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山東人情地圖說威海“狼”,其實論血性威海人堪比李雲龍

前幾年,網上有個叫“山東人情地圖”的帖子挺火,主要內容是用一個字概括山東十七個地市的人情世故。比如說:某市浪、某市裝,說到威海是“狼”。

網上有個山東人情地圖說威海“狼”,其實論血性威海人堪比李雲龍

看了這個帖子,第一感覺是挺可笑:一個城市,萬千生靈,千人千面,萬人萬性,怎麼能用一個字概括?不過,有人閒來無事,搞些噱頭,博眾人一笑,也無可厚非。可再後來一想,這也不是個小事兒,這個帖子其實反映了外地人對威海最深沉的誤解:誤把“血性”當“狼性”了。

威海是個多元化的移民城市,有許多特質,也有許多個性,如果一定要給威海人貼一個共同的標籤,我想那非“血性”莫屬,這是支撐威海人精神的骨骼,偷不去,拿不走,也遮掩不了,是塑在威海人骨子裡的精神之鈣。

這種血性體現在戰爭年代就是前赴後繼,一往無前,捨生取義。在和平年代,就是自尊自強,永不低頭。這一點,其實看看威海的山、威海的水就知道了。

威海地處丘陵,山多地少。即便有地,也是極為貧瘠,加上水源缺乏,土地產出極少。解放後,威海人民跟著共產黨戰天鬥地,硬是把全部的山地改造成了成片連方的梯田,一舉解決了威海人的吃飯問題。這一工程之浩大,遠遠超過了現代人的想象。如果用現代的方法去計算投資額,這個數字一定會讓所有人驚歎!

網上有個山東人情地圖說威海“狼”,其實論血性威海人堪比李雲龍

現在,我們常常感嘆我國近年來治沙創造的奇蹟。可有誰知道,在六、七十年代,在威海,曾有那麼一場氣吞山河的治沙壯舉,讓威海從此告別風沙之苦,讓威海的海從此不再是威海的瘡疤!

網上有個山東人情地圖說威海“狼”,其實論血性威海人堪比李雲龍

威海雙島林場,原為風沙肆虐之地

威海海岸線漫長,歷史上沿著海岸線形成了一個風沙帶,每到春天,風沙彌漫,沙進人退,沿海人民苦不堪言。六十年代開始,威海人民在沙漠上栽樹固沙。樹栽了死,死了栽,一年年,一茬茬。直到現如今,只見青松不見沙;見了沙,美得不知道自己姓個啥。

如果想了解威海人民當年的植樹綠化成果,不妨到位於煙威高速公路接近威海出入口的萬畝雙島林場看一看就知道了。歷史上,那裡曾是典型的風沙肆虐之地。小時候,我曾跟著老師和家長多次前去植樹。至今,往事歷歷在目,猶在眼前。

每當我沿煙威公路乘車進入雙島林場時,看萬畝翠綠,聽松濤過耳,享涼風拂面,我都彷彿聽到了當時植樹的威海人民在低聲淺語;彷彿觸摸著威海人民不屈的靈魂,禁不住蕩氣迴腸,油然而生敬意。

“狼性”是為了利益,不顧一切。血性則不同,血性的前提是理性,知道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有血性的人為了信念、為了信仰可以捨生取義,一往無前。而只有狼性的人則畜生不如。

前些年有個非常火的電視連劇《亮劍》,《亮劍》中李雲龍有一句臺詞: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咱野狼團什麼時候吃肉啊?就是碰上鬼子的時候。

《亮劍》很好地詮釋了狼性和血性的同與不同。狼是非理性的動物,只要是肉,總想著吃掉。日本鬼子是狼,是為了一己之私,不顧一切、毫無人性地侵害中華民族利益的狼;血性則是中華好男兒遇到敵人時用狼的勁頭吃掉它。在保衛人民群眾時,展現的是捨生忘死,死而無憾。所以,亮劍精神歸根結底不是狼性是血性。

網上有個山東人情地圖說威海“狼”,其實論血性威海人堪比李雲龍

在千百年的磨礪中,威海人民一身血性。面對外侮,威海人民從未屈服。在抗日戰爭時期,威海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解放的第一座城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威海從未被日寇真正佔領,日寇從踏上威海的土地那天起,就一直陷於人民反抗的怒火之中。論血性,威海人民恰似李雲龍和李雲龍領導的人民武裝,以及以李雲龍為代表的千百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

和平時期,在國家大義面前,威海人民從來明大義、懂是非、知進退。在利益面前,威海人民始終站在道義的一邊。這一點,與李雲龍式的血性一致,並無衝突。

威海有句俗話“天下大不過一個‘理’字”,說的就是凡事要講理。威海人說“交了皇糧不怕官,敬了父母不怕天”,就是威海人講“理”的最深刻的內心反映。威海人認為,凡事沾了理兒就問心無愧,無所憂慮了。

威海人這種特點在部分人身上過於明顯,就形成了威海的另一句俗語,叫“鑽牛角尖兒”。“鑽牛角尖兒”的人的特點是認死理兒。認準了是個理兒,就絕不再回頭。在我接觸的人際範圍中,威海愛鑽牛角尖的人很多。這從側面說明了威海人凡事兒喜歡講理兒的性格特點

威海有句俗語說“打人家一巴掌,得防備人家還你一腳”。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一直不明白,威海人為什麼從來不說“人家打你一巴掌,你就還人家一腳”?

後來弄明白了,這二者其實有本質的區別:前一句說的是你可以為了心中的正義性主動打別人,但是打別人以前想清楚後果;後一句說的是別人打你的時候,你不要隨意打回去,要先想清楚自己有沒有過錯再決定怎麼辦。這兩句俗語進一步反映了威海人重視講理的人格特點。

威海人認為,遇到不講理的人去打別人一巴掌,並不丟人。不過,打別人以前,你得想清楚了,你打了別人,別人也會打過來,如果能承受別人打過來的後果,你就去打別人;如果承受不了打別人的後果,就不要去打別人。

那麼,能打得過別人是不是就可以去打別人呢?也不是。威海人尤其瞧不起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的人。遇到這樣的人,往往會被群起而攻之。所以,“打人家一巴掌,得防備人家還你一腳”這句話其實就是教育人們,不要輕易想著欺負別人。

反過來,如果別人打了你一巴掌,能不能還回去呢?答案是不可以。威海人說“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被人出於好心打了,不但不能打回去,自己還要好好反省錯在了哪裡。

過去的農村,尊長對小輩往往極有權威。看到小輩幹錯了事兒,順手給一巴掌並不稀奇。這個事例正是這種文化的反映。

說到威海人重視講理,還有一句俗語更能說明問題。很多威海人遇到不講理的人或是不講理的事情,會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有理兒說理兒”。在我的印象裡,這句話老威海人幾乎無人沒有說過。

如果對方不認理兒、無辜欺負人,這時候就是沒有理兒說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要動手的時候了。一旦動了手,就要準備以命相搏,以 “血”捍衛尊嚴。這就是外地人口耳相傳的所謂的威海人的“狼”性。其實,準確地是“血性”。威海人把這種情況叫做“寧死兒陣上,決不怯兒陣上”。

網上有個山東人情地圖說威海“狼”,其實論血性威海人堪比李雲龍

看看,這樣的威海人哪一點能同“狼”對的上號呢?

當然了,現在是法治社會,即便自己有理對方不講理也不能動手了,既要講文明還要講法治,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和諧,生活才會美好。

網上有個山東人情地圖說威海“狼”,其實論血性威海人堪比李雲龍

網上有個山東人情地圖說威海“狼”,其實論血性威海人堪比李雲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