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郭德綱的知識那麼豐富,他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

一個發明人


初中未畢業的郭德綱為何能夠妙語連珠,引經據典?

郭德綱1973年出生,七歲就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郭德綱小時候學習並不好,加上他打小就喜歡唱戲,喜歡逃課去他家邊上的無產階級大劇院。初二時就退了學,退學之後他爸就給他找了師父開始學習相聲。1984年,跟隨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常寶豐等天津藝人學相聲,五年後拜師楊志剛。都說相聲是對社會生活的寫照,不管是譏諷也好,還是鞭撻也罷,相聲的與時俱進是可以與學堂中的寓教於樂相比擬的。自1979年到1989年,長達十年學習戲曲的經歷,不管是對於傳統藝術的理解,還是對於時代潮流的領悟,郭德綱在這十年中學到的可不止一點兩點。

三次進北京,說起來倒是容易,可沒錢交房租,一天一頓飯,饅頭蘸菜湯,生病沒藥錢,半夜打車走,夜路走黃村的日子,真的有那麼容易熬過來嗎?當時為了活下去,郭德綱在安徽臺幹綜藝,還參加過櫥窗生活48小時,讓電視臺當猴兒一樣放大街上櫥窗中供人觀賞。如果不是為了掙錢養活劇場還有家,誰願意受這份屈辱?有過這樣閱歷的人,想來接人待物,看人觀事都能夠比別人高出一截。

其次就是郭德綱所說,可以沒有文憑,但是絕對不可以沒有文化。雖然郭德綱只有初二的文憑,但私底下的郭德綱安靜得出奇,在沒有工作的時候,就把自己關在書房裡看書、寫字,畫畫,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和於老師那抽菸喝酒燙頭的生活完全相反。都說走了穿紅的來了掛綠的,要想屹立不倒,還得肚中有貨。閆壯壯在新評書中還提到過,“我師傅是我見過第一個,因為家裡書多得放不下了菜買了別墅的人。”郭德綱到底有多少書?他在採訪中也說,“只要你能說出來的書,在他們家書房裡都能找到。”當年郭麒麟退學之後,郭老師給他佈置的什麼作業?那可是《二十四史》啊。而且在張鶴倫的微博中,郭德綱的書房也曾經被曝光過。書讀得多了,自然就能出口成章,落筆成詩。

當年郭德綱第三次闖北京時,就是想同流合汙,他也想就穿個小西裝,抹個紅嘴唇,一場演出掙一百塊錢,一個月兩千塊錢,可問題是沒人敢要,原因是怕郭德綱咬他。真是諷刺,當狗沒人要,單幹成了龍。他曾用“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因”來形容自己,如果肚子沒有貨,這句話怎麼能脫口而出呢?還如此的貼切呢?

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因是戰國時蘇秦所說的,在蘇秦未有成就之前,親戚朋友紛紛譏笑嘲諷,被認為不學無術,在這種壓力下,他沒有放棄心中的志向,一直勇往直前,直到身佩六國相印名震天下。

不上學不等於沒文化,長年累月的人情世故,加上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工作環境,不管是情商還是文化素養都會變得很高,自然而然說話也就有水平了。


四月辣椒


說郭德綱知識豐富,主要是指文史知識。

無論是說相聲,還是做主持,還是平時聊天,郭德綱總是能夠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文史知識十分豐富。

那麼,作為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人,為什麼郭德綱的文史知識那麼豐富?他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

據大宋的考據,他是通過三個途徑實現的。

一、他是把別人用在別地方的時間,早早用在專業學習上。

郭德綱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七歲學藝,浪跡江湖數十載。水平一般,萬幸在相聲上對得起良心。”

郭德綱跟一個普通大學生的區別是:

大學生要到22歲以後,也就是大學畢業以後,才真正知道自己該學一門專業。這其中,又只有小部分才知道真要去主攻一門專業。

而郭德綱,7歲就就開始主攻一門專業:傳統曲藝。

他比現今的一個普通大學生,自覺投入專業學習要早至少十多年。

傳統曲藝,包含著各種中國古典知識、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習俗。在學習曲藝的時候,也就學習了所有這些知識。

他從七歲學到今天,而且一直是為生計所需而學,是真正用心地學,因此古典知識、傳統知識,十分豐厚。

二、他是向多個民間藝人學習寶貴的曲藝和傳統文化。

郭德綱自己說過,自從七歲學藝,向無數個老師學習過傳統曲藝。

我們看看他向哪些老師學過。

他於1973年1月18日出生,自一懂事起,立即進入專業學習期:

1979年,七歲,跟隨天津評書藝人高祥凱學習評書。同時向曲藝界廉春明老師學習曲藝知識。

1981年,九歲,正式開始學習相聲。三年後,跟盲藝人王田雨學西河大鼓,跟常寶豐等天津藝人學相聲。

1988年隨河北梆子老藝人小達子先生學唱梆子。

1989年隨老藝人劉炳文先生學唱評劇。

1999年拜民間藝人金文聲先生為師,學習民間各種曲藝知識。

2004年拜師侯耀文為師。

郭德綱自己說過,許多老先生去世以後,很多傳統段子就失傳了,他把其中的不少傳承下來了。

他所傳承的,應該是現在中國獨一無二的、極其珍貴的。比如像這些傳統故事:《醜娘娘》《蒸骨三驗》《白小平上墳》《蜂麻燕雀》《珍珠翡翠白玉湯》《張雙喜捉妖》《槍斃任老道》《還房記》《白雲庵奇案》《井內新娘》《全家福》《姚家井》《皮奉山招親》 《解學士趕考》 《下安南》 《搬屍記》《顧君子》《兒比父大一歲》《古董王》《黃金夢之反覆小人》《教子衚衕》《開殃榜》《馬壽出世》《探地穴》……等等等等,我們尋常人等,哪裡找得到?

三、今天,他依然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學習。

他曾經說:“我從小就跟同齡的孩子玩不到一塊,直到今天我不會抽菸、不會喝酒、不會打撲克、不會跳舞,也沒有應酬。臺上說相聲,臺下琢磨相聲,在家看書。最喜歡的就是中國古典文學,包括《清史稿》《二十四史》等書,我對明史特別感興趣。”

所以,他沒有任何愛好,唯一的愛好,就是看書。

一天24小時,如果沒有演出,他會有18個小時用來看書、研究傳統曲藝。

于謙也說過,傳統曲藝方面的書,郭德綱是最多的。

但郭德綱看的書,還不侷限於曲藝書、傳統文化書,他還看各種歷史書。

上面說的《清史稿》《二十四史》等書,就是一個大學歷史系的大學生,也未必看過;看過的人,也極少看完。

郭德綱自己還說過:“我家的書房比劇場還大,你說得出來的書我能立刻從書房拿出來給你看。可以沒文憑,不可以沒文化;可以不上學,不可以不讀書,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可以說,郭德綱不但看書的時間比其他人多得多,而且還是真正地熱愛讀書。

以上三個原因,使郭德綱成為當下社會上,傳統文化知識、歷史知識最豐富的人之一。


宋唯心


我們看到舞臺上的郭德綱,各種詩詞歌賦、正史野史、名人典故、小曲小調,總是張嘴就來。

郭德綱知識這麼豐富,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些都是郭德綱看書看來的,他雖然初中都沒畢業,但非常喜歡讀書。

郭德綱闖蕩北京的時候,經常吃不飽飯。在這種情況下,他手裡只有點閒錢就去買書。剛開始買的是民間藝人的傳本,然後是野史、正史,書越買越多。

郭德綱三進北京,居無定所,前前後後搬了十幾次家。他的書一直都是跟著他的,從來沒有丟棄一本。

後來成名賺到了錢,郭德綱在大興買了一棟別墅。據閆鶴翔同志講,他是因為家裡書多得放不下才買的別墅。


這棟別墅的二樓是一個大書房,有多大呢?郭德綱自己在書裡說,比劇場還大,全是書。

私底下,郭德綱是一個沒什麼興趣愛好的人。不說相聲的時候,就整天待在二樓書房,寫字、聽戲、看書。

郭德綱愛看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中國古典文學、二十四史、清史稿、雜談筆記等等,對明史特別感興趣。

他說,看史是為了豐富自己的頭腦,瞭解人生是怎麼回事。

郭德綱也看過呼嘯山莊、紅與黑等等,但這些外國書籍對他影響不大。



外出商演,也必須帶一箱子書。演出空餘,別人去釣魚購物,郭德綱就悶在屋子裡看書聽曲。

書讀多了,知識自然就豐富了,眼界也比別人高很多,他的藝術就超出同行一大截。

郭德綱不光自己看,還督促兒子看。郭麒麟初中退學後,他要求郭麒麟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文化。郭德綱給兒子佈置的作業就是讀二十四史、清史稿啥的。


一鍋魚三樣


不是郭老師知識高,是因為現在的人知識少。我們的教育有斷層,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和古典詩詞在我們蒙學的時候學過幾樣?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誰讀過?還有一些古典名著、明清小說誰又看過幾本?我說一個小說,不出名,叫《平山冷燕》,幾個人看過?這都是當年的破四舊和文化大革命鬧得,是歷史原因。郭老師5、6歲學習評書,後來又學戲曲、相聲。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精華。比如京劇裡面的故事情節都是有歷史背景的,評劇裡大多唱的是古代傳奇和小說裡面的東西,比如《聊齋志異》。評書裡是各種演義,比如《唐傳奇》、《宋傳奇》。所以說現代人對古代蒙學的知識還有傳奇故事一類的知識太少了,學校裡智能學到片面的正史。


崖間白鹿


作為一個資深的相聲愛好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郭德綱的父親是警察,所以郭德綱自幼便跟隨父親在警察局玩耍。因為警察局警察有相聲演員光顧,所以郭德綱對相聲同行有獨特的見解。而因為很小就有機會受到曲藝的薰陶,郭德綱很快就愛上了它。所以,自幼便開始和老先生學藝,有一些故事和笑話都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聽的次數多了自然而然就背下來了!因為在學校也學不明白,所以乾脆放棄了學校生涯。相聲這個行業需要的是刻苦的學習和鍛鍊,郭德綱是出了名的勤奮,和老藝人相處的日子,讓郭德綱受益匪淺,這也為日後郭德綱能一炮而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聲這個行業,不是每一個演員每一段相聲都精通,但是有的老藝人會一段,有可能這一段任何人都說不出這種幽默的感覺,所以郭德綱很尊重每一個老藝人,虛心的學習,才能有了今天的多才多藝。

郭德綱家裡,有一個偌大的書房,裡面各種書籍,影音資料,甚至是老唱片都是郭德綱的寶貝,就像一個小型的圖書館一樣,但是比一般都圖書館都要精緻和昂貴,曲藝方面的書籍堆成山。平時,也少有人被允許進入郭德綱的圖書館,不過,侯震是一個例外。侯震並沒有那麼讀書的耐心,而是去郭德綱的電腦桌上饒有興致的玩著《魔獸》。話說話來,郭德綱的學習態度是一般人不能比的,對書的熱愛也讓和他的收入成了正比。曾經,郭德綱因為要買一本絕版的書籍,居然不惜花費數萬,可以看出,郭德綱對書籍的熱愛真的非同一般。郭德綱對相聲藝術其實是有潔癖的,眼睛裡容不得一點沙子,所以對藝術的追求才是他不斷進步的動力。

好啦,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網遊魅力達人


無它,唯讀書爾。


郭德綱總在臺上說自己:“水平一般,能力有限”,但自幼輟學卻能記住五六百段相聲,各種典故各自小段都能隨口記起說起的人,真的水平有限麼?

“說相聲的最後拼的是文化”,老郭常掛在嘴邊的話,相聲這門藝術以前是街頭賣藝的乾的,能上街要錢,估計也沒幾個上學識字的,郭德綱也一樣,早就不上學了,但看老郭的微博,書卷氣息滿滿。

要說怎麼得到這樣的知識,有兩種主要的方法,一種是讀書,一種是看悟空問答,我估計老郭沒怎麼看悟空問答,那麼就是靠讀書來的。


老郭對傳統文學情有獨鍾,喜歡老段子老戲,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都記在書裡,所以老郭家有很多書,不客氣的說,書房比咱們家都大。不單單有各種珍藏孤本的線裝古書,更是有各大名家批註點評的名作。

當然,照片擺拍的痕跡有些明顯,但古香古色的書房還是讓人耳目一新,書架慢慢的書籍,就算不看,放在家裡就踏實,每天翻上一翻,陶冶情操,時間長了,誰都會懂一點。

不單單自己,老郭也叫上徒弟們來看書,說相聲就得拼文化,不是麼?

看小嶽嶽嘴角含笑的表情,這是老郭珍藏的帶圖的《金瓶》麼?

老郭微博個人簡介很有意思。

要說寫的多知識豐富談不上,但能看出是讀了書的了,也許這就是老郭要對大家說的話吧,雀不祈彈,魚不求烹。


最近在頭條上老郭弄了個《一郭匯》,類似高曉松的《曉說》,看了幾期,能聽出老郭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語言組織能力的功底,歡笑中把要講的知識娓娓道來,不枯燥,不厭倦。

當年郭德綱用如今被人詬罵的改編滿口屎尿屁的段子強行把相聲拉回到公眾面前,演技的精湛和語言文化底蘊加上于謙老師能摟的住,才讓大家認識了相聲認識了郭德綱。


成名之後不忘傳統,每每演出都盡力宣傳傳統文化和老的藝術段子作品,對老祖宗的東西報以尊敬和重視,這樣的人,再壞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四斤


大家都知道,郭德綱是著名的相聲演員,瞭解他的人,想必也都看過或聽過他的《郭論》,《以德服人》,《一郭匯》,《坑王駕到》等,從郭德綱的節目中,我們都能感受到他的學富五車,無不驚歎他淵博的知識。同時,我們都知道,郭德綱學歷並不高,初中都沒有畢業,這麼低的學歷,竟然有那麼豐富的知識,各種詩詞歌賦,名人故事,正史野史和曲調等都會張口就來,那麼,他到底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呢?



從他的簡歷,我們都知道他從七歲就開始跟人一起去評書,說書,後來又加入到說相聲的隊伍中,他早年間吃了不少苦,善於學習,所以他從小在說書評書和說相聲的學習中也就自然而然學到了不少知識,但他深知今後的職業就是說相聲了,自身僅有的那點知識是完全不能滿足他的,所以他就不斷涉獵各方面的知識,不斷努力學習,加上他又從小喜愛看書,他有那麼淵博的知識也就不足為奇了。


郭德綱當初北漂時,生活十分艱苦,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都會攢錢買書看,聽說後來他有點名氣後,依然以看書為樂,走到哪,就把書帶到哪,搬家也是把他所有的書都搬過來。他買了別墅後,有個專門的大書房,裡面藏書特別多,每當閒暇之餘,他就會呆在書房內看書。包括外出商演,他也會帶書去。他讀書十分廣泛,文史地理哲學戲曲等等,他都會看。

所以說郭德綱知識豐富,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與他喜愛看書有很大的關係。


花花姑娘的蘿蔔


他的才學是通過艱苦卓絕的學習獲得的。

不要說學校內和學校外的區別,只在於學習。

只要學習,在學校外也一定會學到包羅萬象,古今中外的知識。

郭德綱的反應敏捷、口才卓越,都是來源於紮實的文學功底。

大家不相信可以試一試,你自認為是大學生,或者在學校還唸了多少年書,你的口才與反應能趕上郭老師嗎?而且語言的深度,思想的境界可以比較嗎?

郭老師的學問是很多人無法比擬的,這是事實,不是吹捧,如果即使是水軍,只要說真話說正話,也是正確的輿論。

我沒有見過他,但是早就被他的學識折服。他的相聲別具風格,一次偶爾聽到後,覺得他的語言藝術水平根本不是其他人所能到達的境界,所以就迷戀起了相聲,以至於幾乎天天在聽。

我們經常聽到的相聲乾枯無味,流於形式,不能觸動人的心扉。但是郭德綱卻能用巧妙的語言引起他人的共鳴,便是文化的魅力。

至於文化,學的多了也便有了,不是學校裡才能學到,書本的知識加上社會的閱歷,才是真正的文化。

他為中國的相聲做到了起到了起死回生、扶大廈於將傾的作用,征服了億萬觀眾和聽眾,讓相聲重新回到了民間,也是一件功德之事。

有的人喜歡否定別人,覺得別人只是沽名釣譽或投機取巧,然而,他自己去做又什麼都做不了,這種人才是真正的文化缺失,從來看不到別人創業時的艱辛。

有文化的人可以學以致用,做出真正的成績,創造財富、弘揚正氣,給人們帶來了歡樂。


語滔天下


這個問題要看你怎麼看待了,每個人的的看點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就不一樣。

郭德綱知識豐富也要分哪一個領域的,也並不是說郭德綱就是一位集大成者,那樣說也有失偏頗。

但是,在某一個領域內,郭德綱的成就現如今曲藝界還真沒有幾個能夠達到的

郭德綱為什麼看起來很有知識

說到這兒,也要說一下相聲這麼行當。和所有的曲藝界一樣,相聲研究的是語言的藝術。既然是語言的藝術,那就和文化沾邊。無論是詩詞歌賦都沒有,多的是大段的貫口、大段的語言的技巧。幾代人這樣的琢磨透了,才能更容易讓人發笑。

既然是學習這些個,那麼,各種段子肯定沒少背,各種孤本也是不斷的蒐集,因為用得到。看得多了,再給大家普及,大傢伙一聽,原來這個事是這個樣子的,原來快板還有這樣的來歷。原來這樣的叫“板”,這樣的叫“眼”……

聽相聲的也長了知識,說相聲的也普及了文化,這就是傳承。

除了相聲,郭德綱貌似懂得還很多

上面說過了,郭德綱在自己的領域裡面是個掌握相聲技能的佼佼者。但是,在相聲之外,人們看得到郭德綱好像也很有文化的樣子。無論是在微博上時不時的寫幾首打油詩,還是在做節目、採訪的時候會說出很多的人生道理出來。

這又是為什麼呢?

至於這個原因,我想可以歸納成兩個方面

一個是讀萬卷書,另一個則是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 這個好說,熟悉德雲社的人都知道郭德綱有一個個人的書櫥,什麼方面的書都有,以史書居多。

原因嗎,讀史使人明智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史書中關於人的描述更能提煉出人性出來。

另一個閱人無數,則是和他個人的人生閱歷有關,別人也學不來。

這幾項綜合起來才形成了郭德綱現如今的脾性


蜜桔娛樂


郭德綱1973年生,79年就拜高慶海學習評書,跟王田雨學西河大鼓,後跟隨常寶豐學相聲,最後拜師侯耀文。其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各門曲藝功底就此夯實。1996年,創辦北京德雲社。 2005年郭德綱及其德雲社在曲藝界橫空出世異軍突起,使在困境中的相聲重獲新生。

看過他相聲的人,中國古典文化各個門類的知識,他基本是引經據典信手拈來,來龍去脈條理清晰頭頭是道,學識淵博不能說是才高八斗,也可稱為是學富五車,郭德綱說自己是個無趣的人,不會菸酒,不會跳舞,謝絕應酬,不接廣告代言,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德雲社如今在相聲界如日中天,既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可跟隨潮流創新,彰顯德雲社深厚相聲文化。


郭德綱的相聲取材百姓真實生活更接地氣,他紮實的基本功,知識的多樣性,使得他作品豐富多彩,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學歷低並不代表文化水平低,郭德綱從沒有停止學習,哪些摻水的所謂研究生博士生在老郭面前汗顏不?

最後把老郭寫給他師傅張文順的輓聯給大家看看,欣賞一下他的水平如何。“上聯:東海風氣悲公一去空餘恨;下聯:西山落日哀哉兩字不堪聞,橫批:氍毹英豪。”(氍毹:qú shū代指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