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太原的迎新街是“小香港”?

Emzie


太原人眼中的迎新街真沒有什麼"小香港"的美稱,老太原看待迎新街就有三點,第一點是離市中心"遠",很少去,有神秘感,因為集中了很多軍工單位;

第二點是迎新街是一個大的區域,不認為是一條街道。很多老太原認為過了光社的坦克部隊駐地再往北去,就快到迎新街的區域了。誰把迎新街當成一條普通的街道,那就不算老太原了。儘管地理位置不對,但住在市裡的人很多就這樣認為。

第三點,迎新街的人文化素質高,外省人多,說的都是有迎新街特色的太原普通話,反正老太原一聽就知道是迎新街的人。迎新街的各單位的子弟學習普遍學習好,像十中,二十六中等好學校裡拔尖的學生大多是來自迎新街的孩子。這些孩子特別團結,籃球,足球打的棒,上學由廠裡派的大巴集體接送,車上寫的什麼新華化工廠,江陽化工廠,興安化工廠,特別牛逼。

做為迎新街的人,也有幾點深深的記憶:

第一點,就是迎新街曾經是比較時尚的地方,看著太原市區總那麼土氣。迎新街聚集了冶金部企業太鋼和十三冶,有五機部所屬的新華、興安、江陽、衛東、化校等兵工廠和軍工學校。那時候去太原市交通不太方便,但這些單位的知識分子可是經常去北京的上級部委彙報工作,甚至出國,那一帶的人見識遠大於市區的人。

第二點,每個廠都有學校,醫院,招待所,體育館(場),電影院或俱樂部,群眾性業餘活動特別豐富,各種比賽常年不斷,水平很高。上世紀八十年代老太原還在打爭上游時候,迎新街的橋牌邀請賽就已經如火如荼了,顯然不在一個檔次。

第三點,迎新街的生活水平高於太原市中心。各大單位都有後勤部門,每逢節假日單位都要組織緊俏貨源,分給本單位職工,要是雙職工的話就更牛。另外迎新街的人來自祖國四面八方,各單位都是國家一五期間佈下的重要棋子,這些人很多都吃不慣山西飯,想辦法自己做自己喜歡的飯菜。

這些都是歷史的回憶了,現在的迎新街已經逐步沒落,軍工企業轉型不太成功,經濟效益較差,居住水平一直沒有改善;十三冶也早就倒閉了,太鋼作為汙染大戶也不受人待見,這裡成了遠離市中心的一座孤島。下一步只能期待企業入園區,走軍民融合的道路了,迎新街或許還有機會。


茗茶泉水


八九十年代,人們常會將一些比較富裕的縣市區域比作“小香港”。迎新街在太原的北部區域,屬於較為繁華的一條街,以前也曾有人稱之為“小香港”。其實,迎新街與太原市其他較為繁華的街道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到時現在迎新街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迎新街位於尖草坪區,是太原北部緊鄰新華化工廠的一條東西走向4車道的繁華街道。1955年,新華化工廠等企業興建職工住宅區,為反映新中國工人階級迎接新戰鬥做出新貢獻的豪邁之情,定名迎新街。



迎新街可以說是這一區域最繁華的街道,街道兩側店鋪鱗次櫛比,從周邊來此購物的居民絡繹不絕。尤其是迎新街周圍,有太原工業學院、山西金融職業學院的學校等多所學校。



2017年,尖草坪區將以產業升級為主導,建設生態宜居休閒區,將重點發展迎新片區。迎新片區是新東街以北、新華化工廠以南、新蘭路以西、大同路以東的一片區域。隨著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相信迎新街將會煥發新的生機。


太原晚報


建國初期,當時五機部依託當年閻錫山所建立的良好完善軍工基礎系統,把幾乎完整的軍工生產體系都建立在太原。

當年在太原,五機部所屬企業就有十家之多,包括145,247,743,763,908,5405等。這些工廠幾乎都在太鋼周邊,形成了清晰的產業鏈條。比如145和743做火炸藥,763做炮彈,247做發射炮。當時這些東西在太原幾乎就可以裝備成一支軍隊。

迎新街區域集中了50%的企業,包括國營908新華化工廠,國營5405東方機械廠,國營762江陽化工廠,國營245興安廠等。這些項目是國家“一五”時期150項重點建設項目,於是形成了迎新街片區。

至於說小香港就有點貶義了,說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迎新街區域的開放程度,包括區域內消費的前衛,商品結構的前衛,歌廳舞廳的開放等。

所以,迎新街地理位置很特殊,是由於三線思維所致;特定時間段的開放,是由於當時區域經濟的發展;目前迎新街落後是因為不符合當前形勢所致。


慕容曉春


太原市迎新街位北城尖草坪區,上個世紀1955年,新華化工廠等企業興建職工住宅區,為反映新中國工人階級迎接新戰鬥做出貢獻的豪邁之情,定名迎新街。迎新街本就一條東西走向的四車道街道,但由於街道兩旁聚集了這個區域的工廠單位醫院學校和住宿區,直到現在周邊繁華主街也只是迎新街一條,所以也泛指新東街以北、新華化工廠以南、新蘭路以西、大同路以東的一些區域。

據我所知,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迎新街可是太原很繁華很紅火的地界。當年抓革命抓生產,國有企業工人階級在社會上享有極高的社會地位。而迎新街就齊聚五廠一校(新華、興安、江陽、衛東、東方、化校),五廠中以兵工廠為主要,職工小則幾千人大則過萬人。整個迎新街就是在當時三線建設時的一個產物,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獻,以迎新街為中心的人口在80年代初就達到20萬以上。各種生活設施齊全:醫院三家(三級甲等的太鋼總醫院、省國營新華醫院、太原傅山醫院)、電影院兩個、郵局銀行多處、公交六條線路(36、37、821、821支、15、15支)。

這裡必須強調一點,生活在這個區域的人口主要以工人為主,在當年國營企業興盛的時候,工人們無論從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收入都是很優越的,可以想象這片區域一到下班,成群結隊的工人們走出廠區,道路兩旁商店林立,工人們或買菜或下館子自然是熱鬧無比。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正值國家改革開放經濟轉型期,迎新街的工廠單位也匯入到搞活經濟的洪流中去,這裡一定是車水馬龍燈紅酒綠,傳統經濟和市場經濟不斷踫撞交融,一派“小香港”的派頭。我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到太原求學後留下來的,那個時候國營企業都紛紛瀕臨倒閉破產,工人們被迫下崗走入社會自主擇業創業,街道上到處是歌廳,迎新街從此沒落。


黃河視訊


我也在尖草坪住,平常也去迎新街,為什麼說她是小香港,因為在八九十年代,迎新街,有興安,太鋼,江陽,好多單位社區,各種配套設施什麼都有,吃住行都方便,因為人多,一到晚上更是燈紅酒綠。現在迎新街因為是老小區,路也不好,房子也舊。時代變遷,小香港只能是回憶了。


太原超人爸爸


我是在迎新街長大的。雖然不大,但勝在五臟俱全。而且附近的工廠職工,村民人數眾多,生活方面需求量大,所以迎新街曾經很繁榮。但是現在,因為工廠破產倒閉,居民交通方便等等的原因,迎新街不再像以前那麼繁榮了。尤其是最近修路的原因,基本成了孤島,更別談發展了!說小香港,也是曾經了!


祺玉1


明明是東方紐約,說成小香港,太傷自尊了,居然拿我們大貴陽和香港比,有可比性嗎?


別處相見啦


現在是小柬埔寨


夜色144988211


迎新街二三十年來就沒有跟上太原市發展的節奏,二三十年前是個好地方,現在只能呵呵了!


A溫柔一刀401


在工人階級必需領導一切的年代裡,生活在迊新街的人們是最幸福的人。在這個並不大的區域裡,有著名的,標誌性的《迎新俱樂部》,和《興安體育埸》、《新華體育場》、《化校體育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