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領土不足5萬平方公里,人口八百多萬的瑞士,為什麼擁有14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浪潮兒r


一個領土不足5萬平方公里,人口八百多萬的瑞士,為什麼擁有14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瑞士是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GDP排名第八,遠高於美國。它的總體經濟雖然不是那麼大,因為它只有大約800萬人口。它仍然是世界第39大經濟體,低於瑞典和新加坡之上。(2017年數據)

首先,我想說的一點就是,有多少世界五百強企業,和這個國家的大小,並沒有直接的聯繫。而是要看所在國的經濟模式,相關法律,以及當地人員的教育素質。

其次,在現代經濟模式下,全球化是一個必然的現象。我們舉一個例子,可能這14家世界五百強裡面,比如有蘋果歐洲總部駐紮在這裡,但可能瑞士蘋果的客服是在印度,而生產線是在中國。而且,去過瑞士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那裡的企業都是高管居多,很多實體線則是在國外。

而且瑞士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英語,法語,德語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市場,可以說是跨國公司的一個理想之地。

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本來世界觀


先看一下這14家企業都是哪些,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7年世界500強排名中,瑞士有14家企業上榜,分別是:雀巢公司、嘉能可公司、蘇黎世保險集團、羅氏公司、諾華公司、瑞士再保險公司、瑞銀集團、ABB集團、安達保險公司、瑞士信貸集團、Coop集團、Migros集團、拉法基-豪瑞集團、德科集團。除了雀巢公司,我們比較熟悉外,其他的好像都不是那麼大名鼎鼎,但實際上這些公司在業內都非常厲害。嘉能可公司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羅氏公司和諾華公司主要是涉及醫藥領域,ABB集團主要是電力和自動化領域,Coop集團是瑞士的零售業巨頭,Migros集團是瑞士最大的零售商,在瑞士國內的知名度相當的高,拉法基-豪瑞集團主要是生產水泥和混凝土等建材產品,德科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其餘的5家都是銀行和保險等金融行業。

那瑞士不是鐘錶之國嘛?怎麼沒有瑞士的鐘表企業入圍財富全球500強?這主要和鐘錶行業的經濟體量有關,總部設在瑞士伯爾尼州的比爾市的斯沃琪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鐘表集團,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勞力士集團是瑞士第二大鐘表企業。瑞士堪稱全球最穩定和發達的經濟體之一,精密儀器及鐘錶、機械及電子設備、化學制品以及藥品醫療產品等製造業發達,銀行和保險業也非常發達。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內瓦是很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比如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難民署、世界經濟論壇、國際標準化組織等等,一些跨國公司(比如上述14家公司)的總部或者歐洲總部都設在了瑞士。

一個國土面積僅41000多平方公里(瑞士的平均海拔約1350米),國土的近七成為山地,剩下的基本為高原,有“歐洲屋脊”之稱的國家。並且它還是個內陸國,礦產資源匱乏,為什麼會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筆者認為有三點,“工匠”、“中立”、“開放”。瑞士的農業產值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瑞士的農業生產條件一般,瑞士的先民們很早就意識到自身的經濟條件改善和國家的發展就得靠工業。從瑞士鐘錶業就可以看出,瑞士人有很強的工匠精神,手錶是人類所發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鐘錶並不是起源於瑞士,但瑞士人卻把它發揚光大,1845年之前的在製表工藝幾乎全靠手工操作,1845年之後才有了製表機械,開始批量生產,一塊小小的手錶凝結的是瑞士人對工匠精神的完美詮釋。

第二“中立”,環顧四周,北面是德國、西面是法國、南邊是意大利、東邊是奧地利,其實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歷史上也是一個軍事強國,在歷史上,瑞士四周可謂皆虎狼。1291年,下瓦爾登、施維茨、烏里3個州結成瑞士永久同盟,這成為瑞士獨立的開始,隨後的時間裡,又有一些其他地方加入了瑞士。在1499年,瑞士已經取得了實質獨立。1515年,在戰敗給法國後,瑞士從此開始了中立政策。歷史上瑞士的僱傭兵團就名聲赫赫,戰鬥力極強,並且瑞士奉行全民皆兵的政策,這種中立可謂一定程度上的武裝中立。1815年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此後無論歐洲列強打的再歡暢,瑞士從未捲入任何戰爭,此後也從未有任何國家入侵過這個“全民皆兵”戰鬥力強悍的國家。瑞士可謂國家中立制度的鼻祖,這種中立保證了瑞士的長期穩定,再加上歷史上實行的為銀行客戶保密的制度,瑞士的銀行業和保險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不過隨著美歐等國的施壓,瑞士銀行這種為客戶絕對保密的制度已經逐漸成為了歷史。

第三“開放”,瑞士本身就是個多種群的國家,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及拉丁羅曼語4種語言均為官方語言,居民中講德語的約佔63%。德意志人、法蘭西人、意大利人以及拉丁人(羅馬人後裔)長期在一起共同生活,雖然有不同的語言,但是大家有著共同的國家認同,那就是大家都是瑞士人。在如今瑞士800多萬人口中,來自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口大約佔了四分之一。由於瑞士國內市場的容量較小,主要的工業品比如鐘錶都是主要供出口。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開放”一直都是瑞士這個國度一個顯著的標籤。瑞士很多公司的創始人都是外國人,或者是出生於外國後來獲得瑞士國籍的瑞士人。在2015年瑞士新設立的公司中,約三分之一的公司創辦人擁有外國護照。全球最大的鐘表集團斯沃琪集團的創始人海耶克先生就是出生於西亞黎巴嫩的貝魯特,1949年移居瑞士並獲得瑞士國籍。筆者認為“工匠精神”、“中立政策”、“開放包容”這三點,成就了瑞士這個面積不大的歐洲內陸國今天的巨大成就。


歡迎評論與關注,謝謝


十三叔看歷史


瑞士是一個很奇葩的存在。這種存在讓地球其他地方的人們很杯具。這種杯具提現在競爭實力上,毫無辦法和瑞士相比。


瑞士的人口是837萬,和杭州城區的900萬人最為接近,而瑞士的國土面積是浙江省的1/5.當然和浙江一樣,山很多,瑞士的山更多,還很大很大,阿爾卑斯山,上面都常年積雪了,肯定算更大的山了。所以別看瑞士的小鎮,鄉村總是很美,但是瑞士的生存不是太方便。


提到瑞士,即使不看世界500強的份額有14家,我們一般人也會有很多蔥白的行業。我列出十家公司來大家看看。我看有點意思。

嘉能可斯特拉塔股份有限公司:世界500強,成立於1974年,全球範圍領先的商品的生產商和經營商,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

雀巢有限公司:創立於1867年瑞士,以嬰兒麥片產品起家,全球消費性包裝食品和飲料行業成功的經營者。

ABB:世界500強,致力於為電力、工業、交通和基礎設施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全球電氣產品、機器人及運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和電網領域的技術領導企業。

ACCUCHEK羅氏:始於1896年瑞士,全球糖尿病醫護領域知名品牌,世界領先的以研發為基礎的健康事業公司。

UBS瑞士銀行:瑞士銀行集團旗下,知名外資銀行,1998年由瑞士聯合銀行及瑞士銀行集團合併而成,全球較大的私人銀行,世界聞名的外匯交易商及資產管理商。

NORVATIS諾華製藥:始於1996年瑞士,世界領先的醫藥健康公司,專注於醫藥保健領域事業發展的大型跨國企業。

德科集團 FESCO Adecco:成立於1957年,全球人力資源領域的領航者,為客戶公司提供全套的人力資源服務,從人才搜索。

瑞士再保險集團:成立於1863年成立,知名的再保險、保險和其他保險型風險轉移方式的批量業務提供商,提供全面的資本和風險管理產品,並針對全面風險管理提供輔助性服務。

瑞士Migros集團:成立於1925年,瑞士知名零售商,以經營食品、藥品及百貨為主綜合公司。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創建於1872年,瑞士第一家跨國性的保險公司,以保險為核心業務的金融服務機構。

你覺得瑞士是一個機械呆子嗎,他們卻像猶太人那樣經商也經營金融業。

瑞士在大家心目中,有消費者角度的認知:

第一個是鐘錶業。誰不向往有一塊瑞士手錶呢,全世界人好像都這樣想,除了德國人,因為德國人也是精密機械製造強國。而瑞士的精密機械製造遠不止於此,手錶還不算是瑞士在精密製造上的最大產值行業。

瑞士手錶人人嚮往。而瑞士銀行業又是一大奇葩。你說這個路不平,山道彎的國家,竟然能有銀行業的高度發達也是厲害。瑞銀集團,那是掌握數萬億美元的金融集團,在華爾街也是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瑞士銀行私人賬戶,那是全世界有錢人的嚮往。但是人家的要求可不低,很多著名的銀行開戶要求都是100萬歐元以上,也就是沒什麼錢的,絕對不要去搞什麼瑞士銀行賬戶。那反過來,如果一個人能給你一個瑞士銀行賬戶,那就是一種信用了。法國把香水做成了名牌,把包包做成了奢侈品。瑞士把銀行賬戶做成了奢侈品。

瑞士並不單單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同樣瑞士也是一個現代國家,如果說機械加工業,你還能相信那個笑話:我們瑞士冬季漫長,人們不得不呆在屋子裡,我們閒的慌就喜歡擺弄機械。而俄國人在冬季就好喝酒。這是一種人們的集體意識,集體精神。就像猶太人一樣。瑞士有個小鎮桑格現在好像也是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的先鋒,所以瑞士不是那種機械呆子。瑞士人有那種意識,向前進。當世界對比特幣還拿捏不定的時候,瑞士卻早早的宣佈可以作為一種合法的支付。瑞士銀行安勤私人銀行也是世界上最早一家提供比特幣包括保管在內服務的銀行。你無法不承認他們對明天的態度。


瑞士不是工匠那麼簡單。瑞士人不是一群簡單的人,他們在食品,藥品,經商,基礎設施,金融,銀行,機械等方面均有建樹,而不僅僅是機械和精密機械那麼簡單。人和群體意識,這我想是所有的關鍵。

上一個瑞士日內瓦的房子看看:



大舟財經觀


瑞士人口只有800萬,但經濟總量卻排在全球前20,並且擁有12家世界500強企業。瑞士的經濟為什麼這麼強,企業為什麼做得這麼好?

瑞士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風光秀美。有世界最著名的製表工業,中國人到瑞士看到名錶就愛不釋手,買買買。喜歡打網球的朋友也會想起費德勒和辛吉斯這對網壇金童玉女。瑞士雖然是一個地理上的小國,面積大概相當於中國的臺灣,人口只有800萬,但經濟總量卻排在全球前20,並且擁有12家世界500強企業。瑞士的國家競爭力更是多年來一直位居世界之首。在製造業中,瑞士的精密機械製造全球首屈一指,鐘錶業傲視全球。在醫療健康領域,世界上最大的兩家醫藥公司都在瑞士,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假牙生產商也在瑞士;在食品領域,像雀巢這樣的企業,為全世界的兒童提供安全的食品,雀巢在1938年就發明的速溶咖啡,適應了工業時代的快節奏生活。

我們最熟悉的瑞士軍刀,一把小刀的製作工序就超過200道,最多接近500道,只有這樣,這把刀的使用壽命才能超過50年。

....

瑞士的經濟為什麼這麼強,企業為什麼做得這麼好?對於這個問題,李克強總理有非常精確的概括。2016年瑞士聯邦主席來訪中國時,李克強說,“瑞士歷來有創新國度的美譽,而且有極強的‘工匠精神’。”

在某種意義上說,瑞士的創新是被逼出來。歷史上,這個國家又小又窮,地理位置也不如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正因如此,這個國家的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克服地理環境差、消費市場小的天生缺陷,把企業發展的目標放到更廣闊的歐洲乃至全球,就必須有足夠的實力,就必須靠創新打敗對手。

瑞士的官方貨幣瑞士法郎非常堅挺,這就讓瑞士的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根本沒辦法通過價格優勢來生存,只能做別人做不了的東西。

瑞士企業的平均壽命超過120歲。不賺快錢,而是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精耕細作並保持領先,是瑞士企業的一個共性。瑞士企業的道德水準和職業水準都很高。我們很少聽說哪家瑞士公司的產品暴露出任何重大的質量問題,安全問題或者環境問題。瑞士企業的員工多數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及技能培訓,而我們知道,對於企業來說,高素質的員工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企業主和僱員之間關係良好,勞資矛盾比較少,企業內部沒有太多的摩擦,可以專心於經營。另外,瑞士企業的文化多元性很強。瑞士是一個小國,但是移民很多,這讓瑞士的企業天生就有多元化生存的技能。瑞士企業的跨境併購非常頻繁,但因為具備多元化的生存能力,併購整合的成功率很高。這幾年,中國資本也開始進入瑞士,據統計,目前瑞士大約有80個品牌已經被中國資本收購或者入股。就是因為瑞士企業制度靈活,對外資的接受度高。


姑婆那些事兒


瑞士雖然體量不大,國土面積只有4.1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900萬,但瑞士卻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8年瑞士的GDP達到705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20,與我國的河南省GDP差不多。根據《財富》公佈的2018年世界五百強顯示,瑞士有14家企業上榜,數量上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韓國以及荷蘭,數量上位居世界第9。

這14家企業具體如下,其中排名最高的是嘉能可,營收額高達2054.76億美元;排名最低的是拉法基豪瑞集團,營收額為265.45億美元。

小小的瑞士,為什麼能產生14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在小編看來,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瑞士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從下圖就可以發現,瑞士被歐洲經濟四強中的德國、法國和意大利包圍,處在歐洲的心臟位置,德國、法國、意大利是歐盟這個政治經濟集團的主要國家,它們的經濟聯繫本身就十分緊密,而瑞士就是它們進行商貿運輸的必經之地,可以說夾在它們中間,瑞士可謂左右逢源。

第二,瑞士在政治上一直保持中立政策,這使得瑞士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免受戰爭的危害,不僅如此,因為歐洲都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當時德、英、法、意、俄等在戰爭中打得不可開交,瑞士還能夠從中悶聲發大財,各種技術、人才流向瑞士。

第三,瑞士的創新實力很強。瑞士的人口素質很高,他們的大部分人口都接受了良好的基礎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小小的瑞士就有5所高校排名世界前100。過去五年,瑞士的創新指數排名都是世界第一。此外,瑞士的“工匠精神”令人敬畏,或許很多人只知道德國、日本的“工匠精神”,但瑞士的“工匠精神”絲毫不亞於它們。瑞士工人對每個產品、每一道工序、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這從它們的鐘表業就體現出來……


錦繡中源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以國土面積來評價一個國家的實力。就像我們有14億人口,卻找不出11個人組成一個“出線的足球隊”。

瑞士是一個古老的國度,文藝復興時期瑞士就藉著它的優勢地理位置開始了發展的萌芽。再加上後來發展的製造業和金融業,讓瑞士這個小的國家綜合實力越來越強。

首先他的地理位置優越,處於歐洲的心臟位置。英法德等國家的商貿運輸,瑞士是他們的必經之路,這就奠定了瑞士的國際商貿中心的地位。

在如今瑞士800多萬人口中,來自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外籍人口大約佔了四分之一,瑞士用不大的國土敞開懷抱容納了世界各地的人才,讓他們為自己的國家創造價值。


第二,瑞士一直保持中立的地位。不管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瑞士都沒被波及。相反,它還容納了許多來此避難的英國人、法國人等。這種環境下,瑞士想不發展起來都難,周邊的國家打的熱鬧,技術、人才、經濟都不斷的流向瑞士。所謂悶聲發大財,就拿瑞士鐘錶來說,經過幾個世紀的沉澱,加上瑞士人的工匠精神,瑞士表已經是國際上最好的表的代名詞。

第三,世界500強不只是經濟的強大,更是人才的強大。瑞士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注重發展中環境的保護。不管你在哪個崗位上,只要你有能力,在瑞士你都會得到尊重和優厚的待遇。科技興國,人才興邦這是世界通用的準則。


鎂客網


瑞士總統說了,我們沒多少地皮賣,就勉強發展幾個高科技的產業糊個口,誰知道卻不小心成了世界500強了,慚愧慚愧,別的我不知道,我在瑞士銀行存了300塊,準備養老用的,他們講,就算過一千年,你來取。


就我看來,主要原因是瑞士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籤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征服其他地區的行為。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

而我們中國經歷了滿清、民國,之後內戰……幾乎就是千瘡百孔,一窮二白,能有今天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得感謝我們的父輩祖輩,特別是在這40年改革開放期間所付出的無限代價和犧牲!我們有什麼理由去責怪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歷史?瑞士小學至大學從不學外語,只叫有語言天賦的人學外語,這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專心學習科技知識。另外他們不學無用的東西,我們是全民精英教育,他們是職業教育,教的學的不同,我國學無用的知識佔用的時間太多了。充分發揮人的個性天性充分的自由人權!真正以人為本總之體制以外還有作為人的權利得到充分尊重!


春日盛宴


靠全世界的黑錢唄。瑞士的銀行業有著“黑錢保險箱”的江湖名號,特別是猶太人和俄羅斯寡頭及黑幫的錢,還有全世界各種腐敗和違法犯罪所得。這也造就了瑞士銀行及金融業的高度發達,瑞士14家五百強企業,就有5家是金融機構,包括瑞銀集團、蘇黎世保險集團、瑞士再保險公司、瑞士信貸集團、安達保險公司等。在各類電影中,特別是警匪片和戰爭片中,瑞士銀行的出境率可謂相當的高,每次反派們要轉錢就會毫不意外地打開其瑞士銀行的賬戶,這也是這類電影的必備經典鏡頭之一。

之所以全世界的黑全都願意存在瑞士,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瑞士是永久中立國,這個國家18歲到42歲所有成年男子,每年都要抽出3個星期服兵役,這一點保證了瑞士政治穩定和相對安全的國際環境,二戰的時候德國都沒有染指瑞士。第二個就是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在瑞士存錢,不需要真實身份,方面隱匿財產的真實數額,政府也沒有權力要求瑞士銀行公佈客戶信息,這兩點讓瑞士成為了不法份子甚至恐怖份子洗錢和避稅的天堂。

據說瑞士光靠銀行業,就可以讓全國老百姓啥事兒也不用幹也可以活得很好。至於瑞士其他產業,都是在金融業的基礎和支持上發展起來的。瑞士還有比較厲害的是精密製造行業,這個繼承了瑞士鐘錶的傳統,另外瑞士還有兩家五百強的零售企業,Coop集團和Migros集團,都是得益於瑞士人太有錢,消費能力強而誕生的巨頭。

瑞士銀行業的保密傳統來源於瑞士18世紀就頒佈的兩部法律,一部是《銀行法》,一部是《聯邦銀行法》,這兩部法律規定銀行從業人員如果洩漏了客戶信息就會面臨鉅額罰款和牢獄之災。並且靠這兩部法律,瑞士銀行拒絕了所有想來查賬的各國政府。但是近年來事情有些變化,迫於美國的壓力,瑞士銀行業目前基本上已經向美國政府交出了所有美國人在瑞士的賬戶信息,使得美國人現在很難通過瑞士的賬戶來逃稅,但整體來說,瑞士銀行目前為止,仍然是全世界放錢最安全的地方。


鹹魚學院


翻開地圖,我們會發現瑞士地處歐洲內陸,面積小,人口少,山地多,資源乏,既然如此,為何該國能躋身發達國家行列且坐擁14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呢?

在我們平時對瑞士的認知中,只知道其是生產精密儀表的國度,一個保持中立的國家,對於美國《財富》雜誌所稱的全球五百強企業瑞士有14個不禁產生巨大的疑問,這可能嗎?

事實勝於雄辯。的確如此。那原因何在呢?

就拿鐘錶來說,瑞士能把製表工藝做到令人歎為觀止的地步,不能不佩服其精益求精精神、細緻入微的態度、為客戶著想的情懷以及以市場為導向的理念。正因此,質量才會有保障,產品才會有市場,銷路才會廣闊,前景才會燦爛。“質量是生命”已融入每一個生產者、每一件產品、每一項服務之中,這種難能可貴的敬業精神自然會把企業做強做大。這是就鐘錶行業而言,其他行業當然也不例外。

再者,正因為瑞士是個中立國,國家遠離戰爭的陰影,確保了長期穩定的局面,從而能夠將主要精力投放到發展產業、技術和服務上。多年來,瑞士金融保險業久負盛名,其保密措施非常到位,因此吸引了世界眾多客戶前來辦理業務。精誠服務理念深入人心,故而能將服務業做的風生水起,風靡全球。

瑞士是個各色人等薈萃之國,其開放包容的價值取向值得稱道。正是這種友好積極的對外政策,才促使全球有識之士、國際精英慕名而來投資興業,促進了瑞士的發展繁榮。

由是觀之,瑞士儘管國家狹小,處於多國之間,但能變劣勢為優勢,憑藉高度責任感、安全的國內環境以及良好的開放政策讓自己“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瑞士不僅擁有多家五百強企業,還是全球最富裕、社會最安定、經濟最發達和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的國家之一,2011年人均財富登頂全球。這一切都與它的地理位置、政治環境、民族精神和創新氛圍是分不開的。

1、瑞士地理位置優越,具有發展商貿的先發優勢

瑞士位於西歐十字路口,可以說是歐洲大陸的“中心”,連接著西歐的主要國家,這有利於瑞士承擔起“中轉站”的角色。傳統歐洲時期,瑞士通過商業運輸賺到了第一桶金,逐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商業城市,經濟隨之發展起來。

2、政治環境穩定,瑞士得到金融資本的“青睞”

自1815年起奉行中立政策,瑞士從未捲入過任何形式的戰爭,逃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禍。在英法德等強國經濟衰退時,瑞士卻在積累財富、向前發展。正是因為這一點,再加上貨幣法郎穩定,瑞士當之無愧成了全球金融資產的避風港,世界各國紛紛將資本存放在瑞士。

據統計,2015年瑞士銀行數量為266個,外資控股銀行85個,外資銀行佔瑞士銀行總數的41.7%。而2016年,金融業佔瑞士的GDP高達10.3%,可以說國外的資金和外資銀行撐起了瑞士金融行業的一片天,充足的資本同時也為企業融資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3、經濟自由度高,企業充滿活力和競爭力

營商環境也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條件,瑞士的經濟自由度仍居歐洲首位。瑞士政府在經濟活動表現低調,基本較少管制,給予企業充分的權利;瑞士政府還實行聯邦制度,各州享有高度自治權,比美國和加拿大還高,賦稅徵收幾乎徵求最基層民眾的意見,工商法規也根據企業的訴求制定。

4、瑞士崇尚“工匠精神”,企業務實、精耕細作

眾所周知在製造業中,瑞士的精密機械製造全球首屈一指,以瑞士軍刀為例,一把小刀的製作工序就超過200道,最多接近500道。只有這樣,這把刀的使用壽命才能超過50年。瑞士的鐘表業,更是傲視全球。

這種嚴謹認真的“工匠精神”深深影響著瑞士國民,使得當地企業能專注自己經營的領域、精耕細作,不以賺快錢為目的,從而形成自己的競爭力。據調查,瑞士企業的平均壽命超過120歲。

5、瑞士擁有眾多移民,多元文化促進創新

除了嚴謹的工匠精神,瑞士還十分注重創新,這種創新精神也和移民有關,瑞士現有居民很多都是德國、法國和意大利的移民,民族的多元文化的包容為瑞士企業的創新提供了可能。

2016年,瑞士聯邦主席來訪中國時,總理李克強就說,“瑞士歷來有創新國度的美譽,而且有極強的‘工匠精神’。”

這種多元文化和創新的屬性,使得瑞士企業的跨境併購非常頻繁,併購整合的成功率也很高。

這幾年,中國資本也開始進入瑞士,對瑞士企業偏愛有加,目前瑞士大約有80個品牌已經被中國資本收購或者入股。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