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為什麼“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經》這篇文章提出了“道”這個概念,並據此主張“為無為”,“為無為”其實就是一切按照“道”去做。

研究古籍必須以“詳訓詁,明句讀”的態度,遵循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逐句逐字的推敲,作出站得住腳的科學解釋。脫離文本的個人理解只能是胡說。

什麼是“道”?為什麼“道可道,非常道”?

什麼是“道”?“道”是“路”的同義詞,“道”就是“路”。

“道”是可以“走”的,這就是“道可道”。“道可道”的第二個道是名詞作動詞用,是“取道”“當作道因循”的意思。

“道”雖然可以走,但有時需要繞道、改道,因為它可能出現被阻塞等情況,比如被沒置了路障,比如被洪水沖垮了路面,比如地震、泥石流來襲,比如地面塌陷等等,這時就需要改道、繞道,“道”暫時不能走就是“非常道”。“非”是“沒有”的意思,“常道”是“永恆的道”的意思。合理解釋“非”,是破解“非常道”難以理解的鑰匙。

通過對“道德經”全篇的詳細而反覆的推敲,可以得出關於“道”的定義:

《道德經》中最主要的概念是“道”,在《道德經》中七十三見。無論是從《道德經》本身的表述,還是今天我們對它的理解,應該這樣來概括它:

“道”,本來是看得見的物體運行的路,也是供人行走的路,是客觀事物運行因循的軌跡;同時又是看不見形、聽不著聲、品不出味、觸不到體的抽象於物質的潛在軌跡,還是人們對客觀事物運行軌跡的大致的經驗的認知,是應該取法依據的而不應該違背和對抗的動態的行事原則。

可見,《道德經》中的“道”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沿“道”而行,具有普世的意義。《道德經》通篇講了“道”是如何來的,它有哪些特點,為什麼要遵循它,怎樣遵循它等等。限於人大多喜歡快餐,這裡就不再多說了,可以關注我對各章的詳細考辨與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