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韓國紙幣面值那麼大?

牛牛牛牛鍋


稍微接觸過外國貨幣就會發現,日元紙幣都是一萬一萬的,韓元紙幣則是五萬五萬的。雖然看上去很氣派,但是一買東西就顯得不夠花,比如在韓國商店買瓶礦泉水就得600-700韓元,而日本商店買瓶水沒有個200日元都下不來。




日本和韓國紙幣面值之所以大,主要和本國貨幣單位計算的物價和收入水平有關。20世紀下半葉日韓都經歷了快速發展,物價與收入增長也步入快車道,所以根據需求才發行了大面值的貨幣。不過隨著21世紀開始逐漸發展緩慢,增長也就下降。由於現在物價和收入水平與貨幣面值需求差不多,所以就很少發行新的大面值貨幣。


不過之所以面值只增不減還有一些缺少輔幣和稅收需要等等的次要因素。



先看日元。


自19世紀末明治天皇統一日本後,也統一了貨幣。當時的日元面值也只有1、5、10和100日元,後來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增加了20和200日元面值。由於日元和銀本位、金本位以及美元掛鉤,所以當時的舊日元購買力還是很強的。不過從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當時的日本政府採用浮動匯率,所以一直到了二戰末期的1945年經濟崩潰,才被迫增加了1000日元面值。


在經歷了戰後的瘋狂貨幣匯率浮動後,1949年日元與美元正式採取360:1的固定匯率掛鉤。1953年戰後的日本政府頒佈了《清理小額貨幣及支付金尾數計算法令》,把之前的輔幣“釐”和“錢”取消了,不但回收了貴金屬用於戰後重建,而且抹了零,從此以後日本再也沒有發行輔幣。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人均收入和物價水平也開始飛速增長,日元貨幣需求量也就隨之更加頻繁和升高,當時人均月收入5萬日元,於是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開始發行5000和10000面值的日元。


後來1971年美元脫離了金本位採取了浮動匯率,日元也被迫採取了跟美元掛鉤的浮動匯率,導致日本發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並且隨著《廣場協議》的簽訂進入發展停滯階段,收入和物價水平到了緩慢發展的狀態。再加上信用卡等無現金支付手段的豐富,目前10000日元紙幣的發行足以滿足日本人日常需求。


至於不縮減面額,一來目前日本人均月收入基本在30萬日元左右,目前的日元面額足以滿足需求。二來日本擁有消費稅,往往這些消費稅都是幾日元的零頭,如果進行貨幣改革,由於沒有輔幣,這些零頭都無法收取,將減少日本政府的稅收。



再看韓元。


韓國在日本殖民時期曾經發行過舊韓元,不過那時掛鉤舊日元,再加上發行量也少,足夠滿足當時的需求。


不過1953年在戰爭結束後,李承晚政府發行的新韓元直接在貶值後掛鉤了美元,當時的法定比例是1美元:100韓元,後來為了統一比例,發行了10和50的韓元硬幣,以及10-1000韓元的紙幣,以取代之前的舊韓元。


日本發行大面額紙幣是因為發展,而韓國發行則是因為發展加貶值。20世紀50年代末韓元由於經濟原因遭遇了人為貶值,已經達到了1美元:1250韓元的地步。隨著1962年朴正熙上臺後,匯率被釘在了1美元:125韓元,並在之後的18年間只做出了4次微調。由於朴正熙政府發展經濟得體,韓國很快經歷了“漢江奇蹟”, 韓國民眾生活水平與物價在他的任期內得到快速發展,所以很快就在1972-73年發行了5000和10000韓元面值的紙幣。



1980年韓國放開匯率後,由於日元強勢美元弱勢,瞄著美元的韓元迅速貶值。屋漏偏風連陰雨,在《廣場協議》和亞洲金融危機兩次危機,再加上地緣局勢緊張過後,韓元貶得一塌糊塗,所以韓國政府也怕引起市場恐慌外加內部原因未能發起貨幣改革,最終架不住貶值的李明博政府在2009年宣佈增加50000面值韓元。


由於目前韓國一面正在以5%左右的速度通脹,而且美元也逐漸弱勢,未來不排除韓國政府發行大面額紙幣或進行貨幣改革的可能,在此之前不會輕易縮減面額。


所以日韓的貨幣面額大,一來是符合眼下兩國發展與物價需要,二來是因為提前就預支了通脹空間,而且在加上稅收和其他政治上的原因所導致的。


馬克觀察


人為刻意控制貨幣貶值,是被驗證過有效的促進經濟發展的模式,日本韓國,歐盟前的歐洲諸國(除了英國)都這麼做過。

比如說1000塊錢的東西,成本800利潤200,賣到國外去是100外國元,那麼匯率是1比10。政府通過干預匯率讓本國貨幣貶值,匯率變成1比11,那麼對外國人來說,我花10份錢,可以買到11份產品,本國產品競爭力就會變大,但是對應的,因為貨幣的連鎖反應有一定的滯後性,所以短時間內,我國內採購成本還是800利潤還是200,利潤不變但是銷量上去了,這就刺激出口了。

但是過一段時間,因為匯率問題導致的價格差會慢慢的被糾正過來,國內這個東西成本變成了880,售價變成了1100,利潤變成了220,這就變成了一種通貨膨脹,指的就是同樣的東西,需要更多的錢去買,工資高了,東西也貴了。

再回到出口的問題上,國家如果需要一直保持進口匯率差額外賺取的,那麼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人為控制貨幣貶值,最後導致的情況就是有些國家,隨便買個東西都是幾萬十幾萬。早些年歐洲,法郎都是幾千幾千的,意大利里拉上萬上萬的,就是這麼來的。

這個就是傳說中的匯率戰爭,可以讓你什麼事情都不用做,空手賺錢。歐元區一些國家堅持用本國貨幣,英國,捷克,匈牙利,丹麥等等,主要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凌晨兩點四十四


物價上漲沒辦法只能發大面值的錢!


白馬玫瑰


恭喜你的回答「古代人口是不會增加的,現在發現美洲新大陸城...」被推薦至頭條首頁!

2019/03/08 08:45

古代人口是不會增加的,現在發現美洲新大陸城市人口開始從倫敦3萬到千萬,以前城市人口如同牲畜,沒有門牌號,拿破崙在歐洲城市區增加門牌號才第一次有,科龍香水1421就是拿破崙給這家分配到門牌號的,拿破崙驅逐貴族焚燒地契,讓貴族平民通婚才有現代歐洲秩序,當然歐洲照樣30年來經濟崩潰,發動戰爭城市人口保持在特定數字的歷史鐵律第一次出現少許改變,是發明出現後城市人口增加。而大蕭條是汽油發動機運輸成本不足以抵消內燃機糧食運輸體系運營消耗成本,運輸到亞洲歐洲成本太高而崩潰,發動二戰才能摧毀德國容克貴族,日本的華族武士封建等級統治社會,內燃機運輸武器成本才能運行,摧毀歐洲亞洲國家機器,美國的糧食運輸體系才能支持運銷成本

https://www.wukong.com/answer/6665814327393517838/

古代倫敦巴黎3萬人很多了,君士坦丁堡10萬是最大城市,羅馬作為帝國首都不過幾萬人,古代只能保持特定數字,發現新大陸後人口數字增加,而增加是按特定比例進行職業人口比進行的,比如你是個理髮師,牙醫,律師,頭髮每天每個人都生長,每個理髮師每天只能為多少人理髮是有數量限制的,醫生也差不多,每萬人配的職業比即使是小偷,黑社會娼妓都有比例,蘇聯的平地荒野建立的國防機密城市如果不按這個職業比例建立就亂套,理髮師的酬勞數字也和當地交換到食物成比例,比如80萬噸輪船的舵手船長操作的方向舵和航空母艦,潛水艇的一樣大小,但是80萬噸船每次運輸能頂百萬人搬運的工作效率,巨大的產業鏈如果不是特定環節出現商業划算抵消運營成本就會崩潰,韓國,日本,殖民地和魏瑪德國到今天就出現一戰崩潰,希特勒前後,馬歇爾計劃,蘇東波冷戰蘇聯崩潰幾次物價飛漲變廢紙的事件,每次如果不是美洲糧食以不同政治經濟條件進入,人口會保持在發現新大陸時代的數字不會增加,這些時代的政府權力大小不同,對美國依賴程度號稱到被罵是美國傀儡,牛頓時代的貨幣多少可以直接從國家銀行兌換黃金有法律保護,那個時代城市才幾萬人到現在千萬人城市,這獅心王贖金幾萬英鎊相當於整個英國幾十萬人三年財政收入,現在不如一頓飯一臺汽車價錢,相同勞動時間產出比要養活多少人,而韓國經濟崩潰多少次我們也聽說了,柬埔寨80年代出現錢幣變廢紙旅遊也有提到,如果回到古代某些和今天產量不變的東西貨幣相當於的數字是一樣大小沒有改變的,韓國日本這些國家主體人群沒有崩潰被洗牌改變,中國不是民國的幣也是幾萬才得一個新人民幣,這就是通貨膨脹的結果,理髮師同樣理髮要到的經濟體系得到的產品糧食和古代不一致了,而在古代人口不變情況下得到的是隻能始終是相同本地區生產的糧食,現在的是從美洲通過80萬噸輪船運輸來的糧食,在古代經濟崩潰某些職業如果不能從經濟運營中取得糧食就會消失重組,去從事能交換到糧食的經濟體系環節的職業需求,韓國日本在這些衝擊下社會結構衝擊沒有德國歐洲的那麼大,歐洲是整個變廢墟重新建設的,臺灣也推出過新臺幣數字相對比較高,當然當地某些職業產出值和古代一致不變,所以你認為數字高,但是服務的經濟體系產出比是不同的了。在這些人看來從古到今每天勞動的貨幣數字是一致的,日本有個論壇只要影響力最大50人集中在一個地方開會,在一個溫泉旅館進行,和瑞士達沃斯那樣,每年參加的人隨經濟晴雨表行業不同,每天每次溫泉旅館只能去50人,溫泉主人收取費用就可以看出通貨膨脹的絕對數字,如果是幕府時代日本就只能從200多個大名在挑出50個大大名進行,是不會改變的,三國時代,袁本初作為小妾生的被正妻生的袁術欺壓,才能再好如果不是在混亂重組時代完全不能出頭繼承家產,在日本幕府世襲時代乾脆繼承機會完全不存在了,所以人口數字改變,所在行業貨幣產值也有相應改變,但是和所在實時產業鏈產出值成比例,比如英國一戰被德國襲擊印度洋運輸線,英國運費就被保險價格評價機構計算為飛漲。直到德國艦隊被擊潰才回到正常水平,戰爭後德國投降才恢復,至於由此產生的生產體系價格權力重組合可以寫書了。


烏陵與土明


“至於不縮減面額,一來目前日本人均月收入基本在30萬日元左右,目前的日元面額足以滿足需求。二來日本擁有消費稅”

這是有的人的說法。

人均收入30萬,累死你!!!


敷坐而坐


KMT時代紙幣面值更大(見過”一千萬元”的嗎?)。大面值紙幣來源於通貨膨脹。日韓通脹得到遏制,大面值穩定下來。不然和KMT,津巴布韋,戰後德國一樣,會出現天文數字面值紙幣。


王祖蔭1


小國用小錢,沒毛病。


風來翰墨香51008135


要不是中國有分,角,元,中國的面額也很大。


雪域天驕


一切都在美國的掌控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