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父母年老了還節儉還為兒女掙錢?

Lan出入平安


我是女兒 自從我爸供我上完大學 工作轉正後 就沒跟爸媽要過錢 自己買了上百萬的房 錢不夠付了首付 剩下的商業貸款 前段時間因為搬家距離單位遠了 平時自己也不方便帶爸媽和兩個孩子出去玩 所以又買了車 手頭錢不夠 跟我爸借了點錢 從我們兒壓歲錢裡剋扣了點錢 都記了帳 準備慢慢還 父母不是大富大貴之人 特別我爸辛辛苦苦自己攢下的養老錢 能借給我救急已經很感激了 更不要想不還我爸的錢 連我們兒的錢我都要還的 感覺靠自己奮鬥 自己賺的錢更有底氣 更覺得踏實 驕傲吧 所以看著有些人 特別是年輕男生 自己不奮鬥 吸血式靠爸媽買房買車我心裡真的會鄙視 當然情況還得具體區分 不管是誰 父母有條件 又樂意讓你靠當然OK 如果父母沒條件 別逼父母 靠自己奮鬥 好好賺錢 好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該有的 都會有的


童言佳語


可憐天下父母心!因為我父母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們現在已經退休不刻意出去掙錢,但是非常節儉,說省下的錢給我們,唉!

他們到目前為止都是為我們著想,自己養自己,還處處幫我們著想。買衣服都最多隻買一百多的,還覺得貴,說老人沒必要穿那麼好,但是給孫子孫女們都是很大方的,。我媽這幾年在我不停的做思想工作下,才願意買四五百塊錢一件的衣服。回老家要坐火車,嫂子怕他們坐硬臥不舒服,買軟臥,知道後他們一直說,浪費錢,硬要嫂子退了。前幾年,我爸還一定要坐硬座,說他身體可以,讓我媽坐硬臥,15個小時啊,還過夜啊,但是他們決定的,你要違背,會一直說你,所以只能按他們意思買。這兩年,通過做思想工作,都願意坐硬臥了。

曾經有一次坐高鐵,由於沒有二等座的票了,我就給他們買了一等座,告訴他們之後,我爸媽輪番打電話說我,說浪費錢,他們節約慣了,沒必要坐一等座,而且一等座不舒服,還不如二等座……我說又不是天天坐,偶爾一次也沒多多少錢?但是他們一再堅持讓我改簽,直到確認我已經改簽了才不說。

他們從那個艱苦的年代過來,真的是節約成了習慣。完全為子女們著想、付出,我還沒見過有像他們這樣的,如果對比我家公家婆,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秋雨梧桐0326


你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我的父母就是一個非常清廉。什麼東西都是精打細算,省吃儉用。就為了養我們三個孩子。我為他們感到驕傲,我的父母是60後,70後那個年代的人都非常的貧窮,那個時候中國剛進入了工農社會。生活條件比較困苦。家裡有個自行車都算是比較富有的。那個時候所有的資源都是通過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對手任何東西都是比較珍惜的。正因為是這樣,所以才養成習慣他們那一代人對什麼東西都看就是寶貝,不管是吃的用的好的,都是想留給自己的兒女。現在他們的兒女也為人父母。有些子女還是看不慣他們那麼省吃儉用摳門的樣。其實父母生活在那個年代文化教育比較低,對資源的渴望也是比較緊張的,哪怕是現在過上好的生活,他們也是加倍珍惜生命的資源。所以他們那一代人,所以現在雖然老了也很少看見他們浪費食物,衣服爛了都不捨得用,縫補補繼續穿。父母那一代人的精神,我們這一代人很難找在見到了。面對父母,我們應該多一些寬容,並不是說把攀比心用在父母的身上。說自己的父母怎麼樣怎麼樣,別人的父母怎麼樣怎麼樣。現在的年輕人攀比心是比較強的。完全不理會父母的感受。我在這裡說一聲,“爸媽”你為了我們這一代人你辛苦了!祝你們身體健康,不要再為我們子女操那麼多心了。


葫蘆頭老楊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古人這首詩,是中國人勤勞的最好見證。從古到今,儘管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水平更不能同日而語;但是,中國人勤勞節儉的優良品質沒有改變。從一些權威調查機構發佈的數據看,中國人的勞動參與率是最高的。只要是有勞動能力的個人,都在不同程度的參與生產勞動。這也就是中國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可以走過發達國家上百年的道路,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原因。其中,老年人的貢獻,功不可沒。不管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有勞動能力的老年人,都在直接和間接的為家庭為社會創造財富,助力家庭生活狀況的改善和品質提升。農村的老年人只要能動的,不勞動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在家帶孫子兼種地,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多種地多掙錢,既改善自己的生活,又減輕子女負擔。即使在農村衣食無憂的老年人,也要種點蔬菜,管理一下果園。不會整天坐在麻將桌子上啥事不幹。那城市裡頭領著不菲的退休金,收入居於社會中等水平以上的老年人,是不是整日裡就是鍛鍊身體,跳廣場舞,度假旅遊呢?非也!退休後“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只圖個人安逸享受,不管子女孫輩的的老年人是極少數。大部分的退休老人都在幫助子女帶孩子,負責孫輩的飲食起居,維護他們的身體健康。不光是精力上付出,經濟上也是傾囊相助,不遺餘力。不管是鍛鍊,跳舞,旅遊都要把晚輩的事情安排好才行。即使有衝突,力爭兩不誤。揹著孫子跳廣場舞就是最好的佐證。我的大姐,二姐 三姐,哥哥,沒有一家沒帶孫子的,帶的都是兩個或三個孫子。哥哥家侄兒侄媳一年幾十萬,父母一個月一萬多的退休金沒有積餘。他們心甘情願,他們幸福快樂;覺得為晚輩們付出是享受。這些辛苦勞作半輩子為人父母的老年人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生活呢?一,是中國人的天性使然。智慧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這種品質讓我們民族有強大的生命力,歷經磨難越發興旺。二 ,社會發展程度還不夠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公共服務水平不夠高。農村的老年人養老主要靠自己靠子女。老而不休,既為自身,更是父母對子女滿滿的愛的傳遞。城市的養老育幼不能完全社會化。城市老人輔助子女自然而然。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的家庭觀念較重,工作生活都圍繞家庭展開。家是小的國,國是大的家。家庭建設搞好了,社會也就進步了。三,情感寄託和需求。兒孫繞漆,天倫之樂是中國人對晚年生活的嚮往。沒有愛的付出,哪有愛的回報。老人不輔助子女過上好日子,子女自顧不暇拿什麼回報父母呢?有幾個做父母的可以漠視處於困境之中的子女不伸出援手的呢?有!但不是普遍存在而是特殊個體。奶奶性格急躁愛發脾氣;七歲的孫子揹著爺爺搖著奶奶的手臂哀求奶奶不要吼爺爺。爺爺奶奶離家在縣城照顧孫子讀書。奶奶腿腳不便遠遠走來,孫子急忙跑上前去攙扶。這一幕,誰會沒有感觸?這難道不是愛的奉獻換來的幸福?如今我兩鬢飛霜,即將跨進老年行列,以後帶孫子做家務學習哥哥姐姐不用懷疑。讓我們向老而不休的老年人致敬吧!你們是社會進步家庭幸福的源泉和動力。


手機用戶15934716121


很正常!人老了還有喜歡收藏破爛的癖好。例如:瓶瓶、蓋蓋、罐罐等。膠塑袋更是他們命根的極品收藏對象,總認為生活上能用上。

很多人解釋他們這代人窮慣了才會這樣,其實這是錯誤的說法。一般人到了50歲以後,就開始有收藏破爛的癖好。隨著年齡的增大,癖好就越重。家裡垃圾堆得滿滿的,這樣心裡才踏實。如果子女強制扔了老人的垃圾,他們內心會產生"空蕩慌"。

以前我騎摩托車下班還沒回到家門口的時候,媽媽遠遠看見我就把單車房的門打開,好讓我把摩托車直接開進單車房裡面去。鄰居看到此情形與我擦面而過的時候,心裡各發出:SB一聲。

還有一些老人喜歡做飯。如果他們不主動叫你去幫忙,那麼就不用主動的去幫忙。因為他們退休在家裡唯一的成就感,就是做頓好飯等你們回來吃。(臺桌、飯碗要幫助擺好,廚務不可動)

特別要注意,個別的老人有愛數錢的癖好。幫他們拿回來的退休金,不可以是存摺的數字。一定要是現金。老人愛數錢的癖好,心情愉快,能治百病。





觀影長廊


我就有碰到這樣的,兩口子62歲還在餐館洗碗,做後廚幫工的工作,就是因為大兒媳婦生二胎,小兒子沒買房子沒戀愛。


兩口子的小兒子,堅決不戀愛,不買房,不結婚。他的想法就是“哥哥嫂子開銷大,自己努力賺錢,保證自己的生活費之外,儘量多的給父母打一筆生活費,讓他們可以補貼家用,不那麼辛苦”。

為什麼會出現父母年老了,還節儉為兒女掙錢,剛才提到的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


操不完心的中國父母仍然是退休人群的大軍:


中國人向來節儉居多,特別是我們的父母輩。同時,他們也有“沒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女孩子過了25就不值錢了”“男人沒有房子不好談戀愛”等等思想。
這就導致他們節儉之外,還需要衡量好整個家庭的開支。
現在的年輕人經濟負擔一大,自然對愛情婚姻養孩子興趣下降。
為了不被人看笑話,當然,最主要也是要讓孩子過得和“正常人”一樣。父母就會想法設法給孩子補貼家用,畢竟很多時候錢到位了,事兒也就了了。

孩子的首付,孫子的學費,自己的醫藥費都是大開銷。這時候,一旦父母的積蓄有點不夠用了,除了“節儉”,那就還要開源,自己掙錢才能補上窟窿啊。
所以“退而不休”的父母大有人在。

希望按照自己節奏走,不要活得那麼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是認可適當時候買房的,但是現在願意戀愛結婚的青年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所以“剩男剩女”、“不婚主義”、“丁克家庭”越來越多,響應國家二胎政策的人數並沒有達到政策預期。這些現象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經濟負擔太大。除了“啃老族”,許多自己奮鬥的,積極向上的年輕人依然是”鴨梨山大”。


你希望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不要活得那麼累。所以可以不戀愛,不結婚。


而父母的思想並沒有那麼跟得上節奏,他們能看到的事實就是,“孩子的收入跟不上,所以只能租房子,只能不戀愛成家”,於是就是隻能自己退休了依舊掙錢。


年輕人也就只能被動接受事實,看著父母節儉之外,依舊為自己掙錢操心。


就自己看到的,大部分就是以上的情況。另外,我身邊真正啃老的幾乎沒有,所以不討論父母溺愛子女,有求必應,子女不上進,盤剝父母退休權利的現象。這部分就等其他答友補充討論了。


請叫我胖主任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父母'永遠是兒女堅實靠山,父母的家永遠向兒女敞開是兒女的家,父母心永遠索掛著兒女,最忙麻煩兒女。

'可憐天下父母心'對父母的真實寫照,越進入老年生活越節儉,給兒攢,給孫攢。生命不息,奮鬥不至,農村父母不怕高齡只要自己還能幹活堅持幹養活自已,怕麻煩兒女,父母最難的是向兒女要錢,最怕的事自己行動不便麻煩兒女。-句活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最純真無私的愛。

今天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們總以各種理由想把養老責任推卸,說工作忙,這條件哪條件,廣廈之內維獨難容父母,請想父母養育兒女十多年講條件嗎?在苦在累叫累嗎?地方在小有兒女住處嗎?'人留子孫草留根,人留子孫防自老,草留鬚根等來春'烏鴉都知反捕,羊羔都知跪乳,我們是高級動物懂道德的人,善待老人也是善待自己,不能把養老推給社會,'子於養,而親不待'留下終身遺憾!


嫉惡如仇37


我父母那一輩的人,小時候物質生活比較貧乏,從小就那樣艱苦的生活著,他們不覺得苦,不覺得累,儘管現在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過得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他們仍然省吃儉用。雖然做兒女的希望他們該吃的吃,該穿的穿,該用的用,該換的換,但是他們有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們應該尊重父母的節儉美德,子女最大的心願就是父母擁有健康的身體,父母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勤儉節約,從不輕易浪費一分錢,即使有退休工資,也不放過任何的掙錢機會,前段時間媽媽給別人接送小孩,儘管有時腿疼,她還一直堅持。我說,媽,你別幹了,她說,閒著也是閒著,全當鍛鍊身體了,又不累。寫到這兒我覺得很慚愧,父母那麼大年齡,都在努力奮鬥,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呢?


planet172


不要說老人,今後,我們也會走同樣的路。





我愛祖國美166


這還不是父母愛子女的表現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他們都想的比我們要久遠!他們都是過來人知道生活的不易!在他們眼中你無論多大都只是個孩子而已!他們都是想在自己還能動彈的時間裡儘可能為自己的兒女做點什麼!讓子女能在以後少吃點苦多一點快樂!可憐天下父母心啊!請善待自己的父母畢竟他們是最愛你的人!父母陪伴你我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努力生活好好善待他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