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麵笑匠”方清平的單口相聲為何頻頻遇冷?

oO灰機Oo


方清平生於1970年,從13歲開始學習相聲,但是並沒有正經坐科,而是邊上學邊學習相聲;高中畢業後進入部隊宣傳隊說相聲,復員以後長期混跡於小劇團,甚至KTV,博人一樂,養家餬口。2000年,自感前途渺茫的方清平放棄了相聲,改為幕後工作,跟著相聲創造者廉春明先生學習相聲寫作,二人合作創作了一些經典作品,比如《新夜行記》(李金斗代表作之一)、《讓一讓,生活多美好》(春晚小品一等獎),還有影視劇《幾毛小事》《體育人家》《圈裡圈外》《小康人家》等等。順便說一句,郭德綱的相聲寫作也師從廉春明先生,並拜廉春明先生為義父。

2008年,天津舉行了一場相聲原創作品拍賣會,方清平帶著自己的作品參加了;但是沒有人願意展示他的作品,無奈之下,方清平將作品改編成單口相聲,自己上臺表演,沒想到效果極佳,激發了他的第二春。


2010年,40歲的方清平參加了央視相聲大賽,最終依靠單口拿到第二名。此後一發不可收,在多個平臺都獲得邀約,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相聲演員之一,直到2013年登陸春晚,達到個人演藝生涯的巔峰。


2014年至今,方清平雖然偶爾也能在電視臺上看到,但是明顯後勁不足,疲態盡顯,究其原因,小義認為有以下幾方面:

  • 作品雷同度過高。方清平的作品一開始看有新鮮感,但是看得多了就感覺大同小異,都是由一根主線串聯起的小段子,相當於段子結合,不是真正的相聲。

  • 電視舞臺的限制。電視上給一段相聲的時間不超過十五分鐘,而這個時間對於單口相聲來說遠遠不夠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所以將成段子合集,方清平也是無奈之舉。

  • 沒有穩定的小劇場演出平臺。單口相聲更適合小劇場表演,這個是毋容置疑的,能夠給你足夠長的時間講故事,但是方清平並沒有這樣一個平臺,他曾在多個小劇場演出過,但是演出時間不固定,場次也不固定,所以還是以小段子為主。


如果方清平能夠有一個自己的小劇場,安心的創作表演一些長篇作品,類似劉寶瑞先生的那些作品,說不定能夠綜合展示自己的實力,獲得觀眾的認可。但是方清平現在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財力來做這件事,生活的壓力逼著他只能在各大電視臺奔波。

相對於大部分同行來說,方清平在相聲界算是小有名氣了,最起碼能夠憑藉自己的實力養家餬口,而且活的不錯,不靠國家養著,已經很難得了。


相聲演義


老實說,是不好聽,也不喜歡聽他的。

我是很喜歡聽單口相聲的,沒事就在網上搜,幾乎把能搜到的,可以聽下去的都聽了,但幾乎都避開方清平的段子。確實覺得聽起來沒有意思。

他的段子,絕大部分就是一些網絡笑話,網絡語言拼出來的,加上誇張和不切實際。不是說網上的東西不行,只是聽到開頭就知道下面要說啥,覺得沒意思。他的段子,太誇張了,不接地氣,當脫口秀主持還可以,就像當初的劉儀偉一樣。而且他的那種冷麵的風格,剛開始還覺得新鮮,久了就不喜歡了,太單調乏味了,畢竟藝術表演都是講究表情多樣的。

我沒有看見過哪一位功成名就的藝術家是靠冷麵來成就的。當然也許韓國或朝鮮有吧。那邊的人好這口。


雲想衣裳534


成功的人貴在堅持,但有的人成了——比如郭德綱,但有的人敗了——比如方清平。解釋下,我說的方清平失敗,並非說他相聲藝術不行,而是指單口本身就不好說,現在單口相聲沒什麼市場,方清平又是單槍匹馬,很難壯大。

方清平的藝術造詣沒得說,在相聲界也算是老江湖了,臺風穩健,發揮自如,而且還具有自己創作好作品的能力(曾轉幕後多年,跟隨相聲作家廉春明學習創作,曾為郭德綱、蔡明等寫過劇本)。我也喜歡聽,下載幾段放車上聽,因為他的相聲只需要用聽,沒有什麼肢體語言,也能逗樂。

但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碎片化組合,沒故事情節,沒主線貫穿,這就缺少回味,一說一樂還行,但很容易就忘記,經不起推敲。

在相聲組合裡,群口相聲太吵雜,戲份不好拿捏,都照顧了不好接活,角色不突出,流於“遞活”。突出角色吧,其他人又有點傻愣矗立著,稍不留神就把觀眾注意力吸住了。

單口相聲過於單調,沒人接活,光靠一張嘴說,和觀眾互動時把握不好,觀眾起鬨了,很容易忘詞,還沒有任可以提示——量活。所以說相聲的,大多數以對口形式出現。

郭德綱能把單口說得有人聽,那是因為他已然是角、是大碗,他站那不張嘴,觀眾都能樂得不行,這是明星效應。如果郭德綱成名前說單口,肯定也沒市場。

方清平也參加過《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等娛樂選秀節目,但收效甚微,成績一般,說明並不太被觀眾接受。


岑詮


(最近對我的回答審的有點嚴呀?又沒通過。這是要開通收益的節奏麼?以下是修正後的回答:)

對於諸如方清平、周培巖的“單口相聲”,我一直這樣認為:

“是不是相聲,各自表述”。

你說是相聲,我說不是相聲。 各說各的,誰也別硌應誰……

話題扯的有點兒遠,以下是我的看法:


為什麼“遇冷”?是因為節目讓人記不住。

為什麼記不住?我覺得至少三個主要原因:


方老師的“單口”,其實就是“同一主題的小笑話堆砌”,就是“段子集錦”。

每個小笑話之間雖然有共同主題,但是場景、內容,相互之間毫無關係,且無主次之分。

觀眾們聽完了第一個笑話,腦海裡還沒有落神,就要跟著演員進入第二個、第三個場景。

每一個場景之間又沒有關聯,讓觀眾來不及回味前一個包袱。

就好似走馬觀花。當時覺著有意思,完了一個都想不起來。

因為沒有主線情節的支撐,接著聽第二遍也不會有什麼新的東西值得回味。

這就叫“一笑了之”,或者“一遍靈”。

所以,這樣的“相聲”讓人記不住。


然後是細節。

細節的描述,是讓觀眾記住節目的一個重要手段。

寶瑞老的《化蠟扦》:

“弟兄分了家比仇人還厲害”。

房產、地產連煤球都是三一三十一。亂七八糟分完了,還剩一個銅子兒,怎麼辦?買一個子兒的鐵蠶豆給分了。

最後剩倆,誰都別想要,扔窗外頭去。

這樣的細節,能經著聽許多遍,能讓人尋味。

“段子集錦”類的“單口相聲”,包袱要求短小精悍,所以沒法在這方面有所表現。

這就少了一個讓觀眾回味的地方。


最後是“活單”。

所有的節目都是一個類型,看多了難免讓人膩歪。

不止是方清平,包括周培巖,還有擅長“撲盲子”的周雲鵬都有這個硬傷。

重要的是,每段節目的人物都是一個類型,導致觀眾分不清你說的是哪一段兒。

說嚴重一些,估計演員演多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是哪一段兒。

指望觀眾記住?門都沒有。

如果這個瓶頸過不去,這幾位也就到這兒了。


綜上,方清平本人的名氣,其實已經比他的作品大,並沒有多“遇冷”。

“遇冷”的是他的節目,不是方清平這個人。

以上……


相聲沙彌


  1. 他的相聲走不遠是必然,畢竟目前喜劇人的舞臺講究的是團隊致勝。不說多吧,最起碼得有兩人登臺吧,不然真沒法在現場帶動觀眾的情緒。

  2. 歡樂喜劇人的舞臺除了你要有紮實的表演功底之外呢,還要有臨場帶動現場觀眾氣氛的效果,在這點上我就覺得目前賈冰做的就很不錯,他的每一個細節都會給觀眾帶來包袱,會讓現場觀眾的眼神始終頂著他,生怕哪個包袱丟了,這就是喜劇人在舞臺上的影響力。反之,方清平老師的相聲頻頻遇冷過多的原因主要就是他的風格,太過於單調,不能把觀眾的注意力從根本上吸引過來,這就讓觀眾失去了興趣。

  3. 另外,也是非常敬佩方老師對藝術的堅持,畢竟現在的單口相聲真心不多了,我想或許適當的改變一下自己的相聲方式,或者多參考一下其他編劇的意見或許會更好一點,你們覺得呢?


娛樂最精華


初次在網上看方清平的單口相聲耳目一新,一下喜歡上了這位冷麵光頭將,由於對他不瞭解還以為是位半路出家橫空出世的的奇才,找資料一看才知道他是歷經磨難才有今天的輝煌。1970出生,13歲就開始說相聲可總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表現。2000年開始無奈之下方清平只有轉向幕後創作,2008年,天津舉辦相聲拍賣會,方清平以為讓作品出頭機會到了,可因劇本題材問題無人願意演出,進退維谷之際他他把對口相聲改成單口相聲,並於付強搭檔表演,自此他便單打獨鬥闖天下。



2010年, 年屆不惑的方清平卻以相聲新人的身份參加了第五屆CCTV相聲大賽,表演單口相聲《幸福童年》奪得相聲大賽二等獎,多年的耕耘終被認同。2013年2月,首次登上春晚舞臺,與孫濤、秦海璐、王茜華表演小品《你攤上事了》而受到關注。2018年作為補位喜劇人參加《歡樂喜劇人第四季》。
方清平表演的單口相聲風格另類獨特!蔫頭蔫腦,無精打彩,不苟言笑,但是出其不意的一個包袱讓人笑了半天,回味無窮。可他的相聲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缺少懸念,他表演時面無表情,更無肢體語言,很難與觀眾產生共鳴,故此現場觀眾沒有期待的火爆。如果他能改變一下表演風格,作品內客再豐富飽滿一些,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倪萍曾說他不會笑,他回答道,我雖不會笑,但我把笑聲和歡樂送給了觀眾。我真佩服他機敏,回答絕了。


小俠萬人敵


因為他是李金斗的徒弟,只會高雅,不會媚俗低俗。😄



潘龍江紅塵情歌創作人


冷麵殺手方清平!早已在老百姓心中奠定了冷麵笑匠的形象!高出三俗先生一大截。只是不炒作吧!

笑匠!殺手!三俗先生算個蛋,坦!

有一些吹缸手,舔缸蟲,恬不知恥的支持三俗先生?三俗先生早在全國各地老百姓心中已又髒又臭又噁心了!

三俗先生的帽子早已摘不下來了。吹缸手?舔缸蟲?我在大聲的告訴妳們,方清平是冷麵笑匠!冷麵殺手!

三俗先生見鬼去吧!又髒又臭又噁心的三俗!


Dj調


我第一次知道方清平是通過春晚他和秦海璐的小品,還可以,後來看了一次他參加《謝天謝地您來了》也是應變快,而且全程冷麵,就好像胸有成竹,後來看了一次他單口相聲,主要問題是故事荒誕一聽就是瞎編,不可能有生活體驗,好處就是不得罪人,沒有生活原型。


金麥小郎


作為一個搞笑視頻創作者,一直在關注搞笑領域的大咖。方清平先生也是我關注的對象之一。當然,重點的是關注他的作品。為什麼方清平先生遇冷呢?其實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清平先生的作品大多都是段子串起來。段子第一次聽,你會覺得有意思。但是聽第二次,第三次,你會覺得這些段子過氣了,老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二、方清平先生人稱冷麵先生。為什麼冷麵了。因為他說段子的時候只有一個冷麵表情。這是他的特點,也同時限制了他的發展。讓你十幾分鍾盯著一個人看,而且這個人的表情變化不大,你感覺是怎麼樣的?不信,你打開他的作品看看。

三、資源以及運營問題。方清平老師最近幾年獲得的資源還不少,但是不是很多。而且方清平應該是沒有成立團隊,沒有團隊來打造和運營這個人和品牌。所以啊,有人感覺他最近今年有點冷。

四、機會。一個人想成名或者火,必須要等待機會的。方清平已經是有名氣了。怎麼變得更加有名氣,那就要等待機會了。另外,曾經我偶遇方清平先生。這個人還是很隨和的,一點也不擺架子。所以啊,我希望方清平先生快速火起來。

五、創新。我覺得方清平先生在單口相聲上應該還有所創新,不斷髮展。真心希望他能再次火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