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的敗因,其實歷史書漏了一點,康有為這一荒唐事被掩蓋了

1894年,即甲午年,日本對朝鮮、中國發動侵略而爆發了甲午中日戰爭,中國一直自詡是“天朝上國”,竟然被小小的日本擊敗。洋務運動以來種種美好的幻想都被這場空前的民族屈辱所打破。中國人放下了自大的心態,激發了變法圖強的欲求。

維新變法的敗因,其實歷史書漏了一點,康有為這一荒唐事被掩蓋了

1895年5月,康有為、梁啟超動員了各省在北京的舉人1000多人,聯名上書給光緒皇帝,要求拒絕與日本媾和,反對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公車上書”,從此維新派登上了歷史舞臺。年輕氣盛的光緒當然不願意成為亡國之君,他也希望變法圖強。但究竟要怎麼樣才能救國,其實他也懵懂得很。

當時以康有為首的維新派創辦了《萬國公報》,後來改名叫《中外紀聞》,傳播當時西方各國變法革新的思想,其中尤以英、德、日、俄等國的君主立憲思想為重。1895年秋,康有為又於北京成立了強學會。其時袁世凱尚未去小站練兵,也作為強學會發起人之一。由此就可以理解了維新派會要求袁世凱參與“圍園劫後”。

到了1897年,德國出兵強佔膠州灣和青島港,隨之而來的是列強競相跟進,強迫清政府租借沿海港灣,爭劃勢力範圍,中國逐漸形成被外敵瓜分的趨勢。康有為再次向光緒上書,提議仿照日本實行開明專制,制定憲法,召開國會,設立議院。康有為的這些意見經過光緒老師翁同龢之口傳達給光緒,開明專制之說恰好迎合一直被慈禧壓制卻想有一番作為的光緒之意,光緒由此決定變法。

維新變法的敗因,其實歷史書漏了一點,康有為這一荒唐事被掩蓋了

1898年6月11日,在徵得慈禧的同意下,光緒發佈“明定國是”詔書,宣佈實行變法,一直到9月21日變法失敗,變法只維持了103天。在此期間,光緒皇帝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建議,頒佈了一系列變法詔書和諭令。新政內容主要有:裁汰冗員、廢八股、開學堂、練新軍、滿漢平等,等等,涵蓋教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短短几天時間內,上諭如雪片飛下,令人目不暇接。

短短103天內,光緒先後下達新政上諭180餘道,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300多個方面,動作之大,可謂空前絕後。可以說,缺乏政治經驗的光緒帝和維新派人物,將國家當成了試驗品,他們缺乏計劃和急於求成,造成局勢一片混亂。

維新派以為有了皇帝的支持,就可以強力推行變法,致使變法新政不僅得罪了整個上層階級,甚至一些傳統知識分子對這樣的變法也心懷不滿,因為廢除科舉這樣的政策也堵住了傳統知識分子的升官之路。因此,變法受到的阻力一直就很大。

當時很多變法上諭都成了一紙空文,各地官員都持觀望態度。而光緒帝和慈禧太后之間的矛盾也逐漸激化。七八月間,形勢進一步惡化。這時恰好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訪華,他抵達北京的消息令維新派群情振奮,維新派指望由這位日本明治維新的元老來化解當時新政無法推動的局面。

維新變法的敗因,其實歷史書漏了一點,康有為這一荒唐事被掩蓋了

9月18日晚上,御史楊崇伊通過慶親王奕劻,密奏身處頤和園的慈禧太后,其原文是:“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將專政柄。臣雖得自傳聞,然近來傳聞之言,其應如響。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天下,不啻拱手讓人。”慈禧之前已經對光緒說過,如果再這樣急功冒進,就廢黜他的皇位。這時聽到要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的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慈禧再也坐不住了,馬上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軟禁了光緒。

“百日維新”由一班書生加上無權的皇帝推行,顯得幼稚而無力。他們只是在士大夫的小圈子裡進行動員,除了依靠皇上以外,找不到什麼可以依靠的社會力量。儒學三綱五常的倫理觀念,在中國沉積了兩千多年厚厚的塵土,靠康有為、梁啟超等少數幾個人,拿著一知半解的新學、西學知識,又怎能掃得掉?

毫無政治經驗的維新派想通過皇帝的“乾綱獨斷”,下道聖旨,自上而下實行改革,收到高屋建瓴的效果,功成一役。而當時同樣具有維新思想的袁世凱考慮得則更為成熟,他提出要先搞試點,功成後“循法推廣”的試驗法。這同康有為全面鋪開,成了則一下子完成,失敗了全部完蛋的做法大不相同。可惜光緒並沒有採納袁世凱的建議。康有為等人是“大變、全變、驟變”,“盡除舊制,盡除舊俗,不留毫釐”,說得痛快,做起來就難了。這也為最終變法失敗留下了禍根。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等維新人士,在海外組織保皇會,宣傳開明專制,反對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後,康有為回國成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溥儀復位。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就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同時,這次復辟失敗也宣告維新派就此告別中國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