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小說】交換位置(上)

【企管小說】交換位置(上)

劉梧是我的首要目標,假如我沒有辦法說服他加入,基本上,我已經輸了這場仗。不過要說服他可不容易,他已經快退休了,我也知道他投入了很多時間在社區工作上。我深深的吸了一口

氣,然後走進他的辦公室。“嗨,劉梧,現在有空嗎?”“有空。有什麼我可以效勞的地方嗎?”

完美的開場,但是不知怎麼,我沒有膽量直接切入主題。“我只是很好奇你對未來兩個月的預估是怎麼樣?依你看,我們如果想繼續保持戰果,會不會有問題?雖然現在問題已經沒有那麼嚴

重了,但是我還是不願意讓史麥斯有一點點挑毛病的機會。”

“今天晚上你可以高枕無憂了。根據我的計算,我們下兩個月很輕易就可以跨過百分之二十的淨利的門檻。”劉梧說。

“什麼?”我簡直不相信我的耳朵,“劉梧,你是怎麼回事呀?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相信行銷部門那套樂觀的預估?”

“羅哥,近來我變了很多,但是我還不至於相信行銷部門那一套。事實上,我的預估還是以略微下降的訂單為基礎來計算的。”

“那麼,你是怎麼從帽子裡變出這隻兔子的呢?”

“先坐下來,我需要花一點時間解釋。我要告訴你幾件很重要的事情。”他說。

顯然我又要聽到一些不老實的會計花樣了。“好吧,說說看。”

劉梧翻弄文件的時候,我找張椅子舒服的坐了下來。兩分鐘以後,我開始不耐煩了。“怎麼樣啊?”

“羅哥,我們曾經怪罪錯誤的成本計算方式讓我們的淨利看起來只有百分之十二點八,而不是我們認為的實際數字百分之十七以上。我知道你對這件事很生氣,但是我發現,還有一個更嚴

重的會計錯誤。這個錯誤和我們計算存貨的方式有關,但是我很難解釋清楚。或許我試著用資產負債表來說明。”

他停頓了一下,這次我耐心等候。

“或許我應該先從問問題開始。”他說,“你同不同意存貨是一種債務?”

“當然啦,每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即使我們從前不明白這個道理,過去幾個月的經驗都告訴我們,存貨其實就是債務。假如生產線像過去一樣堆滿存貨,你想我們還可能這麼快的處理訂

單嗎?你難道還沒注意到,我們的品質已經改善了,加班時數也成少了,更不用說,我們現在幾乎都不需要趕工了!”

“對呀!”他仍然低頭看著文件,“存貨絕對應該算債務,但是在資產負債表上,我們卻被迫把它歸在哪個會計科目之下呢?”

“老天爺,劉梧!”我氣得跳腳,”我知道財務衡量指標一向脫離現實,但是這太離譜了——居然把債務列在資產下面?我從來不曾真正瞭解這裡面的涵義……告訴我,這對我們的損益有什

影響?”

“影響要比你想象的大得很多,羅哥,我反覆檢查了好幾次,但是數字確實會說話。你看,我們根據生產成本來評估存貨的價值,而這些成本不只包括了我們買原料的錢,同時也包括了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附加值。

“你知道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們做了什麼事嗎?唐納凡只專心生產拿到了訂單的產品,史黛西也根據這個原則來發配生產材料,我們把工廠裡一半的在製品和四分之一的庫存成品用完了。

由於我們沒有采購新的原料來補充,我們省下了一大筆錢,而現金數字清楚的顯示出這個效果。但是在帳面上,存貨所代表的資產卻減少了,原因是因減少採購而節省下來的現金只能彌補部分的差距。在這期間,每當我們減少存貨的時候,產品成本和我們所減少的存貨的原料成本之間的差異,在帳面上都變成了淨虧損。”

我困難的吞了吞口水。“劉梧,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因為做對了事情而受到懲罰嗎?降低多餘的存貨在帳面上會被解釋為虧損?”

“對。”他回答,仍然低頭看著帳簿。

“那麼告訴我,造成的影響有多大----用數字來表示的話?”

“過去一個月來,我們實際的淨利都超過百分之二十。”他鎮定的說。

我瞪著他,簡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

“但是看看好的一面,既然現在存貨都穩定的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以後我們就不會再受到這個帳面效應干擾了。”他膽怯的說。

“真謝謝你了。”我用嘲諷的口氣說完,就轉身準備離去。

走到門口的時候,我轉過身來問他:“你是在什麼時候發現了這個現象?你什麼時候發現我們實際的淨利其實超過了預定目標?”

“一個星期以前。”

“那麼,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呢?在績效評估會議中,我可以很有效的運用這些數據。”

“不,羅哥,你根本沒有辦法運用這些數據,這樣做只會打亂了你的報告。你看,每個人都以這種方式來評估存貨,甚至稅務機關都是這麼要求,你毫無翻身的機會。但是,我確實和佛洛

斯特深入討論了這件事,他完全明白我們的情況。”

“原來如此,你這個老狐狸。現在我才明白為什麼佛洛斯特變得這麼友善。”我說,然後又坐回位子上。

我們相互笑看了一會兒,然後劉梧靜靜的說:“羅哥,我還有一件事想和你談談。”

“另外一顆炸彈嗎?”

“也可以這麼說,但是這件事是個人問題。佛洛斯特告訴我,他要追隨皮區,去掌管集團的財務。我知道你會需要一個好手來擔任事業部的財務長,一個在事業部的各個領域都有經驗的好

手。我只差一年就要退休了,而且我懂得的知識都是老套。所以……”

我對自己說,該來的終於來了,我必須在他表示不想追隨我調升之前制止他。一旦話說出口,再想挽回就會困難許多。於是,我打斷他的話。“等一等,劉梧。看看我們過去幾個月的成就,你難道不覺得……”

“我想說的正是這件事。”他反過來打斷我的話,“從我的角度看來,我一輩子都在蒐集數據,整理財務報告,我認為自己只扮演供給數據的角色,是個公正客觀的旁觀者。但是過去幾個月的經歷告訴我,我大錯特錯。我不是個公正的旁觀者,而是一直盲目的遵循錯誤的程序,卻沒有進一步瞭解這樣做會帶來什麼深遠的負面影響。

“我最近想了很多,我們當然需要財務衡量指標,但我們不是隻因為需要衡量指標,而有衡量指標,我們其實是因為兩個不

同的原因,而需要這些指標。第一個原因是控制——瞭解公司朝著賺錢的目標,達到了什麼程度。第二個原因可能還更重要,衡量指標應該要引導組織的各個部分,達到整個組織的最大效益。

我認為,很明顯,我們的衡量指標都不符合這兩個目標。

“就拿我們剛剛的談話為例好了。我們都很清楚工廠已經大幅改善了,但是錯誤的衡量指標卻幾乎在譴責我們的績效。我定時交出效率報告、產品成本報告,但是現在我們都很清楚,這些

報告卻引導工人和主管採取了對公司不利的措施。”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