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高手過招》之痤瘡筆記

杏林騰藝 中醫老鐵們

很多患者長期被痤瘡困擾,找中醫救治,常有大夫對患者說:“你這是上火了。”可下火藥吃了無數,病情還是未能徹底治癒,難道痤瘡真的就是上火這麼簡單?

【經驗】《高手過招》之痤瘡筆記

餘浩老師的《高手過招——中醫臨床實戰錄》記錄了很多網友認識和治療痤瘡的絕招,個人臨床治療痤瘡喜歡用升降散加味,再認真學習後做了一些筆記,收穫頗豐:

解說痤瘡

1、《黃帝內經》上講過: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

過食肥甘厚味就會使痰熱鬱結,腐於肉裡,就會產生“大丁”。陽氣本應該宣洩的時候,卻受到風寒溼氣的阻遏,汗孔排洩不暢,瘀於體表,所以產生“皺、痤”。

2、經雲:汗出見溼,乃生痤痱。 勞汗當風,寒薄為皺,鬱乃痤。

可見"痤”的形成誘因:“汗出見溼”,“勞汗當風”,“寒薄”加“鬱”。從這裡面可以感受到,"痤”的外因為“溼”,“風”,“寒”,最後加上“鬱”!

發病的另一個條件為

“汗出”,汗出意味著毛孔開,中醫稱為鬼門開了,外邪才能入,入之後如不能出,鬱塞日久便形成“痤”!

但“痤”與“痤瘡”還是有差異的!“痤”當為初期,痤沒能及時治療,鬱積化熱化毒,再加上心臟氣血虧虛,面部血脈運行不暢,鬱毒外發,而成瘡!“痤瘡”者,“痤”加上“瘡”也。

3、面屬陽明,廣東這邊,可能跟自小就經常喝涼茶有關,廣東人脾胃多虛寒,陰火上攻,導致痤瘡的也不少。

4、“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寒薄、鬱的具體成因與患者自身的因素同樣息息相關,外邪有:辛(飲食辛辣)、勞(熬夜勞累)、潔(局部衛生),所以其治療應在患者注意上三方面的基礎上,內調以消(脂)、清(肺熱)、通(大腸及營衛)為原則,則其病必愈。

病機十九條言:“諸痛癢瘡,皆屬於心。”也就是說“痤瘡”之“瘡”要從“

心”來治療。“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對於“痤”,《外科大成》定為“肺風粉刺”,採用枇杷清肺飲,在外治法上,《醫宗金鑑》採用顛倒散外用,顛倒散組成:大黃、硫黃各等份,兩藥共為細末,涼水調敷患處。

枇杷清肺飲和顛倒散為治療肺風粉刺及酒渣鼻的經典方劑之一,在臨床中較為常用。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發展到“瘡”的程度,臉上出現了很多包塊,有的顏色紫暗,瘀血明顯,有的甚至感染化膿,治療就相對複雜一些。

1、針對心臟,可以運用丹參、生地來補心血,同時配伍運用桂枝溫通心脈,石菖蒲引藥入心。

2、運用斂肺的藥物,此類藥物有:枇杷葉、苦杏仁、大黃等。

3、運用消腫散結的藥物,可以加快治療起效時間,如連翹、白芷等。

4、痤瘡顏色偏白者,考慮為溼鬱化痰,佐以浙貝母、茯苓

5、病情反覆遷延者,需要扶正,可用黃芪託毒。病情嚴重時要考慮加適量瘡科解毒藥物如金銀花、玄參、紫草、乳香、沒藥等。

治療原則:本病發展到“瘡”,用藥切忌一派寒涼,須寒熱搭配、攻補兼施。

肺熱型:加啉枇杷清肺飲(《醫宗金鑑》中的枇杷清肺飲加連翹、白芷、當歸而成)。

氣鬱絡瘀型:血府逐瘀湯。其中川牛膝常用30g,尤其適合兼有口乾、失眠、大便秘結者。

熱毒壅盛型:清下焦熱毒經驗方(當歸、赤芍、梔子、黃芩、黃連、黃柏、苦參、槐花、銀花、防風)。可再加遠志、明礬散結消瘡癰。

1、未見明顯熱象別盲目使用清熱藥

中醫外科都有陰陽之分,不辨寒熱,一見瘡便清熱,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2、通大便之藥要合理選用

痤瘡好發的人,很多伴隨大便不通暢。大便一定要通,研究表明便秘和痤瘡存在一定的聯繫,但通法並非只有瀉下一種,也當分清寒熱虛實,該用溫陽的藥物還是要用,有是證用是藥,不要畏懼加重痤瘡,潤下的方法是我最常用的,有時候甚至不用潤下,在滋陰的前提下用點枳殼,同樣能達到通大便的效果。

3、養陰柔肝、疏肝理氣可使熱退瘀散

患者表現為瘀熱發於外,為什麼不是熱邪,而要提到瘀熱。個人提倡辛涼之法,少用苦寒之劑(除非熱象重,可佐)。痤瘡之所以常發而不愈,並非只有熱邪。 熱邪炎上,重者可引起全身發熱,一般汗出則解。 但痤瘡之熱是由於肝經鬱滯引起。

用清熱法能暫平鬱滯引起的化熱,而不能清除瘀滯。鬱熱需要疏肝氣散瘀血,柔肝養肝用沙參、麥冬、白芍等足矣。在大量養陰藥的前提下,加入疏肝理氣、涼血、活血化瘀的藥物,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

我治痤瘡一般都是用祛風解毒,兼以祛瘀活血的方法,效果也不錯,考慮到我的病人所處的地域和飲食習慣,總之一般不會用附子之類的大熱藥。辛味藥有散瘀作用,常用自擬加味消毒飲(七葉一枝花、白芷、桑葉、赤芍、銀花、菊花、連翹、蒲公英、紫背天葵、香茶菜、決明子),對於伴有

嚴重感染的,就用仙方活命飲

痤瘡患者臨床上青春期女性多見,應該注意月經情況

很多調經後痤瘡也治癒或好轉。 男性雖然臨床較女性少見,但基本上都比較重,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清熱瀉火的時候注意“度”,重要的是“給邪以出路”,而不是一味地寒涼猛進。

1、熱鬱肺衛,瀉白散加減。

2、胃腑鬱熱,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減。

3、肝經溼熱,丹梔逍遙散加蟬衣,清熱解毒藥如大青葉、連翹、地丁、夏枯草,必要時可加丹參、赤芍、桃仁等活血之品。化痰散結之品如生薏仁、浙貝、半夏

為常用之品。

一點經驗:

1、唇周痤瘡為難治之證,多病程長,可加生黃芪30g,以託毒外出。

2、已用激素類外用藥膏者亦難治。

痤瘡的其他療法

中藥穴位注射,有一定療效。

方法:取雙側足三里和三陰交,用生脈注射液,每次取對側各一穴注入2ml,每週一次(交替取穴),連用一月。

外治法:爐甘石洗劑+冰片粉末5g+甲硝唑10片(研粉),搖勻後塗,夜用。

扁鵲“三豆飲”,具有保養肌膚的功效:黑豆30g、綠豆30g、紅豆30g、白糖適量。

將綠豆、黑豆和紅小豆倒入鍋中,用大火燒開,開鍋之後再改成小火繼續煮成粥,然後加入白糖,早晚服用,連續食用一週。

1、注意衛生,常用溫熱水及中性肥皂洗滌面部以保持毛囊皮脂腺導管的通暢。

2、切忌用手指擠捏患部,因經常擠壓患處可將毛囊的內容物擠入周圍真皮中,刺激組織增生,產生炎症反應及色素沉著,甚至發展成毀壞性的瘢痕損害。

3、平時飲食應少吃脂肪(尤其是肥肉),糖類、辛辣、煎、炒食品、巧克力、濃酒、可可或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多吃蔬菜、瓜果,保持大便暢通。

4、避免服碘化物、溴化物及皮質激素等藥物。

5、儘量少用化妝品,尤其是油脂類化妝品,需要化妝時宜淡妝,採用水包油的霜劑或蜜類。

6、對治療要有信心和耐心。痤瘡是可以治好或基本治好的,但不是一下子就能治好,要有一個過程,治好後還要避免各種誘發因素,以免復發。

一個好的中醫一定要達到無招勝有招,把各種招數融會貫通,最後才能“隨證治之”。

痤瘡的本質,說到底,還是一個“鬱”。 苦寒清熱能治療痤瘡,但同時也能加重鬱滯,讓痤瘡遷延不愈;辛溫發散,貌似會加重痤瘡,但使用得當照樣能治療痤瘡。

綜合前面的討論,寒、溼、情志因素為主要病因,而鬱(氣滯、痰溼、血瘀)、熱(鬱熱)是痤瘡形成的必要條件,鬱滯是主要病機,一切治療手段還是圍繞解除鬱熱展開的。

論痤瘡,鬱為本;鬱結散,病可痊。

病在表,可越之;熱鬱裡,須導瀉。

瘀血滯,重活血;溼偏盛,要淡滲。

痰鬱結,化與散;大便秘,宜通降。

正氣虧,用託法;性情鬱,得疏肝。

這是治療的大致原則。再強調一下其中的細節,

鬱熱盛,上焦發散外出,中焦苦寒直折,下焦導利小便;瘀血成,配伍養血、活血化瘀方能事半功倍;痰鬱,理氣能導痰,所以化痰需兼行氣;大便秘,通降之法不外乎:降氣、增液溫陽、導瀉。從單一的方法來看很簡單,選藥也不難。臨證時最重要的是要將這些融為一爐,為己所用,達到隨證治之的境界,自然也就無不可治之痤瘡了。

免責聲明:本文源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