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如果日本出兵西伯利亞配合德國夾擊蘇聯,會戰勝這個社會主義國家嗎?

開心每一天2064634236427


二戰時期,如果日本出兵西伯利亞配合德國夾擊蘇聯,那麼會給蘇聯製造一些麻煩,但是沒法改變戰爭結果。

首先,日本根本不具備大規模北上攻擊蘇聯的能力。

日本的關東軍在鼎盛時曾經兵力多達百萬,加上後來在太平洋戰爭中投入的部隊,這讓很多人認為日軍可以以百萬以上的兵力在遠東發起攻擊,然而他們忽視了後勤這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日本雖然是個工業國家,但是其總體工業還比較落後,距離西方發達國家差距很大,而更糟糕的是侵華戰爭使得日本深陷戰爭泥潭,這消耗了日本大量的資源。以1938年為例,日本為了維持侵華戰爭,彈藥的生產達到了軍械費總額的76%,直接影響了火炮和坦克的生產。但是即使如此,整個二戰裡日本子彈最高年產量不過是4億9518萬發,大約只夠蘇軍用一個月。

而且日本還極度缺乏汽車,這嚴重影響了日軍的軍事行動。在侵華戰爭裡,除了長江沿線因為有水路補給還能保證外,其他地區日軍的補給一般都是靠士兵自行攜帶,戰鬥略為激烈,那麼彈藥就要出問題,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就是因為彈藥耗盡不得不倉促決定後撤。

諾門坎戰役也是如此,雖然戰場距離日軍鐵路終點不多200多公里,參戰日軍加上偽滿軍不過4萬多人,還加強了關東軍的汽車隊,但是僅僅為了運輸炮兵的彈藥,就幾乎佔用了所有的汽車,步兵不得不自己攜帶40公斤重的行囊行軍200多公里開赴前線。

英帕爾戰役日本也是輸在後勤上,按照戰前計算,為了保證攻勢至少需要150個汽車中隊,但是實際上整個緬甸方面軍才30個汽車中隊,而能調撥出來的只有18個汽車中隊,最後日軍在叢林中變成了餓殍。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日軍的後勤補給能力非常原始落後,根本不具備大規模軍事進攻的能力,充其量組織起10萬人級別的進攻。然而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聯雖然從遠東抽調了一些部隊到蘇德戰場,但是依然在遠東地區保留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在整個戰爭期間,遠東的蘇軍數量始終在100萬以上,這麼點日軍根本不可能取得什麼戰果。

其次,即使日軍真的不顧一切北上,也改變不了戰爭結局。

也有些人會想日本可以冒著後勤不足崩潰的風險發起一次大規模的進攻,牽制蘇軍,使得遠東的蘇軍不能增援莫斯科,從而改變莫斯科戰役的結果,為德國創造擊敗蘇聯的條件。

先假定日本願意做雷鋒,而且也真的不顧後果以百萬兵力對蘇聯遠東地區發起進攻,那麼很可惜,莫斯科戰役的結果還是不會改變。因為任何一個智商都正常的人都會明白,莫斯科比人口不到百萬、只有一些農業的遠東地區重要一百倍,蘇聯可以放棄遠東,但是不會放棄莫斯科。

所以即使日軍發起了規模足夠大的進攻,蘇聯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把部隊調到莫斯科,德軍依然不會取得勝利,而日本則可能會墜入深淵。

所以無論日本採取哪種戰略,對於蘇德戰爭的結果都沒有直接的影響,最多是切斷了美國從太平洋運送援助物資的航線,不過這最多就是讓蘇聯晚一點發起反攻,英美聯軍多佔領一些地方而已,對於二戰結果來說,不會後根本改變。


不沉的經遠


很明顯不會,除非日本人能派遣大軍穿過茫茫的西伯利亞冰雪大地,一直進攻到蘇聯的戰時工業中心烏拉爾,徹底摧毀蘇聯的戰爭潛力,但是日本人很明顯做不到,也不會這麼做!

面對強大的蘇聯遠東方面軍以及蘇聯的重武器方面優勢,還處於一戰裝備水平的日本陸軍很難啃下這根硬骨頭

(1)蘇聯遠東部隊兵力強大並且長期繃緊了備戰弦

由於有諾門罕的前車之鑑,蘇聯在遠東方面投入了不少的兵力,先後組建了紅旗獨立第一、第二集團軍,1940年,由於日本加緊戰爭準備和日軍在蘇聯邊境地區進行挑釁,蘇聯又增派了第15集團軍和北方集團軍加入遠東方面軍,並且與太平洋艦隊長期處於戰備狀態,進行軍政訓練,並根據國境掩護計劃構築了縱深防禦陣地,在日本為發動太平洋戰爭前,遠東方面軍第一梯隊防禦部隊,始終堅守在防禦陣地前,隨時準備抗擊日軍侵略。即使是在東線戰場最緊急的時刻,雖然被抽調了25萬部隊補充到蘇德戰場,但是隨即又給遠東方面補充了10萬新兵。

圖1 實力強大的蘇聯遠東方面軍

(2)蘇聯在重武器方面佔絕對優勢

由於日本是一個貧瘠的島國,雖然日軍海軍實力強大,但是日本陸軍的裝備仍處在一戰時期水平,對付長期積弱的中國還能在武器裝備方面佔佔上風,但是面對強大的工業化國家蘇聯,無論是在坦克方面、火炮方面、飛機方面都於蘇聯差距重大,諾門罕一役蘇聯最落後的T-26和BT系列坦克就已經打的日本97式坦克毫無還手之力,火炮方面蘇聯也是壓倒性優勢,從此蘇聯強大的陸軍對日軍產生了嚴重的陰影。

即使日本在遠東擊敗了蘇聯紅軍,也無力繼續向前推進。

(1)日本無法以戰養戰

要知道日本由於戰略資源短缺,長期是以戰養戰,依靠從佔領區掠奪資源來維持他的龐大戰爭機器,即使日軍在遠東以不菲的代價擊敗了蘇聯遠東紅軍,日本能獲得什麼?

圖2 蘇聯的主要工業區主要在蘇聯西部地區

要知道蘇聯的主要工業區在莫斯科附近,雖然由於蘇德戰爭的爆發東遷至烏拉爾,但是仍與遠東相隔萬里。從圖上看即使是最近的庫茲涅茨克鋼鐵廠也遠在中國新疆北部,可以說即使日本能擊敗遠東紅軍,對極度缺乏戰略資源的日本來說毫無幫助,而對於蘇聯確沒有什麼影響,除非日本人的兵鋒能染指烏拉爾。

(2)蘇聯廣闊的戰略縱深,極度嚴寒的天氣是蘇聯最大的“援軍”

但是如果日本想進一步進攻蘇聯,就必須穿越長達上萬公里的西伯利亞地區,並且要遭受極寒天氣的考驗,再加上如此漫長而恐怖的交通補給線,即使蘇聯人敞開大門不防守,日本也沒有足夠的石油和物資來滿足自己的部隊需要。再者已經適應極寒天氣的蘇聯本地人只要排出游擊隊襲擊日本漫長的補給線,日本就很難受。

蘇聯人有美國人的輸血

蘇聯人也並非是孤軍奮戰,來自美國的援助,是蘇聯最大的底氣,即使是蘇聯被日本和德國夾擊,雖然對蘇聯的軍隊和裝備帶來一定的損失,但是源源不斷的美國支援及時給斯大林彌補損失。

圖3 美國的援蘇物資源源不斷輸入蘇聯

要知道截止到戰爭結束,美英共計向蘇聯援助了98億美元的物資,蘇聯背後有如此恐怖的輸血利器,自然不會輕易倒下。

綜上所述,日本和德國夾擊蘇聯,也不回對蘇聯產生太大的不利影響,蘇聯也一定會取得勝利。


小油瓶侃歷史




希特勒的閃擊讓蘇聯在1941年底差點一口氣沒上來,而差的這一口氣就是日本。德軍前期的輝煌戰果,讓蘇聯生力軍損失殆盡,短時間內編練的新軍也只能勉強靠人海戰術抵擋德軍,此時雙方都筋疲力竭了。



此時也恰好是國民政府抗戰最艱難的時期,關東軍駐紮東北70萬人,其他侵華日軍也有一百多萬,抽調部隊組成百萬規模的北上軍團不是問題。如果百萬日軍北上,蘇聯駐紮遠東的50個師就會被拖住,甚至可能擋不住日軍的進攻而請求蘇軍大本營的增援。沒有從遠東調回來的50個師,蘇聯就不可能發動莫斯科反擊戰,這樣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就保不住了。

如果蘇軍撤回遠東駐軍,日軍一路北上,佔領西伯拉亞,就會摧毀蘇聯的國防工業,因為蘇聯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把許多國防工業遷到了東部。失去這些國防工業的支撐,蘇聯必然被德國推平。而此時國民政府和中共領導的抗戰力量都不足以對日軍形成牽制。所以日軍如果北上,其實沒有大的後顧之憂。



可是顯然我們高估了日本,日本哪有什麼大戰略家,掌權的東條英機看不清形勢,眼睛裡只有石油。在得知日本要“南下”,斯大林放心的把遠東的幾十個師的生力軍調到西線,於是蘇德戰場的平衡被打破,在老天爺的幫助下,蘇聯一鼓作氣發起反擊,把戰線穩定在第聶伯河東岸。自此,德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推平蘇聯的夢想破滅了。


毒刺劍客


這個問題絕對不會發生,日本連諾門罕(諾門坎)都過不去,別說去西伯利亞了。

其實早在二戰前的1918-1922年之間,贏得“日俄戰爭”的日本曾一度出兵駐紮過西伯利亞,其兵力先後共計達到7.5萬。

在苦寒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日軍可用“苦不堪言”來形容,他們的體制並不適合在嚴冬生活,不少士兵因此而凍傷而失去作戰能力。日本本土作戰指揮部,固執的要堅守西伯利亞,寄希望給本土換取好處。但他們忽視了一個問題,此時的俄國已經不再是沙皇統治的時期,蘇聯紅軍不會讓日本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囂張。因此,駐紮西伯利亞的日軍與蘇聯紅軍游擊隊頻繁發生戰爭。

蘇聯紅軍利用西伯利亞當地人作為游擊隊,要知道這些西伯利亞人早已習慣了寒冬生活,他們可以趴在冰雪中作戰,可以輕鬆的駕馭雪橇和滑雪板,而日軍卻不能。(下圖為西伯利亞原住民,二戰後期負責看守日本戰俘的工作)

日本本部本來希望派遣大規模士兵前往西伯利亞作戰,但是由於這場戰爭缺乏“大義名分”,士兵們沒有如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時期那樣的積極性和強烈的民族主義。而大正時期燃起的個人主義思潮,致使新的青年一代軍官出現兵變跡象。因此“西比利亞”(日本為本次作戰計劃取得名字為“西比利亞”)出兵被擱置。

日本為這場毫無意義的戰爭付出了死亡官兵6000餘人,凍傷140000餘人,失蹤2700餘人,耗資6億日元的代價,要知道當時的6億日元可是個天文數字。最終,駐守在西伯利亞的日軍全員返回,一些人留下跟當地人結婚,這就是為何西伯利亞地區有大量混血人種的緣故。

在日本老兵黑島傳治的日記中,記載著自己對出兵西伯利亞的憤懣,他說自己是被軍部逼著來到西伯利亞,眼前除了雪還是雪,還沒等開戰,士兵先行凍傷一批,許多士兵不得不為此而截肢。更有受傷的士兵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凍死。他們連為什麼要到西伯利亞作戰都不知道,就是單純的被派往這裡。因為過於寒冷,士兵的頭盔凍在頭頂拿不下來,許多人疼的哇哇亂叫,如果硬摘下,就會扯傷皮膚。這種糟糕的環境下,根本沒人願意跟俄國人打仗。許多士兵乾脆丟了武器跑到當地人家中,求人家收留自己。

到了二戰時期,日本軍部也的確有再次出兵西伯利亞的計劃,但考錄到外國會進行干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想西伯利亞落入日本人之手,這樣對他們在遠東的利益不利,在此前已經進行過干涉)。另外日本本國也沒有能力派遣大規模部隊進駐西伯利亞,除了士兵仍不適合寒冬作戰之外,戰略意義也不大,如果貿然招惹蘇聯,給自己帶來的代價實在太大。在平原作戰上,日本敗給了蘇聯,在寒冬作戰,勝算更小。種種原因導致日本步兵西伯利亞的計劃再次擱淺。

不過,最終仍舊有接近60萬日本大軍到了西伯利亞,只不過他們不是打仗去的,而是當苦力去的。近15萬關東軍戰俘死在當地,這個代價絕對很高。


大獅


二戰時期,如果日本出兵西伯利亞,配合德國支擊蘇聯,很有可能,還一定會打敗並戰勝蘇聯這個社會主義國家。日本不配合德軍進攻蘇聯,是日本戰略的失敗,把德軍置於強大蘇軍中,導致德軍被強大蘇軍圍殲。蘇軍打敗德軍,也會到時打敗日軍呀|這是歷史的必然呀!因為日本和德國都是法西斯,都有徵服瓜分世界的圖謀和陰謀呀!日本是德國的豬隊友,日本不配合德國打蘇聯不說,還挑起珍珠港事件,讓強大的美國去打德軍了呀!美國打敗德軍,也會騰出手來打日本呀!日本有很多戰術家,就是沒幾個戰略家。總之,日本和德國雖是軸心國,各懷鬼胎,各打小算盤,各自為陣,最終被同盟國各個擊破,殲滅。如果,日本積極配合德軍對蘇作戰,蘇聯也會陷入兩地作戰的困境。日本在西伯利亞牽扯住蘇軍大量兵力,為德軍正面戰場減輕很大戰略壓力,蘇軍也無力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德軍,德軍才有足夠能力打破蘇軍包圍圈,還可以從容戰略大撤退,如此逃跑。要不,德日拼命積極向蘇軍進攻,會師莫斯科,蘇聯必打大敗仗,甚至也會被德日聯軍殲滅。可惜,日本軍人被蘇軍打怕了,害怕向蘇軍進攻,眼睜睜地看著德軍被強大蘇軍殲滅。日本該明白,蘇聯打敗德軍,就是打敗日軍。美國打敗德軍,也是打敗日軍。這是德軍和日本唇亡齒寒了呀!在蘇德戰場,日本不去挽救德軍,就會和德軍一起走向毀滅,滅亡。


中國美6220


不會。

日本在諾門罕被蘇軍揍的屁滾尿流,在這裡插一句,諾門罕戰役,日軍傷亡遠大於蘇軍!蘇軍傷亡比日本大這個說法,要不就是日本瞎吹牛宣傳掩蓋歷史,要不就是精日派辯護,反正瞎扯!

日本敢出兵遠東?給那狗屁天皇100個狗膽也不敢!蘇日之間的戰爭,無非就是蘇軍輕鬆收割日軍生命而已!日本鬼子被當時落後的中國打的都那麼慘,又籌劃攻打美國佬,這時候還敢招惹蘇聯人?日本出兵蘇聯遠東,無異於雞蛋碰石頭,最後除了關東軍會被全殲外,只會一無所獲!


德國沙漠之狐隆美爾


不可能的,樓主沒學過地理,不知道西伯利亞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