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測命用《易經》,卻並非原本用途?高人:起初用來預知天時

千古測命用《易經》,卻並非原本用途?高人:起初用來預知天時

昨日寫了一些算命常用的套路,有朋友私信我問道:“世界那麼大,能人異士那麼多,你怎麼就知道沒有真的通曉算命的?再者說,《易經》這本書流傳千古,你怎麼就知道不能算命?”

在這裡我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能算命的異士我沒遇到過,但是通曉《易經》的能人我還真遇到過。能人是這麼說的:《連山易》、《歸藏易》、《周易》統稱易經,那麼易經是算書嗎?是的,易經是算書。但是易經是用來算天時的,算天時是為了指導農業,是為種地。連山和歸藏失傳,是因為先祖們隨著環境變化,遷移了。所以原來的連山和歸藏,就不適應新的地方了,因不需要而失傳,現在只剩下了周易。

我們現在從小都知道春夏秋冬,依次交替。那麼就有一個問題了,為什麼一定要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呢?為什麼不是別的順序?聽到這麼問恐怕就有人要笑了,春夏秋天不是天經地義的嘛。

千古測命用《易經》,卻並非原本用途?高人:起初用來預知天時

天經地義中的“天經”指的就是易經。農業,是古代國家最重要的產業,乃是立國之本。我們最早是怎知道這個順序,並按照這順序來進行農業活動的呢?這是古代的先賢,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根據自己的觀察和計算,創作了易經。掌握易經的首領,就能好好的指導農業,讓自己的國家昌盛。我們現在都知道,是因為那些沒有掌握的人群,已經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這就是《易經》為什麼這麼重要。

那麼《易經》為什麼被看做是算命的書呢?我個人猜測,是有的人認為《易經》這麼厲害能夠算天,那麼為什麼不能算人的命運呢?所以《易經》,就被當做了算命的寶書。

那麼問題來了,《易經》到底能不能算命?人的命運能不能被預知?

千古測命用《易經》,卻並非原本用途?高人:起初用來預知天時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說一個現象。大家應該都看過下雪吧?曾有科學家在顯微鏡下,對大量雪花進行仔細的觀察,他們驚訝的發現居然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雪花。

千古測命用《易經》,卻並非原本用途?高人:起初用來預知天時

一場大雪,飄落的雪花何止千萬?而世界那麼大,一年下多少場雪?這麼多年真的沒有完全相同的雪花嗎?沒有,沒有完全相同的雪花?這是為什麼呢?有不少人想了很多方法,從各個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繁雜的物理成因,什麼水分子、雪晶等等來解釋,可是大都解釋的不清不楚。

千古測命用《易經》,卻並非原本用途?高人:起初用來預知天時

其實有一個很簡單,可能大家都能想到的原因,說出來大家就能理解。那就是時間和空間,同一空間產生的雪花,不是同一時間產生的,同一時間產生的雪花,不是同一時間產生的。每一片雪花,從這個意義上講,都具有獨一性。

人也是如此的,人的命運更是如此。可以想象,在茫茫人海中,想預知人的命運,如同在無數場大雪中尋找指定的一片雪花一樣。其具體難度,遠遠不是人力可以想象和做到的。所以,《易經》不是用來算命的,人的命運也不能被準確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