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73年前泛黃的結婚照,映射著一對“白金婚”夫妻的背後情深


結婚七十週年,我們稱之為“白金婚”。在河北省邯鄲市鐵路大院就有一對“白金婚”夫婦,1946年他們結婚,今年是他們結婚73週年,耄耋年紀的他們已經牽手走過了兩萬六千多個日日夜夜,生活的苦辣酸甜填滿了許許多多的日子,他們用平淡的相伴演繹了一份水滴石穿的浪漫。他們就是93歲的周景祥和95歲的劉文英。

周景祥說:“不知不覺,她老了,我也老了,翻看著以前的老照片,扭秧歌、打太極、釣魚,社區裡的門球隊、舞蹈隊、氣排球隊,都有我們的身影。如今90多歲了,腿腳不是那麼方便了,但是社區裡的志願服務可不能少了我們。”90多歲的他們,還是鐵路大院老年志願服務隊中的一員。

鐵路大院只要組織志願服務活動,93歲的周景祥和95歲的劉文英老兩口都會準時參加。每天披著清晨的陽光,閒不住的老兩口就開始在大院裡開荒闢綠,讓荒地變成美麗的花園。您瞧!這就是他們和大夥兒一起在修建社區花園。老年志願服務隊77歲的武靜芳隊長說:“別看周大爺夫妻倆是我們隊伍中年紀最大的志願者,可幹起活來絲毫不馬虎。”


1946年5月20日,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祖籍同為保定的周景祥與劉文英走到了一起,組成自己的小家庭,開啟了相伴相守的人生旅程。凡是知道兩位老人結婚日期的鄰里,都會問:“70年前你們都這麼浪漫啊?還選擇‘我愛你’這一天結婚?”周景祥和劉文英老兩口互相對視著,哈哈大笑。圖為老兩口展示73年前的結婚照。

1949年,周景祥考上石家莊鐵路機務段,1958年他調到邯鄲鐵路機務段,隨即住進鐵路大院,至今已有61年。他們被鄰居稱之為鐵路大院裡名副其實的“釘子戶”。

周景祥在鐵路工會部門兢兢業業30餘年,多次獲得“全國老年人先進個人”、“鐵道部先進個人”等光榮稱號。1988年,周景祥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後,他和老伴兒組建各種老年文娛活動隊,參加社區的各種公益活動,陪鄰居們解悶兒嘮嗑,周景祥夫婦竟然比退休前還要忙碌,可是這樣忙碌的日子,卻讓老兩口打心眼兒裡高興。圖為周景祥和劉文英一同在家中演唱歌曲。


1994年成立了“鐵路大院藝術團”,周景祥擔任團長,劉文英負責後勤。在他們的努力下,藝術團組織了百人秧歌隊、百人腰鼓隊、百人門球隊、百人合唱隊等,參加人數多達2000餘人。周景祥組織的氣排球隊,還連年取得全國比賽第一名。圖為劉文英為老伴兒跳腰鼓舞。

成功男人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持的女人。周景祥說,當年氣排球的制球技術還不高,為了不耽誤球員訓練,老伴兒劉文英每天要在家中修補幾十個球。劉文英也運用自己的縫補手藝,為秧歌隊、舞蹈隊免費製作表演服裝和道具。圖為老兩口在翻看他們的“照片檔案”。

為了不給兒女增添生活負擔,周景祥和劉文英一直堅持鍛鍊,雖已是耄耋之人,但二人仍能自己做家務、做飯,持續排練文藝節目。劉文英老人說:“能和老伴兒一起散散步、唱唱歌,約上左鄰右舍聊聊天,燒一桌好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品嚐,和兒孫們一起享受天倫之樂,這都是幸福了。”圖為周景祥為做飯的老伴兒劉文英端茶倒水。


如今90多歲的周景祥夫婦還時常去問候孤寡老人,為他們做家務,和他們聊天解悶。看著他們每天快快樂樂的樣子,相處73年,難道就沒有鬧過彆扭嗎?劉文英老人說出來其中的“奧秘”。

“結婚73年,要說不鬧彆扭、不吵架,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有辦法吵不起來,”劉文英老人笑得像個小孩兒,她接著說,“每當老頭子生氣吵吵的時候,我就不吭聲,變成‘啞巴’。過了一會兒,我們兩個跟沒事似的,又好了起來,這也許是我們的長壽秘訣吧。”圖為把結婚照和鑽石婚紀念的合影照放在一起,讓無數人羨慕不已。

愛心不分大小,善事沒有輕重,周景祥夫婦用內心的善意與奉獻,溫暖了歲月。老兩口人老心不老、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影響了一大撥周邊的老年人。他們用愛讓鐵路大院兒更加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