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看破紅塵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態?

弱玟竹


看破紅塵是一種智慧,是智慧的覺者對世界的透徹了知。對宇宙萬法萬象有能力作清淅明白的觀察。在佛家來說即徹底明心開悟見性者。亦即有能力現觀宇宙萬象,經得起檢驗,不錯毫分,這樣的人方可稱為看破紅塵。

世上常有一部分人,由於在人生某個階段,受到了某些挫折,或經歷了某些失敗。從此便對這個世界充滿絕望,心灰意冷,消極避世,不想面對這個世界。有的選擇孤僻之處,獨身獨處,不願與世界上的人接觸。有的選擇出家,遁入空門。自以為看破紅塵。

其實這些人只是逃避現實,不再有勇氣選擇面對現實。以為獨自躲起來就可忘掉一切。然而事實上,過去的這些經歷會時時在其腦海中翻起波瀾,每當往事襲起心頭,便勾起了心底深深的痛。這是不明智的。

真正的智者在困難和失敗面前是不會退卻的,他們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勇敢面對。跌倒了爬起來,總結令自己跌倒的原因,吸取教訓,總經經驗,然後繼續往前走。他們會愈挫愈剛毅,愈挫愈堅強。他們在紅塵中勵志煉心,最終成為真正的強者,這些人雖然沒有看破紅塵,雖然還在紅塵中摸爬滾打,但正是這些人挺起了自己的脊樑,托起了這個世界。

我雖然是一個學佛的人,但我本人從來不提倡消極避世。同時世上的世本也就逃避不了。我們要在現實世界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的昇華自已。這樣才能在不斷的磨練中智慧逐浙增長。因緣使然。當我們在一定的因緣下,就一定會有一定的因緣奇遇。一切都會水到渠成,自然法則本就如此。法爾如是,毋庸置疑。

當然你如果是一位選擇修出世界慧的修行者,你的認知境界會更高一些,你會站在更高的層次,分析問題,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你會探尋更高的,更深遠的知慧。你能用這些知慧解決更深遠一些的問題。


閒散人居士


看破紅塵有兩種,一種是真看破紅塵,另一種是假看破紅塵。

1

假看破紅塵。

這類人之所以說自己看破紅塵,其一、是在事業中受到極大的挫折,想反抗卻無能為力,想重來卻顧慮重重,然後產生心灰意冷的情緒,萬般無奈之下,為了面子和自我安慰,就以看破紅塵為藉口來逃避。

其二、是在婚姻家庭出了問題,自己無力解決,以看破紅塵為藉口對問題進行遮掩。

從以上兩種情況來看,這類人的心理抗壓能力非常弱,但卻很好面子,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無能和失敗,唯恐別人笑話,就找了個看破紅塵的藉口做流言蜚語的擋箭牌。

2

真看破紅塵。

這類人有三種情況。

其一、到了一定的年齡段,基本上60歲以後的居多,到了這個年齡段,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見識的都見識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過著沒有新鮮感的生活,時間長了就厭倦了,對“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說法非常理解認同,認為人生不過是匆匆過客,花花世界不過是過眼煙雲,產生悲觀厭世的想法後,自然就認為自己已經看破紅塵。

其二、深陷事業失敗和工作不如意的旋渦而不能自拔,完全喪失了東山再起的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無法忍受這些煎熬而選擇一走了之,徹底的放手,然後嚮往空門的無為恬淡生活。

其三、為情所傷,始終無法走出情感的困惑,無法忘記背叛的傷害。這種情況的人在看破紅塵的人中佔有最大的比例。

總之,看破紅塵的本質是逃避現實生活,不管你是清燈古佛也好,還是隱居深山也罷,都是融入不了眼前的生活環境,最終只能選擇遠離。

這種無助於社會發展進步的行為不提倡,也不禁止,它只是一種個人對生活方式選擇。


而今現在不言情


四大名著《紅樓夢》裡有這樣一段話“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性命,好一似石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裡面就提到了本題所問,作者說看破紅塵的人心態已經空了,萬物皆空,遁入空門罷!


所謂看破紅塵的心態我覺得有兩種。一種大概是領悟了世間“大道”,知道這個世界的真諦,是一箇舊的世界,以舊為新,輪迴不斷,規律推動一切發展運作。這種心態應是一種自然修養而得,慾望回到本真,追求最自然的屬性,曰為“空” 第二種就比較好理解了,包括《紅樓夢》裡面的賈寶玉就是如此,他最後也覺得看破了紅塵,遁入空門;其實他看破紅塵是情志不遂,家道中落,情意上受到了大大的打擊的結果,便也覺得世間不過如此,所謂開心的人都一樣,痛苦的人各有不同大概也就是如此吧,第二種的感受是經歷太多,磨難大多情志消退,人生一切白駒過隙,人間不值得,一切如此而已。



墨雲知客


什麼是滾滾紅塵?紅塵就是我們世俗的價值觀。也就是現實社會關於是非,對錯,美醜,利害,得失等等的道德價值觀。比如,現實社會樹立了一種成功的標準,衡量一個人的成敗得失的標準就是金錢,權力這些東西。沒有達到這些標準的人就是失敗的人。

如果有一天,你著破了這些標準,是多麼無聊,不按這些套路來生活,你的內心很逍遙自在,順其自然,錢多錢少一個樣,長得美醜也一個樣,是非對錯不那麼耿耿於懷,愛恨情仇不放在心上,那麼賀喜你,你已經超越了你自已。

當然,這很不容易做到,需要時間的考驗和智慧的提升,中國的傳統經典,老子莊子,佛教的理論是最好的智慧,從中吸收營養,悟性會提高,境界會提升。

有的人要經歷一場坐死卻難之後,會產生悟性。我的經歷還算順利,近些年來,讀了老子莊子的書,聽了一些高水平的有聲讀物講座,50歲時我能超越一些東西。


飛飛貓1


當一個人看破紅塵後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對於這一問題,我有些自己的感受與悟解,那就說幾句。做為人,沒有天生就會看破紅塵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生中能夠看清人生,看透世事,在人群裡也為數不多,更不要說看破紅塵了,這也就是說,能夠達到看破紅塵這種境地絕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有許多智慧聰明者只是看清、看透了人生,無論富貴貧賤來人世一場最終都免不了要經歷生、老、病、死、苦這幾道自然規律,一生都隨規律從生到死,只是規律中的經歷的幸福與不幸,壽夭長短不同罷了,但卻沒有過看破紅塵的經歷感悟。″看破",其實是一個人看清看透人生生死規律後產生的另一種人生態度,覺得人如果總生活在這種規律中真是一種最沒意義的過程,就算有佛教所說的″六道輪迴"之說,那更加是一種重複式的生命形式,在善惡多與少的人生中下一生還有可能轉生畜生與惡鬼,罪惡過多還會永入地獄不得超生。所以看破的人就會產生出畏懼人生,厭惡人生,更畏懼"輪迴"的心理想法。一些極具智慧悟性的人就想擺脫這種艱苦無意的輪迴人生,有尋求長生的,有尋求道法修真的,有尋求佛法出家唸佛修行的,以求死後擺脫輪迴,來生不再為人,不願再經歷人生痛苦無意的生老病死苦的重複折磨,富貴貧賤運,愛恨情仇苦,恩怨得失爭等許多經歷。既然看破了人生,就覺得名利得失不再重要,對人生所圍繞的一切生活因素都認為是極為俗不可耐,不再貪戀不捨,對修身看得極為重要,在修的過程中逐漸減少自己的慾望追求,在對待人生中遇到的一切都在思想意識態度上以淡薄、真實、真心、正直、慈善、友愛、同情、奉獻、謹慎、戒懼等心態對待,以求儘量脫離世俗的影響束縛,使自己保持在修的心境中。這種少欲無求的境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到無求品自高"的一種表現,也就成了一種常人難以做到,難以理解的思想表現。這種看破紅塵的人有自願進入寺廟道觀拜佛唸經求真修行的,有隔離人世去深山野林隱居自修的,也有不少暫時割捨不開人世緣原的,生活工作在社會各界各行的,雖與人世眾生處在一起,但這些人對待人生的思想態度表現卻與常人大大不同,他們常常在處世的表現以遵守道德,遵紀守法,敬畏天地神聖,敬奉父母師長,奉獻熱情,正直善良,不計得失,友愛同情,積極樂觀,忍讓剋制,勤懇好學等精神形象出現於眾人中,以求淨化自己的心靈,轉變自已的生命形式。這種異於常人的思想表現也經常被許多不瞭解的人所誤會誤判。總之,看破紅塵的人,不論是高智慧,高地位,多財富的人,還是極普通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對人生世事大徹大悟的共同思想境界,都有一個想擺脫俗世人生束縛,去追求另一種至真至純至仁至善的崇高理想境界,不論這種追求最終是否能夠達到何種程度,看破的人始終都在堅持這種理想信念而不停的努力追求著。這種追求是無害於社會,無害於他人的。


越仙788



劍蘭修竹


看破紅塵的人謂之超凡脫俗,超凡入聖,大破者入世修行,是入聖,小破者出世修行,是脫俗,即老子所說的: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惟不爭,故無尤(憂),知足不辱(常樂),知止不殆,其對世界觀,人生觀,值價觀的認知更真實,更透徹,更近於道,看破得失,看破生死,看破榮辱,心無是非,心無利害,心無你我,無人無我無眾生,一切皆空,只有看破紅塵,才能頓入空門,所謂看破即是放下,不執著,


養生男人699


一寸相思一寸灰,萬丈紅塵餃子餡的心!

留一半清醒一半醉,仰天自嘲負心人!

那個曾經融進生命中的人,殘忍將愛情改寫成愛過,灰色天空下萬物失去顏色,心若沒有了歸宿,到那裡也是流浪!揮揮手輕裝去遠方。

從此笑看人間風浪,閒步紅塵萬丈,關閉那扇多情的窗,莫笑痴狂!朗夜月初上 白髮為伊狂,一次情長一生忘,辜負夜夜守望,高山流水誰人賞?

殘淚乾,誰在輕輕嘆,水墨青衫,那一幅畫卷沾染了誰的眼眸。那一縷清潤醉了誰的容顏。如今,韶華易逝,早已經沒有了年少輕狂。

燃一隻煙,清醒,迷離,或頻臨邊緣都與你無關,在原諒和絕望之間遊蕩,唯一的感覺是傷,紅塵萬丈,君已陌路。




拍咪情感


應該是次死亡的一種狀態。萬物已無關切,接近死亡的一種隔絕。


繹翎黎明


紅塵是看不破的🙈無常之中有你,緣業早已歸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