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最神聖的建築之盛京神韻大政殿

瀋陽故宮內最莊嚴、最神聖、最獨特的建築是什麼,您知道嗎?那就是故宮大政殿。今天的大政殿,位於瀋陽故宮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所建。東路的主體建築大政殿,與兩側呈八字形排列的十王亭(包括左、右翼王亭,以及八旗的八個旗亭)構成視野開闊的庭院。

瀋陽最神聖的建築之盛京神韻大政殿

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始建於1625年,是努爾哈赤修建的重要早期宮殿,初稱“大衙門”,1636年皇太極將其定名為“篤恭殿”,康熙時期更名為“大政殿”。因其獨特的建築形式和極高的藝術價值,不僅是當時盛京皇宮的標誌性建築,更成為今天瀋陽的城市地標之一。

瀋陽最神聖的建築之盛京神韻大政殿

大政殿起承重作用的主柱,分為三層共40根

●外圍 24根簷柱

每根直徑41釐米,高430釐米

●中間 8根外圍金柱

●內側 8根裡圍金柱

帳幄“金鑾殿” 千年獨一間

在人們的眼裡,大政殿氣宇軒昂,莊重大方,華貴而不失古樸,雄偉中顯多姿,氣魄恢宏而又尺度適宜,它建在高約1.5米的須彌座臺基上,為八角重簷攢尖式建築。這種帳幄式建築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所僅見,是中國宮殿建築寶庫中獨樹一幟的珍貴文化遺產。

瀋陽最神聖的建築之盛京神韻大政殿

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努爾哈赤遷都盛京後,首先建起來的就是大政殿,以及兩側各五座亭子,它們共同組成了大政殿廣場。到了皇太極時,對盛京進行改建後,大政殿廣場正好處於城市“九宮格”的正中心。

大政殿位於瀋陽故宮東路中軸線北端,坐北朝南,是一座大木架結構。其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明間面闊2.65米,次間面闊各1.84米,各面均等。

在古建築中,柱子是主要承重構件,也是分隔間量的主要依據。大政殿的須彌座上繞以荷葉、淨瓶;外簷下為五彩雙下昂斗拱,殿頂正中高聳一組通高3.15米五彩琉璃鋪成的包括相輪、寶瓶、火焰珠組成的寶頂。殿內有斗拱、藻井、天花,設有寶座、屏風及燻爐、香亭、鶴式燭臺等。殿南面中間開間外簷下,有一對金龍蟠柱,龍首上翹,面向額枋上火焰寶珠兩尾均緊貼於柱身,雕刻生動、造型逼真。

2018年10月25日,瀋陽故宮大政殿彩畫工程竣工,復原後的大政殿屏風也矗立在殿內,更增添了大政殿的威嚴氣勢。

一朝發祥地 三代帝王都

大政殿是皇太極時期皇宮中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諸如皇帝繼位、宣佈重大軍事活動的進軍令、頒佈大赦令等重要政令、迎接凱旋將士、國宴等重要儀式都在這裡舉行。

瀋陽最神聖的建築之盛京神韻大政殿

據記載,瀋陽故宮過春節時,每逢正月初一早上,皇帝要到堂子和清寧宮祭神,此時,諸王貝勒文武官員已在大政殿前排列整齊。皇帝祭神回到殿中在寶座上坐好後,王公大臣們開始向皇帝進表文、行禮叩拜新春。據《清太宗實錄》記載,天聰、崇德年間元旦朝賀禮,除因戰事、喪事外,基本上都在大政殿舉行。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初一,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在大政殿舉行即汗位典禮,改元天聰。1643年,52歲的皇太極帶著遺憾離開人世後,《清史稿》中說他有兩大遺憾:第一個是儲位未定,第二個是大勳未集,即他想統一的願景成為泡影。

在皇太極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的情況下,遵循舊制,由諸王貴族共同商議推舉皇位繼承人。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當時最有實力奪得帝位的兩個人,肅親王豪格和睿親王多爾袞,雙雙失去繼承皇位的機會,而年僅六歲的福臨神奇勝出,成為大清王朝繼努爾哈赤、皇太極之後的第三任統治者。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御大政殿參加即皇帝位大典,接受君臣三跪九叩後,頒詔大赦。因此,有專家認為:“瀋陽絕對可以稱為‘一朝發祥地,三代帝王都’。”

順治六歲登基稱帝,10個月後由盛京遷都北京。雖然他只活了24歲,但他在位期間,也是清朝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他上承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之遺業,開創了大一統江山的新紀元,為後來的康雍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一切,都是以盛京大政殿為起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