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農曆正月十九,對礦山鎮西石門村84歲的郝月喜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這天,他的老朋友們和7個子女及其後輩1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慶賀老人所著的《紅色記憶——革命的父輩》一書出版。這本父輩的革命故事,是年過8旬的郝月喜用1年時間編寫完成的。


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我父親1942年在本村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地下革命工作,從此開啟了他的革命生涯。”郝月喜身板硬朗,說起話來聲音洪亮,一談起父輩的歷史,就打開了話匣子。“我在書中詳細、真實地記錄了父親1942年參加地下革命,後參軍入伍,直至轉業地方,盡職盡責幹工作的英勇光榮的事蹟。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8個字‘書寫父輩,教育後人’。”


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郝月喜出生於1936年,幼年在家鄉承受了亂世與貧困的折磨,親眼看到父輩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抗日救國搞地下革命,踴躍參軍去解放全中國,迎來新中國的成立後,又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奮鬥終身,對父輩們無比崇敬。這是一本4萬餘字的紅色革命紀實文學作品,書中回憶並記錄了父親郝立明和三叔郝立圖兩位親人參加革命,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平凡而光榮的一生。

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郝月喜的父親轉業之後就被安排到了四川廣漢縣參加工作,因為妻子去世早,他在四川又組建了新的家庭,而郝月喜因為從小跟著奶奶生活,奶奶不想讓他去四川,就留在了武安。幾十年來,他和父親一直保持著聯繫,基本每年都去四川一趟。父親80多歲行動不便後,郝月喜把他接到武安照顧,直到父親90歲終老。


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郝月喜父親生前照片


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郝月喜父親所獲部分獎章

而郝月喜的三叔1946年參軍,跟隨劉鄧大軍轉戰南北,新中國成立後,通過進修學習農業機耕,被分配到了河南信陽工作,如今已是89歲高齡。


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郝月喜三叔夫婦金婚留念

“記錄下父輩們的革命故事,讓他們的精神永遠教育激勵後人。”郝月喜兩三年前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去年正月,父親開始蒐集、整理資料,還多次跑到四川廣漢老幹局。”郝月喜的三女兒說。他身體雖沒有大毛病,由於年事已高,雙腿已經行動不便,但他依然邁著蹣跚的雙腿,往返河北、四川等地,找資料、看檔案、走訪知情人。


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資料蒐集得差不多了,郝月喜便著手寫。上世紀50年代郝月喜高小畢業,在那個年代算得上是村裡為數不多的文化人。然而畢竟文化程度有限,4萬多字的書稿,對一個80多歲的老人來說,十分不易。每天吃完飯,他就伏案書寫,有時候甚至寫到深夜。終於在去年中秋節,郝月喜將全部書稿寫完。今年元旦,《紅色記憶——革命的父輩》一書出版。

聽說老朋友郝月喜寫了一本關於父輩革命的書,他遠在西安的老朋友專程趕回武安。“我們都有40多年沒見面了,看了郝老的這本書,覺得受益匪淺,這本書能教育後人牢記歷史,繼承老一輩的光榮革命傳統,我一定要給我的孩子們帶回去看看。”老人激動地說。

“這不僅是本紅色革命家庭史,先輩們為祖國為家鄉為人民的赤膽忠心,和他們崇高的人生志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該書主編楊新民如是評價。

價值連城!邯鄲這個八旬老人給後輩留下這樣的傳家寶……

在郝月喜的言傳身教之下,他的孩子們都孝敬老人、事業有成。如今,郝月喜和他7個子女及其後輩人,加起來已經超過50口。郝月喜給這個大家庭的每個人都發了一本書,希望他們理想信念永不忘,革命精神代代傳。

(新武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