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角度看,當年的日本真的是被廣場協議弄垮的嗎?

天下會會天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死於房地產泡沫破滅,而房地產泡沫,《廣場協議》是一個重要原因,即所謂,沒有上漲就沒有下跌,沒有《廣場協議》就沒有大規模外資進入,就不會推高所有資產的價格。然而,這並非主觀故意,資本是逐利的,日本人想要通過日元升值吸引外資,增強海外投資,增強日元購買力。而外資,兌換成日元也是為了日元升值可以逐利。大家都沒錯,錯在哪?

錯在日本政府在外資進入,泡沫高漲的時候,沒有及時的收縮經濟政策,卻加力一波,推波助瀾。繁榮誰都是樂見的,日本對於經濟危機也許理解不深刻,或者說,他們沒有遵照秋收冬藏的路徑走。

我們所見的日本知名企業,幾乎都來自於歷史,日本一方面刺激了傳統地產業,另一方面,日本也採取了大企業的保護政策。在和美國競爭中,太平洋那邊熱衷反壟斷,太平洋這邊熱衷幫助企業生存和擴張。到1993年開始,隨著經濟泡沫的破裂,日本社會的流動性也開始降低,終身僱傭制,大企業堵塞上升通道,競爭逐漸讓步於壟斷,再疊加老齡化,沒了競爭環境也沒了競爭的心。日本的債務結構和其他國家不同,政府承擔了大量債務,這些債務,就是為了保護和幫助那些大企業積累起來的。

所以,日本停滯原因是效率提高停滯,創新的停滯,競爭體系不通暢。《廣場協議》的確是原因之一,日本並非被迫接受《廣場協議》,日本人很長一段時間覺得日本資源少,地域小,認為《廣場協議》是個重大的利好。這的確是利好,但是主要問題是,這個協議違反了市場規律,對匯率進行了人為干預。


凱恩斯


我認為日本經濟停滯一個重要原因是多重因素一起出現,不能只看經濟,1,首先80年代末期,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大批的資本湧入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包括亞洲四小龍,和90年代的四小虎2,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日本經濟的絞殺,美歐是當時最大的西方市場,美國不允許日本向蘇東國家銷售產品,並且要求日本快速抬高日元匯率,直接讓日本經濟泡沫膨脹,3,日本的決策層缺乏戰略眼光,完全是美國人的傀儡,首先對本國的國情和世界經濟研究缺乏具有遠見卓識的判斷,其次,對於國內經濟的管控能力嚴重不足,在出現危機時不能及時補救。4,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陷入緩慢發展,5緊接著而來的就是日本的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與經濟發展遲緩的互相反應,互相加重了危機。

可以看的出來日本的經濟發展真的是在1980年到2000年這段時間經歷了從高潮到低谷,因此廣場協議絕對是原因裡面的重要部分,但是日本的糾錯能力顯然是不足的,這就是為什麼日裔美國人福山能寫出來《歷史的終結》這樣的書,這本書讓我想到了,日本帝國時期歌頌天皇的作品,其實中國人的反思能力要強的多太多了,有時候甚至矯枉過正,日本政界右翼軍國主義的氛圍恰恰就反映了日本人不願意承認侵華錯誤的特點,


中國人你要自信


有這方面原因,但是要強調一點,不是就光美國限制日本,還包括西歐,英法德組團一起薅日本羊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