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最後是怎樣悽慘離世的?

公元768年杜甫聽從了弟弟杜觀建議啟程從夔州前往荊州。安史之亂以來的荊州因大批關內逃難而來的人云集於此,而變得十分繁榮,成為一個交通樞紐,一度被稱為南都。杜甫來到荊州,本只想停留一段時間之後再北歸長安但時局動盪,吐蕃進攻鳳翔,長安受到威脅,使得杜甫不得不放棄北歸的想法,繼續留在荊州。在荊州的日子,杜甫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日漸衰老,生活也過得很艱難,嚐盡了冷遇悽楚。

詩聖杜甫最後是怎樣悽慘離世的?

杜甫畫像

無奈之下,杜甫當年深秋遷居到了南部的公安縣。但在這裡也沒有住多久,公安縣也發生了變亂,他只得舉家乘船到了嶽州(今岳陽)。第二年初又從嶽州乘船經過潭州到了衡州(今衡陽)。杜甫本想投奔任衡州刺史的韋之晉,但他剛下船又得知韋之晉四月已在潭州去世,他只得繼續輾轉離開衡州,前往潭州。杜甫從此直至逝世的一年半時間裡,幾乎都是在船上度過的。

詩聖杜甫最後是怎樣悽慘離世的?

杜甫草堂

公元770年的暮春時節杜甫恰巧著名的音樂家李龜年也流落潭州,兩人相遇,感嘆世事滄桑,寫下了《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著名的絕句。4月,潭州兵變,城內大亂,杜甫不得不又拖家帶口駕船南下,來到衡州。隨即打算南下郴州投奔他的舅父崔偉,偏偏在進入耒陽縣境時江水大漲,只得停泊在方田驛,忍飢挨餓過了5天。耒陽縣姓聶的縣令得知著名的大詩人杜甫受困,當即差人給他送來了豐盛的酒肉,並附信問候,杜甫回詩表示感謝。但江水不退,杜甫只好調轉船頭又回衡州北上。江水退卻之後聶縣令派人尋找杜甫未果,以為杜甫必是已經死於意外,遂在縣城北邊建了一座杜甫的空墳。因為這座空墳,很多人傳說杜甫在得到了聶縣令送來的酒肉之後痛飲飽食一頓,當晚就活活撐死了,這是以訛傳訛的無稽之談。

詩聖杜甫最後是怎樣悽慘離世的?

杜甫墓

實際上,杜甫被困於洪水,無法南下郴州,便計劃北上漢陽,再沿著漢水迴歸長安。但此時的杜甫貧病交加,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境地了,從秋入冬,他的小船隻是在江上漂浮著,哪裡也沒有去成。長期艱難困苦、顛沛流離的生活加劇了杜甫的病情,終於一病不起,在湘江的這條小船上溘然長逝。時為代宗大曆五年(公元770年)冬,終年5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