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父母帶大的還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的?有什麼感想?

南平北


可我為什麼又說外婆、又稱姥姥呢?家嚴上海出生、家慈大連出生,而我南北結合一一於是記憶中自然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北京城裡,先燒煤球,後普及蜂窩煤,這生活必需。現在的西二環,從西直門到阜城門,伴隨鐵道線和護城河,城牆的殘垣斷壁,就是劈柴場和煤球場,至少要滿足西城和宣武兩區以及城外居民的煤炭供應。院裡西屋嬸,先是劈劈柴的,底下墊一圓墩兒,拿刀加加一劈,全小木塊,極易點燃。為普及蜂窩煤,大嬸蹬三輪走街串巷宣傳:“蜂窩煤十二個眼,蒸完饅頭蒸花捲;又熬菜來又燉湯,全家吃了喜洋洋。”

姥爺去世,我剛一歲,印象中總有他抱過我的燈影。姥姥去世時,身邊只我一個人,她在小小的耳房一頭栽在煤灰堆上,患腦溢血而死。我不得不到母親身邊,平生第三次乘火車到哈爾濱時,是1967年10月22日,同時也正趕上儲秋菜和買冬煤,第一次見平房裡灶臺連接火牆並直通煙囪的民居結構。煤是原煤,雖已洗過,細細的面兒,亮亮的塊兒,煤越輕,油越大,越好燒。雙鴨山的煤24.60元一噸,雞西的煤23.30元一噸,我喜歡用後者。當初為買煤,一排隊一宿,黑棉襖上寫著白粉筆號,不一定排得上、買得著,我哪裡還會忘記呢?!

我這裡特別要說,生活、生存、生命中的某個器物描寫,不僅僅是一道具,而透著年代感以及生命質量。無論在取暖期用哪一種煤,安全第一絕對重要,消防安全是指防止火災,人身安全是指煤氣中毒。姥姥的死,是煤氣中毒在先、還是腦溢血在先?鐵煙筒和磚煙囪真該糊縫的糊縫、該掏灰的掏灰,都該取暖期前做好。當前為消減霧霾天大面積推廣煤改電,參考11號或11月一一我想說的是,可用“一噸煤”寫成“一本書”:新華出版社出版我的《蘭頌手記一一中國報紙文藝副刊簡明論稿》時問定價,我就用了當年一噸雞西煤的錢:23.30。





李蘭頌


我是父母帶大的。我出生時,姥姥83歲,爺爺奶奶姥爺都去世了,我6歲時姥姥也去世了。我記事時,姥姥已經有些糊塗了,覺得姥姥對姐姐好,嫌我不幹活,還吃的比姐姐好。雖然姥姥對我不太好,但她是媽媽的最愛,也最心疼媽媽。所以在我的心裡,她一直是個偉大母親的形象。

小時候,姥姥房裡永遠有幾包點心排著隊放在她的樟木櫃子上。姐姐去,她就拿給姐姐吃。姐姐給我,她就說,不要給她。她什麼也不幹,在家還吃的比你好。我至今還記得她嫌棄我的目光,但對姐姐總是慈眉善目、溺愛有加。我印象中那年姐姐12歲,總去給姥姥洗衣服,收拾屋子。

姐姐比我大7歲,對我很好。爸媽忙,總是她照顧我。後來她又照顧媽媽,現在我和她都退休了,覺得我應該照顧她了。可她太固執,很少聽我勸。不讓她和兒子兒媳住一起,她不聽。她自信滿滿,覺得肯定能和兒媳相處好。在一起住了8年,孫子6歲,孫女4歲,兒子搬出去住了。她表面上平靜,其實我知道她心裡不舒服。兒媳人也很好,就是兩人都太強,不應該住在一個屋簷下,兩人都有壓力。兒媳搬出去時說,等她把兩個房子換成一個大點兒的,再接他們過去。我建議她們換兩個隔壁的房子住,關起門來是兩家人,有自己的空間。

通過姐姐的經驗總結,我以後肯定不會和兒子一起住。我兒子說,我和姐姐很像。我倒覺得我沒姐姐有涵養,也沒姐姐吃苦耐勞。我不會給兒子帶孩子,可以給僱個保姆。但他們上班時可以經常去看看,幫幫保姆。我到老了,不能動了。我也會僱保姆照顧自己,不會讓兒子兒媳照顧。他們也只是偶爾過來看看我就行。一直當兩家人相處。

我兒子是我媽媽帶到9歲,也僱了保姆幫著媽媽。把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現在覺得並不是好事。兒子十歲時,去生存夏令營。由於嫌廁所髒,不敢多吃飯喝水,怕上廁所。如果我們自己帶,不會把他照顧得那麼好,孩子可能更皮實一些,可能不會挑食。不過,我姐姐的孩子是自己帶的,也照顧的特好。她兒子和我兒子就像親哥倆,一個1米9,一個1.85,都溫文爾雅,日子過得挺精緻,沒有我姐夫和我老公的豪爽和粗獷。我婆婆的水平也只能保證我老公吃飽穿暖,我姐的婆婆和我媽媽是好朋友,也不是個會照顧人的媽媽。

唉,真說不清哪種是好,哪種是壞。不過孩子從小應該培養抗打擊能力,因為沒有人的一生一定風調雨順,外人不會像父母一樣慣著你的孩子。一旦遇到打擊,要知道如何挺過去,堅信暴風雨過後,一定有柳暗花明的時候。現在經常和兒子聊天,談如何和周圍人相處,覺得兒子對人很寬容,包容度比我好。小時候陪伴的少,大了之後就得補。好在我兒子還給我機會!

建議年輕的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應該多花點兒時間陪伴。


孟闌


我是爸爸媽媽爺爺,帶大的,我沒有見過姥姥姥爺,媽媽說,她小時候家裡弟兄姐妹多,她是老八,家裡太困難,沒吃的,只好把才4歲的媽媽由姥爺帶出來送人了,給人家當了童養媳,結婚那家人對媽不好,經常捱打受凍,還吃不飽,媽就跑出來,一路討飯,暈到一路邊,被一個好心的老人收養,直到18歲,才和我老爸結婚了,我上小學的媽讓我寫了好多信給她老家,一直沒有迴音,現在媽都65了,也想親人,一說起就流眼淚,我也想,要是能看到姥姥姥爺那該多開心啊!


如花歲月6445281


我出生在1945年,那時當然是父母帶大的,在那個年代哪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的說法。那個時代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年代,兒媳婦什麼活都得幹,婆婆可以任意刁難兒媳婦、不給飯吃甚至打罵也時常發成,我的奶奶就是這樣對待我的母親的,特別是我的嬸嬸經常挨奶奶的打不給飯吃,我大姐有時偷偷的給嬸嬸送點飯,那年代只有兒子兒媳婦照顧父母的責任而哪有公婆、外婆帶晚輩的說法。所以我對父母特別感恩同時也特別孝順,80年父親去世後七十四歲的母親一直跟隨我生活了二十多年。


辛銀玉


我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幸福人,在父母單位的幼兒園生活長大的,一到三歲在母親單位幼兒園,三歲以後在長拖父親單位幼兒園,每週回家一次的,很喜歡的,長大後還經常做夢夢見在幼兒園玩,後來爸爸還帶我去看看我的幼兒園,和夢裡的一抹一樣,美好的童年回憶,毛澤東時代人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伊麗莎白78747506


我是父母帶大,我出生時,爺爺去世多年,奶奶在姑媽家帶表哥表姐,直到身患癌症以後才回來,最小的表哥比我大七歲,如果我奶奶願意帶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就是我哥哥姐姐,我奶奶也不曾帶過。


用戶8938659431272李


我先生是奶奶獨自在老家帶到十五歲,寵得無法無天才回父母身邊,父母是老幹部,對兒女嚴格。結果雙方一輩子都互相不親近


天宮玉兔75063131


父母帶大的,那個年代很窮,但很快樂!


抓一把小雨撒下來


我是父母帶大的,我愛我父母,特別愛!


微風64434326


沒區別,老人帶大是因為父母太忙,也是為家庭,為子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