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講明白為何你家印尼貸超被下架!

摘要:釣魚執法和暗度陳倉

接下來你將看到:

1. 印尼貸超也被下架

2. 撥開下架背後的迷霧

3. 該不該主動接觸監管部門

一篇文章講明白為何你家印尼貸超被下架!

值得注意的13號文件

如果你在印尼從事“貸款超市”行業,很大概率會看到最近有不少同行被谷歌“溫柔”下架了,幾乎沒有什麼徵兆,所以大家也沒有一點點防備。

照慣例貸超如果不是親自下場的話,基本上不會遇到太多的監管的麻煩。但是印尼金管局Otoritas Jasa Keuangan (OJK)還是沒有放過對這類“廣告公司”的監管。要說政府對金融科技的瞭解程度,放眼東南亞,除了新加坡就數印尼政府了。印尼金管局OJK將金融科技定義為以技術對金融行業的業務流程,商業模式和金融產品的更新過程,主要路徑是通過更先進的數據生態創造出更進步的金融服務。有了這樣的認知,印尼金管局OJK遂將金融科技分成了四個大類:

首先是基礎設施類的,比如支付,清關和結算等服務。

再者是通過信息處理對金融服務和產品從價格,屬性來進行對比和推薦的服務,以個性化和進準度為特點。

第三種就是通過建模,在有限的用戶信息的基礎下,可以完成風險管理和投資資產管理的技術開發。

而最後一種才是在印尼市場經常被認為可以和金融科技劃等號的P2P借貸。這一類本來只能通過撮合的方式進行的業務模式(POJK 77/2016條例裡面明確規定),後來在遇上中國團隊帶來的現金貸模式(基本上以自由資金放貸,在印尼應屬於MoneyLender而不是P2P)後進入了一個更加灰色的地帶。

如果說77號文件是專門針對P2P企業的,那麼第13號(POJK 13/2018)就是監管範圍的一次升級,貸超也被納入了監管。

一篇文章講明白為何你家印尼貸超被下架!

第13號(POJK 13/2018)於去年8月份生效

貸超的繁榮和背後隱患


根據印尼媒體CNBC Indonesia報道,截至2018年11月,印尼首都雅加達的法律援助處一共收到了283個關於在線貸款的投訴,投訴內容包括暴力催收和盜用個人信息等。這裡面當然起源於負債人的賴賬行為,不然為什麼出借方要去花時間去催收?但是如果當出借方本身就不太合規的話,這樣的投訴只會讓出借方雪上加霜,有苦說不出。上有GooglePlay下架,下有黑灰產鑽漏洞。

一篇文章講明白為何你家印尼貸超被下架!

印尼金管局OJK

當現金貸App被下架後,貸超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新流量來源。雖然監管給進入印尼現金貸的企業帶來了不少麻煩,卻完全沒有影響國內團隊深入東南亞市場的決心(至今仍然沒有減少的跡象)。國內出來的人多了,本來被普遍認為流量質量一般的貸超終於迎來了真正的爆發,成為現金貸企業流量的主要來源。甚至有不少人直接轉型從事貸超行業。

貸超要求的團隊規模不大,不需要養著幾十、上百甚至數百的催收團隊,“擼口子”可以簡單粗暴,只要還有新的現金貸玩家和用戶入場,流量買賣永遠是一樁好生意。

直到,第13號條例的出現,貸超也遇到了麻煩。

2018年8月16日,OJK頒佈了針對金融服務企業(DFI)的第13 / POJK.02 / 2018號條例(“OJKR 13/2018” “),為DFI提供監管框架,其中包括一下的幾點看起來比較寬泛的要求:

(i)業務是創新和前瞻的

(ii)涉及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作為向金融服務部門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主要手段

(iii)支持金融包容性和普及性

(iv)對公眾有益的

(v)兼容融入現有的金融服務

(vi)採用協作方式開展業務

(vii)遵守消費者和數據保護要求。

而對DFI覆蓋的範圍包括了8個領域,其中貸超屬於“金融市場支持”一類。

一篇文章講明白為何你家印尼貸超被下架!

要求越寬泛,雖然周旋的餘地可能越大,但是也表示消耗的時間也越長。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某些初見規模的貸超8月份後遇到了下架處理,有一些小的貸超還沒有出現就已經難產。有一些大貸超在與印尼OJK周旋的過程中,一下被要求申請廣告業務牌照,一下被要求申請P2P牌照,App能不能在GooglePlay上繼續待下去處於一團迷霧的狀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貸超或者流量販子被迫暗度陳倉,深入地下。App沒了?Facebook沒了?那就直接來個H5頁面吧,游擊戰成本最低,打法最靈活。不過那些已經產生品牌效應的貸超App,的確損失慘重。

要求越寬泛,雖然周旋的餘地可能越大,但是也表示消耗的時間也越長。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某些初見規模的貸超8月份後遇到了下架處理,有一些小的貸超還沒有出現就已經難產。有一些大貸超在與印尼OJK周旋的過程中,一下被要求申請廣告業務牌照,一下被要求申請P2P牌照,App能不能在GooglePlay上繼續待下去處於一團迷霧的狀態。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貸超或者流量販子被迫暗度陳倉,深入地下。App沒了?Facebook沒了?那就直接來個H5頁面吧,游擊戰成本最低,打法最靈活。不過那些已經產生品牌效應的貸超App,的確損失慘重。

一篇文章講明白為何你家印尼貸超被下架!

第13條發出來已經快半年了,官方基本的要求也早就傳達下去了:

1.先要在OJK那註冊成為DFI公司;

2.對商業模式中的主要創新和潛在違規的部分預先報備;

3.積極申請進入監管沙盒,接受監督1-1.5年。

不過現在最大的問題恰恰是如果企業申請進入監管沙盒,並待滿一年後或者一年半後,面臨的結果是什麼?目前OJK說的非常含糊,從沙盒出來後的企業根據表現會分為三個等級:

a.推薦級;b.建議改進級;和c.不推薦級。

那麼如果落在了不推薦級,是有整改的機會還是直接一棍子打死呢?沒有人知道,OJK自己也不會保證。這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也不會問,甚至直接不去申請什麼監管沙盒,於是主動配合倡議的企業很少。一個尚不完整的倡議,誰知道是不是釣魚執法?



有新的突破?


上週,一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OJK最近放出了階段性的更新通知。

2019年1月18日,OJK正式發出信函,指定印尼金融科技聯合資助協會(AFPI)為管理印尼金融科技和線上借貸的官方機構。在任命後,AFPI將成為OJK的戰略合作伙伴,對其成員執行監管職能。AFPI本身目前有幾個工作議程和項目已經由其管理層安排好了,包括去年12月份推出的催收人員內部認證項目。此外,協會還將建立P2P借貸數據中心,提供行業數據和信用風險評估等支持。

保持該行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這對於那些無法獲得傳統金融服務的印尼人民也有益。”AFPI 的主席Adrian Gunadi是這樣表態的。

這就是在監管部門和行業之間的“曖昧”之處,因為P2P(甚至是現金貸)給印尼市場帶來了一筆龐大的流動資金,中間有可能產生的稅收和激活的經濟活力,監管部門雖然還沒算明白,但也知道不可以一竿子打死,當一個行業還有談判餘地的時候,代表市場認可其存在的價值,但是如果持續缺乏有效溝通,就會進入非理性的對峙,最後互相傷害。

這個時候再回想一下13號文件裡面寬泛的要求,不知道船長們是否有所領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