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趙本山?

海濱遊中國


社會“名人”大多是時代的產物,是否能夠成為經典需要經過歷史的檢驗。成就名人的是人民群眾,經不起歷史檢驗而被拉下水的也是人民群眾,不過是人民群眾的“批次”不同而已,中間有個時間間隔。

我是迦藍使者,來分享這個話題的一些個人觀點。

美國曾經調研喜劇和經濟之間的關係,發現喜劇的繁榮與經濟的繁榮成反向關係。意思就是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往往會是喜劇繁榮的時期,而社會經濟繁榮,喜劇就會逐漸衰落,他們的例證是卓別林。

有興趣的人可以驗證一下,這個理論是否適用於中國社會。似乎趙老師從2008年開始風靡大江(南:數據要保守些)北,與當年的金融風暴很很巧合地碰在了一起,當實在看不清當下經濟局勢時,“現狀”似乎的確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但沉浸喜劇之中可能會減輕經濟低迷帶來的焦灼感似乎是事實。

趙老師是“生活和北方語言”的掌控者,本人和演繹素材都源於於群眾,他本人也深刻了解群眾的內心世界,在那個焦慮不安的時代,用語言撥動了很多人沉悶的心絃,給很多人帶來歡聲笑語,一起度過那個艱難的時期。

雖然很多表現內容充滿爭議,但是歡笑聲終於還是壓制住了爭議聲,或許這那個時候“沉浸式的笑聲”也是一種社會價值。

但事實也有很多人並沒有沉浸在笑聲中,利用經濟低谷時期開啟了人生新的篇章,等到喜劇熱度下降時,那些人卻開始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贏家,不一定是喜劇領域,或許是財富本身。

我們還不清楚歷史的答案,另一批人會對“笑聲和內容”應該有他們自己的價值判斷,但至少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顯然卓別林是經典,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我想可能是因為卓別林的價值不止於他在世時所帶給人們的歡聲笑語,還在於表演的藝術給後世的喜劇大師們帶來更多藝術表演的靈感,再次把歡聲笑語帶給後世的人們,這種啟發式的傳承也許就是成就“經典”的地位的核心吧


迦藍使者


趙本山老師是一位從億萬農民中脫穎而出的藝術家。他的成功為億萬農民張了臉。他曾經是二十年間央視春晚的小品王。他的小品,主題鮮明,內容通俗,反映的是普通農村的特殊現象。通過鮮明的對比和完美的藝術形式再現真善美。

人怕出名,豬怕壯。趙本山一出名,各種流言蜚語鋪天蓋地,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些人見不得別人成功,有成就,散佈小道消息。我認為應該正面肯定趙本山,人不可能沒有缺點和錯誤,只要他的優點大於缺點,他就是一位好同志。致以缺點錯誤可以在工作實踐中加以改正就是。這就是我對趙本山的評價。


崑崙王中甫


過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

從東三省呼嘯而出,橫絕央視春晚十幾年,一氣把範偉忽悠膘了,成了社會上銷售推銷傳銷成功的心理典範,把小瀋陽不差錢陰陽調紅遍全國,把遼寧的二人轉變成劉老根大舞,從忽悠到炒作,葷的素的高雅的低俗的走向大眾,一時名聲錢財飛機女人如錢塘江水,滾滾而來!

趙本山從貧窮的農村,走到今天位置,努力和天分缺一不可!在不斷的演藝和探索中,形成自己的風格,秋天的波菜終於成為秋波,也是適應這娛樂時代的需要!

但他的鞋巴子臉,在收徒義式上卻繃得很緊,一個十足的封建老大傳統。

最近有人呼叫春晚趙再出山,其實沒必要,時代前進了,你也歇歇吧!


萬里雪飄74


我看趙本山,實實在在是個笑星。自本山演小品以來,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忍俊不禁的笑。他的每個小品都讓人百看不厭,小品中的一些話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像"沒病,沒病走兩步!"比平常人們說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幽默多了。同樣,“小樣,穿上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脫了馬甲我照樣認識你!"這句話哲理性很強,比"你這就是換湯不換藥“的表白,不知高出多少倍。這類語言不勝枚舉,至今人們仍記憶猶新,不時拿出來逗一下,增添了多少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感和快樂氣氛。天賦加上演技,使本山小品的語言生命力至今十分旺盛,就像大地上的野草,生機勃勃,年年蓬髮。

也許是愛屋及烏吧,每年春晚本山小品是我必看的,家人朋友也是如此,每年本山小品都是壓軸戲,大年三十晚上,包好了餃子,都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趙本山,盼趙本山出來,趙本山一出場,人們立時發出陣陣來自內心的笑聲,就像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給人們帶來快樂的空氣。每次都是屏心靜氣地看,特別開心地看,十幾分鐘的節目,人們總覺得太短,時間過的太快,而看別的節目,很多時候覺得十分乏味,不自覺地哈欠連連。我剛才說的愛屋及烏,就是本山有時演出時的失誤,我們也認為是在逗樂,根本不是失誤。

那時,從正月初一開始,"本山語言"就開始在人們中間流傳,讓人百聽不厭,妙趣橫生,聽過不忘,直到下年春晚。那些年,對很多人來說,看春晚就是為了看趙本山!這句話實不為過。可惜的是,近幾年由於種種原因,本山再沒上春晚,我也再未看春晚,不客氣地實話實說一一一春晚少了本山,也就沒啥意思了。用句老百姓的話來說,春晚沒本山,就像菜沒鹽。

本人感覺,在本山之前,最能逗樂的是相聲,自從有了本山小品,再看相聲也索然無味了。本山的小品,根植於大地,說的是百姓事,講的是百姓話,少有官話,讓百姓們喜聞樂見,將很深的道理,寓於小品,展現給社會,讓百姓喜聞樂見,《三鞭子》一類小品中的那些大實話,道出了多少百姓的心聲和願望,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是反腐倡廉的一面明鏡。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古今誠是如此。不能以完美的尺子去量本山,也不能以高尚的模子去套本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藝術青春更是如此。本山大哥頭已花白,人已過百多年,不可抗拒地漸進老年。本山大哥把他的青春,把他的笑聲留在了我們難忘的記憶裡,做出了全部的奉獻,實屬不易!風聞大哥19春晚又要登臺,甚為盼望!“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佩服!佩服!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不管大哥豬年春晚能否登臺招笑,在此衷心祝願本山大哥身體安康,長命百歲,讓我們能知道本山大哥還活的不賴呢!


老林子28


趙本山是地道的農民出身,小時候生活異常艱難,可以說是出身實貧寒,草根逆襲的時代典範。趙本山有著豐厚且飽滿的藝術細胞加之自己的刻苦努力,不懈追求,一步步從一個跑龍套的小小演員成長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代小品王,趙本山多才多藝又膽大心細,在不斷創新,不拒細流,攻與心計,精心謀略中獲得了巨大成功,雖然說這有機 遇和命運的施然,但也充分明證,天才也需要勤奮,命運的改變不能靠先天,而後天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牛不是吹死的,財更不是臆想天開。名氣不是自我標榜!趙本山經過孜孜不斷的追求,取得名利雙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富豪。人紅是非多,近幾年趙本山退出春晚,時不時遭人詬病和非議,在網絡盛行,媒介繪雲的今天不足為奇,因為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世上的事沒有絕對的純,金無足赤 人無完人。人是人不是神!客觀地講,趙本山貴為演藝界的大伽和名流,他對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的貢獻是不可抹滅的。他的小品給億萬觀眾帶來的掌聲和讚美,他主導的電影巜鄉村愛情》,《馬大帥》等等給觀眾留下了永久的回憶,他的弟子們仍然活躍在我們的視野中。趙本山就是趙本山不可取代!至於說他有私人飛機,香車豪宅,鉅額財產也就不足為怪了。也如趙忠祥、趙薇、馮小剛、范冰冰、王寶強、等等擁有應該擁有的一樣,那是人家該擁有的。至少趙本山的財富是區別與貪官汙吏的財富的。

趙本山就是趙本山,由不得我們不服。所以我們可以敬重趙本山,也可以為此而反思,反思自我而心更明眠更亮,反時潮流和時尚,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嚮往光明而吐槽邪惡和黑暗!


山高水長159172087


如何評價趙本山?

其實,我們沒有資格評價趙本山,從年齡上說,他是長者,輪不到我們說三道四;從小品表演上講,他的《賣柺》《不差錢》《昨天今天明天》都成了經典,《鄉村愛情》系列帶給人們多少歡笑。

作為一個地道農民出身的趙本山,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果,網絡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自己都不是一個“完人”,又有何權利強加於別人做一個完人呢?有人說他是“黑老大”,試問,在今天聲勢浩大的打黑形勢下,他又能不倒嗎?至於說娛樂圈,比他渣的人更多。

期待今年的春晚能看到趙老師的精彩小品

客觀,公平,公正地評論一個人,是對他人的尊重,你尊重別人,別人才可能尊重你。不然,這社會哪有什“德”“信”可言?


凡人de煩事


晚輩大膽評價一下本山大叔。來看幾個關鍵詞:

1. 苦命的農村娃紅了。

趙本山6歲母親去世了,父親也走了。成了孤兒的他只好跟著二叔生活。二叔是盲人,所以趙本山從小對盲人的模仿就惟妙惟肖。跟著二叔,趙本山學會了吹拉彈唱還有二人轉絕活。17歲時,他加入文藝宣傳隊,然後又進入劇團主演二人轉。苦命的農村娃靠著一張嘴在舞臺上嶄露頭角。摸爬滾打十多年,30多歲時,趙本山終於登上地方臺春晚,繼而又登上了央視春晚舞臺,開啟長達20多年的小品王模式。他的小品接地氣,包袱多,喜劇效果突出。所以,趙本山火了。火到年年榮獲春晚小品類一等獎,火到要是年三十沒看到趙本山小品像缺點什麼。火到成立公司,賺大錢,買大飛機。

2. 男人有錢就變壞。

男人有錢就變壞,這話的準確率高達90%。趙本山小有名氣後,就拋棄了糟糠之妻。別說什麼沒有感情,沒有感情您早幹嘛去了,還生了孩子了。儘管他很仗義的淨身出戶,然而轉年就令娶新歡。也許是自己也覺得羞愧,趙本山給徒弟定下規矩,紅了不能離婚。

3.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嗎?

趙本山一路走來,從一開始的艱辛到順風順水再到叱吒風雲,可以說反映了幾十年來文藝界的變更。曾經也膨脹的目空一切,搞足球,進政協,拍電視劇拍電影,跨界跨的得心應手。和老友鬧掰,廣收徒弟,眼睛一瞪徒弟腿都軟了。那個老實巴交,善良憨厚的農民形象一去不復返。時過境遷,幾次重病可能讓趙本山看透了,低調低調沒毛病,畢竟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萬六千天。家有房屋千萬座,睡覺就須三尺寬啊。( D)


捕魚小分隊


評價一個人,我們不需要長篇闊論。趙本山十幾年在中央春晚。給百姓表演小品節目。自己和他們的同伴而付出了很多心血。大過年的還能讓大家帶來哈哈大笑。過年過什麼?我的是笑臉。過的是幸福。對趙本山可以做任何評價。但一定要記住。不要把它說成低俗。這是有原因的。他本身就是個二人轉演員。他也沒離開二人轉。二人轉是什麼東西?是什麼作品?那是我們東北。搞笑小丑節目。他本身就是個小丑。你為何刻意的貶低他呢?我們二人轉演員。就是以小丑為主上臺前。穿上搞笑的。小服裝。小帽子。小花臉。有的演員。還要把那張臉。搞的五官分家。小對眼,斜眼兒。還有那醜陋的眉毛。嘴還得裝個像瓢似的。不容易呀。那是我們東北的傳統搞笑節目。不要刻意的把它。說成是低俗的。你不喜歡,你可以看其他節目嗎?歌曲欄目。等等。無論是央視舞臺。還是視頻媒體。多樣化。都可以選擇嗎?有的節目。傳統的什麼劇啊,這劇那劇的。現在五六十歲的人。都很難接受。那小青年兒更接受不了。一開口。姨姨。啊啊,我們東北人蒙圈了。這是什麼呀?聽不懂啊。時代變化了嗎?要與時俱進。娛樂也要多樣化。不能單一的死板。不知我說的對不對?望理解。


金剛13050110509


肯定的說,個人的看法:趙家班是改革開放以來文藝文化宣傳領域最大的黑馬。趙本山本人應該是個正常人好人,只是上述三領域在當時的創作發展管理方面的滯後、滯後、滯後,缺失、缺失、缺失(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才給了趙本山展現的機會和表演的舞臺。對於趙家班的收益來說,有市場有需求賺一點點錢不要過多指責,按規矩納稅即可。其作品大部分屬於“珍珠翡翠白玉湯、珍珠翡翠白玉湯、珍珠翡翠白玉湯”,除了部分小品有他過人之處也起到了娛樂和針砭時弊的積極作用應該肯定外。其餘“鬼抽筋、半吊子、裝瘋賣傻”,利用殘疾人博眼球的電視劇、小品等,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國家對文學藝術的引導和新作品的湧現,會逐漸退出大眾的視線,優勝劣汰規律不會照顧任何一個團體或者個體的情緒。

如果趙本山利用現有的資金優勢與時俱進,重新組班子進軍娛樂業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可能。


潮老頭兒


趙本山小品太多了,記不住。基本上都是傳播正能量的,反映時代的進步,諷刺社會黑暗面的。比如【相親】鼓勵老年人追求晚年婚姻幸福;【送禮】諷刺干部受賄,“下來啦?因為啥呀?腐敗啦?”堪稱經典。【賣……系列】諷刺不良商販,弘揚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白雲黑土】也一樣,反映了改革開放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面貌的進步。當然趙本山和他徒弟的作品就差一些了,一個不如一個。最後,只有離開春晚舞臺。說實在的,趙本山小品好與賴,不在趙本山本身,早期優秀作品都是何慶奎的力作。沒有好的編劇,就沒有好作品。個人觀點 ,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