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滄口是青島的老城區,地處曉翁村西側的明真觀(俗稱滄口大廟)是一座具有傳奇色彩的道觀,1958年,一位從嶗山下清宮來的道長走進了這座道觀,因為這是嶗山下清宮的一個屬下道觀。隨著這位嶗山道士的到來,滄口一帶很快就颳起了一股強勁的武林風,整個青島地區也都因他的武功傳授湧現出了一批武林高手,他就是名震江湖的武林高手匡常修道長,江湖人稱“匡老道”。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匡常修道長

匡道長性喜讀書,既精通武功又鑽研醫道,可謂文武全才,在武術界享有盛譽。但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知道最多的則是匡道長的醫術。匡道長的醫術很高,主治胃病和婦科病,他在滄口大廟設有中醫藥房,看病把脈也從不收錢,開中藥也只是收點成本費,所以前去滄口大廟看病的人絡繹不絕。

那時候的小孩子們得痄腮(腮腺炎)的特別多,這種病如果去醫院看西醫,一時半會兒還真治不好,所以人們都領著長痄腮的孩子去滄口大廟找匡道長,用他的藥一抹上很快就好了。我記得當時經常看到大街上有一些腮幫子塗著黑藥的小孩子,那都是匡道長給塗上的治痄腮的藥。

當年滄口一帶乃至大半個青島地區不知道匡道長的人不多,人們都叫他“匡老道”,但這並不是一種貶義的叫法,而是一種樸素的稱呼。匡道長聽了這稱呼也是欣然接受。匡常修的得意弟子,江湖人稱“無影腿”的王書孝(王懷山道長)告訴我說:匡道長是一位很溫和的老頭,他和當地老百姓關係密切,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能和人家聊起來,他這人特別有人緣。

匡道長除了給人開方治病,就是傳授武功,當年住在滄口大廟周圍那些喜歡武術的青少年們蜂擁而至,就連一些外地有武術根基的人也都慕名而來,拜匡道長為師學習武功。匡常修教給弟子們的武功是全真金山派陸合拳,1983年改名為玄門內家拳。匡常修是全真金山派第21代的高道,以嶗山腿法享譽中國武術界,江湖上人稱“鐵拳匡飛腿”,他的武功已經達到剛柔相濟、圓轉走化、以中帶四肢、腿似閃電、拳若奔雷的境界。

不敢說匡常修是青島地區的武林霸主,但稱他是一代宗師卻是名副其實的,因為他打破了全真教金山派的禁忌,將其獨門功夫玄門內家拳,也就是陸合拳、陸合刀、陸合棍、陸合槍、36路腿這些武功絕招傳授到了民間,為青島地區訓練出了一大批武術界人士。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作者與一代武林高手吳鐵牛之子吳凌濤

老滄口是一個崇尚武術的老城區,作為青島市最大的一個區,這裡聚集著數量最多的青島本地人。早在30、40年代的時候,滄口街就已經湧現出了一大批武林高手,如名震江湖的吳鐵牛(吳金泉)就是稱雄青島武術界的一代高手。吳鐵牛的兒子吳凌濤對我講起自己父親的當年,他說老爺子既是青島摔跤冠軍,又是擂臺霸主,他的強項是九蓮刀、四通錘、九節鞭、護手鉤,打遍青島地區無敵手。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匡道長在滄口街上的得意弟子們,從左到右:劉延勝、董福祥、郭應文、董浩、匡本禮、王仁忠、謝傳璽

出家於嶗山白雲洞的匡常修道長武藝高強,在他走進滄口大廟之前,滄口街上已經聚集了不少武林中人,他們曾經師從於東鎮的武師譚文彬習武,如劉延勝、謝傳璽、董浩、郭應文等人。後來,這些人都匯聚到了匡常修的麾下。為了將全真金山派陸合拳這一金山派的閉門功夫傳授出去,匡常修招收了一些年輕人前來習武,最出名的弟子就是照片中(從左到右)的劉延勝、董福祥、郭應文(因其身手敏捷,江湖人稱郭猴子)、董浩、匡本禮(匡常修的大兒子)、王仁忠、謝傳璽(前面蹲著的那位,是謝增敏的父親)等人。

島城知名書法家謝增敏是從小就在滄口大廟玩大的,父親謝傳璽是滄口街上理髮的,既是匡道長的徒弟,也是他的好友。謝增敏告訴我說,從上世紀50年代末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的七、八年間,滄口大廟可以說是人氣很旺的一處道觀,除了人們走進大廟去找道士看病之外,有好多附近或是遠郊的青少年也走進滄口大廟跟著匡道長習武練功,學習全真金山派的獨門功夫陸合拳。

王書孝告訴我說:匡道長的36路腿法和無形腳可以前後左右施展,無論對方近身還是遠身,都無法躲避他的飛腿,他的出拳出腿猶如閃電一般,防不勝防。匡常修對武術的順打、零打、截打、對打、轉打、閃打等基本功均能熟練掌握,槍刀劍戟無所不精。長年的苦練,過硬的功夫,使他眼明手快,能用手指捏住正在飛行的蜻蜓,說捏頭即頭,說捏翅即翅。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王書孝與董福祥的侄子董智明

董福祥的侄子董智明和我聊起過自己的三叔,他說匡常修道長到了滄口大廟之後,名號隨之也響徹整個滄口街,三叔董福祥就拜在了匡常修的門下,做了老道長的徒弟。據說董福祥的輕功了得,上房爬屋如走平地,既會使用各種拳術,玩起各種武林家把什兒也都很嫻熟。

1966年文革開始,大廟裡的道士們被趕出來了,匡道長被打成牛鬼蛇神,掛著牌子游街示眾。匡道長的徒弟董福祥仗著一身的拳腳功夫,有一次把幾個造反派給揍了,結果被抓起來了,因為他是匡道長的徒弟,造反派想往死裡整他。為了保護徒弟,匡道長聲明與董福祥脫離師徒關係,以後倆人再沒有來往。

匡常修青少年時期學的是螳螂和查拳等少林派武術,中年以後又改學武當派。集金山派武術和道家功法於一身的匡常修認為,少林和武當各有所長,各有獨到之處,他將陸合拳、陸合刀、陸合棍、陸合槍、36路腿傳授給了他的俗家弟子們,接著又流傳到了青島的民間,形成了島城武術界的一大流派。1983年,陸合拳改名為玄真內家拳,但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密不外傳的金山派內家拳了,因為匡常修已經將其傳授到了民間。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匡常修道長、孫真淳道長與王懷山(後左一)

匡常修其實是一位半路出家的道士,出家之前的俗名叫匡桂林,他的出家與其二叔匡夢辰(道名匡真覺)有很大的干係,他二叔是武當派傳人李士卿的徒弟,匡桂林受他的影響很大。匡桂林出身貧苦,從6歲起開始幫父親拉車,8歲時入學堂讀書。兩年半之後因母親生病而輟學。12歲時又進私塾唸書,在貧困中又發憤攻讀兩年,先後加起來一共讀了4年半書。匡常修結婚很早,有了幾個孩子之後日子過得很苦,於是便踏入社會謀生計,但他喜歡讀書、對武術更是情有獨鍾。

18歲時,匡桂林已經學到了一手做鞋的好技術,他先後經營一家全真靴子店和一家新大鞋店。後來,他的生意做大了,也有錢了,在當時的膠縣也算是款爺一個,但他卻將鞋莊轉給二弟經營,自己轉身從醫去了。匡桂林先是拜自己的伯父為師學醫,後來又開設了一家中醫藥房、一家潤和堂藥房、一家道德大藥房,他親自坐堂行醫,病家叩門者不絕,方便一方百姓,日子過得倒也順暢。

不甘寂寞的匡桂林整天想著出家的事,在他21歲的那一年,妻子無奈答應了他出家的要求。於是,匡桂林跑到膠南的臥雲庵出家做了道士。後來,日本鬼子把那座臥雲庵一把火給燒了,匡桂林只好返俗回家了。

26歲時,匡桂林的妻子病故。次年,出家心切的匡桂林將幾個孩子託付給自己的弟弟,拍一拍屁股,獨身一人長途跋涉從膠縣跑到嶗山裡的白雲洞找他的二叔匡夢辰,也就是匡真覺道長去了。當時,匡真覺已經是嶗山白雲洞的二掌門,他的道術和武功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曾先後住持白雲洞、明霞洞、凝真觀、太清宮等道觀達36年之久。

二叔收留了自己的侄子,匡桂林在白雲洞出家了,加入了全真金山派,也就是丘處機的那一派,取道號匡常修。其實早在出家前匡桂林就和膠縣城皇廟、菩薩廟、沙灘南崖的幾位道士頻繁來往,他的出家也是早晚的事,或許他與道家真有緣分。之前對武術、醫術和哲理的學習都對匡桂林出家之後的生活和悟道有很大的幫助。

王書孝告訴我說,當了嶗山道士之後的匡常修拜二叔匡真覺道長為師,把打坐當成日課,進行嚴格不懈的訓練,到他壯年時期,打坐一個星期可以不思睡眠,不進飲食,近於胎息狀態。全真金山派玄門內家拳特點是身柔似麵條、伸縮像彈簧、意從心出、力從丹田起、發勁似炸雷。經過多年的閉關修煉與刻苦訓練,匡常修的武林功夫突飛猛進,成為嶗山道士中的佼佼者、全真金山派第21代的高道。

匡道長身兼百藝,但最令人稱道的是他的內家氣功。說起來他的氣功學習也很有機緣,他的啟蒙師父竟然是鄰居一位老嫗,這位老太太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匡桂林下了私塾之後,經常到她家裡玩,親眼目睹了這位老太太用一隻小拇指輕鬆鉤起一斗八十斤的小麥,推磨時候也能步履如飛。

喜歡習武的匡桂林正愁無處學功夫,當即就拜師請老太太傳授。老太太見他心誠又有資質,就把練氣術傳給他。也正是從那時起,匡桂林開始接觸和修煉正宗內家氣功,那時他才十三歲。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匡常修教授王懷山武功

匡常修做事情非常有韌性,他奮發學藝,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數十年如一日,拳不離手,精益求精。他曾經說過,年輕的時候,就是大年三十晚上自己也從沒有中斷練武。後來出家當了道士,晚年又成了宗教界領袖,道教事務纏身,各方面的領導、專家、同行來訪者應接不暇,他也從來不間斷天天習武練功。

匡常修在練武的生涯中一貫主張武德第一,練武旨在強身衛國,健身自衛,繼承國粹,張揚國威。他反對與自己的同胞交手,從不以拳欺人傷人。他認為一個人的武功再高、本事再大、即便能打敗天下無敵手,也與國家富強無益,於民族振興無用。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匡常修道長在傳授武功

匡常修習武一輩子,每逢對手都是互相交流、以武會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他從未欺侮過一個人,傷害過一個人,即便是遇到存心不良尋釁滋事者,他也只是略施小計,讓對方知難而退。所以他的一生中無一仇人,與他交往過的人皆為好友。

匡道長在滄口這座道觀裡一待就是八年,一直到1966年文革開始,身懷絕技醫術高超的匡老道被紅衛兵們趕出了明真觀,其他幾位道士也都被遣返回各自的原籍。匡常修被遣返回老家膠縣,但他並沒有選擇回自己的村,而是到另外一個鎮子做鄉村醫生。儘管那裡的人們對他很好,但已經脫離凡塵的匡道長一直惦記著滄口大廟和青島的朋友們,在老家的那14年間他經常回青島,來了就住在滄口街上的王書孝家,和自己的徒弟王書孝睡一個炕上,並將一身的武林功夫傳授給了王書孝。

因為老道長以前做了許多善事好事,所以他結交的朋友很多,文革期間有些人不敢與他交往了,但去王書孝家看望老道長的人依然很多,大家都給他去送吃的,因為他沒有了生活來源。王書孝回憶說,在逗留青島期間,匡常修經常帶著他四處訪友,因為老道長在青島武術界有許多朋友,今天這個約他明天那個約他,老道長倒也活得快活。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匡常修道長與王懷山道長

王書孝是跟隨匡道長29年之久的嫡傳弟子,他給我介紹了匡道長的許多歷史過往。作為一名久負盛名的嶗山道長,已經出家幾十載的匡常修道長也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平凡追求,他除了致力於道學、武術、醫學、氣功的研究外,對音樂、戲劇、美術、小說和詩詞歌賦等也有著廣泛的愛好。老道長不但懂道教音樂,還會拉京胡、唱京戲、編劇本、畫呂祖像,也算是個全才人物。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王書孝告訴我說,匡道長喜歡寫作,著述甚豐,文革前他寫過不少的書稿,道教方面的有《乾元丹指》、《坤元丹指》、《道德經》。武術方面的有《武林別傳》、《武當別傳》、《急急叢刊》。氣功方面的有《道家氣功》。醫學方面的有《養生三字經》和抄錄的《180種丹藥方集》。小說方面的有武俠小說《萬里情俠傳》、《雙華山》、《紫電青霜記》、《劍光銀影》。這些著作書稿耗盡了匡常修的半生心血。文革前,由於受極左路線影響,匡常修其人其書未能受到重視,均未出版。文革中,匡道長的那些書稿遺失殆盡。

說起改革開放之後的匡常修道長,王書孝告訴我說,滄口大廟一直遲遲沒有修復,下清宮也一直沒有香火。一直到了1980年5月初,為了嶗山的旅遊開發,青島園林局將匡常修道長請回嶗山下清宮,讓他擔任下清宮的監院,恢復並整頓這座有著2100多年曆史的道觀,迎接即將來臨的旅遊旺季。

王書孝回憶說:那天,76歲的匡常修道長蹬著一輛鳳凰牌自行車,他蹬著一輛大金鹿自行車,倆人從滄口一路騎著自行車去了嶗山山裡。他們走進那座最著名的嶗山道觀下清宮時,發現裡面已經修繕得差不多了,倆人就住在了東廂房。很快,其他幾位道士也應召回到了下清宮,下清宮開始恢復正常。很快,旅遊旺季來臨了,下清宮迎來了漫長曆史中的又一個春天。

回到嶗山下清宮的匡常修道長依然是一邊修道、一邊傳授武功、同時也為人治病。1983年,國家宗教局邀請匡常修道長去北京白雲觀做住持道長,那座道觀是全真龍門派的祖庭,被譽為北方第一道教叢林(嶗山下清宮為第二道教叢林),安厝著全真龍門派祖師邱處機的靈柩。匡常修道長卻婉言拒絕了,他說他喜歡嶗山、喜歡嶗山水,捨不得離開嶗山。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王懷山道長與師弟鍾雲龍道長(武當山掌門)在武當山

作為嶗山各道觀之首的下清宮(後改為太清宮)的住持道長,江湖上人稱“匡道爺”和“匡真人”的匡常修道長培養出來的徒弟已經遍佈了全國,其愛徒鍾雲龍道長是武當山三豐派的現任(14代)掌門人。

在有生之年裡,匡道長組織起嶗山小道士們學習樂器,把即將失傳的嶗山道樂繼承流傳下來。

同時,匡常修道長還兼任中國道教協會理事、山東道教協會副會長、青島市道教協會會長、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武術氣功學會第一名譽會長、青島市氣功科學研究會顧問、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人大代表等數職。

滄口大廟一代奇人匡老道——憶匡常修道長!

1992年臘月,1993年春節來臨之際,一代奇人匡常修道長在嶗山太清宮羽化(去世)。

作者:胡寶星,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青島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理事,著有散文集:《徜徉在迦南美地》、《旖旎撩人的島國》、《走進美麗的童話王國》、《胡寶星散文及隨筆》、《胡寶星翻譯生涯之軼事集錦》等。著有長篇小說:《聖地行漫記》、《走進以色列》、《情繫迦南》、《地中海岸 夜闌珊》、《放棄了天堂的女孩》、《重返以色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