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寶小品《吃麵》裡面的炒麵換湯麵的邏輯原型是什麼?

忘川說書人


這個小品在之前我曾經見過一版,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原型。

勞動節放假三天,週六、周天、週一

老師拿下週二換這週六的課,也就是周天、週一、週二休息。

可是,等到週二正常上課,問及緣由時:

咦.......怎麼邏輯不通順了?讓我在仔細想想。

emmmmm,反正就是這個意思,小可愛們應該能理解吧?

到最後,週六和週二都在上課。

好吧好吧,我講的這個笑話一點也不好笑,大家一會扔磚頭的時候輕一點哈,我怕疼。

總體來說,當初宋小寶那個小品非常不錯了,最起碼看了之後笑得肚子疼。


蝦仁兒談娛樂


宋小寶大家都很熟悉了,因為多次在春晚上的出色表現,早已經被當成了趙本山之後的“小品王”,2011年和師傅趙本山登上遼寧春晚表演小品《相親》走紅,也是至今為止唯一一個能讓趙本山在臺上笑場的演員;2016年,由他率隊登上遼寧春晚,一個《吃麵》中的神邏輯讓大家費解了3年時間,但其實,這個邏輯在小學課本中有跡可循;

宋小寶《吃麵》邏輯回顧;

小品的尾聲,宋小寶吃完麵準備離去,這時:

服務員:還沒給錢呢?
宋小寶:什麼錢?
服務員:湯麵的錢。
宋小寶:湯麵用炒麵換的給什麼錢?
服務員:炒麵你也沒給錢啊。
宋小寶:炒麵我也沒吃啊,給什麼錢?

於是,服務員懵了,這樣的神邏輯連帶著大家也懵了;

邏輯出現在小學課本;

小學的數學課本中有一章節考邏輯思維,原題是“小明花50買足球,然後用50元的足球換了100元的籃球”;而理由是“最初給了50元,又用了價值50元的足球抵了50元,所以加起來是100元,換籃球也合情合理”問這樣的邏輯是否正確!

這樣的一道邏輯題和“炒麵換湯麵”其實是一個類型,只是把足球換成了炒麵、籃球換成了湯麵,而不同的就在於,小品中,宋小寶並沒有花錢,而是直接換!

其實,對於小品的情節大家沒有必要過於較真,其實很多經典小品中的橋段都是由老段子經過了多次改編而成的,而在小品中,段子只是經典的其中一部分,更多的還是在於演員自身的演技;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影視巨能聊


宋小寶小品《吃麵》裡面的炒麵換成湯麵的邏輯原型,個人認為是2015年青島38元天價蝦事件。


青島38元天價蝦,是由網友爆料,該事件是發生在青島大排檔點蝦,網友雖事前和老闆確認過“大蝦”38元一份,結果付賬時變成38元一隻的事件,一千五多左右。


而《吃麵》這個小品主要講宋小寶過年回家路過麵館吃麵,結果因為炒麵價格過高換成湯麵而鬧出的一系列的笑話。在該小品中,宋小寶為了“不用付錢”,他連吃三碗湯麵,並且自己實實在在的吃了三管辣根。我覺得這段是最有笑點,也是整個小品最大的兩點。這個小品也具有很深現實意義,諷刺了現實生活的高價消費套路,比如“天價蝦”,這也正是小品本身所具有的價值。


現在還是很多景區有高價菜、出門旅遊腰包不厚都不敢在景區愉快的吃吃喝喝玩玩,還是泡麵實在點啊,不愧取名方便麵啊,還是很有深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