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社區幹部】記翼城縣唐興鎮澮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澤耀

“居民事,無小事!”

——記全市首屆“最美社區幹部”、翼城縣唐興鎮澮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澤耀


“你喜歡這份工作嗎?”

3月21日,在翼城縣唐興鎮澮濱社區居委會,面對記者的問題,王澤耀沉思片刻,緩緩地說:“澮濱社區就像是我的孩子,你說有對孩子不上心的家長嗎?”

2013年1月,王澤耀由翼城縣民政局轉任澮濱社區工作,4年後,王澤耀擔任澮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說起翼城縣社區工作,王澤耀最熟悉不過了,在民政局工作時,他分管的就是社區工作,這當中就包括他的“孩子”澮濱社區。“澮濱、澮濱,澮水之濱,這名字還真是我給起的。”今年56歲的王澤耀親身經歷了澮濱社區的籌備成立到發展壯大。

多年來,變的是王澤耀的身份,由社區的管理者變為社區“大管家”;不變的是情懷,一門心思致力於社區建設,全心全意為民服務。

變與不變的背後是王澤耀用青春與汗水書寫的無悔人生。

妻子的一封信

2018年12月25日,王澤耀的妻子續麗慧含著淚給他寫了一封信,信的開頭是這樣的:“老王,好多年沒給你寫信了,最近的一次寫信還是你在鄉里工作時。記得,那是一個冬天,你帶病去山區下鄉,一住就是一個多月,我在焦急與牽掛中寫了一封信,至今已二十多年了。自從你到社區工作後,總是不分白天黑夜,不分節假日,不分輕重緩急,奔波在社區,總是說‘有工作,忙……’每天早出晚歸,就連說說心裡話的時間都沒有,我不得不拿起筆和你聊聊了。”

回想起妻子的這封信,王澤耀長長地呼出了一口氣。

信中,續麗慧埋怨王澤耀自從到了社區,就沒日沒夜地工作,顧不上家,“居委會辦公樓裝修你忙、貧困戶慰問你忙、鄰里糾紛你忙……孫女生病你卻沒時間管,難道社區工作離了你就不行嗎?你還是孩子的爺爺嗎?我能不生氣、能不和你吵一架嗎?我累、我委屈、我發脾氣……你都無動於衷,你還是那個知冷知熱的丈夫嗎?”

王澤耀的兒子、兒媳在北京工作,不滿一週歲的小孫女在家需要人照顧,續麗慧每天要照看孫女、洗衣、做飯,忙得不可開交,王澤耀卻沒能搭把手。面對妻子的埋怨,王澤耀說,“沒辦法,‘小家’還能撐住,‘大家’更需要我。”

信中,續麗慧的埋怨一句接一句,信的結尾卻令人動容,“可當我看著你每天一進門倒頭就睡,吃起飯來狼吞虎嚥,身體越來越消瘦,一切怨恨都隨之煙消雲散。特別是當我看見社區在你的辛勤耕耘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聽著社區居民讚揚你,貧困戶把你當做親人,社區大娘大爺把你當做兒子,我眼眶溼潤了,我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我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的家屬倍感榮幸,此時此刻,我真正理解了你,你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每當工作遇到困難時,王澤耀都會把信拿出來看看,他說,看到妻子的鼓勵讓他倍感溫暖:“你要珍惜榮譽,安心工作,放手去幹,用更大的投入去回報組織,奉獻社區!我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你,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最後我想用習總書記新年賀詞中的一句話來做結束語,‘2018年,我們過得很充實、走得很堅定,2019年,我們還要一起拼搏,一起奮鬥。’”

居民的一份情

基層的向心力怎樣凝聚?王澤耀坦言:“社區工作就是用服務引導居民,凝聚基層力量,要靠我們社區幹部以真心換取社區居民的真情。”

澮濱社區成立於2008年7月,區域面積約23平方公里,城鎮居民6523戶,19812人。轄區內行政事業單位6個,中小學6個,公園3個,個體商業網點星羅棋佈,是集居民住宅、教育、商貿、生活、休閒一體化的綜合性城鎮社區。

從事民政工作時,與困難群體打交道的經歷,讓王澤耀深知弱勢群體的苦衷。來社區工作後,他更是把居民的冷暖掛在心上,讓居民處處感受到“家”的溫暖。

1月28日,農曆臘月廿三,王澤耀與澮濱社區幹部一起為貧困戶、困難職工、黨員、基層幹部送去新春的問候。

澮濱社區特困戶石椿梅經常叮囑自己在外求學的女兒付婉琪要好好讀書,家裡的事情有“叔叔、阿姨”幫襯。

這一天,付婉琪終於見到了媽媽電話裡常說的“叔叔、阿姨”,不善於表達的她,在送別王澤耀一行時,深深地鞠了一躬。

回想起那一天的場景,王澤耀摘下眼鏡,哽咽著說,“善良的孩子給我們鞠躬,我扭過臉,眼淚不停地打轉。”付婉琪的這一舉動,讓王澤耀久久不能忘懷,也更堅定了他的目標:社區工作責任重大,要用心服務每一個家庭。

多年來,王澤耀建立了30個網格微信群,涵蓋轄區所有居民,服務大廳專門設有居民日常生活所需方便服務電話。對所管轄內的特困居民,王澤耀手機裡都保存著他們的聯繫方式,還經常去家裡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澮濱社區居民由衷地感嘆:“社區就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社區幹部就是我們的親人。”

為官的一顆心

“以前在機關工作,白天上班盡心工作,晚上回家能放鬆放鬆。現在在社區工作,晚上睡覺都能夢見第二天的工作。”王澤耀直言社區的事物繁瑣且複雜,但每一件事兒都與居民息息相關,馬虎不得。

澮濱社區原在一個菜市場內辦公,位置偏僻,服務居民極不方便。王澤耀上任後,就遍地尋訪,幾經周折,多方協商,最終選了一處交通方便、價格還算合理的地方,作為社區服務場所。

社區發展必須有長遠規劃,為此王澤耀召集黨員和居民代表,共同討論社區的特點和優勢,出路在哪裡,如何更好地為居民服務……經過充分調查、討論,最終確定了“145”社區發展工作思路:社區居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通過構建大總支和三級組織網絡,強化紅色宣傳,推動黨內組織生活規範化,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實現社區團隊專業化、工作平臺化、治理機制化、服務精緻化“四化”;努力達到“安居在社區”“友愛在社區”“和諧在社區”“歡樂在社區”“健康在社區”,攜手共建新時代美麗、宜居、文明、和諧新社區。

現在的澮濱社區居委會服務中心,坐落於翼城縣絳源路藍天幼兒園南,面積750平方米,專職工作人員9名。社區現設“1站12室”,即社區服務工作站、黨群活動室、衛生服務室、志願服務者工作室等。

可別小看這“1站12室”,社區居民的一句話就能看出它的作用,“過去社區冷冷清清,現在社區熱熱鬧鬧。”從2018年10月至12月,澮濱社區衛生服務室累計診療120人次、普及健康知識講座1000人次;心理工作室開展16次活動、服務69人……常態化的活動,既極大地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又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滿滿正能量。

“我本身也是澮濱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居民就是想看到社區幹部實實在在地做些事,而不是走走過場。”王澤耀常說社區就是個“大家庭”,裡面包裹著無數個小家庭,只有小家安穩,大家才能和諧,而他就是“潤滑油”,哪裡需要到哪裡,居民事無小事!

記者手記

“王澤耀是一個‘外柔內剛’的人,你看他沒有架子、待人溫和,可原則性強,他無愧於‘最美社區幹部’這個稱號!”作為王澤耀的老同學、老同事,澮濱社區副主任馮國巧說。

“我們這代人是唱著雷鋒歌長大的,雷鋒精神就是我們的追求。”馮國巧說王澤耀身上自帶“雷鋒精神”,責任+奉獻是王澤耀的工作態度,也是整個澮濱社區的服務宗旨。

臨汾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