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越活躍化療效果越好嗎?

user7977232664419


我想你說的癌細胞活躍,是指癌細胞生長髮展的速度,生長髮展快比生長髮展慢的要活躍。癌症之間有這種差別嗎?確實有的,前者是所謂的侵襲性腫瘤,後者是所謂的惰性腫瘤。專業上會有一些指標來衡量,比如增殖指數Ki67,指數越高,表示腫瘤增殖越快;比如腫瘤分化程度,通常未分化和低分化比中分化和高分化會生長髮展更快。當然,這只是“通常”,不是絕對,可沒有那麼簡單用一個簡單地模式去套住所有類型的癌症。

癌細胞越“活躍”,化療效果越好嗎?嗯,一般來說是這樣,生長越快的腫瘤,增殖指數Ki67高的腫瘤,未分化和低分化的腫瘤,對化療相對來說更敏感,這有點“槍打出頭鳥”的意思,或者說越高調的人越喜歡出風頭的人更容易受到打擊。比如,侵襲性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淋巴瘤生長快,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很快致命,但它們對化療更敏感,反而有治癒的機會,而相比來說,惰性淋巴瘤生物學行為惰性,生長髮展慢,有的甚至暫時不治療也不會怎樣,少數惰性淋巴瘤病人在不治療的情況下可能生存幾些年,這對侵襲性淋巴瘤是不可想象的。比如,絨癌也是如此,在找到有效的治療前,它可是癌中之王,不及時治療,幾個月甚至幾周或更短時間,就可能擴散全身而致命,但對化療高度敏感,從而成為可能通過化療而治癒的癌症。

當然,這只是從總體上來說的,你不要說,我怎麼看到有的淋巴母細胞淋巴瘤對化療不敏感,這屬於原發耐藥,當然有這種情況,但相對惰性淋巴瘤來說,這種概率低。絨癌也是,多數對化療敏感,但也有少數病人原發耐藥,一開始就對化療不敏感。


腫瘤專科醫生


化療效果好嗎?這大概是絕大多數腫瘤患者在進行化療時最關心的問題。問題問的挺有水平的,因為化療就是干擾細胞的代謝,特別是對細胞分裂發揮作用,所以,對於分裂活躍的癌細胞,會有更好的效果。只是,從另一個方面看,越活躍的癌細胞,惡性度很高,雖然化療後會被壓制,但是一旦有了反撲的機會,病情進展也會非常快,長期的生存數據反而會更差。

有的患者雖然很害怕化療產生的副作用,但為了獲得好的療效,也選擇忍受。那麼,化療效果好嗎?化療的效果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對於不同的腫瘤來說,化療的效果是怎麼樣的呢?

不同類型腫瘤的化療效果

化療雖然與手術、放療被稱為腫瘤治療的三駕馬車。但不是所有的腫瘤都能通過化療獲得很好的受益。

對化療藥物敏感的腫瘤,比如白血病、淋巴瘤,使用化療可能會獲得很好的療效。

化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方式,對於可能存在轉移風險的腫瘤,比如乳腺癌,化療也是需要選擇的一種治療方式。

但有一些對化療的敏感度較低,或者對其他治療方式如放療的敏感度較高,此時,化療並不是優選的治療方式。比如,鼻咽癌大多對放療具有高度敏感性,這也就使得放療成為了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也不是說,鼻咽癌的治療只用選擇放療就好,對於較高分化癌、病程較晚以及放療後復發的鼻咽癌,手術和化療也是不可或缺的。這就引出了影響化療效果的另一個因素:進行化療的時間。

不同分期患者進行化療的效果

對於早期的腫瘤患者來說,手術前的新輔助化療能夠使腫塊縮小,及早殺滅看不見的轉移細胞,通過新輔助化療,能夠較少手術創傷,減少腫瘤復發轉移的幾率。手術後的輔助化療也能夠幫助患者在手術、放療等治療之後,實現對微小病灶的殺滅,減少復發轉移的機會。

對晚期腫瘤的患者來說,往往是進行姑息化療,此時很難實現治癒,但對於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是有幫助的。

不同化療次數後的效果

化療是一個多個週期的治療方式。從化療次數來看,化療的效果也是循序漸進體現的,不可能一次兩次化療就把癌細胞全部殺死,一定要遵醫囑,完成治療方案,否則可能降低化療的效果。

有些在術前做新輔助化療的患者,有時候1-2個療程的化療就能剛看到非常好的效果,就希望停止化療做手術,殊不知,還有一些沒有被徹底打垮的癌細胞可能會捲土重來。

影響化療效果的因素

此外,化療的效果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患者的肥胖可能會影響化療的效果;又比如,研究證明,血漿D-二聚體水平與胰腺癌化療效果密切相關.。

所以,化療效果好嗎?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患者能做的,就是謹遵醫囑、注意化療期間的飲食休息、密切關注身體狀況,有不適立即就醫,希望每位患者都能通過化療獲得更多益處。


美中嘉和談腫瘤


臨床上沒有腫瘤細胞活躍的這個說法,您可能想問的腫瘤的惡性程度與化療的關係,也就是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對化療越敏感,對吧。

腫瘤的惡性程度與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有關係,高分化(腫瘤分化越接近源組織)惡性程度低,預後越好(生長,復發轉移的速度慢),低分化惡性程度高,預後越差。

化療的敏感性與惡性程度是有一定關係,但不絕對,因為腫瘤非常個體化,有的患者即使惡性程度高,但化療仍不敏感。化療敏感度與惡性程度,分化狀態,基因表達等,都有關係,而且哪種腫瘤,使用的藥物也都不一樣。

具體還要看病情,但該治療就一定要治療,例如小細胞肺癌,惡性程度很高,化療相對敏感,但易復發轉移,配合放療,很多患者的生存還是很長的,我有個小細胞肺癌的患者,經過化療和放療後,目前已經8年沒有復發,已經達到臨床治癒的標準。


藥品觀察團


癌細胞活躍就是指癌細胞增殖的速度比較快。癌細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時間計算,1個變2個,2個變4個,以此類推。不同類型的肺癌其倍增時間不同,肺癌倍增時間的長短與其病理生長特點、組織學類型和分化程度等因素直接相關。小細胞癌倍增時間約為30天,鱗癌約為90天,大細胞癌約為120天,腺癌約為150-180天。

在臨床上,腫瘤病人手術後標本通常會做免疫組化,有一個指標Ki67,稱為核增殖抗原,標記的是處於增殖週期中G和S期的細胞,Ki67標記陽性率越高,癌細胞越活躍,腫瘤生長就越快,組織分化也會越差,對化療也會越敏感。

化療藥物都是細胞毒性藥物,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殺傷處於細胞增殖週期的細胞,一般的化療藥物對增殖較快的細胞,即幼稚細胞,殺傷力較強,對增長緩慢的細胞或成熟的細胞,殺傷力相對較弱。因為腫瘤患者的腫瘤細胞大部分均為幼稚細胞,增殖速度非常快,化療藥對其殺傷作用比對成熟細胞的殺傷作用要強,所以化療對腫瘤效果好,對正常細胞影響相對比較小。所以理論上來講,癌細胞越活躍,處於增殖週期的細胞較多,休眠期的細胞越少,化療效果會越好。比如肺小細胞癌,倍增時間短,增殖活躍,化療效果好。甚至有病人化療一週期就出現腫瘤完全消退的現象。還有一些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等疾病細胞增殖活躍,化療效果很好。

但是,事實上,化療效果好壞決定的因素太多,癌細胞越活躍,理論上講是化療藥物對它殺滅作用越強,但化療不是做體外細胞實驗,化療藥物的作用效果除了腫瘤細胞本身之外,與患病者的機體因素關係更大,比如體質太弱的人,化療毒性太大,巨大的毒性抵消了有限的化療效果。此外化療效果與患者體內的基因有關,這也是現在很多病人化療前做基因檢測的原因,不少病人存在原發耐藥基因,使得化療藥物對其不起作用。現有的化療藥物,並不能百分之百地殺滅癌細胞,只能按一定比例殺滅癌細胞。即使能殺滅90%,也只是殺滅掉1個對數值的癌細胞。這也是為什麼腫瘤細胞會捲土重來的原因。部分小細胞肺癌病人短期化療效果很好,有的化療後病灶在CT上消失的無影無蹤,但維持時間很短,有的不到3個月CT上又發現病灶增大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現。

也有人說,肝癌,胰腺癌惡性程度那麼高,增殖活躍,為什麼化療效果不好,屬於化療不敏感的腫瘤,這是因為肝癌及胰腺癌大多數發現時已是晚期,腫瘤負荷大,化療藥物難以抵禦腫瘤細胞的快速增殖,另外與原發耐藥基因有關。所以並不能一概而論癌細胞越活躍,化療效果越好。


胡洋


講的片面了。

比如,胰腺癌,多活躍呀,活躍到了給自己推到“癌王”的高度,幾乎都是“當年得病,當年死亡”,也就是說活過1年的不多。夠活躍了吧?但它對化療的療效就很差。同理,還有肝癌、膽管癌等等。

另外,非常不活躍的癌細胞,對於化療確實敏感性是不高的。但這句話也不能作為什麼能上臺面討論的內容。

這要談下去,就深了。

作為非專業的患者,或者家屬,或者只是感興趣的人,您也確實不需要了解這麼細的東西。


58155141372


某些細胞增殖快的腫瘤,癌細胞比較活躍,如某些高度惡性淋巴瘤、小細胞肺癌、睪丸精原細胞瘤、絨癌等,腫瘤生長迅速、對藥物較敏感,因此化療效果也比較好,腫瘤細胞也容易被化療“摧毀”。

謝謝關注大方醫生!


大方醫生


我認為癌細胞有高分化,低分化,低分化的惡性程度高,腫瘤的惡性程度有高低,再就是對化療藥的敏感,如果腫瘤對某種化療藥不敏感那麼治療的效果就會小或是沒有作用,你說的這種癌細胞活躍我認為通常指中晚期這個時期癌細胞多繁殖的也多。看看是哪種癌症醫生會實用相應的治療或是化療,就看敏感不敏感和腫瘤的惡性程度了,比如肝癌對化療藥通常不敏感所以化療治療肝癌的時候往往效果不好。


靜若海濤


活爻,的把他凍起來,說明,病正歷害呢!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