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拿你怎麼辦?我十三四歲的孩子

十三四歲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家長焦頭爛額,為孩子操碎了心。我該那你怎麼辦呢?我的孩子。

週末朋友和我吐槽,他家閨女明年中考,現在的狀態只能考上普通中學,但以孩子的能力再努努力是可以考上重點高中的,但是現在成績處在普通高中和重點高中之間,可上可下,平時愛好是讀書寫字,不過按照朋友的說法看的是課外書,寫的是“無用”字,對於中考這件事自己不溫不火,對家長、老師的苦口婆心也無動於衷。

家長軟硬兼施,絲毫沒起作用,小姑娘反而常常把自己關進房間,採用迴避策略。

我該拿你怎麼辦?我十三四歲的孩子

這個年紀的孩子最難對付了,他們常常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能平穩度過的熟食實屬少數,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風波,是的,這就是我們常常提起青春期集中爆發的階段。

從生理上來說激素分泌增加;從心理上來說,自我成長加速,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實在正常,如果非要給煩惱中的家長一些建議的話,我想到了兩個字:界限和引領。

我該拿你怎麼辦?我十三四歲的孩子

界限

界限及邊界,原意指不同事物之間的分界線,越來越多的心理諮詢或家庭治療案例中暴露的問題,大多與界限有關。並把一個家庭是否良好的界限作為判斷家庭關係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標。

沒有界限或界限,模糊會導致一系列的家庭問題。

夫妻之間要有界限,親子之間要有界限,家庭成員之間要遵守界限,同時父母要教會孩子擁有界限感建立合理的人際界限。

十三四歲正值青春期孩子逐漸遠離父母,更願與同學朋友保持親密關係,這是正常現象,卻被許多成年人誤解,孩子不再願與家長溝通。

與數十例青少年交談的過程中發現他們渴望與成人溝通,但是他們討厭成人帶著權威、指責、批判的說教。

這就是十三四歲孩子需要的界限,不再對大人言聽計從,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被尊重、被平等對待。在擴展自己的領域,而家長仍不顧一切的想要侵佔,不做出“讓步”,肯定會遭到更大的“報復”。

朋友家的閨女用房門代表了自己的心門把門擋住父母的闖入,但他更希望自己的內心不被輕易闖入。

我該拿你怎麼辦?我十三四歲的孩子

引領

13-14歲的孩子無限渴望獨立,更需要有價值的引領,這樣的引領,通常來自老師父母和身邊的成年人。

發揮引領作用是成年人的特長,可我們務必謹記,引領是在良好的界限下發生的,朋友家的閨女愛讀書也不抗拒學習,為什麼可為什麼關乎自己前途和命運的中考顯得那麼無所謂的呢?,不,不是顯得無所謂,目前的他們是真的無所謂。

說實話學業本身枯燥無味,如果沒有過人的智商或特殊愛好,要投入更多的努力需要特別強大的內驅力,內驅力源於希望和夢想,而希望或是夢想是需要成年人來引領。

我該拿你怎麼辦?我十三四歲的孩子

建議:家長和孩子,重大問題的時候,場合,氛圍,言談,措辭都要恰當得體,走進孩子才能引領孩子。孩子出生起就保持良好的界限,家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階段的成長需求適時發揮引領作用。打好基礎,就不會在孩子十三四歲時候之後感嘆:我該拿你怎麼辦了?


海馬爸爸團隊:有從事多年家庭教育經驗並且有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背景,深耕家庭教育一線的專家老師,18年如一日,專注家庭教育。

更多孩子問題,關注【海馬爸爸】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