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上臺之後, 為何把雍正的大義覺迷錄列為禁書?

用戶6617668065


雍正七年,發生了一件重要的政治事件:曾靜等人試圖說服、當時手握重兵的軍事將領嶽鍾琪謀反,嶽鍾琪趁機抓住了曾靜等人,押解送京,交由雍正處理。

群臣力主殺掉曾靜,而此時的雍正則有了新主意:在紫禁城,和曾靜當面對質,寫出《大義覺迷錄》,然後借用此書向天下人宣示、清王朝的正統性,所有的謀逆都是錯誤的。

雍正本來是想借著這本書、給自己的大清王朝的統治找個合理說法,奈何雍正文化有限,沒看出書中的記載矛盾,最終反而給了許多反清志士許多借口。

書中大致記載了三個主要觀點:滿漢一家親,各民族平等一致,四海為一家;清朝是從李自成手中得到的江山,沒有奪取明朝的天下;明朝末期的統治昏暗、無能,清朝的治國能力則是強大有為,自然是賢明的清朝統一天下。

這三個觀點看似沒啥問題,其實隱藏了重要的三個大矛盾:

第一點,既然滿漢一家親,各民族平等,那為啥朝廷做官,一些重要的官、大官都是滿人,沒有漢人呢?

第二點,李自成把北京佔領了,你們大清把北京佔領了,把李自成趕跑了,這理所當然,但之後你們又繼續攻打南明政權、明鄭政權(鄭成功的反清政權)是幹麼?不就是奪取明朝的江山嗎?

第三點,清朝的文字獄、滿清下江南時的“嘉定三屠”“揚州三屠”,難道是仁政,好政策?

無論如何,雍正最終下令全國認真學習這本書,自己還要實施抽查,看看老百姓記得咋樣。如此一來,不就是讓老百姓記住了反清的理由了嗎?

雍正自持光明正大,一直極力推行《大義覺迷錄》,而自己也的確是身體力行,極力挽救了康熙晚年的弊政。而當乾隆上臺了,乾隆帝直接禁了《大義覺迷錄》,理由不用多說:

那是我老爹雍正犯得過錯,給咋大清朝埋了個雷,給反清的人找了滿漢都同意的藉口。為了大清朝的穩固,自然要把這本書給禁絕了;我這個人比較懶,沒雍正那麼勤快,所以就不把《大義覺迷錄》留在老百姓手中,當個把柄了


歲七夸父


因為這件事完全違背了雍正帝的初心,雍正帝費力不討好,越解釋越黑。

一日,川陝總督嶽鍾琪的轎子在大路上行走,突然跑出來一個人,他攔住了嶽鍾琪的轎子,說有事要找嶽大人,嶽鍾琪的侍衛要拖走他,他瘋狂地喊叫和拉扯,嶽鍾琪聽見後接見了他。

這個人要求嶽鍾琪讓其他人迴避,如果其他人不迴避,他就不說,嶽鍾琪於是命左右迴避,這個人畢恭畢敬地給嶽鍾琪一封書信,嶽鍾琪打開一看,臉色突然發黑,急忙叫侍衛前來,將此人拿下。

這個人被捉住後,大叫:“嶽鍾琪,你是嶽王的後代,為何要當清廷的鷹犬?嶽鍾琪,你膽小,你不敢造反,嶽鍾琪......你......”嶽鍾琪命人嚴刑拷打,一定要讓這個人說出背後的人。

這個人後來招供,他叫張熙,是曾靜派他來的,讓他策動嶽鍾琪造反,推翻清廷,這封信的內容就是請求嶽鍾琪率軍造反,還有關於雍正帝的謠言,主要是講雍正帝皇位不正,清廷末運已經到了。

嶽鍾琪急忙派人將此案移送朝廷,雍正帝一看,這怎麼得了,民間居然傳我的私事,還叫我的心腹大將造反,於是命人將曾靜捉來。

官兵一到曾靜家,他就知道出事了,然後把事情的前前後後都招了,然後被押解到北京,張熙也被押解到北京,畢竟是造反的事,雖然只有兩個手無寸鐵的人,也要特殊處理。

在京師,雍正帝這個大忙人擠出時間,與曾靜會面,對曾靜的誣陷,他都一一解釋,曾靜一看,哎呀,原來是個好皇帝啊,自己傻,親信了別人的非語,妄議國事。

曾靜於是撲通地跪在地上,給雍正帝賠禮認罪,雍正帝說:“你說我皇位來得不正,這都是小事,和鄉間的流言蜚語差不多,主要是呂留良、沈在寬這些人,他們著書妄議華夷,鼓吹造反。”

張熙、曾靜兩個捅馬蜂窩的人被無罪釋放,而呂留良、嚴鴻逵等人被戮屍,其遺著被焚燬,沈在寬等人被斬殺,後輩被髮往寧古塔為奴,私藏呂留良著作的人也被坐罪。

除了處罰這些人,雍正帝也非常大度,親自反駁了這些人的言論,他主張華夷一家,認為自己的政權具有正統性,關於他嗣位的各種傳聞,他都一一反駁,這原本是家醜,但是這個嚴酷的皇帝居然笑對之。最後他將反駁的言論、曾靜的悔罪書和《歸仁錄》編在一起,彙編成了《大義覺迷錄》一書。

雍正帝反駁的言論還是比較精彩的,大家可以搜來看看,比如“不管是華是夷,惟德者能為天下之君。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無損於聖德。”在這裡面雍正帝還是他們是在李自成手裡得到的天下,不是篡奪的明朝的天下。

書是用來讀的,《大義覺迷錄》編好之後,雍正帝派人帶著曾靜到江南地區宣傳,雍正帝的初心是緩解江南地區的矛盾,讓百姓都知曉曾靜等人宣傳的事都是假的,可雍正帝沒想到,百姓對那些大道理都不感興趣,都對皇帝家的事感興趣,雍正帝繼位的事被百姓到處宣傳,人講故事都喜歡自己添點東西,於是雍正帝繼位的事越傳越廣,越傳越黑。

就這樣傳啊傳,傳到了官員耳中,又傳到了宮中,雍正帝好像沒注意這件事,1735年冬,乾隆即位,乾隆帝肯定是在之前就非常痛恨民間亂傳他爸爸的事,一登基就下令,將張熙、曾靜二人捉回來,以“誹謗先帝”罪,洩臣民公氛為由處死,後又將《大義覺迷錄》封禁,至此,這件發生在雍正年間的事差不多畫上一個句號。


司馬長史


《大義覺迷錄》有很多“之最”,也有很多“唯一”,首先《大義覺迷錄》是清朝最神秘的一部書;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一部帝王與平民進行大辯論的書,這部書裡的雍正扮演著一個受了千古奇冤的被告在大聲呼喊也是帝王獨一份;是對清朝文字獄最真實詳細的記錄;是曝光了清代皇宮內幕隱秘最多的一部國書;也是現代研究清代史料最重要的文獻。

《大義覺迷錄》被秘密保存100多年後,晚清時在香港翻印,才重見天日。

這部書的形成,大概的歷史背景是,雍正六年,也就是1728年,湖南百姓曾靜建議陝西總督嶽鍾琪造反,曾靜等人被捕,供認是受了一名學者叫呂留良的遺稿影響,內容大力宣傳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人與狄夷無君臣之分等反清思想,於是雍正下令全國進行大搜查、大逮捕,曾靜文字獄案爆發。

呂留良,明末清初學者,因曾靜案被雍正剖棺戮屍,家族、門人被殺死、流放等。

這件事之前,雍正很受非議,對他不利的流言四處炒得滿天飛,比如謀害父親康熙、篡位奪權、逼死母親、殘害兄弟、任用酷吏等,雍正很頭疼,為了給自己闢謠,在通過處理曾靜這個案子,雍正跟曾靜辯論,最後曾靜覺悟過來,被改造好了釋放,雍正又費盡心血自己當主編,把兩人辯證全部內容刊刻《大義覺迷錄》,要統一一個標準答案,來以正視聽,1729年下令頒發全國,人手一冊,讀書人必讀。

嶽鍾琪,成都人,岳飛21世孫,清朝名將,官拜大將軍,乾隆將他列為三朝五大功臣之一。

雍正刊刻《大義覺迷錄》,在全天下自證親白,通過這部書,首先雍正很有文采,確實有雄主的風範,但有些地方越描越黑,子虛烏有的說法也越來越多。僅1年後雍正去世乾隆即位,乾隆早就覺得此書有損皇家體面,即位後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處死曾靜等人,銷燬呂留良書籍,全國收繳《大義覺迷錄》,全部焚燬,查出誰藏書,一經發現一律處死,《大義覺迷錄》還沒收到成效就成了禁書。


圖文繪歷史


《大義覺迷錄》一書,是當時漢人曾靜、張熙受到呂留良華夷之辨思想的影響,認為滿族不該統治中國,便開展反清活動,曾靜為了拉攏人,就派徒弟張煕遊說川陝總督嶽鍾琪反清,還在寫給嶽鍾琪的信中列舉了雍正的十條罪狀,諸如“謀父弒兄、屠弟誅忠、貪財淫色、好殺酗酒”,可嶽鍾琪一面說答應,一面上報朝廷,雍正指示嶽鍾琪使用手段審訊,結果曾靜也被徒弟供出,他的反清運動也宣告失敗。雍正帝親自審問他們,而後下令收錄關於此案的上諭、曾靜的口供和《歸仁錄》,合成《大義覺迷錄》。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消弭漢人的夷夏之防,緩和民族矛盾。雍正帝在書中主要傳播兩個道理:“文化的正統性優越性”以及“政治支配與主從關係”。總之,雍正這樣做就是用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


不過到乾隆帝時,事情發生了反轉。乾隆帝一即位,就把《大義覺迷錄》給禁了,還把曾靜殺了。乾隆帝這樣做,一反其父的作為,覺得是雍正的做法並不能取得效果,反而會讓天下笑話雍正,因為這本書成為了大家的談資,大家都根據這本書來討論雍正。於是在乾隆的時候,就把書給禁了,為的是要從斷絕大家討論的源頭,還有就是乾隆帝聽不得別人的話,認為這是在詆譭自己的父皇,雍正取得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在乾隆時,思想控制達到了一種新高度。


歷史百家爭鳴


家醜不可外揚。


大唐幅音


他幾乎把雍正的一切都否定了,當然,留下的財富他還是笑納了,乾隆,在長壽和風流的外表下,是前清最爛的皇帝,清朝從他開始沒落。在他那朝能出現全世界最大的貪官就可說明一切。


慢半拍210


這是唯一一個 父親在位時 大肆宣傳朝中文武都有傳閱百姓也有了解 兒子一上臺成了禁書 雍正用漢城管歷來都是滿人管的四川 這跟乾隆的施政用人策略違背


愛吃咖啡豆的貓


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任人打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