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知真對他說“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是何意?你怎麼看?

隨波逐流之以史相隨


宋江奉詣徵遼時路過五臺山,與魯智深上山拜見知真禪師,知真禪師給魯智深寫了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後來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聽到錢塘江潮信,忽然悟出知真禪師給他寫的四句偈言,是他在萬松林活捉了夏候成,又生擒方臘,聽到錢塘江潮信就該圓寂了。果然他死在了六和寺。

以此來推斷知真禪師在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寫給他的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

恐怕是寫他離開五臺山以後的遭遇。

遇林而起,是指他遇到林沖卻偏逢林沖被高太尉陷害,為救林沖不得不丟了大相國寺看菜園的差事,正式進入黑道,所以是“遇林而起。”

遇山而富。是指他和楊志曹正打下了二龍山,又來了武松施恩張清孫二孃等人,官兵收捕他們不得,一眾頭領正二龍山上論秤分金銀的快活日子。所以是“遇山而富。”

遇州而遷是指三山聚義打青州以後都放棄原來的山寨上了梁山,所以是“遇州而遷。”

遇江而止。是遇到宋江以後,魯智深從二龍山當家做主的大頭領,變成了宋江手下的戰將,所以是“遇江而止。”

以上是本人猜測,如有錯誤請指正。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作者施耐庵塑造了一個完美的草莽英雄形象。

魯智深剛出場的身份是小種經略府的提轄官,也算北宋朝廷體制內人。因同情賣唱父女的遭遇,憤而出手懲罰禍害翠蓮父女的鎮關西,卻不慎失手三拳打死了鎮關西。

魯智深因逃避官府出家做了和尚,五臺山的智真長老耐心點化和教育他,但魯智深屢次喝酒鬧事,無奈之下被僧眾逐出五臺山。




臨別時,智真長老對魯智深說了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四句偈語說的什麼意呢?

“遇林而起”這句話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遇到林沖後,魯智深的命運才發生了改變,“林”指的是林沖;另一種說法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後,得罪了了高俅,徹底和朝廷決裂。這裡的“林”指的是野豬林。

我的看法更傾向後一種說法,即“林”指的是野豬林。

其實前一種說法遇到林沖並不會魯智深興起的時候,我認為是被林沖拖累的時候,林沖婆婆媽媽不想讓魯智深為他出頭,關鍵是林沖還對朝廷不死心,抱有東山再起的打算,魯智深遇到林沖怎麼能興起呢?

林沖被高俅發配,路過野豬林,此時林沖面對現實拋去了幻想,和魯智深一起痛快淋漓的和官府大幹了一場,二人也算出了一口鳥氣。無論從那種角度來看,魯智深在野豬林是興起的起點。



“遇山而富”,這裡的山指的是“二龍山”。魯智深四處漂泊,一日來到青州地面,正在樹林酣睡,被青面獸楊志和操刀鬼曹正二人吵醒,雙方發生爭鬥,後不打不相識,成了好朋友。

三人結成聯盟想佔領二龍山為王,首要任務就是把二龍山的現大當家的金眼虎鄧龍幹掉,最後在曹正的計謀下,楊志和魯智深殺死了鄧龍,二人做了大當家,二龍山上的嘍囉和財寶都歸了二人,魯智深佔領二龍山得了一筆錢,所以說遇山而富。

“遇水而興”裡的“水”指的是水泊梁山,魯智深投奔水泊梁山才是真正興旺發達的起點。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定座次,魯智深為天孤星,位列十三,為步軍頭領之首。

水泊梁山是魯智深被人肯定的地方,是找到自我存在的地方,從此他打起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幟,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遇江而止”這裡的“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指的是“宋江”,另一種說法指的是“錢塘江”。

第一種說法不正確,魯智深遇到宋江並沒有止步不前的意思。這裡的“止”應該指“休止和死亡”的意思。

我認為指的是“錢塘江”,魯智深在剿滅方臘勝利返回時。夜宿錢塘江旁邊的六和塔。聽到錢塘江的潮信坐化而逝。魯智深的人生就此止步。

說到這裡還要提一下智真長老對他講得另四句偈語,原來魯智深隨宋江平方臘之前,曾再次上五臺山拜見智真長老,長老對他講了這樣幾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等魯智深夜宿錢塘江旁邊六和寺時,突然開悟,原來智真長老一直在點化自己。

魯智深想:“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看到錢塘江潮,聽到錢塘信,一切都應驗了,後面的“圓”和“寂”兩字是什麼意思呢?



智深問眾和尚,什麼是圓寂呢?眾人暗笑,出家這麼久了連這也不懂。‘’圓寂就是死‘’,魯 智深恍然大悟,原來師傅早就算準了未來。

於是魯智深對寺中和尚說,給灑家弄點熱水,今俺要圓寂,和尚十分驚奇並不敢怠慢,趕緊去辦。

魯智深梳洗一番,讓武松取紙筆來,仿照師傅寫下了幾句偈語:“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魯智深寫罷把筆一扔,盤腿打座,坐化而死。從此處也可看出,“遇江而止”的“江”指的是錢塘江。


秉燭讀春秋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話說魯智深當年打死鄭屠戶後便跑到了雁門縣,在那裡遇到了金老和金翠蓮,此時金翠蓮已經成為當地富戶趙員外的外室,出於報恩,金翠蓮讓趙員外幫助魯智深上了五臺山文殊院當了和尚,文殊院主持智真長老親自為魯智深剃度。


但是魯智深生性魯莽,常在院中尋釁滋事,院中僧人紛紛要求智真長老將他趕出山門,雖然智真一直認為魯智深:“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但魯智深總是喝酒鬧事,還打壞了院中兩座泥塑金剛,智真長老有心保他,但魯智深已經惹的天怒人怨,只能離開。

於是智真長老修書一封,讓魯智深去東京大相國寺投奔自己的師弟智清長老,並贈送他四句偈言,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那麼結合魯智深的這一生不難發現,直真長老當時的這四句偈語就是在暗示魯智深這一生的大起大落啊。

遇林而起

這裡的林可以理解為“林沖”也可以理解為“野豬林”,但本質是一樣的,當魯智深帶著智真長老的書信到了東京後,機緣巧合下結識了林沖,後來林沖因高衙內而得罪高俅,被設計陷害發配滄州,高俅指使解差董超、薛霸,讓他們在半路殺死林沖,當他們走到野豬林正準備殺死林沖時被趕來的魯智深所救,後魯智深就一路護送林沖到了滄州。但魯智深也因此得罪了高俅,無法再在東京待下去,於是就逃出東京,流落江湖。



遇山而富

魯智深流落江湖後,在孟州與張青,孫二孃夫婦結識,並與他夫妻二人結拜。聽他夫妻二人說青州“二龍山寶珠寺可以安身”,便離開孟州,直奔青州二龍山而去。一開始二龍山寨主鄧龍拒絕魯智深入夥,魯智深只好下山,在山下結識了因丟失生辰綱也準備上二龍山的楊志,兩人大打一番後冰釋前嫌,他們與曹正一起設計上山殺了鄧龍,奪了山寨,佔據二龍山,正式落草,之後武松、施恩、張青、孫二孃也相繼上山,二龍山一時聲名大噪!

遇水而興

三山聚義後,魯智深等人加入水泊梁山,在梁山泊時魯智深屢立戰功,奮勇戰鬥,最終排梁山第十三把交椅,星號天孤星,是步軍十頭領之首。雖然魯智深反對招安,但當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後,魯智深還是跟著宋江投靠了朝廷,並一起出徵遼國。

徵遼回來後,他們途徑五臺山,魯智深再次上山拜見智真長老,這時智真長老再次送給魯智深四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遇江而止

這裡的江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宋江”,另一種就是“錢塘江”,如果結合智真長老第二次給魯智深的偈語的話,那麼這裡的“江”應該是“錢塘江”,畢竟魯智深跟隨宋江征討遼國後並沒有“止”,而是接著征討方臘。所以“遇江而止”說的就是魯智深會在江邊圓寂。


在徵方臘時,梁山好漢接連陣亡,魯智深也是非常的痛心和憤怒,所以每每殺敵他都是一馬當先,後來在烏龍嶺追殺敵將夏侯成,並生擒方臘!

但經此一役,魯智深也看破紅塵,不願再入朝為官,於是大軍回師途中,他便在杭州六合寺出家了,後來在寺中聽到錢塘江潮信響圓寂而去。這也正是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語。


鹹魚閒聊


五臺山的智真長老是《水滸傳》中代表佛教的一位大智者。在魯智深不守清規戒律,三番五次大鬧五臺山,眾僧怨聲載道的情形下,力保魯智深,並對其餘僧眾道:雖是如今眼下有些囉唣,後來卻成得正果,你等皆不如他。


只是後來魯智深屢教不改,直到搞得“卷堂大散”,智真長老見他惹起眾怒,自己也包庇不了,沒辦法再待下去,只得讓他去東京汴梁大相國寺投奔自己的師弟討個職事僧做。臨行前,面授魯智深四字箴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後來,這四句話在魯智深身上一一應驗:

“遇林而起”可以說是一語雙關,一是指的是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的菜園遇到林沖,兩人意氣相投結為兄弟。二是指在野豬林救起要被董超,薛霸的陷害的林沖,從此出走佛門,踏上了亡命江湖的道路。

“遇山而富”說的是魯智深在二龍山下遇到了剛剛被劫取了生辰綱的青面獸楊志,兩人在曹正的協助下奪取了寶珠寺,從此過上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

“遇水而興”則是說“三山聚義打青州”後魯智深帶著二龍山的人馬上了梁山泊,“泊”本身就是“水窪”的意思,也就是梁山泊可以讓他興旺發達。

“遇江而止”當然是說他遇到宋江就別再瞎折騰了,好好跟著他幹吧。其實剛上梁山時魯智深對宋江並不服氣,直到他為了救史進而身陷圇圄,宋江帶領人馬救出了他們,這才踏踏實實地在梁山泊安下心來。

在梁山泊受招安破遼國班師回朝途中,魯智深再次帶著宋江上五臺山拜見智真長老。臨別前,智真長老再次贈給魯智深四字箴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後來又一一應驗。

後來,梁山大軍在徵方臘大戰烏龍嶺的戰役中,魯智深活捉夏侯成,生擒了方臘。而在夜宿六合寺時,聽到錢塘江潮信聲,於是沐浴更衣,圓寂而去。


魯智深一生光明磊落,雖然時有魯莽之舉,但無關大雅,不愧為水滸第一大英雄。


田獲三狐


題主有一個錯別字,應該是智真長老,不是知真。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富,遇江而止。”其實還有一句話就是“遇州而遷”,這5句話就是魯智深一生的判詞:

“林”指林沖,“山”指二龍山,“江”指宋江,這5句指的是魯智深到東京後結識林沖,奪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會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見了宋江,同歸梁山泊。

“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一句說得非常明白,魯智深將以在梁山泊歸於宋江為其終。

遇林而起:遇到林就有爭鬥廝殺。赤松林、林沖、野豬林、萬松林,琳琅山松林。

遇山而富:遇到山就有財富好運。桃花山、二龍山、烏龍嶺、琳琅山。

遇水而興:遇到水就興旺發達,水泊梁山。

遇州而遷:遇到州就有大的變動。青州歸水泊,華州被擒被救,杭州圓寂。

遇江而止:指後來跟隨了宋江。

與此句對應的還有 梁山歸順朝庭平定遼國後,魯智深重上五臺山謁見智真長老問詢前途,智真長老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之後,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錢塘江潮信大至,魯智深想起長老之言,問明“圓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圓寂而逝。

以上均為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獨行彩雲間


遇林而起:指遇林姓後,若有淵源,將是起點,後來果真靈驗。

遇山而富:在武台山被轟走後,他遊走江湖,後經人指點去了二龍山,可寨主不收,後來與楊志一同攻了山寨殺掉寨主,佔據一方。

遇水而興:三山聚義後,魯智深在梁山步軍頭目裡排行在先,統領二龍山原班人馬,其中有武松、孫二孃、張青等悍將,這支部隊可以說自成一體,是梁山三大軍事集團裡的一支。

遇江而止:寓指錢塘江,意思是到了錢塘江就不要再往前了。實則正值宋江招安後,帶三十六兄弟(梁山實為36天罡)隨童貫南征方臘,其間死傷殆盡。魯智深日見形單影薄,悲感萬分,聯想到師父這句話,便與武松商量一番,倆人於大雨之際與宋江不辭而別,從此隱居江湖。


驍勇34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2f701967cebb46693a1eb5bcb0a2aafd\

隨波逐流之以史相隨


智真長老對魯智深說的四句偈,第三句遇水而興,也有遇臘而擒之說,究竟老方丈說過這四句話,誰能考究過是真的,水滸傳裡說方丈對魯智深說了這四句偈語,那就權當真的吧。


泥人161


那個歷史時期,讖緯之學在社會很流行,寫小說不寫點讖緯的內容,不吸引觀眾。就像現在電影不弄點色情情節就沒觀眾一樣。


沽上路人


就是金剛經中的,卵生,胎生,溼生,化生。四個階段的特徵,以及具體對治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