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蘇聯將軍崔可夫指揮能力怎麼樣?他有什麼功績?

共跳滴水線子


在2005年俄羅斯進行的由蘇聯元帥庫利科夫、索科洛夫,蘇聯大將瓦連尼科夫、加利耶夫、戈沃羅夫、特列季亞科,蘇聯裝甲兵元帥洛西克、蘇聯海軍元帥卡皮塔涅茨、蘇聯炮兵元帥米哈爾金等參與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接觸的活動價、統帥和將領名單”中,崔可夫位列第五序列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司令的首位,對他的評價是“從1942年9月起任第62(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表現突出”。

在蘇聯國內戰爭期間,崔可夫先後參加與鄧尼金、高爾察克的作戰以及蘇波戰爭。戰爭結束後的1922年8月成為伏龍芝軍事學院第五期的學員。3年畢業後, 被學院決定留在東方系的中國部繼續作為期一年的深造。

1926年秋,伏龍芝軍事學院東方系中國部的實習生崔可夫,以外交隨員的身份,隨資深外交官克羅日科前往中國。 1927年秋,崔可夫正式完成在伏龍芝軍事學院東方系的學業,再度前往中國,擔任軍事顧問,為期2年。 1929年中東路衝突中,在遠東特別集團軍參謀部從事情報收集和整理工作。

1930年代的崔可夫

1938年4月,崔可夫被任命為步兵第5軍軍長;僅僅三個月之後,他又升任白俄羅斯特別軍區博布魯伊斯克集群司令官。之後該集群改為第4集團軍 。他也參加了“解放”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行動。 在隨後的蘇芬戰爭中, 擔任第9集團軍司令的崔可夫2個主力師(摩托化步兵第44師和步兵第163師)損失過半,被解除了集團軍司令職務。

1940年12月-1942年3月, 擔任駐中國的蘇聯軍事使團團長即蔣介石的總軍事顧問,指導中國政府的抗日戰爭,協調中國國共兩黨的關係。

1940年的崔可夫

1942年3月,崔可夫將軍返回莫斯科 。1942年5月,擔任後備第1集團軍副司令。當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編成後,崔可夫所在的後備第1集團軍改編為第64集團軍,奉命於7月中旬開赴斯大林格勒前線;此時,第64集團軍的司令是戈爾多夫中將。 自7月17日起,斯大林格勒戰場開始激烈的戰鬥,德軍於23日突破蘇軍第62集團軍右翼防線,形勢告急。斯大林任命年輕的第64集團軍司令戈爾多夫中將取代年邁的鐵木辛哥元帥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並派素有“蘇聯紅軍智多星”之稱的華西列夫斯基上將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協助指揮戰事。在戈爾多夫中將升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官之後,崔可夫將軍開始代行第64集團軍指揮權。 7月25日,德軍以2個步兵師和1個戰車師的強大兵力對由第229師5個營駐守的崔可夫第64集團軍右翼陣地發起攻擊,企圖在卡拉奇附近強渡頓河,直撲斯大林格勒。次日,兵力薄弱的第229師被迫潰退;心急如焚的崔可夫立即向防守空虛的下奇爾斯卡亞調集援兵。三天過後,蘇軍的退勢雖未能改變,但德軍從下奇爾斯卡亞地區突襲斯大林格勒的企圖落空了;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官戈爾多夫中將對崔可夫後撤部隊的做法不滿意,指派舒米洛夫少將擔任第64集團軍司令。 8月1日,德戰車第4集團軍在突破了蘇第51集團軍的防線後,攻佔列蒙特納亞並逼近了科捷爾尼科沃;第64集團軍和整個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的左翼受到德軍從南面的包圍。崔可夫迅速趕赴形勢最糟的南部地段,於8月3日組成了擁有4個師又2個旅(後又增加了1個師)的“崔可夫戰役集群”,並迅速與方面軍司令部取得了聯繫(與第64集團軍聯繫不通)。5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命令第64集團軍在科捷爾尼科沃方向迎擊德戰車第4集團軍,“崔可夫集群”則奉命從南面掩護第64集團軍的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崔可夫率部將德軍趕回了阿克賽河,取得了反擊的勝利。 8月中旬,希特勒調整部署,集結了21萬人,2700門火炮和迫擊炮,600輛戰車和1000多架飛機,要從西北和南部兩個方向對斯大林格勒發起“鉗形攻勢”。21日,德戰車第4集團軍突入崔可夫第64集團軍和第57集團軍結合部達15公里。23日的戰事非常慘烈,德戰車第14軍和步兵第8軍的3個步兵師、2個摩托化師及1個戰車師突破了蘇第62集團軍在韋爾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線. 這一天,德軍出動2000架次的飛機對斯大林格勒進行了自侵蘇以來烈度最強的狂轟濫炸,使該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在南面第64集團軍的防禦地段,崔可夫指揮部隊組織了多次反擊,將德軍阻遏在伏爾加河前。

為拿下斯大林格勒,德軍集中50個師70多萬人於9月2日又開始發起大規模的攻勢,其中用於進攻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兵力就達13個師17萬多人。斯大林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趕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督戰。朱可夫將崔可夫調任為第62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的任務是防禦斯大林格勒城的中部和工廠區。 9月12日,崔可夫趕赴設在馬馬耶夫崗的第62集團軍司令部就任新職 。14日凌晨3時,崔可夫指揮第62集團軍從馬馬耶夫崗向德軍發起了攻擊;但遭到德軍的強力抵抗和反擊,進展極不順利。15日,德軍對第62集團軍實施強攻,雙方在馬馬耶夫崗等城郊地區展開激烈的城區街巷戰鬥。在接下來的兩天裡,德軍傷亡近萬人,蘇軍也損失慘重. 在接下來的殘酷戰鬥中,崔可夫及其司令部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防禦陣地,從未撤離到伏爾加河的對岸. 在10月中旬,德軍甚至攻至第62集團軍司令部僅400公尺之處 。

第62集團軍司令崔可夫

在斯大林格勒反攻時,崔可夫指揮部隊對德軍發起了強勁的攻勢;1月26日,第62集團軍與自西向東進攻的第21集團軍在馬馬耶夫崗勝利會師。 2月2日,崔可夫的第62集團軍向最後負隅頑抗的德軍部隊實施最後的攻擊,俘獲德第11軍軍長施特雷克爾中將。當天16時整,頓河方面軍終於徹底完成了殲滅斯大林格勒被圍德軍集團的使命,歷時200余天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終於以蘇軍的徹底勝利宣告結束;希特勒宣佈德國全境為此哀悼四天。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崔可夫指揮的第62集團軍在市區防禦作戰中,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數倍於己的德軍部隊,完成了蘇聯最高統帥部“不許後退一步”的任務。 為表彰第62集團軍的戰功,蘇聯最高統帥部向第62集團軍授予“列寧勳章”,並在1943年4月改編為近衛第8集團軍 。此後,他率該部組織在北頓涅茨河右岸防禦,7月參加伊久姆-巴爾文科沃戰役,8-9月參加頓巴斯戰役。隨後該集團軍與西南方面軍部隊一起在10月14日解放扎波羅熱,之後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南強渡第聶伯河,攻佔了河右岸的登陸場。

1943年11月結束休假的崔可夫再度指揮近衛第8集團軍參加尼科波爾-克里沃羅格、別列茲尼戈瓦託耶-斯尼吉廖夫卡和敖德薩戰役,在正面主要突擊方向上進攻,為解放烏克蘭做出巨大貢獻。1944年3月9日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在1944年7月的盧布林-佈列斯特戰役中,強渡西布格河,7月24日參加解放盧布林的戰鬥。之後又在華沙以南強渡維斯瓦河,攻佔河右岸的馬格努謝夫登陸場,隨後在1944年8月-1945年1月實施擴大登陸場的戰鬥,為日後蘇軍實施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起了重要作用。

崔可夫上將

在1945年1月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中,指揮集團軍在1月19日解放羅茲,1月29日進入德國領土,從行進間強渡奧得河。隨後與第69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一部強攻波茲南要塞,3月12日佔領波茲南並在3月30日佔領屈斯特林要塞。在最後的柏林戰役中,位於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主要突擊方向,在屈斯特林登陸場實施突擊。整個戰爭期間,所指揮的集團軍先後17次收到最高統帥部通令嘉獎,而本人也在1945年4月6日再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戰後擔任駐德集群第一副總司令、總泗靈、基輔軍區司令、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等職,1955年3月11日晉升元帥軍銜。先後榮獲了9枚列寧勳章、1枚十月革命勳章、4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紅星勳章

蘇聯元帥崔可夫


榮華之武器堂


1969年中蘇發生了珍寶島之戰,蘇聯方面吃了點虧。蘇聯國防部長助理

崔可夫元帥(全名: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崔可夫)要對中國實行“外科手術是的打擊”,“一勞永逸的打擊中國”,這是要發動核戰爭的表示,不過並沒有真下手。他先後有四次到過中國,第一次是實習遊學(1926),第二次為軍事顧問(1927),第三次是加侖將軍的參謀人員同張學良的部隊作戰(1929),第四次是蘇聯駐中國武官和軍事總顧問(1940-1942)。(崔可夫合影,裡面的主角是蔣介石)崔可夫擅長巷戰。

崔可夫畢業於伏龍芝學院東方系,他於1942年3月在中國返回後主動要求參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他始終是擔任集團軍一把手的位置。讓他名揚世界的是他指揮的幾次城市巷戰,他指揮若定,絕不會退,戰術運用得當,都取得了不俗戰績。(崔可夫像)

崔可夫的主要功績。

每個人在戰爭中不可能永遠都是勝利,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列舉他的失敗和成功的一部分戰績:

一、蘇芬戰爭,崔可夫慘敗

。1939年11月30日,蘇聯和芬蘭因邊界問題一直未解決,發動了對芬蘭戰爭,歷史稱蘇芬戰爭。崔可夫擔任的是第9集團軍的司令,他的兩個主力師擔任進攻,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和步兵師約有48000人,由於極度嚴寒和戰術使用不當,損兵過半,只推進了40公里,他被撤銷了集團軍司令職務。

二、斯大林格勒巷戰,一戰成名。崔可夫原在第64集團軍任職,被優勢德軍壓迫步步後撤到斯大林格勒郊區。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蘇聯坦克主要生產地(原來是拖拉機廠,戰時生產坦克),斯大林下達了227號軍令,不服從命令和擅離職守的軍人就地槍斃,嚴厲要求蘇軍不能後撤一步。崔可夫臨危受命為62集團軍司令,堅守伏爾加河右岸斯大林格勒區域。崔可夫的作戰經驗比較豐富,擅長觀察和思考,為了避免德軍飛機和大炮的攻擊,他讓蘇聯士兵和德軍前線士兵儘可能的接近,德軍如果使用重武器也會傷到自己的部隊,德軍的炮火優勢喪失。對每一個樓房和街道展開爭奪,牽制了大量的德軍,造成重大傷亡,蘇軍穩固了防線,德軍佔領了右岸80%的城市地區,但始終未能全部佔領,牢牢地吸住了德軍。(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崔可夫照)

62集團軍的司令部一直待在右岸,在最危急的時刻,崔可夫也沒讓司令部後撤,真正做到了決不後撤一步,斯大林非常欣賞他。戰役後62集團軍改編為近衛第八集團軍(升級後的集團軍),崔可夫為集團軍司令,並獲得“蘇聯英雄”稱號。

崔可夫可謂一戰成名,現在拍攝的有關斯大林格勒戰役最殘酷的戰爭場景的,在當時的最高指揮官就是崔可夫。

三,進攻柏林,最先得到希特勒自殺的消息

。1945年4月,崔可夫率領第八集團軍進攻柏林,他將自己的部隊分解成排、連、營等小的突擊作戰部隊,跳躍式前進,發揮下級指揮員的能動性。集團軍指揮部成了協調作戰和後勤等功能,作戰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

1945年4月30日晚與德軍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商談投降事宜,知道了希特勒自殺的消息,不過沒有談好,5月1日早晨,崔可夫與德軍指揮官相約繼續商談,結果中了德軍的黑槍,被自己的傳令兵久了下來。

當然,崔可夫率領的集團軍參加了很多戰役,獲得了很多軍功。1955年,55歲的崔可夫被授予元帥軍銜。(崔可夫元帥裝照片)


穿越再現彼岸


崔可夫以驍勇善戰著稱,在史大林格勒會戰中指揮蘇軍62集團軍,成就非凡,面對德軍中央集團軍強大攻勢,崔可夫指揮若定,頑強地抵抗了德軍的瘋狂進攻。蘇聯最高統帥部下達了“絕不後退半步”的命令,在崔可夫手裡得到不打折扣的執行,所以後來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庫爾斯克會戰中,也有出色表現,較好地執行了大本營的各項命令,對順利合圍德軍,起到關鍵作用。從能力上來說,這是一員善打硬仗的司令員,其指揮才能僅次於朱可夫元帥,能征善戰,作風嚴謹意志頑強,深受蘇軍部下敬仰和愛戴。後來他還和朱可夫一路打到了柏林,可以說是朱可夫最為器重的蘇軍統帥之一。柏林戰役後還成為蘇軍接受德軍投降的代表,見證了歷史,印象中,論作戰功績,只有朱可夫可堪比肩。戰後官至蘇聯國防部副部長要職。風語者個人印象,歡迎吐槽評論轉發關注,看官謝過!


風語者6406


崔可夫雖不像朱可夫那麼出名,但他也是一個驍勇善戰的指揮官。二戰中,他也參加了很多重大戰役,如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會戰、柏林戰役等。 在戰場上,崔可夫是一位能征善戰的猛將,而到了談判桌上,他又是一位手段高明的外交家,像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在蘇軍內部非常少見。

崔可夫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年紀輕輕便加入了蘇聯紅軍,到19歲時已經是一名團長,率領部隊參加了抵抗白匪軍的戰鬥。22歲那年,他突然棄軍考學,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由於學習成績優異,崔可夫得以留校繼續深造。深造期間,他主攻軍事外交專業,畢業後便被派往中國擔任軍事顧問。在中國期間崔可夫四處遊歷,學會了一口流利中國話。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蘇聯為支援中國抗戰再次派遣通曉漢語的崔可夫來到中國,擔任駐華武官和國民政府軍事總顧問,指導中國的抗戰。隨著歐戰局勢日趨緊張,崔可夫對祖國的狀況也越發擔憂,但直到1942年崔可夫才得以返回蘇聯。歸國後,崔可夫擔任第64集團軍司令一職,隨後不久便率部趕赴斯大林格勒,參加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為了保衛斯大林格勒,蘇軍最高統帥部下達了"不許後退一步"的命令。崔可夫指揮第64集團軍擊退來了數倍德軍的進攻,為了激勵士氣,崔可夫堅決不把指揮撤過伏爾加河,誓死抵抗德軍的進攻。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崔可夫創造性地運用了一種全新的城市作戰方法,這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幹。第64集團軍以頑強的精神守住了陣地,為蘇軍集結兵力進行反攻贏得了時間。為了表彰第64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功績,蘇軍最高統帥部授予了第64集團軍“列寧勳章”,並將其改編為近衛第8集團軍。隨後,近衛第8集團軍在崔可夫的率領下從斯大林格勒一路打到柏林,成為一支所向披靡、驍勇善戰的部隊。蘇軍攻陷柏林後,崔可夫作為歷史見證人參加了德國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

戰後崔可夫不耕不輟,出版了《斯大林格勒∶經驗與教訓》、《戰火中的180天》、《從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近衛軍西進》、《本世紀之戰》等很有份量的戰史著作。 崔可夫在自己漫長的軍事生涯中,以其大膽的獨創精神屢建戰功,贏得了人們普遍的敬重。


瞭解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崔可夫的出名之戰是殘酷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開始他是蘇軍64集團軍的副司令員,(62.64.兩個集團軍都在斯大林格勒作戰)因62集團軍司令員洛帕京中將對守住該城信心不足,被蘇軍最高統帥部解除了職務。由崔可夫接任62集團軍司令員。不管形勢多麼緊張,戰鬥多麼殘酷,崔可夫的指揮所始終在斯大林格勒,沒有撤過伏爾加河,堅持到最後,迎來了蘇軍的大反攻。第62集團軍也因戰功卓著,被授予近衛第8集團軍的榮譽稱號,後隨蘇軍大部隊一直打到了柏林。崔可夫在數量眾多的集團軍級指揮員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優秀的指揮員之一。


廖敏鑫


1969年3月,珍寶島中蘇三次衝突後,時任蘇聯國防部長助理的崔可夫,主張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目標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記得當年,全中國是備戰備荒,各城市裡都挖防空壕、防空洞,玻璃窗上都貼米字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