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十大未解之謎,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

梅碧巧


“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這是對武則天“無字碑”的描述。位於陝西省的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陵前並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西側的一塊叫“述聖碑”,東側的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說起“立碑”,一般來說,都會在碑上刻上銘文,而一代女帝武則天,為何要立一塊“無字碑”呢?



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唯一正統女皇帝,武則天可以說是一位傳奇人物。而這樣有影響的一位人物,為什麼要立一塊無字碑呢?關於這個,後世說法不一。大致有以下幾個說法:

其一:是武則天認為自己的功績無法用文字書寫,因為武則天登基為帝,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而且在位期間,國家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國內沒什麼大亂子,為後來大唐王朝的“開元之治”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二:是武則天認為自己罪孽深重,不知道也無顏去寫碑文,因為武則天的帝王之路是殺伐之路,在她稱帝之路上的阻礙,如大唐宗室宗親、朝廷大臣,甚至自己的親生骨肉,都成了她稱帝之路上的犧牲品,而且執政期間,任用酷吏,大開告密之風,剷除異己。

其三:是天下重歸“李唐”後,對於當時的皇帝以及朝臣而言,“武則天”好似成了一種忌諱,而關於武則天的評價和碑文撰寫,各方的說法不一,所以就沒有在碑上刻文。

其四:就如“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武則天認為,自己的一生經歷以及所作所為,後世人都會有不同的評價,於是,就留下了“無字碑”,讓“是非功過,都留於後世人評說”。

我個人而言,偏向於最後一種說法。是非功過,留於後人說。一代女帝,應當有這種氣量。


說與山鬼聽


這條題,歷史系研究生寫論文能寫上一萬字。我不想說太多,就簡單、精確回答。武則天,為何立無字碑?為何晚年被奪權?她的周朝為何不能傳承下去?這是她的死症,無法改變,她註定是:無言結局!

為啥呢,武則天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

她是有兒子,親生的與非親生的兒子,都有。但都姓李,他們只承認是李唐王室子孫!不承認是武周王室子孫!

怎辦呢?古代兒子都跟父親姓,傳承上也跟父親。

武則天的兒女就是唐高宗的兒女,武則天是改朝換代,篡奪了唐朝皇位,改國號為周。她如果把皇位傳給兒子,那就等於傳回給唐朝了!這是她無法接受的!

她想傳給孃家人,比如侄兒武三思。但被狄仁傑說了一句:“從古到今,只有兒子拜祭母親,孫子拜祭祖母,沒聽說過侄子會永久拜祭姑母,侄孫永久拜祭姑奶奶的事情。”

這是人之常情。武則天是聰明人,一點即明。所以,她又犯愁:有兒子不傳,卻傳給孃家侄子,這條確實說不通!萬年香火如何傳承祭祀呢?

這樣,武則天就沒法子了,在接班人問題上拿不定主意:找不到合適的接班人!

好了,身邊大臣聯合唐宗室子弟趁他病重,防備鬆懈,撥亂反正,發動政變奪權!

武則天也無可奈何,自己年老多病也搞不動了!隨他吧。

武則天死後,問題就來了:在墓碑上書寫,抬頭(頭銜)寫什麼?如何評價她的是非功過?

沒有人能給出合適答案!

先別說她的歷史功過如何,就抬頭寫什麼都無法落筆!

大周皇帝武則天?這樣寫肯定不行,恢復唐朝的皇帝不會接受!

那寫什麼呢,寫:大唐則天皇后?又不符合歷史事實:她是稱帝,建立周朝。改朝換代了!

就一個頭銜,就無法無法無法編排,無法落筆!

所以,唐朝聰明的大臣就想出一個招:無字碑。不寫,不評,任後世評說!

為啥又葬入乾陵呢?考慮到她是唐高宗的皇后,夫妻恩愛,放在一起,方便管理。反正唐朝子孫也承認她是母后。而葬禮規格,又要比皇后高。

史載,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之仙居殿,享年八十二歲。她的遺詔:去掉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她聰明,不這樣做,李顯很難安排後事)

神龍二年(706年)五月,武則天入葬乾陵,與高宗合葬在一個陵寢。

武則天是以皇后資格入葬乾陵的。如果以皇帝身份是無法入葬乾陵。但她的真實身份又不止皇后這麼簡單!立碑該如何書寫呢?

武則天67歲稱帝,改唐為周,在位15年。這段歷史是無法改變的!她做了15年周朝皇帝。狄仁傑都是她朝廷的大臣!

這是武則天的無言結局。她沒有合適繼承人!才會弄到如此結局。

立無字碑也好,啥都不說,省去很多麻煩,也給後世更多的思考。

大城公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大城公


在今天西安市西北的乾陵中埋葬著女皇武則天和他老公李治。乾陵墓前有兩塊石碑,西面的是為高宗李治立的“述聖碑”,碑文是武則天親自撰寫的,武則天在碑文中為丈夫李治歌功頌德,顯然是一副賢妻良母。

靠東面就是武則天的“無字碑”,這塊碑比李治的“述聖碑”還更高大,而且碑頭和碑座雕刻的紋飾更加精美。根據史料記載,武則天在李治死後,修建乾陵時,無字碑在她生前就立好了。

為什麼武則天要為自己立一塊比李治還要大的無字碑呢?

關於立無字碑,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認為武則天篡位建立周,她自己內心一直愧疚不安,所以想死後把江山還給李家,但由於稱帝的這段經歷,她又害怕遭到世人的唾罵,只的留下無字碑悔過。

第二種:就是當今人們最常說的一種,因為武則天生前立過遺言,不許在碑上刻字,把自己的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上述兩種說法,其實都不準確。

武則天作為女性,能夠當上皇帝,這在男權為主的社會,就是逆天大罪,別說讓後人評價了,首先她兒子李顯就不可能給她客觀的評價,這一點武則天應該更清楚。

還有就是武則天在“述聖碑”中把李治誇上了天,卻為自己立一塊更大的碑。我認為除了對丈夫李治有些愧疚外,更多的想說明自己在治國理政方面,甩李治好幾條街。

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在武則天認為,自己雖然是女人,但論治國安邦的雄才大略,絕對比李治強。而且歷史也證明在她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可是很多人卻看不到,總認為自己是叛臣逆賊。所以就立一個無字碑,與李治“歌功頌德”的碑文形成對比,讓後人去比較。這樣既沒有給反對者留下口實,又顯示了自己的謙虛大度,更容易獲得公正的評價。

所以武則天是聰明的,作為一代女皇,她沒有單獨給自己建造皇陵,而是選擇死後與李治合葬,不僅絕了李家毀墳的後路,也在無聲的訴說自己的才能和品德,此處無字勝有字,不得不說武則天的高明!

歷史也印證了武則天的聰明,若干年後,她的無字碑被後人刻上了密密麻麻的各種文字。除了那些無法辨認的,基本沒看到貶低武則天的語句。

這些跨越了千年的文字刻滿了碑身,形成了各種評價武則天的“碑文”,這也許就是武則天當年立無字碑的本意吧。





雲臺山閒人


白居易有詩日:此時無聲勝有聲。武則天來了個:此碑“無字”勝“有字”,留下一個迷底與後人猜測,實乃聰明。

武則天是我國唐朝時候的一位女士皇帝。她才智過人。她不僅憑自己的智慧當上了皇帝,而且與歷代皇帝不同的是,她竟然要求死後在自己陵墓上立了一塊沒有文字的墓碑。這塊無字碑引起了後人各種猜測。




武則天本來是李世民的愛妃,但是在李世民年老病重期間,李世民本想殺了武則天,但被袁天罡勸住了。後來武則天就跟太子李治走到了一塊。李世民死後,李治生性懦弱,武則天憑著才智打敗了蕭淑妃和王皇后。武則天漸漸的染指朝政,以致出現“二聖臨朝”的局面。李治死後武則天當了皇帝。

武則天在位期間,也是發展科舉,獎勵農桑,唐朝社會照樣繁榮。

但在武則天后期,她也覺得自己篡奪了李家天下,自己有了些悔悟。於是決定死後立一塊無字的墓誌銘。她覺得在碑上刻女皇帝之名也不妥,寫女妃又好象貶低了自己,索性不寫。

武則天也覺得自己偉大的功績,遠非一塊碑文所能容納得下,因此,有意留下空白,任後人評說。

這正是武則天聰明魅力之處。


史裡淘聲


乾陵有很多迷團,其中一個就是無字碑,那麼武則天為什麼要立無字碑呢?

歷史上漢朝的呂后權傾朝野,但呂后沒有稱帝也沒有奪劉家的江山。而武則天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後來又是唐高宗的皇后,為了跟後宮的嬪妃爭寵不惜殺了自己的女兒。唐高宗在時就已垂簾聽政,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唐高宗一死,武則天做為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後來乾脆廢掉自己的兒子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周,自此,唐朝的江山已經改名換姓了。武則天重用酷吏,打壓唐朝宗室,同時也重用賢人,選拔人才,改革吏治,使唐朝換然一新。

晚年由於豪奢專斷,漸生弊政,被她的兒子李顯同張柬之發動政變,奪走皇位,唐朝的江山又回到了李家。死後按皇后的身份葬在乾陵,按理說應該是唐中宗李顯來寫碑文,可怎樣寫才客觀呢?估計李顯也不知道怎麼下文,寫她壞嗎?她又是自己的母親,不能不孝。寫她好嗎?可武則天對自己對李氏宗親怎樣,大臣們心裡有數,畢竟李家的天下都被她奪走了15年之久,乾脆不寫了,留碑文空著吧。如果是武則天生前立的碑,可能她也覺得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說吧。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無字碑。


覃貴千


無字碑是武則天最好的選擇。

可以這麼說,立無字碑是一個聰明的做法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時候已經由不得武則天做主了,她再也不是大周女皇帝了,這時她的身份只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顯的母后,她也沒有了主宰天下的沒有權力了。

這時候不再是她的大周了,而是李唐王朝。

你要說她要求把自個的豐功偉績,建立大周皇朝給寫上去。

不說古代那個男尊女卑的環境,你就說讓李唐的面子往哪放?

唐中宗李顯他在怎麼沒用,也不會滿足武則天這個要求的,畢竟武則天可是偷了李唐的江山,還殺了李唐一大波人,要是承認了武則天的大周就是赤裸裸的打李唐的臉,作為李唐的子孫,他唐中宗李顯自己在怎麼軟弱、無能,可他也不能對不起祖宗呀。

再說了就算唐中宗李顯同意了,帶著他發動神龍政變的張柬之這些李唐忠臣肯定不會同意的,這是侮辱李唐王朝的榮光。

所以說武則天也知道不可能,只能立無字碑讓後人評論。


大唐都護


隋末李淵滅掉隋煬帝后,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史稱唐高祖。經過秦王李世民,後來的唐太宗勵精圖治,唐朝國力逐漸強盛,國家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去世後,太子李治繼位,就是唐高宗。唐朝是當時世界上強盛的帝國,與海內外許多國家均有往來,以至於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華僑和華人稱為唐人。

武則天十幾歲時便進宮做了唐太宗的妃子,也和太子李治有往來。唐太宗去世後,唐高宗李治便把削髮為尼的武則天接回宮中,冊封妃子,上演子納父妃。唐高宗後期大權逐漸掌握在武則天手中,武則天六十歲左右時唐高宗駕崩,武則天見時機成熟,隨後稱帝,該國號為大周,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掌權與稱帝期間,歷史停滯不前,生產力倒退,老百姓生活水平沒有得到提高和改善。為滿足一己私利,廢掉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起用酷吏,殘害忠良,任其相互殘殺,玩弄權術,坐收漁利。好大喜功,大興土木廣建廟宇;私生活混亂,揮金如土;西域邊疆領土喪失,老百姓生活艱難,四處逃亡;人口縮減,土地荒蕪。

武則天82歲時在宮中病死,寫下遺詔,與唐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墓碑。讓後人給她做蓋棺定論。不久,全碑刻滿文字,成了有字碑。後人對其褒貶不一,譭譽參半。


維多利亞德福


則天天本空空也,

名曌曌原黯黯然。

或醒貪嗔餘後孽,

盜鈴掩耳証心禪。

___七絕 . 試答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


鑑鐘樓主人


前無古人,至今不見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