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告訴癌症患者實情後患者往往病情加重,癌症和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歡脫的丹參滴丸


我們常說的癌症,醫生把它叫惡性腫瘤。我是一名中醫腫瘤學博士,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了。

很多人認為化療等現代醫學手段,是治療腫瘤的唯一方法,實際上3500多年前,殷墟的甲骨文就曾有“瘤”這種疾病的記載,中醫已經和腫瘤這種疾病做了三千多年鬥爭,是有一定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的。


腫瘤和情緒有什麼關係?

中醫認為“天人合一”,通俗來講就是說:人本身的內在臟器與自然的變化是息息相關的,人是一個整體的人,不光包括身體髮膚本身,還包括人的七情和身邊環境的變化。

中醫講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情志會影響臟腑和氣血,影響我們的身體。

例如情志過激或持續不解,就會導致臟腑精氣陰陽的功能失常,氣血運行失調。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暴怒傷肝,大悲傷心的由來。疾病都是由於內在和外在的變化失調造成的,癌症也不例外。

中醫認為情緒和五臟的關係是,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悲,腎在志為恐。所以過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過度的情緒刺激容易引發腫瘤或加重病情,反之良性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情緒則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助於避免或克服腫瘤,中醫藥治療可以調暢人體氣機,疏肝解鬱,具有一定的改善人的情緒的作用。

通俗的說:長期的負面情緒不但可能引起腫瘤,還可能進一步引起腫瘤惡化。


大部分人會認為,我得了癌症,怎樣算治好了?腫瘤沒了,癌細胞全死了就算好了!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都是目前醫學無法解決的難題。因此我們醫生認為:抗腫瘤治療的核心實際上是提搞根治率、生存率,提高生活質量。

根治率和生存率不難理解,就是說希望患者能夠儘可能長期的生存。

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什麼意思呢?

患者的軀體功能,情緒和心理機能,社會功能,疾病本身及其治療引起的症狀和體徵,包括經濟狀況、性功能、身體形象和精神面貌等。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其中大部分是我們心理的感受,精神面貌和家庭及社會關係。


重視心理和情緒對於健康的影響

最後我們再來說,為什麼一些腫瘤患者得知疾病之後,會更嚴重。

首先,告訴癌症患者實情後患者的病情加重,並不是絕對的。有很多患者反倒在得知確診消息後,能激起生存的“鬥志”,聽從醫囑合理進行抗腫瘤治療,最終取得良好的預後。

但我們也不能忽略,在腫瘤病程中,患者及其家屬會經歷一系列“憂、思、悲、恐、驚”的情緒。情志過激、持續不解,可能使患者的抗腫瘤治療依從性差,影響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質量與生活適應能力。嚴重者可能縮短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死亡率。

正確的心理支持和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問題,促進患者對疾病的適應和積極應對,提高患者與家庭的生活質量。

只有滿足患者的心理社會需求,才能提供高質量的抗腫瘤綜合治療。

及時尋找醫生提供專業的心理痛苦篩查和心理支持需求評估;排解情志問題,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我是何好臣醫生,目前在安忻睡眠門診出診。

如果你需要幫助,通過好大夫搜索“何好臣”,就可以找到我。


安忻睡眠


確診之後的心理失衡傷害是癌症傷害的重要方面。

一,曾經多次在回答裡說過“癌症傷害四重奏”。

這四個傷害是:導致癌變的致癌傷害,確診之後的心理失衡傷害,手術創傷,放療化療傷害。

基本上,這四個傷害能夠決定癌症治療的成敗。傷害越小越好,全部沒有最好。

但是,有兩點傷害是非常難對付的,一個是致癌傷害,一個是確診帶來的心理失衡。

往往是,癌症確診了,患者自己到死不知道為什麼癌症找到他!結果就是到死致癌傷害可能還在作祟。

而確診以後的沮喪絕望,是嚴重心理應激反應。僅僅這個因素就能獨立致人死地!

二,應激被作為一個獨立醫學問題研究,最早是加拿大醫生系統進行的觀察證實

他們對動物實驗發現,從應激刺激到最終結束,被試動物會經歷三個階段(1)警覺期。(2)抵抗期。(3)衰竭期。

在最初遭受應激刺激,動物就表現出高度警覺,全身進入應激準備。隨後,隨著應激刺激出現,動物開始全力抵抗: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血壓升高血糖升高等等。但是,任何動物沒有持續無限的應激抵抗力,最終就是隨著應激刺激的持續,機體進入無可逆轉的機能衰竭期:包括心臟功能呼吸功能等逐漸衰竭病變,動物死亡。

應激三期劃分,有力地揭示了應激刺激對生命健康的直接破壞作用。讓人們不再認為“心理失衡”是不疼不癢的小事。

三,不過,更加敏銳的美國醫生指出:加拿大人的研究無疑是正確的,這是針對有形的各種刺激。在人類,應激傷害來得更加簡單粗暴:僅僅心理反應,內心衝突,就能完成具體應激刺激帶來的一切後果。只是因為應激反應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快慢區別。

就是說,內心的負面情緒,心理失衡,完全能夠輕易摧毀機體健康。不用什麼”警覺、抵抗、衰竭”三期進展。

事實確實如此!

一個發生在美國大學的著名惡作劇值得介紹:這個宿舍的同學,把一個同學裝進麻袋,放在並行的一條不會通車的鐵軌上,然後告訴同學他已經被放在通車的軌道上。然後火車來了。

火車過後,同學被發現死在了麻袋裡。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案例。它告訴我們,應激刺激會帶來怎樣立竿見影的傷害!

然後,僅僅前年,山東臨沂少女徐玉玉被騙學費後,不到一週猝死!

心理應激就是這麼強大!

四,說了以上這些,我都不想繼續引述我知道的因絕望恐懼而迅速崩潰的癌症患者病例

我只說一個笑話:某青年,被診斷癌症,立即不能動彈,渾身癱軟。病床上,說出自己最大心願:去北京看看天安門。

單位及家人就滿足他,帶去北京。順便做個複查。

等待結果時,陪同人用輪椅推著他看天安門。這時電話打來,說原來的診斷是錯誤了。他沒有癌症。

他就立馬站起來,自己可以遊逛了。

唉!死刑判決面前,幾乎沒人敢說“無所謂”!

這就是為什麼說癌症傷害四重奏,確診以後心理失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可能,很多有效的治療,也被這沮喪絕望恐懼徹底葬送了療效。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一方面要研究怎麼治療、開導病患的心理失衡。另一方面,特別對於家屬來說,到底是否向親人宣佈癌症事情,真的值得好好思量。

回答如上。


春雷滾滾2


首先,我要說這個句子的因果關係不能成立,凡是有過這樣的經歷,接觸過大量病友的朋友都知道,告訴癌患實情並不等於加重病情!知道真相併不等於加重病情,不等於!並不是所有患者知道真相後都不能接受,然後萎靡不振,癌患往往都不是想象中這般脆弱!我的母親,就是第一個知道病情的人,但為了爭取更多的機會,她配合所有的治療,比我們想象中要堅強的多。雖然她已經離開,但我願意用這段經歷的所學去解答一些癌患和家屬的小困惑,希望對你有一點幫助。

很多時候我們用自己的思維去揣摩他人的心思,然後誤以為大家都這樣的想法!以此類推,得出一個讓自己相信的‘’事實‘’。隱瞞真相,出發點是好的,但並不都適用。

告訴患者病情,其實可以視情況而定。初遇癌症,肯定會恐慌,有悲傷情緒也正常,因為每天都活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感覺自己離死神近了,肯定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這需要引導、需要親朋好友的力量、需要接觸同類患者給予更多的正面病例影響!病友之間的交流更容易敞開心扉,即便之前是最好的朋友,交流其實也會有:你不懂,你沒有患癌,無法體會我現在的心境這樣的想法,而病友間會有更多的感同深受,所以在氛圍好的癌患社群、社區大家交流更容易相互信任,容易受積極的病友感染,給自己更多的信心。也會看到更多相似的病友,更多比自己病情嚴重的人,發現事實似乎沒那麼可怕,並且可以獲取別人的經驗。我看到很多病友,求生慾望都很強,只要他想活下去,就會給自己更多正向的心裡暗示,並不會加重病情。也有很多家屬開始也很擔憂,害怕自己的親人知道患癌後無法面對,想盡辦法各種隱瞞,其實大多數人瞞不住,但他們都發現,病人知道真相後並沒想象那麼糟糕,我們的親人原比自己想象中要勇敢很多!當然,也有少部分家屬完全隱瞞著病情,也都相安無事,但這些往往是藥物治療有效,生活質量不錯的病友。可有個麻煩,就是稍不注意,病人自己會停藥或者不按劑量不按時服藥,也不願意定期複查,因為覺得自己沒病,這是隱瞞要承擔的風險。


我的觀點是患癌這個事實儘量不要隱瞞,這樣可以更好配合治療。病人也有知情權,知道真相後他們也能更好的去安排自己的計劃,了卻自己的心願。但治療過程中可以適當隱瞞,省略一些可能對後續治療打擊較大的病情進展。或者更輕鬆,輕描談寫說出一些病情,不要表現憂心忡忡的樣子,不要讓病人有太大的心裡負擔。說話還是很需要技巧的,我們都在不斷的學習。

癌患的情緒,的確可以影響他們的日常,積極陽光的心態,一定有助於治療。壞情緒會不斷給自己糟糕的暗示,慢慢會相信自己想象的更多糟糕的結果。有些朋友說,我家人不一樣,心裡特別脆弱,但這種脆弱不是更需要好的案例刺激麼,人在不舒服的時候難免會胡思亂想,如果一直瞞著,他一邊難受,自己也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一邊亂猜,我們根本無法瞭解到他們的內心活動,也就更沒法進行積極引導了。所以,適時告訴真相吧,找到合適的溝通方式,事情沒想象中那麼糟糕。


食紛有味


呵呵!這個呢,就是比較專業的東西。在現代醫學的正規教科書《病理生理學》上都有著非常科學的描述,醫生在學醫的時候,其實也是基本學過,那很多醫生學習知識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等考完試,這個知識呢,多數都還給了書本和教授了,到了臨床又能剩下多少有用的知識?

癌症呢,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醫生們過度擴大癌症是不治之症的宣傳,所以很多人打心底裡對癌症是非常恐懼的,那這個恐懼心理,就會導致現代醫學中說的應激反應。

那個應激反應呢,如果只是短期的呢,其實是對身體一種鍛鍊,鍛鍊各種潛能,可是呢,如果是長期的應激反應呢,身體就會在很快時間內被拖垮。


這個在應激反應的時候,身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這個人只要進入應激反應的時候,身體呢,馬上啟動戰鬥、逃跑,保護身體的那套系統,也就是交感神經興奮,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那麼副交感神經這個時候就會被暫時關閉,那副交感神經系統被關閉的情況下呢,它主管的消化吸收,細胞再生,免疫修復,生殖,睡眠,排洩等就被暫時抑制。

可是如果長期持續如此,那身體一直處在戰鬥、逃跑、保護狀態的話,可是生產沒有跟上,最後導致能量枯竭而死。

所以呢,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國家只要長期戰爭,那麼就會導致民不聊生,所有的生產設施都會被破壞。當然短期打戰其實就是相當演習,訓練。





以上圖片都是來自正規醫學教材第八版《病理生理學》應激反應章節。

所以呢,長期的不良情緒,因為會導致長期的應激反應,也就導致了身體長期在打戰,可是那個生產建設卻是全部被荒廢了,其實癌症患者本來就需要更多的生產建設的時間,可是呢,當患者一知道自己是得了癌症之後,馬上把能量用到了戰鬥、逃跑、保護的系統上,所以這個病情極速發展,同時呢,由於醫生又用各種破壞身體修復的各種醫療手段,呵呵!所以,這種情況下治療呢,其實不是治療,其實是加大了迫害身體。


疾病與醫療真相


  • 題主問的是人之常情,先回答您的後半句問題,癌症和情緒究竟有沒有關係。

  • 目前的很多關於癌症的研究,無論是哪個臟器,它的發病機制中通常會包含一個環境因素,而這個環境包括我們平時肉眼可見的大環境,也包括患者自身的內在環境。

  • 可能我們理解的情緒僅僅是喜怒哀樂,而在簡單的情緒背後其實涉及到大量的傳導通路和生理變化,比如人在緊張應激的情況下,體內主要的血液都被運送到重要臟器,而相對不重要的臟器血管就會收縮,為什麼在緊張的時候,會胃疼,因為胃部血管收縮,微循環障礙、缺氧,胃粘膜屏障被打破,長期應激會造成胃內持續炎症狀態,而胃癌是從慢性胃炎一步步演變的。

  • 長期的抑鬱或者壓抑,會導致人體整個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受影響,體內參與代謝的酶或者激素的分泌會改變,而這些一系列改變有時候陰差陽錯會促成很多不該發生的問題。但是不能說情緒導致了癌症的發生,但是它在癌症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
  • 最後再回答您的前半句,癌症患者知情後病情往往加重,這句話有點不太客觀,可能病情加重是癌症本身的疾病進展,我之前見過一個卵巢癌患者,已經發生遠處轉移了,家屬也沒告訴她病情,她的情緒也挺好的,但是也沒活過1年。但從另一個角度講,就回到了我們上邊提到的那個循環,情緒會對疾病的進展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不是決定作用。

(圖片源於網絡)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您。


學醫的Bellona


為什麼告訴癌症患者實情後患者往往病情加重,癌症和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現在癌症大發病率很高,人們對於癌症也有很多錯誤的認識,比如得了癌症就會死亡,以致談癌色變。由於發病率升高,病人不斷增多,就有專家提出早發現早治療的建議,降低癌症篩查的年齡段,這樣被發現的癌症患者歲數下了,但是可悲的是並沒有得到及早的治療,相反死亡的人卻多了。

形成癌症一般有幾個大因素,環境水食品汙染不安全,生活不規律熬夜,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喝酒吸菸,生活壓力大、焦慮自責,食品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生物類黃酮大量減少,細胞的不到很好地保護。這些因素中,焦慮自責佔你比例最大,幾乎佔到將近一半,在焦慮自責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攻擊細胞,導致病變。

現在比較好的方法是正確認識癌症,癌細胞擴散,是因為免疫力低,自由基太多,所以學會調控情緒,補充營養,尤其補充生物類黃酮來保護細胞。


霍體清


戰爭,自然災害,失去親人,家庭虐待,金融貧困,癌症診斷,兒童時期的悲劇事件:這些以及更多情況都可能導致我們的生活“跌倒”。他們也可能給我們帶來醫學上可診斷的心理障礙,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但是,情緒創傷如果沒有得到解決,實際上是否會導致癌症? 根據對壓力,情緒和癌症的最新研究,答案是肯定的!

情緒創傷的長期影響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報告,創傷是“某人對極其負面事件的情緒反應”。對這類事件(通常稱為“休克”)的即時反應,如賽車脈衝,頭暈,混亂,麻木,迷失方向和分心,是我們系統“戰鬥或逃跑”反應的正常組成部分。

然而,當這些事件的影響非常嚴重以至於在事實發生之後很久以後,我們就會一直縈繞在這裡。

以下跡象表明,情緒創傷可能仍然會影響你或親人:

  • 避免提醒創傷的人,地點和情況
  • 事件的自發復發或令人痛心的記憶
  • 關於事件的持續惡夢和倒敘
  • 遇到人員,地點和提醒事件人員的情況時遇到困難
  • 無法記住與頭部傷害或物質無關的事件的重要方面
  • 對自己,他人或世界(例如“我不好”,“所有人都是敗類”,“世界是一個危險的地方”)進行籠統的否定性概括和歸咎。
  • 總體感覺羞愧,恐懼,憤怒,內疚或恐懼
  • 減少過去對該人感興趣的活動的參與
  • 與他人疏遠
  • 無法體驗積極的情緒
  • 自毀行為
  • 高度警戒或偏執狂
  • 誇大的“驚嚇”反應
  • 無法集中精力
  • 睡眠問題
  • 焦慮
  • 情緒麻木
  • 整體毛病或煩躁
  • 情緒波動

無論您是否曾經在醫學上診斷過創傷後應激障礙,如果您在您的生活中經歷過創傷性事件,並且您沒有治癒那次經歷的創傷,那麼您有可能正在處理可能導致癌症的慢性壓力的後果。

慢性壓力如何影響癌症

當情緒創傷不癒合時,身體系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許多研究已將壓力與免疫功能降低和疾病發病率增加聯繫起來。然而,最近的一份報告分析了近100項研究的結果,這些研究顯示交感神經系統(SNS)在長期激活時實際上可以促進轉移。

SNS是與“戰鬥或飛行”期間發生的化學變化有關的主要系統。在緊急情況下,SNS變得活躍。然而,只要一次創傷事件過去,身體就會在大約一個小時內返回體內平衡狀態。在長期壓力下,SNS幾乎一直在“開啟”。在這種狀態下,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刺激機制會改變遺傳密碼。

這種基因改變可導致許多親癌症過程:

  • 激活炎症反應
  • 抑制免疫反應
  • 程序性癌細胞死亡的抑制
  • 天然殺傷細胞的細胞毒性功能的降低
  • 抑制DNA修復
  • 刺激癌細胞血管生成
  • 激活“上皮 - 間充質轉變”,這是創建新癌症幹細胞的方式之一

4種治療情緒創傷和緩解慢性壓力的方法

Douglas Brodie博士是理解情緒,思想和癌症之間關係的先驅。經過近三十年的研究,他注意到大多數被診斷患有癌症的人具有類似的心理特徵。他稱之為“癌症人格概況”。

這些特徵之一是在癌症診斷前大約兩年經歷了創傷和情緒破壞性事件。其他特徵模仿上述的長期情緒創傷。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強烈的情緒內化傾向,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以及無法充分應對緊張局勢。

然而好消息是,有幾十種方式可以幫助你治癒情緒創傷的傷口並減少可能導致癌症的慢性壓力。這裡有四個嘗試:

#1 - 冥想和可視化輻射腫瘤學家卡爾西蒙頓博士和他的妻子斯蒂芬妮是訓練有素的心理學家,他是本書“重新獲得成功:為患者及其家庭克服癌症的分步式自助指南”的作者。這項開創性的工作也許是第一個記錄人們如何通過治療他們的情緒來影響他們的疾病過程的工作之一。他們討論的許多方式是冥想和可視化。在他們的書中,他們以冥想和可視化如何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為例,並在某些情況下完全幫助癌症康復。

最近的研究證實了西蒙頓在70年代後期所寫的內容。2015年的一項加拿大研究觀察到冥想的乳腺癌倖存者和那些沒有的倖存者。三個月後,冥想者顯示比沒有練習冥想的人更長的端粒鏈。端粒存在於每個細胞染色體的末端並保護遺傳信息的完整性。縮短的端粒往往與年齡和疾病如癌症有關。

#2 - 治癒情緒創傷通過治療,催眠或特定方案治療深度情緒創傷可以幫助治癒情緒創傷的殘餘影響,特別是如果它發生在童年時期。

你在成長期間的經歷,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形成了你現在作為成人與外部世界進行互動的方式。這些信仰體系可以改變,但只能通過潛意識層面進行工作,這是他們首先形成的地方。“談話療法”可以幫助您瞭解事件的動態,並在與其他形式(如可視化)結合時打破不健康的行為模式。像席爾瓦方法這樣的程序也可以加速這一過程。

#3 - EFT新物理學先驅布魯斯利普頓,信仰生物學的作者,認為情緒自由技術(EFT)或子午攻是屬於“超級學習”的範疇。這是因為電子轉帳重新編排舊的消極信念在運動知識層面(通過點擊穴位壓力點)和口頭表述進行工作,以獲得非常快速的結果。電子轉帳是理想的補充其他模式,並作為一個獨立的快速降低焦慮和壓力水平。

#4 - 鍛鍊有規律的鍛鍊和壓力荷爾蒙的調節之間有直接的聯繫。許多研究表明,當動物反覆受壓而不允許有物理出口時,疾病就會迅速出現。然而,當動物被提供物理出口以釋放壓力時,其對身體的損害最小。研究還證實,定期走路和慢跑的人在他們的信仰體系中更加靈活,表現出更大的自我接受度,自信心和自我責任感,並且不易患抑鬱症。

你可以治癒情緒創傷,降低癌症風險

無論您用於創傷癒合的方式如何,請記住,最佳行動方案應包括您可以將其納入常規例程的實踐 - 最好每天進行。讓情緒簡單地流過你而不是堅持它們的能力就類似於每天必須工作才能成長的“肌肉”。

從內部工作中看到結果可能需要一點時間,但你會看到它們。當你這樣做時,你會意識到你的生活狀態和你的健康已經明顯改善。


指尖上的芳香


人是高級物種,只所以高級,是因為人有情感糾葛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點,,就決定了人有心理的異常活動。這便是。

人有迫卑感,當認識到自己的生活很不辛,又是因為身體健康狀況所導致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就會產生自卑感,從而影響到病情,甚至是惡化的發生。


在心靈的深處,隱藏著人的私慾之心,特別是在認識別無力獲取的情況下,便會產生悲觀的情緒,從而導致了喪失信心,喪失生存的思維理念,以致於加重了病情。

人總希望能活的有遵嚴,但在失去了生存能力的情況下,感覺也就是失去了做人的遵嚴。所以,悲觀厭世,不願意,很不願意報缺守殘的生活。

修為,對於一個人來說,決定了這個人的行為,因此,修心養性對於人非常的重要。無論是什麼樣子的人,均應該具有一定的修為,保持良好的心態,只有這樣,才可以說,活著,永遠不累。

關注老牛,守護健康。


幕後老牛


我們老祖宗兩千年前就對這方面有了分析解釋,在中醫上對於癌症發病的原理就涉及到了情緒問題,中醫認為情緒就是引發癌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七情鬱結、情志失調導致的氣機阻滯、瘀血內停會引發癌變,可以簡單理解為因為情緒的改變引發了癌症!




黃帝內經上說:“百病生於氣也,喜則氣緩、怒則氣上、憂則氣聚、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這裡說的氣是指氣機,過度的情緒變化會引起氣機紊亂,從而引發身體出現氣滯、氣逆等狀態,以至於內裡臟腑功能失常,繼而出現器質性改變!



從中醫上來說,“怒傷肝、思傷脾、悲傷肺、喜傷心、恐傷腎”,情志的過度波動會傷及內腑功能,內腑功能的紊亂又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的下降,使得人們身體無法及時應對疾病的侵襲,從而患病!所以,癌症患者因為疾病的原因免疫能力本身就很差,再加上過度波動的情緒對免疫力的再次削弱,患者對癌症本身的抵抗能力被降低到了極致,自然會導致癌症病情愈發加重,直至身體及情緒徹底崩潰!



癌症患者的情緒調整如今也成了醫學上的一大難題!最為醫務工作者的我們不應該只關注患者的病情,更要照顧到他們的精神狀態,與其家屬合作,竭盡全力調整患者的情緒!而患者更要學會自助,如果你也放棄了自己,誰還能真正的幫到您呢!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綜合內科張醫生


建議:做為醫生,如果確診了患者患有癌症,首先和家屬溝通是否要告訴患者,必要時告訴患者患有得了有治癒可能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讓患者家屬做好心理疏導和安慰工作,讓患者思想上慢慢接受現實,待患者從心理上能接受的時候由家屬告知診斷,配合治療,最大限度的減輕患者痛苦!

不是醫生殘酷,而是病魔無情,醫患信任配合,才是治病良方!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天天醫學,學習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