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上海什麼地段才算最牛?

鳳凰涅槃94655821


我的幼年和青少年分別在盧灣和南市兩個區度過,那時能明顯地感覺到,各個區的階層分層是十分鮮明的。一直到上世紀六O年代初,其遺風猶存。印象中,靜安、盧灣、長寧、徐匯等“上只角”走出來的人,氣質就是與眾不同,溫文高雅,特有文化品位;黃浦、虹口為中層普通市民居住區,市民氣息濃郁;南市是老城廂,與普陀、閘北、楊浦,均屬於“下只角”,社會底層市民居多。六O年代下半葉,在文革“搶房風”橫掃之下,獨棟洋房內被隔成一間一間的豆腐塊,各色人等混雜而居,區際階層分界被徹底抹平。改開以後,萬幢高樓平地起,郊區各縣撤縣建區,上海市區攤大餅式的成倍擴大,以前市區最邊緣的行政區,如今也都成了市中心區域。如此,以人民廣場為軸心、靠黃浦江兩岸的住宅樓,當然就是最“牛”的地段咯。但是這個“牛”指的是房價的“牛”,彰顯的是土豪之氣,至於走出來的人,其氣質和品位就不一定都“牛”了。


我心端直


住哪就代表了你是最好的地方,最牛的嗎?不一定,每個區都有富人區,都有不富裕的地方,普通能住在湯臣一品,算豪中豪了,浦西能住在成毅花園那邊的算更富豪了,青浦別墅區也是富人云集的地方,嘉定南翔別墅區就不富裕了嗎?靜安也要棚戶區,徐匯也有,黃浦區也有,關鍵是財富和德要相配,有錢沒德的,有啥用,沒錢有德的更能獲得人尊重,所以這個題目不是很好,要辯證的去看


謙但不卑


看看標題!上海人可以改改了!

一種盲目的優越感,以為比外地好,那是因為國家把錢投在上海,所以人均gdp高!

比好外地人,上海人內部也開始比,我家住在靜安區!剛比樣子一個,別說外地人看不慣,上海本地人也覺得你剛度.

現在更不得了,冒出許多新上海人,上海話還不流利,就開始瞧不起別人,阿拉住在靜安區!聽到就煩!

你住在好區,算你新上海人狠!你素質真高!


jimmy


住在什麼地段,完全不能提現一個“牛”字。

常言道: 富不過三代,有的人祖上大戶人家,卻成了富人家破落的後代,可能就居住在所謂的“下只角”。我也看到過住在繁華市中心,房子價值千萬,卻過著窮光蛋生活的人……

富裕靠的是智慧勤奮,用地段來分層次的三六九等,那就只有三個字可以歸納,稱作為“勢利眼”。


心儀


也算是一個思舊吧,上海後來看重你住哪裡,也是從文革開始的六十年代末了,因為‘’破四舊立四新‘’,抄家,慢慢形成了一個個階層,底層人揚眉吐氣,也就是說的大多數百姓,那時人心難測,拉幫結派,小青年打架鬥毆,市區人看不起鄉下人,還分出什麼‘’上只角,下只角‘’,那時住在楊浦區定海橋那裡是牛逼最大的,原因呢上了年紀的人都懂的,還有住在閘北區那些棚戶區的人,誰也惹不起他們的,那時只分‘’上只角下只角‘’,沒有富豪一說,因為是‘’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時代。說到現在嘛,那些富豪買豪宅,都是暴發戶,是時代的產物,在上海灘基本不分什麼地段了,你說住在靜安寺好,還是住在南昌路,康平路,都有擁擠轉不開身的石庫門房子,地段已經說明不了代表你是什麼階層了,更談不上什麼牛不牛了。


lpf702


我有一次在世紀大道站下地鐵,附近的房子基本都十萬八萬起步/每平方,住在這裡的人算牛了吧?我約了個朋友出來吃早餐,我是廣州人,去避風塘點了兩個腸粉兩碗魚片粥,半飽。結賬110人民幣。用吃海鮮的價錢吃了廣州最平常的腸粉和粥,我覺得住這裡的居民沒啥值得牛的。(我在金茂二十六樓的公司工作)


三叔78


上世紀三十年代我家住在虹口區山陰路大陸新邨十號,魯迅先生住在九號。雖是一牆之隔的鄰居,但始終不知道隔壁住的居然是大人物魯迅先生,直到解放後門口掛上了(魯迅故居)才驚訝得目瞪口呆。我沒在那裡住過,因為我還沒出生,我出生的時候我家已經搬到南京西路同益裡,那時我家馬路對面就是仙樂書場和上海雜技場,朝東步行半站路就是上海圖書館和人民公園,國際飯店人民廣場。


手機用戶59465699165


退休了我是外地來的,近十年在上海住處換了幾個地方,經常騎單車遊浦西這一邊,對浦西住宅環境基本瞭解,有小區價格高,但周邊環境也不一定好,生活也不太方便,我比較下來覺得在長寧區長寧路沿蘇洲河邊上的小區較好。


弈趣5


住在高郵路、湖南路是最牛,不要問為什麼!老上海人都明白。


大陸大陸


多了去了。愚園路,新華路,東湖路,長樂路,五原路,建國西路等。如今除了獨棟獨住的別墅新裡,都是72家房客,破爛不堪。被政府收購的名人別墅翻新如舊的外,剩下的別墅一塌糊塗。我所在的鎮寧路愚園路周圍別墅,住了好多差頭司機,賣菜的,小商小販,收廢品的,從別墅出來的人,一口安徽山東江西湖南話。當然,人家畢竟是住別墅的人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