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人發明的是農曆,而古羅馬人發明的是公曆?

吳力鎧


翻看很多條友回答,總是感覺沒有找到問題的實質,很多條友一致認為曆法是來指導農業生產的,那麼古羅馬發明的太陽曆何嘗又不是呢。那為什麼他們使用陽曆我們使用農曆呢,就是因為氣候差異,我們才各自使用符合本地氣候的歷法。

羅馬位於地中海北岸一個半島上,北緯42度(上圖)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其特徵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年平均氣溫15.5℃,(如下圖)

北京位於亞歐大陸東岸,北緯40度左右,典型的溫帶季風性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 11~13℃(如下圖)


氣候:北京PK羅馬

降水:北京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羅馬集中在冬季。

氣溫:北京2018年立冬前後受寒潮影響,連續5日在-8℃,天氣非常冷,從氣溫來說冬季從立冬開始了,1月份最冷。五.一過後,氣溫已經很高了,達到夏天的標準,夏季從立夏開始,直至7月份數伏達到最熱天氣。

羅馬氣溫在零度以下幾乎沒有過,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在10℃左右。冬季從1月初開始,冬至日前後,恰好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夏季從7月初開始,夏至日前後太陽直射北迴歸線,8月份達到最熱。

從兩地氣候比較,北京比羅馬早一個半月開始,季節從四立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羅馬四季從二分二至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羅馬的四季包含天文含義,二分太陽直射赤道,二至直射南北迴歸線,很顯然羅馬的氣候與太陽迴歸聯繫最吻合,因此他們使用太陽曆(陽曆)最方便。

而我們北京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冬季來得太早了,夏季受陸地氣溫回升快,太平洋副高影響大,熱得早。按四立標準物候天氣現象最合適。而恰恰四立節氣是我們農曆的歷法,與太陽迴歸吻合不大。

無論是北京還是羅馬,太陽和月亮對我們生產和生活影響非常大的兩個天體,正是由於他們的變化,才給我們帶來四季變化和海水潮起潮落變化,影響著我們的工農業生產,而曆法就是根據他們的變化編制出來的,至於我們使用那種曆法,協調好本地物候,才是最好的歷法。


地理縱橫


農曆這個新發明的詞兒是極大的誤導。

因為它的目的,對於農業生產只是基礎和初級應用,更重要的是用於中央政權的祭祀。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天地和祖先,準確的記錄時間,對於皇家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合法性來源。至於農業,並不需要精確度那麼高的時間。所以這個詞是現代人的誤讀,或者說太迫切的想要“科學目的”強加給古人了。

使用不同的地方曆法,來自於不同的習慣,和歷史路徑。實質工作內容更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宇宙裡面,看到的是同樣的星空,只不過是頭腦裡的觀念,還有手上的數學工具不一樣。

中國的農曆是既要重視月亮的圓缺週期,這是抬頭就可以看到的日子,對於沒有鐘錶的古代來說,所見即所得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全世界來說都很重要)。當然也要重視太陽,既是因為農業是要靠天吃飯(對全世界來說也都很重要),更是因為“日象君德”,掌握準確的天文現象,對於皇家政權來說,是合法性的象徵。

中國古代早期可能也有過其他類型曆法的嘗試,比如《夏小正》記錄十二月,可以看作陽曆。還有彝族十月太陽曆(十個太陽神話或由此而來)。當陰陽合曆定型以後,就沿襲下來成為定式,後人遵循這個規範很容易,想要改動就很難了。比如沈括曾經想改用12氣的陽曆,根本就不曾被承認。

中國農曆一年12個月或者是13個月。一個月29天或者30天。每兩三年設置一個閏月,又設置24節氣。節氣、月份和置閏都需要經過專門,以皇曆(黃曆)的形式進行發佈。這也是中國為什麼要專門設置天文官員,連續2000年不斷的一個原因。沒有他們準確的日期就沒有了。

羅馬共和國開始跟希臘和巴比倫等地方也是用陰陽合曆。只不過羅馬共和國的歷法非常混亂。凱撒大帝征服埃及的時候,知道了埃及的太陽曆,從而在希臘天文學家的幫助下,推行了公曆。一年365天,12個月,四年一閏(2月29天)。這個立法規則比較簡便,容易遵守。


松鼠老孫


太陰曆和太陽曆歷來就並存。從曆法的發展史來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用陰曆的。

所以說“中國古人發明的是農曆,而古羅馬人發明的是公曆”,其實是連“百度”一下都懶得的懶漢“理論”。

於是問題就變成了: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最初都是用陰曆的,為什麼羅馬人早早就用了太陽曆,而中國直到民國才法定用公曆?

本來指望講一通中國古來文化“博大精深”的,不料自找了個打臉話題。

其實,“中國在世界上是最早發明曆法的國家之一”,連百度都不好意思省掉“之一”。

實際上,中國確實早就知道“二至”,從而確定了一年365天。早就知道的,還有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美洲的瑪雅人說不定也知道,不過我手頭資料不足。英語的 Solstice, 就是“至”,不過它完全講的是“與太陽相關”,是一個天文詞語,沒有什麼“一陽生”之類的意思。“一年365天”,是太陽年。所以,事實上中國最早知道的是太陽年。但是中國人算月就用兩個滿月之間的天數,所以又是用的陰曆。“一年365天”和“二十九天多是一個月”,一直糾纏了幾千年。

知道了“至”,接著是“分”。“分”,其他地方的人也早就知道。知道二分二至是大事,接下來的定節氣,其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說“水到渠成”也不輕鬆。中國古代的欽天監等等,算節氣的準確時間老是算不準。中間在唐代,接受了印度的天文理論;在元代,接受了阿拉伯人的天文知識;到明代接受的是歐洲的。這三個節點,中國的歷法精度都有顯著的提高。所以,還是不要吹“中國最早”吧!


ZBLiu


採用陰曆不是與農業有關,恰恰相反,陰曆對農時的支持很糟糕,如果不是具有陽曆屬性的24節氣輔助,陰曆沒法解決農時。對節氣而言,它的日期不能固定,偏差實在太大。

中國傳統對月亮情有獨鍾,傳統節日幾乎都與月有關(清明除外)。曆法一旦涉及月亮,就變得複雜。中國傳統的歷法離不開月亮,必定是陰曆。

而羅馬也曾用過太陰曆又放棄,後改用簡單準確的太陽曆是一種進步,而西方更是太陽崇拜。陽曆準確、簡單,節氣日期固定,更適合農時。但採用陽曆,就難兼顧月亮。

陰曆的先天缺陷給中國古代帶來麻煩,複雜、偏差,不斷調整。古人發現兩招: 24節氣及19年7閏,以兼顧陽曆才解決了問題,所以,中國傳統曆法並不是純陰曆,七十年代才稱"農曆″,現已國標化。

中國自民國起,採用簡單方便的公曆作為官曆,準確通用,開創了好的先例,新中國繼續採用。

陰陽兩個曆法的並用是中國特色。


溫情憶鴻564


同在一個地球,曆法本質上是一樣的啊,只是側重不同。

公曆主要以太陽週期為主,是陽曆。公曆的‘星期’有陰曆的含義,但這樣的‘星期’已經沒有指導意義。伊斯蘭曆法則以月亮週期為主,是陰曆。伊斯蘭曆法肯定也有陽曆的成分,不然‘年’無法準確,只是~~~我不大瞭解。我們的農曆則是陰陽兼重的:你注意二十四節氣對應的公曆的日期,基本上是同一天;農曆的月份則與伊斯蘭曆法類似,對應月亮週期。

我們的農曆是以西漢時期的《太初曆》為基礎,經過了很多次校正改良才逐漸完善的陰陽混合歷。唐朝的時候,隨著佛教傳入,吸收了印度的歷法發明了《大衍曆》;元朝的時候,隨著伊斯蘭教的傳入,吸收了中亞歷法發明了《授時歷》;現在用的農曆是明末清初的時候,隨著基督教的傳入,吸收了歐洲的歷法,發明的《時憲曆》。

所以農曆只是更具有中國特色,注重陰陽兼備,本質上和公曆沒有區別的。


夏天的蟲4


個人基研發現,因為地球曾經換過四次太陽,所以華夏的陰曆,應該是地球遠古時代的太陽,現在月亮的運制時間,試推如下。

當時的太陽月亮,地球風調雨順,黃河兩岸,季節變化非常分明。人們不經過不斷完善,就形成當時的陽曆。由於月亮放完光熱,雖然變成了地球的衛星,但它的威力扔就司儀,調解著當今太陽的下氣候,國人仍使用為陰曆。

從當時的外佛教,有千手千眼;到華夏道教,騎動物九頭怪;古出陰陽學說`,老外傳承古哲;個人認為,決非公元前二千年之事。人類五百年左右,不可思議,又創出個天主教。

月亮太陽被現在太陽取締之後,因為羅馬帝國經過長期觀察。所以不斷記錄,才認真總結出來了,現在存認更新的日曆,為陽曆,並被世人接收。

全新太陽,三次造山,西方人們,才又藉助天的意志,重新創造出了天主教。而中華民族,經過道儒之後,早己步入法治變革時代。

以上均屬個人基續科學推測,自已認為有根持據,但關點不強加任何組織個人。若能公開發表,僅供參考,謝啦。


李志勇123569


全世界所有的歷法創造初衷都是為了計時的,因為地球上的時間有周期性,因而可以用一套辦法把這個週期表達出來,就是曆法。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最主要的生產方式就是農業和畜牧業,全世界都一樣,吃飽了肚子才能浪,農業和畜牧業都需要知道地球的規律帶來的溫度降水等變化,曆法沒有什麼農曆公曆之分,都能用來指導農業生產。

所謂夏曆,只是一種流傳說法,古六歷都沒傳下來。漢武帝曾經頒佈《漢歷》,這部曆法是陰陽曆,也就是既考慮太陽也考慮月亮,不過也沒流傳下來。

郭守敬參考中亞人的天文學成果制定了《授時歷》,一直用到了清初。之後就採用西方傳教士制定的《時憲曆》,用的西洋算法,結合中國的觀測數據,算出來的歷法。到了民國時期,採用公元紀年。此時又用新的西洋算法,推算傳說中的夏曆,得出來的叫《新法天文夏曆》,後續又推出改進版本的《紫金歷》,也就是農曆。實際上,所謂農曆歷史非常短,只是和古老曆法共用一些名詞。

羅馬人則是凱撒頒佈的《儒略曆》,中世紀重新修訂為《格里高利曆》,後來演變為公曆,也就是我們現在用的歷法。

也就是說,現在的農曆並不是古人創制的,公曆也一樣用來指導農業耕作,美帝不用農曆,農業發達著呢。你的問題表述的都有問題。


白完家


農曆和公曆說法都不太規範,沒有反映出曆法的出處和實質。實質上公曆用來指導農業更方便。

我們現在稱呼中華傳統曆法為農曆是辛亥革命後的事情,辛亥革命正式引進西曆和公元(西元)記年,然後把傳統立法稱為農曆。

我們傳統曆法始創於西周,稱為周曆,成型於漢武帝時期。西周初年,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在規劃首都洛陽時候測定了冬至的時間,然後把新年定在這一天,過了將近一千年,漢武帝時期發佈了太初曆同時把新年移到立春節氣前後,也就是現在的春節。基本形成了農曆,一直用到現在。所以農曆稱為漢歷更恰當!

介紹農曆歷史我提到了兩個節氣,冬至和立春,二十四節氣最早被確立的就是周公旦測定的冬至,冬至的確立先於周曆。到了漢朝二十節氣也都確立了,這也是漢歷中重要組成部分。節氣在今天的公曆裡時間基本是固定的,因為節氣和公曆一樣都是太陽曆,就是反映太陽變化。

為什麼曆法要反映太陽的變化呢?萬物生長靠太陽,知道太陽變化可以指導農業生產啊!公曆因為本身就反映太陽變化,所以用它來指導農業更方便!我們古代用漢歷,節氣對應的日子是變化的,所以官方會發布曆書給老百姓,標註節氣和節日等等,知道生產生活。

最後說說公曆,也叫西曆,大家通用就叫公曆,就好像米叫公尺一樣。公曆學名叫格里高利曆,和公曆配套的是公元記年。今天是公元2018年2月11日。


用戶73309789201


我國陽曆是最早的二至,四時,八節,二十四氣,七十二侯,五天一侯,六十甲子時,一個週期循環。陰曆是按太陰,月亮的圓缺而紀的月曆,又稱陰曆,我國的陽曆與公曆相當一致,說不定公曆就是抄襲了我們古老的大陽曆呢。


馬振廷1


樓主不懂了。中國古人發明的是陰陽曆,也叫農曆。它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是以月亮定月份、定大小月,二是以太陽定年、定二十四節氣。這兩部分缺一就不是中國的農曆。伊斯蘭曆法就是陰曆、月亮歷,所以穆斯林過年有時間在冬天有時候在夏天。可笑至極,好在阿拉伯在熱帶,季節反了沒關係,只是傻了那些高緯度的穆斯林。古歐洲是太陽曆。與伊斯蘭陰曆死對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