列對伊拉克西部的頻繁偵查非但沒有引起伊拉克對核反應堆加強戒備,反倒認為是以色列要打擊西部的H-3空軍基地。在某種程度上,以色列實現了聲東擊西。

3、以色列空軍在此次行動中採取了全程無線電靜默、低空突防的戰術,有效的規避了沙特、伊拉克方面的雷達系統。

以色列空軍編隊一直保持幾十米的飛行高度,在飛到幼發拉底河的一個導航點後才躍升進入投彈航線,所有的F16以5秒為間隔,一次進入、一次投彈成功,投下的16枚炸彈命中14枚(注意,用的還是非制導的MK82炸彈),體現了以色列飛行員過硬的飛行技術。

4、根據某些未經證實的消息,以色列空軍編隊進入沙特領空後曾經被沙特雷達發現,但是以色列空軍飛行員鎮定的告訴沙特空管人員:他們是約旦空軍。由於約旦空軍在訓練中經常進入沙特領空,因此沙特方面對此沒有在意。還有一種說法是以色列空軍的14架戰機組成了密集的隊形,使得在雷達屏上顯示是一架民航客機,矇混過關。筆者對這兩者說法都持懷疑態度,但是也沒有找到實錘消息,寫在這裡權當給讀者朋友們講段子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