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的領海怎麼劃到土耳其家門口了?

雲飝颺9


希臘和土耳其這對死敵又懟起來了。希臘管理層CEO要去屬於希臘的愛琴海小島參加慶祝活動,被土耳其軍機盯上,再次引爆兩國在愛琴海上的新仇舊怨。

愛琴海面積21.4萬平方公里,是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唯一海域,戰略價值非常高。在奧斯曼帝國時期,不要說愛琴海,就是希臘都是土耳其的。但在1832年,希臘從土耳其獨立出去。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土耳其戰敗,開始被迫割讓島嶼給希臘。

愛琴海上共有島嶼約2500個,而在1913年11月的《倫敦和約》中,各大國為了懲罰土耳其,把2500箇中的2400多個島嶼劃給了希臘。原來全部歸屬土耳其的愛琴海諸島嶼,依然屬於土耳其的,只有格克切島、梅斯等六十多個小島。

直到今天,土耳其都為這個劃分而感到憤怒。土耳其名義上瀕臨愛琴海,但實際上土耳其的船隻一出自己的海岸線,沒多遠就進入希臘地盤。土耳其控制著土耳其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黑海各沿海國要進入地中海,都要看土耳其的臉色。可土耳其要從愛琴海進入地中海,也要看希臘的臉色。土耳其統治希臘四百年,被希臘人稱為史上最恥辱的四百年,恨土耳其堪稱入骨。所以,土耳其的船隻(軍用、民用)要經過希臘的地盤進入地中海,不是那麼輕鬆的。

土耳其非常不滿這樣的劃分,曾提過一個說法。土耳其說僅憑一紙文件,根本無法解決希臘與土耳其的爭端。所以,有些島嶼需要希臘和土耳其重新談判,以確定歸屬。土耳其說有些島嶼並不在所謂的和約裡,並不屬於希臘。但我們願意和希臘坐下來談。

希臘舉國憤怒,吼道:土耳其要改變與希臘的地盤劃分,只有戰爭!你沒聽錯,只有戰爭!希臘將傾全國之力守衛哪怕只有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希臘島嶼。希臘絕不承認所謂的過渡地帶島嶼,這些島嶼已有明文,就是屬於希臘。

比領土劃分更麻煩的是領海。爭議在於領海的寬度是多少公里,各國根據自己的利益,標準不一樣。在1958年之前,國際上的領海寬度,有3海里、6海里等標準。希臘和土耳其的標準都是6海里,只不過希臘比土耳其早宣佈28年,1936年確定。但1958年,國際上出現了領海寬度12海里說,值得驕傲的是,12海里是咱們國家制定的。

還有一個因素,以前各國都在陸地上刨食吃,六七十年代,各國逐步重視海洋經濟。希臘擁有愛琴海大部分島嶼,所以希望領海寬度為12海里。如果這樣,愛琴海的海域,希臘將佔71.5%,土耳其只佔8.7%。從1974年開始,希臘就開始為領海擴大到12海里而努力。很自然,土耳其對希臘的12海里說強烈反對。

其實,如果還按照原來的6海里領海寬度,土耳其在愛琴海的水域劃分,還不如12海里劃分之後,只有7.4%。土耳其不滿的是,希臘的愛琴海水域佔有,從原來的43.6%,猛增至71.5%。如果按這個劃分,愛琴海幾乎成了希臘的內海。土耳其在愛琴海的發展,將遭到沉重打擊。至少,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價值將大打折扣。

土耳其憤怒的口水噴到希臘的臉上,說在別的海域,可以適用12海里,畢竟海面較為寬闊。但是,愛琴海並不大,島嶼太多,以12海里劃分,對其他國家(只有土耳其)極不公平。

土耳其再不如奧斯曼帝國時期,也是中等強國,塊頭比希臘大幾倍。面對土耳其幾乎玩命式的反對,希臘有點顧忌。但是,希臘妥協的是現在,對於將來,希臘還是那句話:我們絕不放棄12海里說!

領海的劃分還帶動了大陸架的劃分。愛琴海的石油資源豐富,希土兩國都不是油氣大國,對愛琴海的石油是每桶必爭。比領海劃分更麻煩的,是領空的劃分。飛機在天上飛,稍不小心就會飛過界,情況嚴重的會引發戰爭。

領空劃分,用的也是海里,只不過劃分的是大氣空間。但是,領海劃分以及領空劃分,首先都要根據領土的歸屬。希臘佔有愛琴海大部分島嶼,領空劃分對希臘也是有利的。希臘說:考慮到希土關係,我們可以把12海里領空減少為10海里。不過,在土耳其看來,希臘的讓步和不讓步沒區別。希臘的島嶼都劃到土耳其家門口了,12海里和10海里區別在哪?就比如犯人被判170年,上訴後改判150年,這種改判,意義何在?

土耳其認為自己能接受的希臘領空,只有6海里。希臘更加憤怒,說你不承認,不代表其他國家不承認。我們只認10海里領空,你有膽就開飛機過來!

然後,兩國飛機在愛琴海上空經常打照面……

土耳其堅持認為:愛琴海之所以局勢緊張,完全是當初對島嶼的劃分不公正所致。希臘認為:土耳其沒有資格擁有愛琴海上那六十多個島嶼,必須全部“還”給希臘。

圖-希臘古典風格服裝

誰都不會讓步。


地圖帝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個愛琴海都是希臘的領海。希臘目前領海寬度是6海里,如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擴展到12海里,土耳其將不得不通過希臘領海才能到達公海。這種情況與近代以來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來了解一下愛琴海諸島嶼歸屬的前世今生。

奧斯曼帝國衰落與希臘獨立

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陷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而早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前幾十年,希臘大部就已處於奧斯曼統治之下。這也是希臘和土耳其兩國愛琴海權益紛爭的遠因。

奧斯曼帝國統治期間,希臘人組織過幾次反叛以謀求獨立。直到19世紀初,奧斯曼帝國日漸衰微,民族意識與公民民族主義意識的增長令西方的國家主義思想傳入奧斯曼帝國,帝國境內各民族的獨立傾向越來越明顯。

1814年,以解放希臘為目標的秘密組織“友誼社”成立,友誼社計劃在伯羅奔尼撒、多瑙河公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邊地區同時發動起義。1821年3月17日,馬尼阿泰斯人向奧斯曼帝國宣戰。這是其他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民族發動的一系列獨立革命的濫觴。

附圖,希臘獨立戰爭

1814年3月底,伯羅奔尼撒人開始公開反抗土耳其人,希臘海軍的勝利也阻止了奧斯曼從海上增援的計劃,起義者控制了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但希臘起義者中不同派系之間的爭鬥導致兩次內戰,奧斯曼與埃及軍隊乘機反撲,到1826年年底時大多數起義已經被鎮壓。


1827年,英國、法國及俄國簽訂《倫敦條約》,他們呼籲奧斯曼同意希臘人自治,同時派遣海軍到希臘促成希土停戰。1827年10月20日,三國聯合艦隊在納瓦里諾海戰中完全摧毀了奧斯曼海軍;1828年,埃及軍隊在法國的壓力下退出戰爭,俄羅斯與土耳其爆發第八次俄土戰爭,希臘人趁機反攻。萬般無奈之下,奧斯曼在1832年5月被迫簽訂《君士坦丁堡條約》,承認希臘獨立。

“偉大理想”與大希臘主義

希臘王國建立後,大多數的希臘人仍受土耳其蘇丹統治。於是在此後的一個多世紀裡,希臘政府制定了領土收復主義的目標——“偉大理想”,即將所有希臘人團結在一個國家中,除了要解放奧斯曼帝國內的同胞,還要定都君士坦丁堡、恢復羅馬帝國的疆域與榮光。

希臘分別於1864年和1881年將伊奧尼亞群島、色薩利及伊庇魯斯南部的部分地區通過和平方式併入希臘領土。1813年,巴爾幹戰爭後,原屬奧斯曼的馬其頓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及希臘瓜分,克里特島、愛琴海諸島嶼以及塞薩洛尼基成為希臘領土。

附圖,戰前的巴爾幹半島 (1912年)附圖,戰後的巴爾幹半島 (1913年8月後)

一戰中老邁的奧斯曼帝國站錯了隊,戰敗後面臨被協約國瓜分的命運。1920年8月10日,奧斯曼帝國與協約國簽訂了《色佛爾條約》,條約規定:東色雷斯和愛奧尼亞地區割讓予希臘,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土耳其最富庶的地區幾乎都被割讓。

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成立了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他們認為色佛爾條約損害土耳其人利益和主權,因此對條約拒絕了條約。1922年,土耳其在對希臘的戰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協約國同意廢除《色佛爾條約》,並於瑞士洛桑重新展開和談。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與協約國簽訂《洛桑條約》,東色雷斯以及愛奧尼亞地區重歸土耳其。此條約基本確立了現代土耳其的疆域。

附圖,希臘獨立後領土變化圖

愛琴海諸島嶼

愛琴海中的2500多座島嶼中,希臘控制著其中的2400多座,除了意屬十二群島之外,其餘皆是巴爾幹戰爭後獲得。希臘通過一系列條約獲得了這些島嶼的合法身份。

巴爾幹戰爭後,奧斯曼和巴爾幹同盟簽訂《倫敦條約》,其中規定愛琴海島嶼由列強在國際仲裁中決定,列強將希俄斯島、萊斯沃斯島、利姆諾斯島分配給希臘,將印布羅斯島和提捏多斯島分配給奧斯曼,也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希臘封死土耳其海岸線的霸道情況。

而一戰後土耳其與協約國簽訂的《洛桑條約》對愛琴海島嶼的歸屬和仲裁裁決相同,其中第12條規定:東地中海島嶼除了格克切、博茲加、梅斯三個島嶼歸土耳其外,其餘的島嶼歸屬希臘;距離土耳其領海基線三海里以內的島嶼屬於土耳其。

至於意屬十二群島,二戰後土耳其試圖從意大利索取十二群島。1947年2月10日,同盟國與意大利正式簽訂了《對意大利和約》,在土耳其的反對下把十二群島的主權交予希臘。

附圖,希臘領土

這就是希臘領有愛琴海絕大多數島嶼的原因。

歡迎交流與討論!!!!


我沒忘記home


希臘的領海劃到了土耳其的家門口,土耳其人民很不爽。可是對於希臘人民來說,一樣很不爽,因為按《色佛爾條約》的規定,奧斯曼帝國在小亞細亞的整個西海岸應該都是希臘的領土才對。現在只剩愛琴海群島,沒有小亞細亞的領土,希臘也覺得吃虧。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奧斯曼帝國和巴爾幹同盟簽訂了《倫敦條約》,根據此條約:米迪亞至埃內茲一線以西,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全部領土,以及愛琴海上的所有島嶼,都要割讓給巴爾幹同盟國。

其中,陸地領土由巴爾幹同盟各國瓜分,海上島嶼被希臘和意大利瓜分。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所謂希臘封死土耳其海岸線的情況,其實在《倫敦條約》簽訂的時候(1913年),基本上就已經是這樣了。

奧斯曼帝國正是因為這次慘敗,所以在一年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了同盟國,投入到了德國陣營,對巴爾幹聯盟復仇。而希臘因為跟奧斯曼帝國的仇恨,自然是加入了協約國。

大戰四年後,同盟國戰敗。奧斯曼帝國作為同盟國之一,不出意外的遭受了懲罰,逼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

根據這個條約,奧斯曼帝國幾乎就等於是亡國了。具體割讓領土範圍參見上圖,希臘在小亞細亞半島上也割了奧斯曼一塊領土,奧斯曼帝國同意了割讓,並且希臘也派兵入駐了。可是誰都沒有想到,奧斯曼帝國卻憑空殺出了一個簽了字,卻不認賬的凱末爾。



這位不認賬的凱末爾先是跟蘇聯締約,解除了東北方向的軍事壓力。繼而又動員奧斯曼人民參加革命,拒不承認《色佛爾條約》的所有條款!

隨後,凱末爾率領革命軍推翻了淪為協約國傀儡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政府,打跑了協約國的干涉軍(也包括希臘軍隊),最終建立了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

由於打了勝仗,土耳其再與協約國簽訂和平條約時,底氣就不一樣了。

1923年,土耳其和協約國再次簽訂協議,推翻了先前簽訂的《色佛爾條約》,改為《洛桑條約》。

根據這一條約的規定:奧斯曼帝國之前割讓的領土,一律不算數,土耳其和希臘的國界線回到《倫敦條約》的劃線。也就是愛琴海群島除了格克切、博茲加、梅斯三個島嶼歸土耳其所有外,其餘的島嶼主權都歸希臘所有,與先前一樣。距離土耳其領海基線三海里以內的島嶼應屬於土耳其。(這為後來希臘和土耳其扯皮埋下了禍根)

應該說,從這個時候開始,希臘和土耳其的領土糾紛就算是結束了。雖然雙方人民都覺得自己虧了,但是雙方無力再戰,回到一戰之前的態勢,對雙方都是最好的結局。


但是,領土問題始終是很嚴肅的問題。二戰之後,希臘和土耳其又因為領土問題爆發了兩次衝突。

第一次是意屬十二群島的歸屬權。

前面提到過,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時,希臘和意大利瓜分了土耳其的領海島嶼,其中意大利佔領的島嶼叫意屬十二群島。

本來《意土和約》的約定,意大利應該把十二群島歸還給奧斯曼。然而,意大利還沒有撤出十二群島,就遇到一戰爆發。由於意大利在戰爭期間倒戈,加入了協約國,十二群島也就沒還,一直被意大利佔領。

這一佔就是將近三十年,一直到二戰結束。

二戰結束後,由於意大利是戰敗國,土耳其便試圖通過外交手段,從意大利手裡要回十二群島,但是被同盟國拒絕。(土耳其是二戰中立國,沒有參戰,沒有功勞)

在英國和美國的授意下,意大利把十二群島割讓給了希臘。土耳其對此耿耿於懷,一直都是記在心裡。


第二次是希臘和土耳其因為領海範圍問題幾乎要大打出手。

前面提到過,希臘和土耳其的領海寬度是三公里,只有國際標準的一半。注意了,兩國都只有國際標準的一半。為了讓自己的領海達到國際標準,希臘單方面打算把六海里領海擴展到十二海里,但遭到了土耳其的嚴重抗議。

因為如果希臘真那麼幹了,那麼土耳其就沒有領海了。那麼土耳其就不得不通過希臘領海才能到達公海。

但希臘堅持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堅持要擴展到12海里,雙方因此劍拔弩張。

眼見北約的兩個小兄弟要內訌,美國人坐不住了,趕緊出面斡旋。在美國的斡旋下,雙方才作罷。斡旋的結果是:除非發現珍貴礦藏,否則不必立即擴展到12海里。



總的來說,希臘和土耳其的領海劃分,是當年奧斯曼帝國喪權辱國的產物。當年奧斯曼帝國割讓給希臘時,還沒有土耳其。(土耳其不是奧斯曼帝國,就像蘇聯不是沙俄)

後來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宣佈對實際佔領線以外的領土沒有聲稱權,也就是自己放棄了愛琴海島嶼的主權。再之後土耳其想收回意大利佔領的十二群島,但被希臘截胡,於是也就變成了現在的局面。

現在的土耳其就有點像咱們現在,清政府把領土割讓了,咱們現在也沒辦法。總不可能因為一百年前割讓的領土跟人打一仗吧?那太不現實了。


Mer86


奧斯曼土耳其本來就是一個內陸國,通過打敗東羅馬才擴張到小亞細亞,著名的特洛伊城現在就是土耳其的領土,千年故都君士坦丁堡現在變成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按說不僅僅愛琴海全部島嶼,土耳其西海岸和歐洲部分都是希臘的,如今只多會大部分島嶼,希臘人還叫屈呢……





az2777


精羅表示我不僅要劃到你家門口,我還要奪回拜占庭重建羅馬


虛空孶孽


一句話,“當年土耳其打仗打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