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錕賄選總統前,東北政客獻上一計解決隱患,連孫文都無法反對

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上,只是寥寥幾筆帶過直係軍閥曹錕靠著賄選當上總統,因為曹錕和吳佩孚打敗了張作霖,使得直係軍閥一時風頭無兩,所以他才有資格去問鼎。

但在曹錕賄選總統之前,國內的形勢卻不容樂觀,根本不是花錢就能安安穩穩的坐上大總統,此時東北政客吳景濂,這位民國時期的職業議長向曹錕獻上一計解決隱患,最後竟然短暫達成了統一南北的目的,連孫文先生都無法反對,這究竟是什麼錦囊妙計,有如此威力?

曹錕賄選總統前,東北政客獻上一計解決隱患,連孫文都無法反對

吳佩孚的喜與憂

要說起曹錕,就繞不開他的得力助手吳佩孚,雖然二人是上下級關係,但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以後,吳佩孚大放異彩,甚至隱隱的可以壓過曹錕一頭。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全靠著吳佩孚的個人能力,靠著一張張電報的吶喊積累了聲望,靠著一場戰爭的勝利贏得了名譽,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吳佩孚背後有英美等列強的支持。

在直系戰勝張作霖以後,國內形成了新的格局,東三省在張作霖的帶領下宣佈獨立自治,中原大部分省份被直系掌控,其餘省份表示聽從直系命令,就剩下廣東的軍政府還遊離在外。可以說全國絕大多數的土地都接受直系的領導,接受曹錕和吳佩孚的領導,形勢喜人。

曹錕賄選總統前,東北政客獻上一計解決隱患,連孫文都無法反對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重新組建新政府,這是曹吳二人的共同目的,但他們的選擇卻不相同,曹錕一直想圓自己的總統夢,但吳佩孚並不贊同他的觀點,看他如此冒進,甚至有些隱隱的擔憂

首先吳佩孚不想讓直系出風頭,現在應該穩紮穩打一步步扎牢根基,總統這種職位沒有實權還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從前幾任總統的下場就可以看出來。

其次吳佩孚也不想讓曹錕繼續壓著他,如果讓曹錕順利的當選總統,那曹錕在直系內部和全國的影響力就會上升,這也是追求更大進步的吳佩孚不想看到的。

曹錕賄選總統前,東北政客獻上一計解決隱患,連孫文都無法反對

吳佩孚徵求了各省的意見,還詢問了知識界知名人士的看法,蔡元培就提出要聯合孫文先生,這樣就相當於聯合了很大一部分的革命勢力,到時候吳佩孚可以做全國的兵馬大元帥,孫文管黨務。

對於聯合孫文一事上,曹錕這邊也是支持的,畢竟要南北統一,沒有孫文先生的點頭同意是無法實現的,這個時候一個東北政客站出來向曹錕獻上了一計,讓曹錕離總統職位更近了一步。

曹錕賄選總統前,東北政客獻上一計解決隱患,連孫文都無法反對

先讓黎元洪出來重新當總統

當時在曹錕和總統寶座之間有三個障礙

一是徐世昌還在任,徐總統的任期沒有到,而且也沒有犯任何錯誤,如果無緣無故的趕走徐世昌,那曹錕肯定會被全國討伐,直系勢力也會受到影響,吳佩孚肯定是第一個反對的。

二是他個人能力不夠。由於他從小出身貧寒,沒讀幾年書,而後就投身軍旅,成長為一名豪放粗魯的軍閥。這樣的人當總統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服眾的。

三是國會問題。由於現在的國會是段祺瑞時期成立的,南方軍政府不承認這屆國會的合法性,如果曹錕從這樣的國會中當選總統,那就是一個任人攻訐的總統。

曹錕賄選總統前,東北政客獻上一計解決隱患,連孫文都無法反對

這時東北政客吳景濂找到曹錕說,可以先讓黎元洪出來重新當總統啊,曹錕聽了大為不解,明明是我要當總統,為何又把黎元洪扯出來,白白便宜了他。吳景濂又接著給他分析這這樣做的好處。

第一,這樣做表示曹錕擁護民初舊約法,因為黎元洪就是根據舊約法選接任的總統,他只是被張勳趕走的,任期還沒結束,而打出擁護舊約法的旗幟就可以拉攏孫文等南方革命勢力,把護法運動和平消除。革命勢力發動的護法運動本來就是要讓北洋政府承認舊約法,如果曹錕主動擁護舊約法,護法運動就沒了發動的意義。

第二,可以讓徐世昌主動下臺。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總統,如果黎元洪回來,徐世昌就得下臺,這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曹錕打出擁護舊約法的旗幟,徐許昌的總統就成了非法的,因為徐世昌是段祺瑞成立的安福國會選出來的,沒有遵循舊約法。

曹錕賄選總統前,東北政客獻上一計解決隱患,連孫文都無法反對

第三,黎元洪和新國會都可控。黎元洪出了名的老好人,以前就被段祺瑞玩弄於鼓掌,現在直系掌權,黎元洪當總統還不是個傀儡,讓他什麼時候走,他就得什麼時候走。而且按照舊約法重新組建的國會又是一輪新的洗牌,到時候就有了操作的餘地。

曹錕聽完以後連連稱讚他是個人才,就這樣在曹錕賄選總統前,東北政客吳景濂獻上一計讓黎元洪重新出來當總統解決了幾大隱患,因為是打出擁護舊約法的旗幟,連反感軍閥的孫文都無法反對,而那些南下的議員們紛紛高興的北上重新坐進議會里,黎元洪又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歡迎繼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