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經過春秋數百年的征戰和兼併,歷史進入戰國後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所謂“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指的是戰國時期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只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強國,以及中山國、衛國、宋國、魯國和鄭國五大實力略遜一籌的諸侯國。今天就來說一說戰國七雄的淵源和出身如何?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戰國七雄: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先說楚國,楚國的最早締造者是鬻熊,《史記-楚世家》記載:“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西周第二位君王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楚國由此立國,熊繹是鬻熊曾孫也就是楚國的始封國君。

戰國七雄: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不過楚國立國之初級別並不高,“公侯伯子男”楚國只是個子爵封國,封地只有五十里,而且丹陽當時地處南蠻之地遠離中原核心區域,楚國一立國就被稱之為“楚蠻”為中原各國所輕視;經過歷代國君的努力楚國逐漸強盛,和周王室的關係也日益緊張,到第六任國君熊渠的時候熊渠自己雖未稱王,但是一度封自己三個兒子為王。

前704年熊通僭越稱王,史稱楚武王,他也是各諸侯國中第一個稱王的,楚國對自己蠻夷的身份並不諱言,甚至是一副我是蠻夷我怕誰的樣子,《史記-楚世家》記載:“三十五年,楚伐隨。是也。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戰國七雄: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春秋時期的巨無霸強國晉國的始封國君是周武王之子唐叔虞,原先國號為唐,其子燮即位後改為晉。晉國是姬姓侯國,在晉獻公的時候開始崛起,史稱其“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文公的時候開始稱霸,晉悼公的時候國勢強盛一時,達到晉國霸業的頂峰。

戰國七雄: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晉國雖然強大,但是自晉文公建立三軍六卿制後,晉國大權逐漸落入六卿之手,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卿滅智氏,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強大的晉國分裂成為韓國、魏國和趙國三國,其中韓魏兩國都是源自姬姓:戰國時期的魏國先祖畢萬是周武王的弟弟畢公高(姬高)的後裔;韓國先祖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也是源自姬姓。

《荀子》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戰國七雄中姬姓諸侯國還剩下三個:魏國和韓國加上一個血統最純正始封國君是周武王弟弟姬奭的燕國,燕魏韓三國算是一家人。

戰國七雄: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由此可見,秦國的先祖是商紂王時大臣惡來,趙國先祖則是惡來的弟弟季勝,兩國同源都是源自嬴姓。

秦國始封國君秦非子是惡來五世孫,因善於養馬受到西周第八位國君周孝王的賞識獲封秦地,秦國由此立國,而且秦國地位還不算低是個伯爵封國;三家分晉獨立立國的趙國先祖造父是季勝之後,為周穆王駕車,《史記》記載:“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造父後裔趙衰曾隨晉文公重耳逃亡十九年,是晉文公六卿之一,趙氏由此而興。

戰國七雄: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齊國有姜齊和田齊之分,姜齊的始封國君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太公,而且地位頗高是個侯爵封國(公爵封國總共也沒幾個),齊國在春秋時期國力強盛,齊桓公更是春秋五霸的首霸。

戰國七雄:楚國蠻夷,秦趙同源,燕魏韓一家人,齊國得位不正

田齊的始祖田完原名陳完是陳國貴族(陳國也是侯爵封國之一,媯姓,是舜帝后裔),因受排擠流亡到了齊國受到齊桓公重用,田氏逐漸興起成為齊國權臣,尤其是齊平公、齊宣公和齊康公三代田氏獨掌齊國大權,公元前391年田完的八世孫田和把姜齊末代國君齊康公流放到海島上後自立為國君,史稱齊太公。

前386年周王室正式承認田齊的諸侯地位,田齊也正式取代姜齊,不管怎麼說戰國時期的齊國(田齊)逃脫不了得位不正的嫌疑,這也是恪守周禮的姬姓燕國對齊國不滿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