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道不远求,在身边!

道不远求,在身边。入道不易,难在明理持恒。

一、什么叫体认?

体认就是用身体去认识,通过反复的训练,使肌肉产生记忆,恢复人的潜在本能。体认区别于大脑认识,必须到实践中去体验,如同游泳教练在岸上教你游泳,你不下水体认永远别想学会游泳。正如毛主席说的“实践出真知,”要想真正知道,只有通过实践,也就是体认,才能达到你的目的,否则是纸上谈兵,王芗斋先生要求我们“体认、体认、再体认。”反复强调习拳的过程是一个永远实践的过程。

二、怎么体认?

这是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的问题。在七步功法规范、熟练、并具有一定功力的前题下,我们来进行训练,训练不是每次将所有的东西从头到尾来训练一次,而是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练习,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将需要重点训练的功法,用最简单,通俗的话来告诉你。

(一)、站桩

站桩的重点是:松紧,轻重、长短。

1、松紧,指形体。肉坠骨撑为松紧。肉坠为松、骨撑为紧,横松竖紧,外松内紧,如同在拉紧的钢素上,缠着一层绵布。

芗老说:“非肌肉凝紧,注血谓之力,伸缩自如,遒放致用之活力方可用于实作。”

2、轻重,指意念。练习效果的好坏在意念。意念的运用在“火候。”不能不及(太轻),太轻则无物可求,不能太过(太重),太重则永无是处,意念在有意无意中求之。

轻为养,重为练。

第一阶段 用意念。以一念代万念。

第二阶段 求意感。重精神、重意感。

第三阶段 要意存。意存妙在无念中。

第四阶段 要意忘。浑元阔大,空洞无我。

3、长短,指练功时间。

①不要站死桩,站桩初期要傻站,尽量站久点,从量变到质变,站稳以后(二小时不累)再求“物”,否则长期傻站就把桩站死了,“死桩”站几个小时不但无用反而有害。先师选杰大师强调指出“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桩功,虽然也能达到养生增力的效果,但不过是死力而已,技击时无大作用,若欲得拳中活力,在锻炼站桩时,应配合相应的意念活动,使之通过“神活”而达到“力活”,再由力活使身体产生错综复杂之劲力。”如果能正确掌握火候,哪怕几十分钟也能站出功夫来(站桩45分钟渐入佳境)。

什么叫死桩?时间太长,光站桩,不做其它功法,意念太重都属于站死桩。饭吃七分饱,酒喝七分醉,不过是享受,过了就是受罪,怎样把握为最佳呢?在桩功过关的基础上:

站桩60分钟以上,最长不超过90分钟,欲罢不能之时就要放下,要留有余兴,留有余力。

每十天做一次极限训练,时间为两至三小时。

芗老云:“每日持桩时间为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每日持桩时间应占练功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试力,就我之经验而论,如此为宜。”

②不要死持一桩

芗老云:“卧式是调配生理机能之作用,所以要站卧交替。”“若死持一式……则有失偏颇、学者慎之!”所以要各式交替,养练合一。如死持一桩则如小孩偏食,势必造成营养不良。

「大成拳」道不远求,在身边!

4、站桩境界

站桩求得功夫后,离实战就不远了。求得功夫需经历三个阶段。芗老云:“持桩需经历三种境界,体认有得,方为功夫。”他在这里引用了清代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话来描述这三种境界。

一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决心。从心理上讲谓之“不悔”,学者需坚信不疑,有百牛而拉之不动的决心。

2、时间。坚持三四年的刻苦训练。

3、结果。“周身有灌铅之感,臻此境界方可学功……,”就是说要通过三四年的站桩以后,才可以学习试力,走步等其它功法。

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崖路。” 

1、信心。此境谓之“望尽天崖路,”自信天下拳道之妙他家所无,唯我独尊。

2、时间。坚持二、三年时间的训练。

3、结果。“有物在内鼓荡,四肢膨胀,须发飞涨”。

三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欢心。此境谓之“回首”,回首十年来终成正果,身心愉悦。

2、时间。坚持十年的艰苦训练。

3、结果。体整如铸,身如灌铅,肌肉如一,毛发如戟,力活如蛇,动则理趣横生。“臻此技击之资已备矣。”

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试力,试力在身不在手

1、大动之快动。初学试力动作可大些,快些,此期为学习阶段,学习划圆,把动作做规范即可。

2、大动之慢动。进而动作稍慢些,此期为练习阶段,练习站桩中培养的浑元力,在慢动的状态下是否仍然能浑厚圆整。

3、小动之慢动。此期为神明阶段,达到“欲动又止,欲止又动,动乎不得其动,止乎不得其止,动愈微而神愈全”的目的。(未去又回,未回又去)。

4、小动之快动。此期是运用阶段,要学拳先划圆,要想拳练好,需把圆划小,将圆划成一点就是发力。

简言之:第一阶段 用手试、手耍身子。

第二阶段 用身试、身子耍手。

第三阶段 用心试、身手两忘。(意=心)

第四阶段 本能试、天人合一。

值得注意的是:时刻不忘“上下相引,周身互争。”

「大成拳」道不远求,在身边!

(三)摩擦步:摩擦步不在步,在胯,称之为下肢试力。身体的前后移动,为两脚“蹬”、“扒”互为来完成,双手将随身体协调而行。

1、前进时“扒”力未完,后足“蹬”,将前行动做圆满,否则会前实后虚没后劲。

2、后退时,落地之脚先蹬,蹬力未完扒地而行,两腿之间在矛盾中移动。

简言之:

进:前足扒地后足蹬,头顶项竖身体跟。

退:前足扒地与地争,后足落地生矛盾。步似农夫犁田,身如空中游泳,前进后退力在胯,走步试力是一家。

(四)试声:试声不在声,在气,无气则无声。

1、试声是练习“声由内转功夫”,就是练气的功夫,俗称“气功”。因为声由气发,所以声就是气,有多大的气发多大的声,平时我们称那些歌唱得好的人为“声气好”。

2、操作方法。“声内转”要求气不得外吐,需沉入小腹(丹田),在小腹内鼓荡,气沉得越低声就越长,气越长,力越大,称之为“力气”没气就没力。

“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在这里主要指试声。

其小无内,有内即空,无核无心,混混沌沌,内无空隙。试声时,小腹向内收紧,紧到无空隙。

其大无外,有外即虚,无边无际,浑元阔大,天人合一,试声时周身鼓荡,气充毛发,力如光芒四射,无微不至,填充太空,使之无虚境,人与宇宙连在一起,天地人浑化融合,所以没有内外之分。

3、目的

①增强内应力,抗击打。

②声力并发,增强击打力。

③因气内转,使内脏得到按摩,可养生健身。

(五)发力:发力不在手,在步。

俗曰:“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手到步不到,打人不为妙”。“发力不现形,现形打不赢”。

步是运载工具,把浑元力发放到对方身上,主要靠步,前进、后退、左右转换,远攻近守,全靠步法来调整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

1、 力不出尖,出尖体破。

2、 力不空发,空发伤已。

3、 守中用中,夺位放人。

「大成拳」道不远求,在身边!

(六)推手。推手不是推手是推人

1、 借力。要借力,就必须舍已从人,把自己给对方,如蚂蝗一样吸住对手,使之拍不掉,洒不脱。要沾粘连随,他进一寸,我让一寸,他进一尺,我让一尺,让多了为“丢”,让少了为“顶”,用相应的力连着他,随着他。同时从意识上懂得对方的劲,才能借到别人的劲,必须注意的是:借力并不是自己不须用力,不与别人接触,这个力就无法借了,“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是借力的要诀。

借力打力的三种方法。(对初学而言)

①转动。主要是指腰胯的左旋右转。先顺转以化敌劲,再逆转以击敌身。

②滚动。主要指腕臂的上下翻卷。对方用大力作用于我臂时,我即顺应敌力微做翻卷,敌力已落空,身体腾虚,就能发放对手。

③移动。移动有二:A、步法,移动(消步,不是退步),对手来力过猛,我接住来力消步化解对手之力,然后再进步,发放对手。B、身体位移(步法不动)对方着力点在我胸部,我先含胸拔背,使胸部内凹,使着力点落空,再吐胸,就是使胸凸起,将对手发出。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此法时要“化一半、留一半,”稍池即返,使两劲之间,存在极小的时间差,否则就是顶。

2、帮助对方用劲(与上述关系密不可分)。

①先化后发,以斜击正。造成我顺人背之势。化,顺对方来力,帮助对方用力。先化成功了后发才有效果。

②先发后化,引进落空。发,在这里叫“堵”,用力堵一下对手之力,随即捊带(帮),如水管先用手堵一下,再放开,水射得更远。顺逆开合互为。

 (七)实作

一胆、二力、三功法是实作之要诀。

1、胆。—指胆量,敢作敢为,胆量过人。

—指胆识,有勇有谋,胆识过人。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一个胆量和胆实过人的人,遇事头脑冷静,不慌不忙,心理素质很好,泰山崩于眼前眼不眨,心不慌,高手的对决,首先是心理上的较量,一个羊质鸡胆的人是无法跟如狼似虎的人抗衡的,所以要记住芗老的“三不打”。

下面主要讲“胆大艺更高”在实作中的重要性。

艺高人胆大,说的是武艺高的人胆子大,这个好理解,在这里重点讲“胆大艺更高”。

没有胆,也就是一个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在实作中是不能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的,从而就无法保持良好的竟技状态,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甚至惧怕对手。

没有胆量,就不敢作为,有功夫也使用不出来,甚至不敢使用,如同手持好的武器不敢使用一样。艺高人胆大,艺高是胆大的条件。胆大艺更高,更是充分发挥技能的精神保障。

胆大,也就是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战胜比自己“胆小的功深者”。

2、力。力指功力,在这里指大成拳的浑元力。在此不予祥述。

3、法。指方法。

大成拳主张“一法不定,无法不容,拳本无法,有法也空”。我对法的理解是“拳本无法,动即是法”。法是载体,是运载功夫的工具。初学者需要讲法,从有法过度到无法,过河需用筏,到岸不用船。

法,分战略、战术:

战略上:①要有胆气,在战略上貌视敌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对手如何凶猛,敢于亮剑。②审时度势,占据有利位置,拥地利之便。③精神威懾,不战而屈人之兵,浩然正气,让对手望而生畏。

战术上:战斗的技术:边角战术,声东击西,指上打下,长短互为,刚柔虚实。实施的方法是:踢、打、摔、拿、推、放等。

进而功臻无法,只有无法,才是真法。大成拳实作是没有附加条件的徒手搏击,你不打我,我不会打,你一动,我一击必杀,不给对手第二次机会,只要一接触,对手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推打由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