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作為家長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賣掉房子提供高等級的教育,一個是選擇現有的普通教育,你會怎麼選?

教育這回事兒


《家長兩個選擇,一是賣掉房子提供高等級教育,一是選擇普通教育,你會怎麼選?》


有朋友問:

如果你作為家長現在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賣掉房子提供高等級的教育,一個是選擇現有的普通教育,你會怎麼選?

關於這個問題,要正確回答,我們首先要看透教育的本質。

唱高調的事情,咱們就不說了,也不能說唱高調不對。

咱們就說一點市井百姓的生活平常事。

這個教育的本質,本質是一種投資行為。

就是說,花錢接受教育,提高素質之後,成年後參加工作,要能獲得更高的收入,這個教育才是有價值的,一句話,教育是一種投資。

也許,“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工作後的收入”這種觀念非常功利,世俗,甚至有可能是錯的,但是,這就是大多數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所在,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既然,教育 = 投資 = 投入產出比 = 劃不划算 = 做生意 = 買賣

也就是說,接受教育,本質是一種商業行為。

既然是商業行為,那就不能只考慮賺錢多少,還要考慮這個生意,成功的概率,以及失敗的風險,有多大。

一般來說,成為私企老闆,企業高管,職業經理人,等等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當然,陳旭,就是我自己,在10年前,我就是私企高管,老總級別……

但我不能忽悠你,我只能實話實說,能當私企老總,老闆的人,是很少的,成功的概率很低。

當老總的概率有多低?——你看一下,小企業幾十個人,只有一兩個老總;中企業幾百人,還是隻有幾個老總;大企業幾千人,幾萬人,老總還是那麼幾個……

你看這個企業高管和員工的比例,你就知道,成為管理人員和高管,有多難。

當老闆概率更低,創業成功當老闆的,只有5%……

當然了,成為公務員,難度也不低……


一句話,高收入的工作,都是高智商的人乾的,不夠聰明的人,是無法獲得高收入的。


現在答案出來了:

【1】如果你的孩子智商高,你可以考慮賣房培養孩子;

【2】如果孩子不夠聰明,估計你賣房培養孩子,孩子長大之後,賺的錢還不夠買回房子……如果是這樣,不如把房子直接留給孩子。


我是陳旭,我打工時,創造過5年從員工升職到私企老總級別的成績,現在我是老闆,別墅業主。如果你覺得我講的話有道理,記得點贊、關注、加我哦!

——陳旭(chenxusir)

-------------------------------------------------

陳旭精選文章:

富豪的發財思路,窮富的關鍵所在,窮人知道了必將升官發財

今日頭條鏈接地址:https://www.toutiao.com/i6408430091080057345/

-------------------------------------------------


屠龍有術


我認識的一位大姐,兒子成績不好,考取了二本,她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於是賣了南京市區的一個大套,賣了200萬,做為孩子的留學費用。她除了自住房,只餘這一套,她對孩子說:“媽媽只能送你更好的教育機會,而沒有別的東西留給你了。”

但幾年過去,她兒子也許只多了一些人生經歷。現在海歸太多了,回國後的工資待遇並不高,之前網上說的一個姑娘才1300一個月,比服務生都低。南京的房價在她賣後的一年漲了一波,她賣價不合算。我覺得給孩子留套房才是更實惠的做法。

孩子考個二本,側面反映孩子能力有限,出國留學最終還是要回到國內討生活,錢花完了再掙套房子得多久啊?


兒時味道cc


這個提問涉及一個核心問題:優質教育到底是什麼?名牌學校、私立學校、還是海外留學?什麼樣的教育達到了優質?是孩子學會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是保證孩子能拿到一個好的學歷,將來可以找份好的工作?

我有一個朋友,特別反感目前國內的教育方式,選拔、考試、競爭,她覺得國內的孩子處於應試的狀態,學習不是為了學到,而是隻為高分。(這裡就不一一分析學到和高分的區別了),所以她極力要把孩子送出國,寧願夫妻兩地分居,耗費大量錢財。父母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一切為了孩子,我們所有的財富將來都是留給孩子的,早花晚花的事。

真的是國內的公立學校已經落伍於這個時代了嗎?這裡主要討論初、高中以及大學。(大部分孩子出國都選擇在這幾個階段成行)公立學校不花錢,但是還是一樣分三六九等,好的學校擠破腦袋也難進,孩子本身學習拔尖是一個剛需。一樣的小學教育,差不多的學習難度,小升初怎麼就成了一個跨越性的高度,有的孩子去了重點中學,甚至有的孩子去了重點中學的實驗班,而有的孩子則去了普通中學。

有遠見的家長,或者是所謂的虎爸、虎媽會選擇在孩子小學階段就抜高孩子的知識體系,積極鼓勵孩子參加各類競賽。可以想象,這跟家長的堅持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分不開。很顯然,在小升初的時候,這樣的孩子更受重點中學的青睞。別眼紅,人家努力了應該獲得這樣的回報。

從學校的優質辦學來看,我覺得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確實存在很大的區別。

第一,最大的區別在於國家撥款上。

我曾經聽一個普通中學的老師吐槽:普通中學工資低,工作強度一樣,當班主任和不當班主任在錢上沒有太大價值體現,反而工作量大、責任大。想搞科研課題沒有撥款,只能作罷。

是的,重點中學,從老師的待遇上確實能調動他們的教研積極性。學校解決了老師實際的物質後顧之憂,老師真的是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所以最受益的是學生。

第二,重點中學,孩子身邊都是優秀的同學,大家在一起談論學習和人生追求。而普通中學,學生對於學業和自身的要求明顯低的多。這就又一次導致下一個升學分級。

回到問題本身:優質學校,確實是比普通學校更能讓孩子發揮更好的積極性,也收穫更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國外的學校就一定比國內優質,也不意味著不上重點中學就不能取得好的結果。

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選拔的制度,也就是說,好的學校都會選擇相對優秀的孩子。國外也是一樣。那麼,如果自家的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沒有堅定的毅力和目標,那麼家長花多少錢把孩子擠進優質學校都是變化不大的。學習需要內動力,平庸的思想只能造就平庸的人生。

與其選擇好的學校,家長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到激發孩子學習動力上來。否則,賣房也只是耗財的一種狀態。

進了普通中學,孩子起點雖然低一點,但是隻要解決了學習的能力問題,孩子一樣可以憑著努力取得好成績。因為學習是一個持續、堅持的事情。再差的普通中學或者大學,都能解決該階段應該學到的知識體系。我們理解學校和學校的區別、老師和老師的區別,但是在教師的教學資格上還是應該有一個起碼的肯定:老師一定可以在專業教學上勝任教育您的孩子。

所以,是否送孩子出國,要區別對待。如果孩子本身優秀,那麼家長確實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僅此而已。我一直認為,家長能夠提供的是可能的機會,但是最核心的關鍵是孩子自身的學習驅動力。能不能學好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做再多努力,逼迫也好、誘惑也好,不解決孩子內心的發動機,一切都可能白費功夫。

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歡迎跟帖指正。


藝軒翌峻


每個家長都有一個樸素而美好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才,可成才的路究竟該怎麼走,家長又該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才能成全孩子、達成心願呢,咱們就聊聊這個事。

孩子將來長成什麼樣家長能倍感欣慰?首先能照顧好自己,其次能照顧好家人。

這兩點看似簡單,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

關於賣房子給孩子投資教育一事,前幾天看到頭條的一個直播節目,說的是父母賣房甚至舉債借高利貨供女兒留學,女兒本科在英國讀的,碩士的時候家裡實在是負擔不起了,勸女兒在澳大利亞讀,在澳大利亞讀書和在英國讀書是有差距的,女兒雖然人在澳洲,心卻留在了英國,邊讀研邊鬧騰著要去英國讀博士,女兒的這個要求無異於給已經走投無路的父母雪上又添霜,這回家裡是真的負擔不起了,父母憋屈,女兒偏執,家事上了節目,雖然在節目的尾聲中雙方貌似和解了,但早已根深蒂固的思想認知咋可能一下子扭轉呢!

看節目中這一家人的故事,本來這家人家境還是可以的,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型,踏踏實實、量力而為的生活,不會陷入雞飛狗跳、一地雞毛的困境。

生活中的任何重大決定都會影響到整個家庭所有成員今後若干年的命運,古人有云,三思而後行。


阿娥你好


這個問題,問的不錯,讓我們換個角度思考:

有一個荳蔻年華的女孩,顏值、家世都極端優秀,而且願意馬上答應你的求婚。

你是剛畢業身無分文的大學生,試問,你會等你事業有成再來娶她,還是不顧一切的先娶進門再說!


以下提供三個觀點讓大家做這個問題的決策思考


教育優先

孟母三遷的例子說明了環境地理因素決定了圈子,而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時間不能等

教育孩子是有保鮮期限的,如果有好的學習環境或教育資源,一定要在那個當口投入全部資源去換取孩子的教育環境。


增加累積財富的效率

家長可以衡量自身財富累積的方法與速度是否有改變的機會。如果所屬行業是站在社會的前沿風口,瞬間累積房產的概率會較一般行業高出許多。那你現在把房子賣掉,等同是投資在孩子身上,幾年後,你還是有機會再賺到一間房子。假若財富累積的速度沒辦法加快,那這時要考慮的就是要學習新技能,跟上新時代。



林星老師


現實如果只能二選一,我更願意說一句:賭一把吧!因為老輩留下一句話:“房子是死的,人是活的!”

我仍舊相信,能培養一個真才實學、學業有成的孩兒,不遠的未來,他一定會有房子、車子、票子、位子、兒子“五子登科”的!許多寒門貴子的發展經歷,都證明了這一點。

雖然目前面對高房價有萬般無奈,但是,房子的問題一定不會永遠繼續只唱一個調調的!房子只是房子,而人,卻有許多可能!通向這個“可能”的,輪到許多平頭百姓,是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提供必要的經濟援助。


鍾德文6


近年來學區房的熱度一直不減,但好學校真的等同於好教育嗎?

有些家長會有這樣的感受,買了學區房後,真正讓他們鬆了一口氣的竟然是緩解了自己的焦慮。因為他們認為買到學區房就算是為孩子搶到了通向未來成功的入場券。當他們花了大價錢甚至是九牛二虎之力拼來的學區房時,是否有想到,這張入場券的使用者,所是否願意為了這張來之不易的入場券努力到“頭懸樑式”的發奮努力?答案是不確定的!

事實上再好學校裡也有學渣,再差的學校也有學霸。如果孩子是聽話懂事的,那麼無論身在何處都會成績優異,懂得孝順尊重師長。如果孩子對學習比較反感,即便是安排一個博士教授授課,也不能取得好成績。

因此學區房是否該買,個人認為要從兩方面出發:

一、根據自身的家庭條件選擇。雖然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重要,但並不是決定孩子成功與否的唯一因素。只有家長的教育情況、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等其他家庭和個人特徵,才能給子女帶來更好的教育。 因此如果自身經濟條件一般,還要舉全家之力,去買一套對自身經濟負擔十分沉重的學區房就大可不必。

二、自身經濟條件允許,孩子品學兼優,那大可出手。但前提還是要詢問下孩子的意見。畢竟使用這張入場券的是孩子,應該尊重他們的想法。

無論家長們是否能給孩子們提供學區房,這其實不太重要,而重要的是家長們要留給孩子們一顆勇於突破固定思維框架以及擁有無盡創造力和想象的心。如此,才是留給孩子們創造的巨大財富!



虹季秀才


如果是需要在賣房的前提下,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那我寧可選擇現有的普通教育。因為需要賣房才能提供好的教育,說明夫妻本身的收入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出國留學或者更高平臺的教育,本身在中國就是提供給高收入群體的子女,因為畢竟出國的話,學費是一方面,生活費,社交費,服裝費,等等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賣房的話,後續費用跟不上的話,出去留學靠打工的話,在學習期間又會影響學習。而且即使畢業了,能不能在國外找到合適的工作,或者回國找到好的工作又是一個問題。現在中國的房價,大趨勢是看漲的趨勢,所以賣掉房產投資教育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而且我認為教育的本身,應該是言傳身教,與其賣掉房產做投資教育,不如父母樹立好榜樣,好好教育好子女,在現有普通教育的條件下,自己在家庭教育上下下功夫,多陪孩子讀讀書,旅旅遊,拿出多一點得時間陪陪孩子,也是不錯的選擇。



那天的暴雪2018


即使是要賣房子來滿足孩子更好的教育機會,也是賣提前儲備的房子啊!

什麼叫“未雨綢繆”?為了孩子的教育要有一定的前期規劃。考慮到通脹的因素,我在孩子上初中的時候,就用自己的積蓄和借家人的錢給孩子準備了保值房。目的就是考慮到以後孩子如果大學畢業有出國留學的意向,就可以賣掉房子給孩子當學費。最終孩子主動提出不出國留學,直接高薪入職科技公司。工作一年多年薪二十萬,原來當地房價比本地高很多。但是通過一兩年的調控當地房價漲幅遠遠低於本地,這樣如果孩子考慮在當地定居買房的話,我就可以賣掉本地升值了一百多萬的房,給他置換一套房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如果有心賣掉自住來滿足孩子求學需要,也無可厚非。迫不得已的時候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去做。問題是為什麼就不能提前規劃一下呢?這樣就不至於太窘迫了。


老楊 Liven


嗯,這個問題很現實,也很讓人難以抉擇,關於這個問題我有考慮過,有一點想法,不太成熟,希望能和大家討論。

首先,好的學區,好的教育,會讓孩子在更好的環境裡成長,他的同學,同學的父母。老師的層次都高,接觸理念先進。但這個教育能持續多久?賣了房子,能上小學,可以上初中嗎?高中和大學還需要自己考試,但這個時候如果錢花光了,不能支持後期的費用怎麼辦?如果賣掉房子,可以支撐到孩子一直讀完好的大學,我支持。但如果只是一個小學,就投入過多了。因為後面的變數還是太大。

其次,如果賣掉房子,只能讀小學。我建議可以讀普通的小學、初中,留下更多的費用為孩子將來出國深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