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上的糖尿病信號是什麼?

玉傑中醫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

糖尿病在皮膚上還是有很多信號的,比如皮膚乾燥、頑固性皮膚瘙癢、傷口久不癒合、腋下或後頸出現黑色斑點等。尤其是糖尿病引起的皮膚瘙癢,非常頑固,反反覆覆地折磨著患者。有些患者越癢越撓,皮膚撓破了還容易發生感染、潰瘍。血糖沒有控制好,皮膚瘙癢也無法根治。糖尿病人皮表出現破損,傷口難以癒合,是因為高血糖會使得皮膚表面滋生細菌,導致傷口難以癒合。而在頸部、肘部、膝蓋、關節和腋下等部位存在黑色斑點,又稱黑棘皮症,這是發生胰島素抵抗的表現之一,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胰島素抵抗。

圖為黑棘皮症

糖尿病人該如何護理皮膚?

1.洗澡的時候最好選擇淋浴,水溫不可高於45℃,不要用搓澡巾搓皮膚,會傷害皮膚表皮角質。選擇比較滋潤的洗澡液,最好不要用香皂,尤其是在乾燥的秋冬季節。

2.當皮膚瘙癢很嚴重的時候,切忌不要暴力撓抓,可以用冷水溼敷患處,然後輕輕拍打。皮膚瘙癢除了控制好血糖以外,也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止癢藥,或者泡中藥藥物來改善。

3.平時除了做好皮膚清潔(注意秋冬季節不可頻繁的洗澡),還要做好皮膚的保溼工作,在手臂、腿部等皮膚部位使用柔和的保溼產品。

4.如皮膚出現破潰、流膿、膚色異常等現象,不可自行處理,建議儘早就醫。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夠幫到大家,更多糖尿病百科問題歡迎關注糖人健康網!


糖人健康網


可能糖尿病患者初期首先是皮膚出現問題,我剛開始由於皮膚引起的,記得我用熱水煮艾葉泡腳幾天後,發現腳上出現了紅色點點,當時沒有引起注意,剛好那天下大雨在菜市場走了一圈,一直認為是皮膚過敏引起的,所以一直認為是皮膚過敏,一直以為皮膚病治療,但是不癢也不痛,用各種方法治,一直沒有別的診狀,口感有點乾燥,又不十分想喝水,後來有人建議到醫院就診內科一查血糖一十六點玖,醫生建議開降血糖藥,才發現是血糖,但是當時一直覺得是皮膚問題,因為沒有血糖升高三多的徵兆,不過我後來加強控制主食的攝入,和每天強化運動在治療皮膚病的同時,服用降壓藥一個月左右,血糖控制正常,現在停藥快一年,血糖水平一直維持正常,可能是在初期發現病情極時強化治療和控制主食加強運動有一定的關係,


大樟樹名煙名酒店


糖尿病引起的皮膚信號主要表現在糖尿病引起皮膚乾裂、脫皮、瘙癢、感覺減退,有時候甚至感覺到螞蟻在皮膚上爬,而且位置在不斷的變化。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糖尿病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以及周圍血管病變,身體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尤其是血管和神經長期浸泡在較高的血糖裡面,導致血管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受到嚴重影響,最終導致血管變脆,管腔狹窄容。尤其是全身皮膚的毛細血管,管腔更為狹窄,全身皮膚也由於血液和氧氣的缺乏而出現皮膚乾燥、踆裂、脫皮、掉屑的現象,同時神經的傳導、營養、感覺功能也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皮神經功能最先受到影響,所以就會出現全身皮膚瘙癢、感覺減退的現象。

因此如果糖尿病病人出現了上述皮膚上的信號,說明他的血糖一直控制的比較差,身體長期處於血糖較高的狀態。需要立即去專科醫院進行調理血糖了!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眾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但是,還有很多輕型或者”隱性“症狀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其中較常見的就是皮膚,且皮膚出現異樣通常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之一。那麼,皮膚上的糖尿病信號是什麼呢?

  據醫學研究發現,不少皮膚上的糖尿病信號往往會出現如下異常:

  1、皮膚瘙癢。一些糖尿病患者通常會感覺皮膚瘙癢難忍,這種皮膚瘙癢發生在全身或者局部,常見的病因包括皮膚乾燥、酵母菌感染、血液流通不暢等。一般人只會當做是皮膚過敏治療,但是卻發現越來越嚴重。其實,皮膚瘙癢是糖尿病在作怪。

  2、出汗異常。如果正常溫度下,也大汗淋漓,那就應警惕患有糖尿病了。由於糖代謝障礙,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皮膚潮溼多汗,動不動就汗流浹背,這可能是神經病變的前兆,也就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3、外陰瘙癢。外陰瘙癢的症狀多發於女性糖尿病患者。當婦科門診解決不了瘙癢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去查查血糖。

  4、癤、癰、毛囊炎。血糖升高會使人體皮膚含糖量增多,這就更加有利於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容易受葡萄球菌感染,一般表現為後頸部、枕部等出現有膿頭的毛囊炎,也會發展成癤腫和多膿頭癰等。

  5、身上長水皰。上面說到毛囊炎,只是皮膚感染的其中一種。當糖尿病人身體抵抗力弱的時候,皮膚還會長水皰,水皰一般長在手腳上,裡面有透明的漿液,一般幾周癒合,但同樣容易反覆。

  6、足部皮膚缺血性壞疽。很多血糖長期處於異常狀態的人,容易出現動脈硬化的情況,從而導致下肢局部缺血,表現為足部皮膚有灼痛感或皮膚髮涼,溫覺消失等。

  7、指關節硬化。糖尿病還會引起指關節的硬化,手指、腳趾和前額會出現比較厚、呈蠟狀的皮疹,這種硬化會阻礙患者自由的活動。一型糖尿病患者出現這種症狀的可能性更大。

  溫馨提示: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一旦發現上述皮膚症狀,及早到醫院檢查為好,以防延誤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醫學研究發現,不少早期的糖尿病患者,皮膚往往會出現各種異樣信號。

1、皮膚瘙癢

這種皮膚瘙癢發生在全身或者局部,一般人只會當做是皮膚過敏,自己抹點藥膏敷衍了事,可是卻發現越來越嚴重。更多的人只有在皮膚科檢查的時候,才得知自己患了糖尿病。其實,皮膚瘙癢本來就是糖尿病早期發病的症狀之一。

2、出汗太多

出汗多是因為太熱?恩,正常人是這樣的。可是正常溫度下,也大汗淋漓,那就有問題了。由於糖代謝障礙,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異常,糖尿病患者皮膚潮溼多汗,動不動就汗流浹背,這可能是神經病變的前兆,也就是糖尿病的併發症。

3、四肢麻木、疼痛

有的人表示,有時候身體四肢莫名其妙的麻木有灼熱感,甚至疼痛難忍,穿衣服和蓋被子都不能自理,這也是糖尿病前期的一種症狀,長期高血糖會引起神經系統併發症,可是大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得了糖尿病。

4、外陰瘙癢

外陰瘙癢的症狀多發於女性糖尿病患者。當婦科門診解決不了瘙癢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去查查血糖。

5、身上長痱子

糖尿病患者前期身上會長出很多“小痱子”,這些小痱子並不是傳統的皮膚病,而是毛囊炎。當人體內血糖濃度已經比正常人高,皮膚組織的含糖量也高,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發生感染,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毛囊炎了。這些炎症滋生出來的小痱子裡面有膿液,碰觸時也會痛,把膿擠出來會癒合,但反覆性比較強。

6、身上長水皰

上面說到毛囊炎,只是皮膚感染的其中一種。當糖尿病人身體抵抗力弱的時候,皮膚還會長水皰,水皰一般長在手腳上,裡面有透明的漿液,一般幾周癒合,但同樣容易反覆。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但是它在發病之前都會給你很多暗示和信號來通知你大禍要來臨啦。其中一點就是糖尿病在皮膚上的表現。皮膚面積很大,算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器官了,它主要是管排洩和分泌,調節機體的體溫,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

具體的皮膚表現有:1、出汗多,如果最近身體消瘦的厲害,容易出汗,尤其是上半身吃得多,喝得多,就該查查血糖看看是不是有血糖升高。2、皮膚瘙癢,這個是糖尿病病人比較常見的一個皮膚信號,與身體不能正常代謝高血糖有關,糖尿病病人的循環不好,加上糖尿病對周圍神經的損傷,導致瘙癢乾燥。3、傷口不容易癒合,正常情況下,皮膚出現損傷感染等情況,機體會迅速啟動免疫系統的大軍抵制外敵入侵,很快就會癒合。但是糖尿病人的高血糖是細菌滋生天然的培養皿,免疫細胞的殺菌能力大大降低。4、皮膚反應遲鈍,由於糖尿病周圍神經和血管的損傷導致神經的萎縮或者神經傳遞的損害,會使皮膚乾燥瘙癢,肢體麻木,一般從四肢下肢末端開始並逐漸向上蔓延,甚至出現疼痛。有時候洗腳的水溫太高也不會感知,所以糖尿病病人很容易出現不小心導致的下肢損傷。5、皮膚起疹子、毛囊炎等。

平時一定注意飲食作息,避開油炸食品等升糖指數高的食物,合適運動,勞逸結合,平時要注意保持皮膚乾燥衛生,注意不要被燙傷等。

本期答主:宋吉美,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杏花島


糖尿病皮膚病,是糖尿病較早的併發症之一。最常見的就是皮膚容易感染,因各種感染(真菌感染、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出現一系列症狀。

如瘙癢症,手足,女性下陰部為多見。瘙癢你不不能抓,一旦抓破皮膚很難癒合,甚至會發生更嚴重的感染。毛囊炎、汗腺炎、扁平丘疹、紅斑塊、皰疹、溼疹、黑棘皮病,局部皮膚髮紅、腫、熱,或皮溫下降,皮膚感應遲純麻木,趾甲變型變厚,皮膚容易破損、潰瘍等等。

皮膚有上述症收時,應及時地查一下血糖。以免擔誤治療時機。


李昌平8


(醫患家特約回答: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張醫生)


糖尿病是很常見的慢性病,臨床上往往以2型糖尿病佔大多數。早期可無症狀,人們往往也不會注意,偶爾體檢發現血糖高;隨著病情的進展,出現多食、多飲、多尿及體重減輕等典型的“三高一低”症狀,病人可能才會去就診;還有的是因為視物模糊,腎功能損害,心血管疾病等其他系統的病變前往相關專科就診,最終發現是糖尿病“惹的禍”;更有甚者,病人出現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嚴重併發症,被家屬緊急送往醫院搶救才發現有糖尿病的。


糖尿病患者人數眾多,往往引發多器官病變,並且不是每一個患者都出現典型症狀,然而早發現早治療,對人們的健康尤其重要。在這裡就說說,我們能從皮膚上找到相關的蛛絲馬跡麼? 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皮膚的變化。


1.皮膚瘙癢:多見於女性會陰部,由於尿糖刺激局部所致。有時併發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性陰道炎,瘙癢更加嚴重。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長期刺激皮膚,同時容易脫水,失水後患者皮膚乾燥,也會出現全身瘙癢。

2.皮膚感覺、痛覺、觸覺異常:這主要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早期可出現四肢遠端感覺異常、麻木、觸覺敏感性減低。感覺異常通常是雙側對稱的,伴痛溫覺減退。典型的患者會出現燒灼樣、針刺樣疼痛,主要累及下肢,有的患者訴如“足底墊厚紙樣”感,也有可能出現四肢遠端手套、襪套樣痛覺,冷覺減退,患者會感覺冷。此外,還有皮膚變薄、乾燥、脫屑、指趾甲增厚失去光澤等。糖尿病多發性神經根病變表現為受累神經根分佈範圍內致殘性疼痛,運動功能減退。如肋間神經病變出現放電樣疼痛。腰叢或股神經受累表現為疼痛、無力、肌肉萎縮三聯徵,稱為糖尿病性肌萎縮。自主神經受累,皮膚上往往表現為出汗異常,如出汗減少或進食時異常泌汗等。


3.皮膚感染:糖尿病病人血糖高,皮膚組織含糖量也高,增加了細菌黴菌感染的可能。皮膚細菌感染如癤、癰、毛囊炎等化膿性皮膚病;真菌感染如手癬、腳癬、甲癬、股癬、體癬及外陰白色念珠病等;這也常作為早期發現糖尿病的線索。並且,患者一旦皮膚破損,或感染,則癒合緩慢,甚至傷口或者潰瘍創面經久不愈。如發現皮膚傷口反覆感染或者長時間不癒合,也應引起注意。


4.糖尿病性皮疹:糖尿病特徵性皮損,多見於病程較長的老年患者。常在雙側脛前出現紅斑、丘疹,大小、數目不等,群集或散在分佈。發展緩慢,隨後皮疹表面出現鱗屑,最後局部皮膚出現萎縮或色素沉著。


5.黑棘皮病:指局部皮膚髮黑變厚,好發於頸後、腋下、腹股溝等皮膚皺褶部位。與肥胖所致的胰島素抵抗有密切關係,是機體高胰島素的一個信號,也可用來預測糖尿病風險。

此外,還有丹毒樣紅斑,糖尿病性水泡病,糖尿病性黃瘤病等等皮膚的表現,相對比較少見。


如果在皮膚上發現類似症狀,要考慮到是否有糖尿病的可能,及早就診,及早治療,提高生活質量。


醫患家


在糖尿病中皮膚病變是十分常見的,皮膚瘙癢,是在糖尿病人中發生率可達7%-43%。皮膚細菌性感染,脛前色素斑,多見於男性糖尿病人,發生在小腿前側,開始時可發生皮膚紅斑,水皰,紫癜,糜爛或潰爛,以後逐漸形成數目不定,形狀不一的褐色班,如果已經出現皮膚瘙癢,潰爛,水皰的糖友儘量不要去抓,容易真菌感染,儘量用溫水輕輕擦洗,儘量保持乾淨,乾爽,也不要用香皂,肥皂等刺激性沖洗。


中科糖友會


我有幾個糖友,控糖不是很好,表現在手掌上,即典型的鵝肝掌。伸開手掌,皮膚像桃花一樣呈粉紅色。我看了不少人的手掌,按照這個規律,確實很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