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上的詩

原文@慧慧 載於中讀App

詩人,用生命書寫的詩,後人解讀出千姿百態,有人讀出優美,有人讀出教化;有人讀得一頭霧水,有人讀得出軌。

孔子教導弟子讀《詩經》,說詩可以“興、觀、群、怨”,詩抒發了美好的感情;讀詩可以觀察世間人心和萬物,觀察社會與自然,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可以結交朋友,讀詩的人們聚在一起談詩,也許還會圍觀一群聽詩的群眾,這畫面太美(記得瓊瑤時代的詩人很有魅力,紅男綠女對詩人的崇拜如同今日對明星的痴情追慕一般,這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盛況);詩可以諷刺批判讓你不爽的事,辣眼睛的人。孔子的概括力穿越古今,時到今日,誰的朋友圈上沒有一幫寫詩吟詩的人?微商、公眾號把詩的表現力發揮到了極致。

孔子的偉大,不僅僅在於為天地立心,為我們中華民族樹立了道德倫常標準,而且他對文學的解讀也穿越了時代,深刻而走心。

朋友圈上的詩

他是當時讀書最好、最勤奮的人,別人忙於種地交糧,他選擇求學,謙虛地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吸收了豐富的知識後,他決定出來做官,周遊列國宣傳關於“仁”的學說,雖然他的主張經常不被王侯欣賞,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不斷地應聘工作、與統治者談理想、談治國,碰壁、勸諫、離職,換個國家再試試……他的一生一直在為理想而努力,百轉千回。

毫無疑問,他做的最久的工作是教師。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洞察了社會現實和擁有了豐富的人生體驗之後,飽經滄桑的孔子對弟子語重心長的規勸成了一段著名的文藝理論。孔子一定是愛詩的人。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孔子身高據傳一米八,高大儒雅、玉樹臨風,史書為什麼不把聖人畫成文藝男神的模樣。

在我的生活中,曾經經歷了一段低谷,無人陪伴淒涼度日。就在困境中讀到普希金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句如涓涓細流滋潤苦澀的心田,就像聽到朋友的勸慰一般熨帖,讀完感覺瞬間有了一絲希望。我不是最倒黴的人噢!

一個自認為很慘的人發現了一個更慘的人。在人生一幕幕悲劇中,我油然生髮出一種惺惺相惜的情感,普希金這個高貴的才子,與政府的反對派十二月黨人交好,於是被沙皇政府所拋棄,轉輾流離。38歲時,死於一場陰謀的決鬥。走完一個詩人傳奇的一生。

觀中外詩人,普希金,拜倫、雪萊、李白、杜甫等大詩人,多出身貴族或官宦家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們多思、敏感,認識到社會不平等的諸多問題:專制、腐敗、貧富差距等等,他們的呼號雖然沒能阻止醜惡繼續發生,但是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是會遲到。他們的詩篇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一座座豐碑。

2018年10月,俄羅斯媒體報道稱,協調政府機構與民間社團關係的俄羅斯社會院組織“俄羅斯偉人”評選,計劃用俄羅斯偉人的名字對全國範圍內的47座機場重新命名。結果,超過4萬人投票支持普希金。有媒體稱,莫斯科主要機場謝列梅捷沃機場將用普希金的名字來命名。這份榮譽不是區區幾部詩集換來的,是詩人一生的努力的結果。

以前的我,讀詩緣風雅之說大談文采、意境、人性,其實都是拜語文老師、教育學者嘔心瀝血的經驗總結。而今,恍惚見到詩人們高貴的靈魂,再也不想提風花雪月了調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